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方法:对75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75例进行对照,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结果: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以下情况者较多:男性,起病年龄早,病前性格内向,起病隐袭,病程迁延,情感不协调,紧张焦虑,意志减退及残留有阴性症状等较多;而幻听,被害妄想较少,疗效较差。联用氟西汀可明显提高疗效。结论:伴与不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介绍了近10年来有关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病因学、症状学,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并提出此型为精神分裂症一特殊亚型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具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61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1例具有强迫症状与70例无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治疗及随访的对照研究,发现两者疗效及随访结果均有极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证实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出现很多国内外相关研究,为提高对其认识,本文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符合CCMD-2诊断标准的211例住院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强迫症状者28例,占13.2%,表明强迫症状在儿童精神分裂症中并不少见,其临床症状以强迫怀疑、强迫穷思竭虑、强迫洗涤、强迫仪式动作为最多见,多数同时具有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常见于各种妄想出现之前,其特点是荒谬仪式的早期形成,以及其异常迅速的自动化;强迫症状与性别、年龄及疗效无关;需抗精神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表 ,对 11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年龄≤ 15岁 )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有无强迫症状 ,分为两组 ,即研究组 (有强迫症状 )和对照组 (无强迫症状 )。结果  (1)强迫症状的发生率为 2 2 .73% (2 5 / 110 ) ;(2 )强迫观念主要见于 13~ 15岁儿童 ,强迫动作主要见于 8~ 12岁儿童 ;(3)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住院天数、住院次数以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强迫症状可能出现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各个时期 ,表明它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且与精神分裂症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强迫症与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强迫症状常出现在强迫症,但也可见于其他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器质性疾病等,也可由于多种抗精神病药引起,造成临床鉴别困难的病例十分常见。近些年来,由于精神疾病临床症状的多样化、轻性化和不典型化,特别在疾病早期,似乎有分裂症可疑,但又有强迫症状、抑郁症状或疑病症状,究竟应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呢,还是强迫症、情感性精神障碍或疑病症,作者经常为这些精神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利培酮合并安慰剂与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对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状的疗效。方法将合并有强迫症状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75例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安慰剂组38例与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组37例,进行8周的治疗对照研究,治疗前后用MMOCI、Y-BOCS、PANSS、及TE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疗效都显著。利培酮合并安慰剂组对强迫症状的总有效率82.9%,显效率为68.6%,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组的总有效率为97.3%,显效率为89.2%,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安慰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有效,但合并氯丙咪嗪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郑瞻 《上海精神医学》1994,6(4):255-258
病史摘要 唐××,女性,33岁,工人,已婚。 第一次住院(1983年7月26日~1984年5月9日) 患者自幼做事慢而细致。1983年6月起,因单位调换(离家较远)及因动作慢完不成任务指标,被领导批评和扣奖金。渐见言语减少,整天闷闷不乐,不愿理睬别人,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孤独索居,行为怪异,天热时仍穿尼龙衫,劝其脱下能服从。回答问题似是而非,总是答“好像是,好像不是,随便”。7月4日起不去上班,整天躺在床上,发呆,进食需人喂,大小便自己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及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MMOCI、Y-BOCS、PANSS评定了符合CCMD-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812例。并将其中合并有强迫症状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8周的对照治疗,同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发生率为9.24%,其中只有强迫思维者占64.0%,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均有者占36.0%。前者的PANSS、MMOCI、Y-BOCS评分、强迫症状所占的时间、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以及所带来的痛苦分都较低,而抵抗分较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利培桐安慰剂组和利培酮合并氯丙咪嗪组的疗效都很明显,尤以后者较好。治疗前后强迫症状的评分都与PANSS、阳性症状及一般病理分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阴性症状分无关。结论 作者认为,强迫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固有症状的成份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强迫症状的诊断与治疗--读者来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些患者具有各种强迫症状,影响社会功能,内容也颇为荒谬,如听到或看到除8和9以外的任何数字都会感到内心不舒服,引起焦虑而力求回避;回想到自己曾说过“杀”字,会不会被坏人听到而来杀害自己等。患者虽也知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不对,但自知力不完整,无反强迫观念和行为,也不要求治疗。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证据又不够充分,且不能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预后不良,治疗颇为困难。对这样的患者应如何诊断和治疗,请专家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氟丁汀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以强迫症状为主的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加用氟西汀(研究组),另一组仍用原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治疗8周,用PANSS、Y-BOCS、TESS评定两组精神症状变化和副反应,用t检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PANSS、Y-BOCS总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强迫症状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氟西汀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氯氮平致药源性强迫症状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过程中出现的强迫症状,是否为药物所致。方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某一病区所有正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以Y-BOCS及MSCPOR量表评定,凡发现有强迫症状,予以减药直至停药,观察强迫症状的变化,以期证其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结果:共调查430名,发现确实系抗精神病药物所强迫症状者4例,均为服用氯氮平者,占服氯氮平病例总数,发现确实系抗精神病药所致强迫症状者4例,均为服用氯氮平者,占服氯氮平病例总数1.41%。结论氯凿可产生强迫症状,在临床应用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戈美拉汀辅助治疗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84例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喹硫平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戈美拉汀辅助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Yale-Brown强迫量表(Y-BCO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Y-BCOS评分、SDSS评分和PANSS量表中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戈美拉汀辅助治疗能够降低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症状,提升社会功能,并有助于缓解其精神病性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42例首次发作的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就其症状、诊断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治疗人数越少;男女患者之间,城乡患者之间疗效比较无差异性。提出临床上要注意患者躯体疾病,治疗药量不宜过大,尽量单一用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0例符合DSM-ⅣOCD诊断标准病人进行以下量表和问卷评定:强迫症量表(Y-BOC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Hamilton焦虑量表(HAMA),Marks恐怖强迫量表(MSCPOR),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并对65名正常人进行EPQ测试。结果:15岁以前发病患者的MSCPOR的工作适应能力下降(WD)分显著高于15岁以后发病患者;合病组病人的HAMD和EPQ的神经质分显著高于非合病组;洗涤/回避组的HAMA评分显著较高,迟缓/仪式化组的发病年龄显著较低,两组的MSCPOR的WD评分均显著高于强迫检查行为组。结论:15岁以前发病,合病组,主要表现迟缓/仪式化或洗涤/回避症状的病人是OCD较为严重的亚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与药源性强迫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 研究纳入32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伴强迫组)和45例药源性强迫症状的患者(药源组),采用自编调查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等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特点.结果 伴强迫组中症状荒谬的患者比率高于药源组(50.0%vs20.0%,χ2=7.68,P=0.006);伴强迫组的自知力差于药源组[(1.06±0.72)vs(0.71±0.63),t=2.29,P=0.031;伴强迫组的疗效(CGI-SI评分)差于药源组[(4.53±1.37)vs(3.73±1.07),t=2.87,P=0.005];伴强迫组对强迫思维的痛苦程度(Y-BOCS评分)低于药源组(t=2.27,P=0.027);伴强迫组对症状的主动抵抗程度(Y-BOCS评分)低于药源组(t=-2.60,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和药源性强迫症状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前者对症状的认识较差,治疗更困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收集 1993~ 2 0 0 0年之间住院的 16岁以下儿童精神分裂症 76例 ,并采用CCMD - 2 -R诊断标准 ,进行回顾性再诊断 ,对维持原诊断者 70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及随访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于后。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32例 (4 5 .7%) ,女 38例 (4 5 .2 9%)。首次发病年龄 9~ 14岁 ,平均 (12 .43± 2 .17)岁。病期 0 .5~ 3年 ,平均 (2 .13± 5 .83)年。急性起病 (<1月 ) 2 8例 (4 0 %) ,亚急性起病 (1~ 6月 ) 15例 (2 1.43%) ,慢性起病 (>6月 ) 2 7例(38.5 7%)。住院 1次者 40例 (5 7.14%) ,2次者 2 3例 (32 .86 %) ,3次者 7例…  相似文献   

19.
吴斌 《四川精神卫生》2003,16(3):177-178
作者采用森田疗法治疗52例强迫症门诊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道于后。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病例选自2000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治疗的强迫症,共52例。诊  相似文献   

20.
精神药物引起药源性强迫症状近年时有报道[1~ 4 ] 。为此 ,本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氯氮平产生强迫症状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道于后。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符合CCMD - 2 -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并属服用氯氮平的住院病人。剔除服药前已有强迫症状者以及合并应用抗抑郁药物者。1.2 方法 ①采用Y -BOCS(Yale -Brown)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②为证实强迫症状与药物的关系 ,对这些病例给予减药直至停药 ,并观察 4周 ;从减药起的第1、2、3、4周末 ,分别用Y -BOCS复评 ,观察强迫症状变化情况。③如减药或停药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