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秃是一种头部突然发生局部性斑状禿发,多发于青年人,病因不明。我们对30例斑秃患者进行了局部微循环检查,为探讨斑秃的发病机理提供资料。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型,测量斑秃局部与其对称有发  相似文献   

2.
斑秃是一种局限性脱发,其特点为脱发处无炎症,表现为头皮发生指盖或钱币大小的圆形脱发区,严重者可成全秀。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效果亦不十分满意。不少作者认为与患者的精神与心理因素、内分泌障碍、局部病灶感染有关[1、2],但未见对微循环的研究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理,寻求最佳治疗药物,我们对斑秃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检测及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斑秃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经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治疗后,疗效显著。临床资料与方法1、斑秃组患者42例。男18例,女24例。年龄14~58岁,平均347岁。其中…  相似文献   

3.
斑秃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及实验性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德辉  冯毅 《中国微循环》1998,2(3):172-173
目的;探讨斑秃病人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实验性治疗效果。方法:对门诊斑秃病人进行甲襞微循环观测,以正常人作对照。结果:32例斑秃病人甲襞微循环的清晰度稍有下降,异形管襻比正常人增多(P<0.05)。红细胞有轻、中度聚集,血流速度减慢,部分病人有轻度襻周渗出,少数病人有襻顶出血。甲襞汗腺导管多于正常人,全秃病人又比一般斑秃病人多(P<0.001)。654-2促进了毛发生长,且新生毛发不易脱落。结论:斑秃病人存在微循环障碍。654-2对治疗斑秃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36例斑秃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斑秃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性升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甲襞微循环血管襻清晰度下降、数目减少、管襻变短,血液流速较慢,以粒线流、粒流为多见.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功能障碍在斑秃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提示在采用外用药物治疗斑秃的同时应考虑联合应用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214例斑秃患者作为实验组,施以协同药物处方加上心理疏导治疗,与40例来自同一门诊斑秃组成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与实验组有可比性,但仅施以协同药物处方治疗。一个疗程(三个月)后,两组相比,前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后者,甲皱微循环改善情况亦呈同样趋势、表明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合用对斑秃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烧伤微循环     
烧伤和许多疾病一样,不论从局部还是远部组织和器官,均存在有明显的微循环改变。学者们近年来通过对烧伤后微循环的深入研究,为烧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从三方面综述如下: 一、烧伤局部微循环的变化 烧伤深度不同,局部微循环变化不同已被大家所公认。Branemark及国内微循环工作者对动物(地鼠、兔)及人体烧伤后局部微循环进行了观察,总结出局部不同深度创面的微循环特点如下:Ⅰ度烧伤以充血为特征,细动脉和细静脉扩张,有时细动脉先有节段性收缩。毛细血管扩张。Ⅱ度烧伤,细动脉可见短暂收缩之后扩张充血,血流速度减慢。细静脉扩张,红细胞聚集,可见白细胞附壁,血流缓慢或血流停滞。Ⅲ度烧伤,细动脉、细静脉、毛细血管中均有广泛的血栓形成,血流停滞,微循环闭塞。赵克森等用兔耳开窗活体观察与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结合。证实皮肤烫伤(65℃1分钟)后,局部微循环常出现血管收缩、血流缓慢,继而形成微血栓。在广泛血栓形成的部位,微循环中血流迅速停止,一周后病理切片常见全层皮肤坏死,证实为Ⅲ度烧伤。微循环未广泛栓塞的动物皮肤,一周后证实为部分皮肤层破坏,残留一部分皮脂腺、毛囊及深层组织,属于深Ⅱ度烧伤。从而提出了血栓成因是烧伤微循环中由于血流淤滞继续发展至完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聚丙烯(PP)驻极体对小鼠局部皮肤微循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驻极体能使微静脉扩张,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及微动脉血流改善。驻极体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改善局部支肤微循环的最佳注极电位在700伏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84例周围血管病(脉管炎68例,静脉炎16例)和2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了足甲襞微循环的对比观察。结果:患病组足甲襞微循环的血管形态、流态、管周状态均较正常健康组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更接近病变部位的局部微循环观察更能代表病变的程度,对临床医生判断病情、选择用药和疗效观察都有很大帮助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定喘宁是中药复方制荆,主要由葶苈子,青皮、陈皮等七味中药配制而成,对支气管哮喘有显著疗效。为探讨其作用原理,作者采用异型蛋白腹腔注射法复制豚鼠局部速发超敏反应模型。用WX—758B型微循环显微镜动态观察、定喘宁对豚鼠肠系膜超敏反应时微循环的影响,以及用72型分光光度计,波长620nm,测定肠壁伊文思蓝的含量。以了解定喘宁对局部超敏反应豚鼠肠壁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无论镜下所见或光电比色定  相似文献   

10.
斑秃是一种多发生于青壮年的非瘢痕性脱发,常发生于身体有毛发的部位,其局部皮肤正常,且无自觉症状,属于暂时性脱发的一种。患者发病一般较突然,经常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民间又称"鬼剃头"。大部分普通的斑秃患者有自愈倾向,少数病例反复发生,治疗困难。究其病因,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微量元素及自身免疫因素等均会引发斑秃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后微循环微血管形态、血液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裂隙显微镜观测热性惊厥后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经计算机统计加权积分值,并与健康同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热性惊厥组微循环细动脉收缩变细、细静脉舒张,血流减慢、红细胞聚集、白细胞增加、少量白色微栓,局部少量出血、水肿、渗出,惊厥组、对照组加权积分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性惊厥后球结膜微循环有明显改变,微循环为轻度障碍.  相似文献   

12.
《微循环学杂志》2020,(3):65-68
微循环障碍是休克的本质,临床发现大循环与微循环有脱节的情况,而微循环能否有效改善与预后相关,因此早期发现微循环障碍并迅速逆转是治疗休克的关键。目前临床上微循环状态的监测方法有很多,包括肉眼观察、动脉血乳酸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胃黏膜酸碱度(pHi)测定、旁流暗视野(SDF)成像技术、经皮氧分压(TcPO_2)监测、激光散斑血流成像(LSFG)技术等,从直接到间接,从整体到局部,从物理学方法到化学方法,每个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主要对临床中常用的各种微循环监测方法作一综述,为临床工作中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微循环功能障碍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对于研究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重要意义。甲襞微循环是人体微循环的一部分,其检测的结果常常能反映出入体疾病过程中的全部和局部改变。本组收集麻疹病人40例、对其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测、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瘢痕疙瘩局部皮肤与正常皮肤微循环结构的比较,了解瘢痕疙瘩局部皮肤微循环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06-01—2013-12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带皮组织32例(瘢痕疙瘩组)和正常皮肤组织18例(正常皮肤组),对比两组皮肤真皮乳头层微循环结构的真皮乳头个数、乳头层总面积、真皮乳头内层微血管密度等指标。并行低氧诱导因子-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统计学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相比,瘢痕疙瘩组真皮乳头个数明显减少(P0.05),乳头层面积增大(P0.05),真皮乳头内微血管密度降低(P0.05);瘢痕疙瘩局部皮肤HIF-1表达明显减弱,其下游基因VEGF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瘢痕疙瘩形成与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变有关,HIF-1及下游基因VEGF表达降低可能是局部皮肤微循环改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Ⅱ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情况, 对其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15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男性72例, 女性81例. 年龄57.0±10.0岁, 病程8.2±7.5年. 所有病例均由眼科医生散瞳查眼底, 部分行荧光造影检查, 确诊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采用放免法检测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确诊有无尿病肾病(DN), 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血压及血液粘度并观察其甲襞微循环情况, 包括微血管形成、微血管流态和微血管周围状态. 所有资料用SPSS6.0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DR者90例. 在这90例中并发DN者80例, 占88.9%, 非DR组63例中并发DR者38例, 58.5%, 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 与非DR组相比, DR组中SBP、全血粘度指标高切变率和低切变率均显著增高; (P<0.05, P<0.001, P<0.001); 甲襞微循环重度异常组合并DR者明显高于中、轻度异常组(P<0.05); DR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微血管血液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均显著高于非DR组, 而血液流速显著低于非DR组, 并有明显的细胞聚集和袢周渗出(P<0.05). 结论: Ⅱ型糖尿病并发DR和DR中并发DN与非DR组相比其SBP, 全血高低切粘度和甲襞微循环积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 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物香烟提取物对小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物香烟是在普通香烟的基础上加入丹参、玫瑰花等中药提取物制成。观察局部滴加中药总提取物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影响、局部滴加中药药物香烟烟雾水提取物和普通香烟烟雾水提取物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中药总提取物有对抗肾上腺素所致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加入该中药提取物的药物香烟烟雾水提取物所致微循环障碍,较普通香烟烟雾水提取物所致微循环障碍为轻。  相似文献   

17.
斑秃的发病原因较多.近年来,斑秃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的问题备受学者的关注.临床上,斑秃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病例已有报道[1-2].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从成人斑秃患者血中可以检测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和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近年儿童斑秃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不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球结膜微循环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观察,进一步探讨血小板在脑梗塞发病中的动态改变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血小板呈园盘形或椭园形,中间为密度很高约2-3个致密体,并有多个溶酶体颗粒,以及较小的密度很高的许多糖元颗粒等。而患者组血小板形态、线粒体、致密斑颗粒、糖元颗粒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变化或减少(P<0.001)。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亦更明显,微血管血流慢、血管迂曲、形态不规则、局部扩张、细胞聚集等(P<0.01)。脑梗塞患者组血小板超微结构及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与疾病程度成同步变化倾向。故脑梗塞患者除治疗缺血外,还应解除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盲肠结扎加戳孔(CLP)复制大鼠腹腔感染模型,分别在8hr、16hr对大鼠耳廓及本模型中损伤较重的肠系膜、肠壁微循环进行了动态观察比较。结果显示,CLP组上述各部位微循环均呈相同程度的炎性变化,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用654-2治疗后血液流态有所改善;假手术对照组,仅肠系膜微循环有轻度的炎性变化,耳廓微循环无明显改变。本研究充分说明局部严重感染尤其导致全身反应时,通过外周微循环监测可以及时反映内脏微循环的变化。但局部轻度感染时,外周皮肤微循环变化并不一致。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甲襞等部位外周微循环的监测在病变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缺血/重灌流损伤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细胞损伤不仅仅发生在损伤的当时,而且有时出现在重灌流之后。这样,无形之中又给临床处理增添了一个既实际又突出的问题。 微循环障碍是与许多疾病有关的病理变化,几乎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个科系。有的为局部微循环障碍,有的属于全身性的。心肌梗塞、四肢长时间用止血带控制或肠系膜动脉栓塞是局部微循环障碍的实例,而各种类型的休克可作为全身性微循环障碍的代表。但应指出,局部微循环障碍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生全身性微循环变化。近来研究发现,微循环障碍时机体产生的主要物质不仅有内毒素、5—羟色胺、激肽、白细胞三烯、肿瘤坏死因子、前列腺素、血栓素等,而且还有许多从氧衍生出来的自由基(Oxygen derived free radical,ODFR),它们参与了细胞损伤过程。ODFR主要包括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单线态氧(’O_2)和羟基(OH)。它们都具有相当高的生物毒性,几乎可以同任何细胞成分发生反应,从而起到损伤细胞的作用。如ODFR与脂类反应,可破坏生物膜的通透性,与蛋白质反应,可损伤酶系统,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反应,可改变遗传信息的表达。总之,这些反应无论从结构上,还是从代谢方面,均可将生物体细胞置于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