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急性心肌梗死时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62例透壁性AMI患者,比较32例有U波倒置(试验组),30例无U波倒置(对照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室性心律失常更易发生(P<0.01),有心功能异常尤其是左室舒张功能障碍者显著增加(P<0.01),大面积心梗也较多见。结论U波倒置可作为判断AMI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U波倒置为早期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例 1,患者男 ,5 1岁 ,因胸闷胸痛并向左下颌、肩部放射 5小时来院就诊。查心电图 (图 1A)示 ;窦性节律 ,心率93次 /分 , 、 、a VF、V6 ST 段下移0 .1~ 0 .2 m V,V2 ~ V5 导联 U波倒置振幅达 0 .0 5~ 0 .15 m V,收入院治疗。次日复查心电图 (图 1B)示 :窦性节律 ,V1 ~ V3 导联 ST段上抬 0 .2~0 .35 m V; 、 、 a VFST段下移0 .0 5 m V,T波低平、倒置 ;V1 ~ V3T波正负双向 ;V4、V5 T波倒置 ;V6 T波平坦 ;V1 、V2 r波极小。心电图诊断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于发病后 48小时复查心电图 (图 1C)示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衍… 相似文献
5.
变异型心绞痛U波倒置时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U波倒置时相变化的临床意义,对18例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的一过性U波倒置与30例不伴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U波倒置特点进行比较观察,同时,对1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控制后进行冷加压试验,观察血压升高时的U波倒置情况,并与心绞痛发作时的一过性U波倒置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者U波倒置的时相明显不同,变异型心绞痛患者U波呈正负双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则呈负正双相,认为U波倒置的时相变化具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致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而发生心肌缺血和(或)局部坏死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Q波及Q波心肌梗死(MI)和猝死。近来研究表明,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导致ACS的主要原因,而炎症与不稳定斑块的发生、发展及破裂有极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中最大倒置T波(maximalnegativeTwave;NTmax)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初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10h以内来院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对象。根据NTmax深度分为三组(1)深倒置T波(DNT)组NTmax≥10mm;(2)中度倒置T波(INT)组4mm≥NTmax<10mm;(3)浅倒置T波(SNT)组NTmax<4mm。根据铊201心肌同位素显像和锝99心室腔同位素造影分别求出心肌灌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肌酸激酶最高值(CKmax)、心肌灌注指数和LVEF作为判断心肌梗死严重程度的指标,分析了NTmax与心肌梗死面积、左室功能状况的关系。结果 NTmax出现在发病后4~102(47.2±21.4)h,NTmax与CKmax呈逆相关(r=0.416,P<0.005),与左室射血分数(r=0.564,P<0.003)呈正相关。DNT组与其他二组比较,V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4例接受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Ⅰ组Q波心肌梗死54例、Ⅱ组非Q波心肌梗死12例和Ⅲ组不稳定心绞痛38例)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Ⅰ组占75.55%,Ⅱ组占3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3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前壁心肌梗死多于下壁(32/54:22/54),发生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高。Ⅱ组:广泛持续性ST-T改变或以T波深倒置演变特征或Q波迅速消失,ST-T动态改变。Ⅲ组:胸痛发作时ST-T改变或伪性改善,不发作时ST-T正常或仍有改变。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电图表现有多种形式。无Q波心肌梗死并不少见。心电图的易变性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U波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U波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对104例高压病患者的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峰速度(A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进行测量。将其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另有46个年龄相当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及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U波形态。结果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U波倒置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24%vs 15% and 13%),前者与后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U波倒置可能是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胸前导联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胸前导联U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将急性初发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4例 ,分为U波倒置组 (A组 ) 19例 ,无U波倒置组 (B组 ) 35例 ,分析了其对心肌梗死范围及心功能的影响。两组间血钾浓度无显著差异 (4.11± 0 .36vs 4.2 9± 0 .41mmol/L ,P >0 .0 5 )。A组心肌酶峰值均较B组显著降低 ,病理性Q波导联数、ST段抬高导联数较B组减少 (分别为 2 .1± 1.4vs 3 .5± 2 .2 ,P <0 .0 5 ;4.9± 1.1vs 6 .0± 1.4,P <0 .0 1) ,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 (0 .6 1± 0 .0 8vs 0 .5 2± 0 .11,P <0 .0 1)。两组前降支近端及多支病变发生率无差别 ,但A组梗死区周围有较好的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U波倒置的患者心肌梗死程度较轻 ,左室功能较好 ,其机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无关 ,而梗死区侧支循环建立是其病情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对冠心病深入研究后取得的重要进展。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者痉挛可导致完全或不完全堵塞,使心肌发生缺血或不同程度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即代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程度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12.
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及在R波为主的导联T波平坦、负正双相或倒置为心肌缺血可靠的心电图指标.然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上无ST-T变化,只表现U波倒置,即孤立性U波倒置.我们分析46例孤立性U波倒置的心电图,旨在探讨孤立性U波倒置在常规心电图上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与U波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心动图对104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舒张早期最大峰值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峰速度(A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进行测量。将其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另有46个年龄相当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及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U波形态。结果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的U波倒置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24%vs15%and13%),前者与后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U波倒置可能是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冠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266例按非冠心病(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分三组,分别为91例、79例、96例,比较三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39;8 r=0.132,P=0.004,Spearman&#39;s r=0.171,P=0.003);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v=2,P=0.001).结论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比平板运动试验中U波倒置和ST段压低的发生情况,评价U波倒置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内科2011年8月~2013年2月心内科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的患者151例,其中男性76例,平均年龄57.9±5.16岁;女性75例,平均年龄55.4±7.09岁.对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的U波倒置和ST段下移进行对比研究和分析.结果 151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55例,阴性96例;U波阳性33例,阴性118例.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率36.4%,U波阳性率21.8%,卡方检验显示p=0.014;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49例,阴性6例;U波阳性的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27例,阴性6例.平板运动试验阻性的敏感性89.1%,U波阳性的敏感性81.8%,卡方检验显示p=0.578.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中U波倒置发生率较ST段下移发生率低,但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U波倒置的敏感性和ST段下移相似,建议作为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的阳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杨晓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0):905-906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100U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为2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5%和75.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5.0%;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和44.7%,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5.8%,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UAP及非Q波心肌梗死疗效好,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9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急性心肌梗死83例)和57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窦性心率震荡参数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结果观察组心率震荡(TO-0.6%±3.53%,TS2.90±2.90ms/R-R)较对照组(TO3.50%±5.09%,TS8.80±5.80ms/R-R)减弱,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减弱更加明显(TO=-0.59%±3.00%,P<0.01,TS=2.90±2.90ms/R-R,P<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震荡减弱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304,P<0.01)。结论心率震荡可作为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例1,王某,女,68岁。因劳累而出现胸骨后压榨样剧痛,向左肩背放射,急诊入院作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检查,发现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V2、V3、V4的R波均小于V1R波。3h后再作ECG,仍示相同结果,发病后12h描记ECG,出现了右束支传导阻滞,V2、V3导联出现明显Q波,ST段呈弓背抬高,查肌钙蛋白阳性,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ECG V1~V6导联如图1。例2,陈某,男,62岁。做运动时突感心前区绞痛难忍,向左肩放射,急入院查ECG,示V2胚胎r波,查肌钙蛋白和心肌酶均阳性,诊断为局限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经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ECG)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PRWP)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05该院收治的胸痛伴PRWP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48例,根据PRWP是否有动态变化分为有变化组23例(A组)和无变化组25例(B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12导联ECG、心脏肌钙蛋白I(c TNI)水平、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等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前壁AMI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A组对前壁AMI的阳性预测值为34.78%,B组的阳性预测值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变化的PRWP对诊断前壁AMI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