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自杀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是危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的最大威胁之一,在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仅次于抑郁症。近年来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发生率较高,有报道称自杀的精神分裂中45%为恢复期患者,给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应给予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分析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从而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笔者对22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过自杀行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同.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56例、无自杀行为患者85例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同时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 抑郁症自杀未遂组抑郁因子评分[(2.90±1.01)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2.51±0.77)分](t=2.127,P=0.036);抑郁症自杀未遂组血FT3[(3.92±0.52)pmoL/L]低于无自杀行为组[(4.18±0.71)pmoL/L](t=-2.219,P=0.028).结论 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特征性,低血FT3水平对评估抑郁症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PHA)轴的关系。方法:对25例抑郁症患者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其中伴有自杀行为的12例,不伴自杀行为的13例,并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自杀组和无自杀组的DST脱抑制率无明显差异。血清皮质醇水平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有明显相关。随访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未发生新的自杀行为。结论:抑郁症患者的HPA轴功能失调与自杀行为有关,但并不增加自杀的风险。提示DST不宜作为预测自杀行为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症、自杀和攻击行为增加。胆固醇和磷脂是细胞生物膜的主要成分,血清胆固醇降低使依附于细胞膜的5-羟色胺受体减少。医学研究已证实,脑中5-羟色胺水平低下时,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和侵袭行为增加。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孕酮、雄激素、雌激素的重要原料。这些激素对调节人体糖、脂、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和维持正常的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均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就会使皮质激素、性激素合成减少,导致应激能力下降、免疫功能紊乱、恶性肿瘤增加、性功能降低。胆固醇对维持细胞膜的稳定和血管弹性也起着重要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胆固醇过低,脑血管脆性增加,脑出血发病率显上升。因此,告诫人们应注意平衡膳食,不要过分苛求素食、偏食和限食,导致营养不良、过度消瘦和血清胆固醇过低,损害健康。  相似文献   

5.
本对照研究表明,除阿尔采莫氏病外,抑郁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分离型癔症的血浆CAMP含量高于对照组,并有显性差异(P<0.001)。这四种精神疾病的CGM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有非常显性差异(P<0.0001)。测定病人血浆CAMP,CGMP含量不失是一种诊断、评价疗效和判定转归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意念中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2例抑郁症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人数相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意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55,P>0.05);干预后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t=4.18,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杀意念评估无统计学差异(t=0.6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杀意念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t=4.68,P<0.05)。结论:正念认知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情绪,降低患者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的血脂检测情况。方法:随机选择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256例的血三脂测定结果与正常人的血三脂结果进行显性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偏低;而甘油三酯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中胆固醇与5-羟色胺的关系呈正比,胆固醇测定可作为间接了解5-羟色胺含量的一个指标,同时,测定血脂对精神病患适当限制热量摄入,增加活动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息树     
低胆固醇与自杀和攻击行为有关 科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和有攻击行为的青春期男性,其平均血清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具有社会变异人格的杀人犯和性情暴躁的酗酒者,其血清胆固醇浓度也比常人低,精神病院中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血清胆固醇浓度较低。他们通过实验还发现,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的猴子比正常饮食的猴子显得孤僻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9.
谭德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35-1537
目的对长沙市某单位职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进行监测,并初步探讨其与冠心病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按设计表格对参检人员进行个人因素调查,检测体重指数(BMI)、血压、空腹静脉血糖(GLU)、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同时采用荧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 1 508例某单位职工血清NT-proBNP水平为(73.17±63.39)pg/ml,其中高危组(98.96±83.73)pg/ml明显高于正常组(52.64±26.14)pg/ml(t=15.124,P=0.000)。在正常组中,男性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女性(t=-8.563,P=0.000),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7,P=0.403)。在高危组中,性别对NT-proBNP水平无明显影响(t=1.778,P=0.070),但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5,P=0.031),以60~70岁组最高;不同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和低密度脂蛋白组间的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尿酸、糖尿病和家族冠心病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也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487,P=0.000)。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对37例抑郁症病人用阿米替林合并小剂量舒必利同时用阿米替林作对照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显效率,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显效时间合用组比单用组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t=6.83,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血脂、脂蛋白水平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10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未发生肾损害组(n=44)、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n=40)、高血压肾损害组(n=22),以104例血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及B(apoA1、apoB)、脂蛋白(a)[LP(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人血清TC、TG、HDL—C、LDL-C、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O.01),H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C、LDL—C、apoB水平随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加重呈现升高的趋势,高血压肾损害组病人血清LP(a)水平及异常率明显高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组和未发生肾损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其余各指标异常率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血压病人存在着明显的脂质异常,高血压肾损害与脂质代谢紊乱相关联,肾损害加重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陈南耀  蔡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69-1271
目的 研究血清脂类代谢产物水平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合并认知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43名PD患者和50名健康者对照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检查,并根据MMSE评分将其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认知障碍。抽血检测其血清甘油三酯( TG ),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并统计不同认知水平下血清脂质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发现,和健康对照组相比,PD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显著下降(t=8.811,P<0.01),TG水平显著上升(t=6.768,P<0.01);而TC与HDL水平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998、1.496,P>0.05)。此外,在对PD患者按照认知能力进行进一步分型之后发现LDL-C水平随着认知障碍的加重而降低,而其它血脂指标均未出现类似变化趋势。结论:PD患者发病以及进一步合并认知障碍可能与血清LDL水平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调查100例抑郁症、躁狂抑郁症(双相)、精神分裂症三组病人及100例健康人的早年父母死亡或因各种原因与其连续分居一年以上的情况。结果显示抑郁症患早年父母死亡或其分居明显高于其他三组,与健康组相比有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河南省11所中学3 300名中学生的自伤和自杀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 239名中学生最近1年内自杀意念和行为的总报告率为16.50%和3.80%;女生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男生但自杀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单亲和再婚家庭孩子自杀风险比是正常家庭的2.32和4.27倍;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虽然在自杀意念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自杀行为中,父母均外出比父母均不外出自杀风险高1.74倍;具有精神病家族史的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分别是无精神病家族史的2.99和4.87倍。结论自杀意念、父母均外出、父母离异、不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精神病家族史等因素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应及早对青少年实施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余有妹  宋末兰 《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0):1231-1233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选择73例ICP 患者为病例组,73例同期来院分娩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孕妇血清胆汁酸水平及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ICP患者血清胆汁酸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9.08,P<0.05),且病情越重瘙痒症状出现越早(t=10.778,P<0.05);ICP孕妇新生儿脐静脉血清胆汁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水平明显增高,且黄疸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ICP三个亚组新生儿黄疸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随着分娩后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同时还随着胆汁酸升高程度黄疸值和胆红素水平也增高(P<0.05)。结论:ICP与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监测ICP孕妇的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作为新生儿黄疸的一个重要指标,对降低晚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学生睡眠问题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新乡、重庆、广州市抽取中学生13 817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睡眠问题(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理病理状态(青少年亚健康多维问卷,MSQA)和自杀行为等。比较不同特征的中学生睡眠问题、自杀行为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问题对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6.5%,女生(28.2%)高于男生(24.8%),初中生(17.9%)低于高中生(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6。6%、9.6%、4.7%,女生自杀意念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检出率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检验显示,有睡眠问题的学生其自杀行为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睡眠问题者;PSQI高得分组、睡眠时间≤5 h/d的学生自杀行为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睡眠问题是自杀行为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随PSQI得分的增加,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呈上升趋势;而睡眠时间≤5 h/d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高于其他睡眠时间组。结论 中学生睡眠问题是影响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改善其睡眠质量、合理安排睡眠时间对自杀行为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1974例(新生儿~75岁)武汉地区健康者和51例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者的血清脂类和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各项测定指标均低于其它各年龄组,男女间无差异。男女性别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T-C/HDL-C和LDL-C/HDL-C比率则随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血清HDL-C水平女性(61.9±16.9mg/dl)高于男性(58.8±17.4mg/dl)(P<0.001);T-C/HDL-C和LDL-C/HDL-C比率女性低于男性(P<0.001)。 脑血管病(CVD)患者与健康对照比较,血清HDL-C明显降低(P<0.001);T-C/HDL-C和LDL-C/HDL-C比率明显增高(P<0.001);高血压和冠心病(CHD)患者与健康对照比较无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杀风险的关系以及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638名大学生,采用儿童期虐待简式问卷(CTQ)、反刍思维量表(RRS-CV)、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对其进行测量。结果 (1)大学生情感虐待的检出率为29.15%,自杀风险的检出率为23.67%; (2)儿童期情感虐待与反刍思维及自杀风险正相关(r=0.43,P<0.01;r=0.37,P<0.01),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负相关(r=- 0.32,P<0.01);(3)反刍思维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杀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4)反刍思维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即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受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高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β=0. 13, t=3.01,P<0.01; 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β=0. 29,t=6.95,P<0.001)。结论 儿童期情感虐待与自杀风险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反刍思维是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缓冲了儿童期情感虐待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强,反刍思维对自杀风险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点。方法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115例高脂血症血液流变各项指标 ,并设正常对照组 ,运用t检验作统计分析。结果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血浆粘度、全血粘度高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粘度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P<0.05) ,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脂血症在血脂异常时 ,同时伴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  相似文献   

20.
对26例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脂质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正常对照者作一比较。结果显示:男性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女性抑郁症患者。提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Tch水平改变涉及抑郁症病因学上的5-羟色胺(5-HT)假说;而血清Tch水平的男、女性别差异,则可能与性激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