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相关反应性基因,并观察TGFβ1对其中之一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0的影响。方法筛选经SSHPCR和反向杂交法构建的大鼠系膜细胞TGFβ1相关反应性基因cDNA消减杂交库,并进行测序及与GenBank资料作同源性比较;分别用NorthernBlot、半定量RTPCR观察TGFβ1、酸性核糖体蛋白P0基因在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和动物模型体内表达的变化。结果经筛选获得的28个反应性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59~535bp,其中7个片段均和已知酸性核糖体蛋白P0基因同源性一致。在转染TGFβ1的大鼠系膜细胞中P0基因mRNA表达增强;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病变肾组织中,P0基因mRNA和TGFβ1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酸性核糖体蛋白P0是一个与TGFβ1基因表达密切相关的基因,可能参与TGFβ1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核糖体蛋白(RP)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在核糖体生物合成及蛋白翻译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此外,RP在细胞中存在非核糖体功能,并可由多种形式的类泛素化修饰介导实现。RP的类泛素化修饰过程对相应RP的功能和亚细胞定位产生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对多个生理病理过程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对RP的SUMOylation、Neddylation和UFMylation等类泛素化系统进行介绍,并对RP的类泛素化修饰过程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自噬和蛋白质生命周期调控方面的影响进行总结,为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或干预措施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无纤维缠结被认为是Alzheimer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在缺血性脑损伤后,Tau蛋白免疫反应性明显增强,因此Tau蛋白也可能参与了缺血后脑损伤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脑缺血损伤后Tau蛋白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缝隙连接蛋白Cx43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剑  洪涛 《医学综述》2013,(19):3463-3466
相邻细胞间最主要最快速的通讯方式是缝隙连接通道(GJ),而缝隙连接蛋白(Cx)形成的连接子是其主要组成部分.Cx大多属于磷蛋白,其磷酸化状态不同程度地影响其自身的合成装配以及GJ的功能.Cx43是哺乳动物身上分布最广泛的Cx,尤其是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它的磷酸化状态受到多重激酶途径调节,发生磷酸化的位点也不尽相同,且Cx43的磷酸化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在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了解其与SLE以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条带)实验检测SLE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包括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进行性硬化征,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ARPA的阳性率;分析ARPA与它们的关系。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ARP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损害和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RPA阴性组(P〈0、05)。ARPA的表达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抗体表达相关(P〈0.05)。而与ANA、抗dsDNA和抗sm抗体的相关性不强(P〉0.05)。结论ARPA是SLE血清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SLE的神经系统损伤和关节炎的发病有关;与抗SSA、抗SSB和抗nRNP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能对SLE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对tau蛋白磷酸化的研究备受关注。在AD的实验研究中,探索理想的AD动物模型对于明确A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的研发等方面起关键作用。本文对Tau蛋白磷酸化致AD主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Tau转基因动物模型、激酶和磷酸化酶系统失衡致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损伤模型、降低Tau蛋白糖基化致Tau过度磷酸化模型等。  相似文献   

8.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脑的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患者在知觉、注意、言语、记忆以及思维等高级皮层机能方面出现的机能障碍。很多疾病可造成认知功能损害,如缺氧性脑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脑血管病等。这些疾病引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显示,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神经中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细胞退变,在这些无功能细胞中可见微管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异常改变。本文主要对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微管蛋白、磷酸化tau蛋白改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刘雪梅  孟庆华 《北京医学》2011,33(6):497-501
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是线粒体外膜上的跨膜蛋白,其在线粒体融合,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融合蛋白表达异常和功能缺失在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现就Mfn2与线粒体结构及其表达、  相似文献   

10.
水是生命所必需成分,细胞内外水平衡的稳定是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水的跨膜转运对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组与水通道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属古老的跨膜通道蛋白家族成员.1991年和1992年,Ager及其同事先后完成了对AQP-1的分子克隆和功能鉴定,首次揭示了水通道蛋白的存在.迄今为止,已发现水通道蛋白共13种.水通道蛋白-2(AQP-2)是由Fushimi在1993年克隆确认的水通道蛋白家族中的一种[1],位于肾脏集合管主细胞管腔侧和靠近管腔侧的囊泡内,是血管加压素依赖性水通道,是调节肾脏集合管对水通透性的关键蛋白,在调节肾脏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并被认为是维持体内水平衡的必须物质[2].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苦瓜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作用机理和方式,并对该蛋白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肾活检的6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的关系及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1)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临床指标)存在关系(OR=3.48,P<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抗Ds-DNA抗体协同时也与LN相关(P<0.05)。(2)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阴性组相比较,Ⅴ型LN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分别为75.0%和32.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结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活动性LN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且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Ⅴ型LN也存在一定联系,此结论对临床医生判断是否有LN活动及可能的LN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细胞内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对蛋白磷酸酯酶2A(PP2A)酪氨酸307位点(Y307)磷酸化和活性以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为阿尔茨海默病脑内PP2A活性下调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提供实验依据。体外培养小鼠成神经瘤N2a细胞,转染特异性阻断Src表达的siRNA,检测转染不同时间点PP2A Y307的磷酸化水平、PP2A的活性以及tau蛋白在不同位点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消化系统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据重要部分,关于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面迄今仍有较多未明之处。近来,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STIP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生理调控及临床诊治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此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对该蛋白的其他作用或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一定提示。  相似文献   

15.
消化系统肿瘤在全球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据重要部分,关于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方面迄今仍有较多未明之处。近来,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STIP1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生理调控及临床诊治上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此蛋白在消化系统肿瘤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对该蛋白的其他作用或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一定提示。  相似文献   

16.
杨婷婷  吴鹏 《重庆医学》2023,(19):3014-3019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GFAP-A)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对激素敏感的复发性脑膜脑脊髓炎,其本质是自身免疫性星形胶质细胞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IgG为特异性生物标志物。GFAP作为星形胶质细胞骨架中间丝蛋白,其抗体在GFAP-A的作用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关于GFAP-IgG等细胞内抗原相关抗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不断深入,该文就GFAP-IgG可能的致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作核糖体蛋白(ribosomal protein,RP)基因芯片,探讨该芯片应用方法。【方法】设计、合成58mer寡核苷酸探针,打印芯片。收集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和正常自愿者结肠黏膜,提取总RNA。逆转录法Cy5-dCTP标记试验样品,试验样品包括正常组4例、混合正常组1例、UC 8例、UC混合1例,Cy3-dCTP标记共同参照,1例正常样品和共同参照进行Cy5-dCTP、Cy3-dCTP荧光交换。试验样品和共同参照配对杂交、扫描,应用BRB-TOOL(3.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制作了包括77条RP基因,2条RP类似基因(RPL26-like1、RPL7-like1)低密度芯片。UC混合样品杂交的信号值与UC 1~8分别杂交信号值之均数最为接近,健康人混合样品杂交的信号值和H 1~4分别杂交信号值之均数没有相近之处,但更接近于单样品杂交的结果;混合样品所得到的差异基因数明显少于样品分别杂交所得到的差异基因数。2例荧光交换Ratio值高度相关。【结论】成功制作了RP基因芯片。样品混合会影响杂交数据的统计,同时,均一化能轻微减弱荧光染料引起数据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缓激肽(BK)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脑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只健康Wister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后分为4组,在大鼠双侧海马背侧细胞带分别注入蒸馏水5 μl(DW组),BK2.5 μl、DW2.5 μl(BK组),Aβ2.5 μl、DW2.5 μl(Aβ组),Aβ2.5 μl、BK2.5 μl(Aβ+BK组).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皮层区的磷酸化Tau阳性细胞数.结果 Aβ+BK组海马CA1、CA4区及皮层区磷酸化Tau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Aβ与BK同时注入大鼠海马可产生协同作用,引起Tau蛋白更明显的磷酸化,提示可以用此方法 建立A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osomal Pantibodies,anti-P)在新疆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 SLE)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无选择性连续收集2007—2012年79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34例anti-P阳性和45例anti-P阴性青少年SLE患者,两组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征、自身抗体和治疗方面的差异。结果与anti-P阴性组相比,anti-P阳性组患者发病时年龄较小,关节炎和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P阳性组患者病情活动指数高于anti-P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nti-P阴性组相比,anti-P阳性组患者血清中抗aCL抗体阳性率较高(P<0.05)。两组种族、性别、狼疮肾炎及其他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P阳性组患者环磷酰胺使用率高于anti-P阴性组(P<0.05)。NPSLE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59.1%)和头痛(50.0%),其次为癫痫(36.4%)和抑郁状态(27.3%)。Anti-P阳性组患者认知障碍和抑郁发生率高于anti-P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地区anti-P阳性的青少年SLE患者发病年龄偏小,临床上更易出现关节炎和神经精神狼疮,病情活动度高,多伴有aCL抗体阳性,更多患者使用环磷酰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适合川东北地区表面健康人群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P)的参考范围。方法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的表面健康人群共118人,按性别和年龄层次进行分组,采用Alegria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配套的检测试剂以及检测参数检测其血清Anti-Rib-P浓度。结果 Anti-Rib-P检测系统的天内和天间的检测精密度良好,其他性能参数符合临床使用要求。表面健康人群40岁年龄组血清Anti-Rib-P浓度为(2.15±0.50)IU/ml,明显低于≥40岁年龄组的(2.80±1.00)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72,P=0.000);而不同性别之间血清Anti-Rib-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68,P=0.713)。血清Anti-Rib-P参考范围在40岁年龄组为0.00~2.90 IU/ml,≥40岁年龄组为0.00~5.02 IU/ml。结论Anti-Rib-P参考范围应按年龄分别设定,建立一个适合本地区人群的Anti-Rib-P参考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