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酸性核糖体蛋白P2在紫外线(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中的分子信号功能。方法选取小鼠淋巴瘤细胞3SB、人白血病细胞Jurkat、人宫颈癌细胞HeLa S3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来研究其对UV诱导细胞凋亡的差异性。UV照射后,荧光显微镜活细胞染色计数分别观察细胞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和凋亡率;Western blot分析凋亡相关的标志性蛋白的表达。并分别提取细胞质蛋白和细胞总蛋白,利用小型二维电泳、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细胞质中游离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变化和总的P2的表达。结果 3SB和Jurkat细胞在UV照射后,24 h的凋亡率达100%,并观察到PARP和P21的激活;而HeLa S3和MCF-7细胞出现延迟性细胞凋亡。在快速凋亡的Jurkat细胞中,发现酸性核糖体蛋白P2去磷酸化。总的P2表达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并伴随着凋亡蛋白PARP的激活。结论酸性核糖体蛋白P2的去磷酸化及其在细胞内总量降低与UV诱导的细胞快速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相关反应性基因,并观察TGFβ1对其中之一的酸性核糖体蛋白P0的影响。方法筛选经SSHPCR和反向杂交法构建的大鼠系膜细胞TGFβ1相关反应性基因cDNA消减杂交库,并进行测序及与GenBank资料作同源性比较;分别用NorthernBlot、半定量RTPCR观察TGFβ1、酸性核糖体蛋白P0基因在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和动物模型体内表达的变化。结果经筛选获得的28个反应性基因cDNA片段,长度为59~535bp,其中7个片段均和已知酸性核糖体蛋白P0基因同源性一致。在转染TGFβ1的大鼠系膜细胞中P0基因mRNA表达增强;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的病变肾组织中,P0基因mRNA和TGFβ1基因mRNA的上调表达趋势一致。结论酸性核糖体蛋白P0是一个与TGFβ1基因表达密切相关的基因,可能参与TGFβ1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硬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Wistar大鼠发育过程中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探讨发育过程中皮层神经元的细胞周期变化以及磷酸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在其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CyclinD1、CDK2、P27以及磷酸化CDK2、磷酸化CDC2、磷酸化Rb表达的规律。结果在各年龄组NeuN阳性细胞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CDK2、P27)在皮层神经元中广泛表达,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磷酸化CDK2、磷酸化Rb阳性细胞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磷酸化CDC2阳性细胞在各年龄组神经元中均无表达。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磷酸化CDK和Rb逐渐增多,使得进入细胞周期的皮层神经元增加。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调控作用可能与衰老时皮层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
<正> 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 er region,简称NOR)是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糖体基因(rDNA),通过其转录而形成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NOR可用银染色方法显示。银与rDNA相关的酸性非组蛋白结合,这种蛋白称为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简称Ag—NOR)。因此,Ag—NOR可作为NOR及其rDNA转录活动的标志,可用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磷脂酰肌醇 3-激酶 (PI3K)信号通路对血管紧张素 (Ang )与胰岛素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及该信号系统对 4 E结合蛋白 1(4 E- BP1)和核糖体蛋白 S6激酶磷酸化的介导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 8周龄的 SD大鼠平滑肌细胞 ,(1) 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 ;(2 ) 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 B(PKB)、4 E- BP1和核糖体蛋白 S6激酶的磷酸化。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 ,Ang (10 0 nmol/ L )与胰岛素 (10 0 nm ol/ L )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3H亮氨酸掺入有显著刺激作用 [Ang (× 10 3cpm) :8.0 0± 0 .5 4 vs 5 .15± 0 .2 6 ,P<0 .0 5 ;胰岛素 :6 .13± 0 .31vs5 .0 5± 0 .35 ,P<0 .0 5 ]。 PI3K抑制剂 L Y2 94 0 0 2使 Ang 的 3H亮氨酸掺入刺激作用受到抑制 ,抑制率 :0 .1μmol/ LL Y2 94 0 0 2 :38% (P<0 .0 5 ) ;1μmol/ L L Y2 94 0 0 2 :6 2 % (P <0 .0 5 )。同样浓度的 L Y2 94 0 0 2对胰岛素的 3H亮氨酸掺入刺激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 4 3% (P<0 .0 5 ) ,5 7% (P<0 .0 5 ) ,97% (P<0 .0 5 )。(2 )静止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加入 Ang 或胰岛素 ,显著增加 PKB的磷酸化。Ang 刺激的 PKB磷酸化于 5 m in达高峰 ,胰岛素刺激的 PKB磷酸化于 30 m in达高峰。PKB抑制剂 L Y2 94 0 0 2以剂量  相似文献   

6.
对本院4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PO)、丝氨酸与苏氨酸激酶(Akt)、真核细胞始动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核糖体蛋白S6激酶1(p70S6K1)和核糖体S6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ER2阳性与阴性表达的肿瘤比较,Akt表达率更高(P〈0.01)。Akt表达的水平与其下游因子4EBP1、p70S6K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0.05)。4EBP1主要表达在低分化的肿瘤中(P〈0.01),并与肿瘤大小(P〈0.05)、淋巴结的转移(P〈0.01)及局部复发相关(P〈0.01)。提示4EBP1与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LN)、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行肾活检的6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的关系及与LN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1)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LN(临床指标)存在关系(OR=3.48,P<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抗Ds-DNA抗体协同时也与LN相关(P<0.05)。(2)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与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阴性组相比较,Ⅴ型LN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阳性组有更高的发生频率(分别为75.0%和32.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结论: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活动性LN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且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与Ⅴ型LN也存在一定联系,此结论对临床医生判断是否有LN活动及可能的LN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直接或间接的多种免疫机制作用的结果。NPSLE发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多种自身抗体相关,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相关自身抗体:抗神经元抗体、抗磷脂抗体、抗NR2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成为提示或预测NPSLE的特异标记物,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证实。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细胞核的核仁是由位于某些染色体上特殊部位的核仁组成区(nucleolar organizerregion,NOR)所形成的。NOR 中含有核糖体基因(rDNA),通过其转录而合成核糖体RNA(rRNA)故核仁实际上是组装核糖体的工厂。NOR 可用银染方法显示,银是与rRNA 相关的酸性非组蛋白结合的,这种蛋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X43蛋白磷酸化在大鼠逼尿肌过度活动症(detrusor overactivity,DO)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PP1和PP2A对CX43蛋白磷酸化修饰状态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DO模型作为实验组,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CX43蛋白磷酸化水平、PP1及PP2A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染对CX43与PP1、PP2A的定位及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荧光漂白恢复实验(FRAP)比较正常组、DO组、DO+碱性磷酸酶(AP)组的细胞间通讯功能(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DO组膀胱中的CX43蛋白的不同磷酸化修饰状态(P0、P1、P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P2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PP1的表达未发现明显改变(P>0.05).DO组的GJIC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DO+ AP组的GJIC较正常组和DO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CX4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上调可能在DO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磷酸化水平的上调可能与PP2A的表达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APK家族三成员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其于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的表达及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3min缺血组(IA)及5min缺血组(IS);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in、2 h、4 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n=8)。在预定时间点行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各亚区MAP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三组海马三区ERK、JNK及p38三种蛋白的总体水平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间未发生改变。IS组磷酸化ERK(p-ERK)在缺血后CA3/DG区颗粒细胞及神经元树突上表达,而在CA1区几无表达;磷酸化JNK(p-JNK)在缺血后再灌注7 d内CA3区神经元均有少量表达,在CA1区表达量多并有二次表达高峰(2 h和1 d);磷酸化p-38(p-p38)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的表达区域与p-JNK相似,有一次表达高峰(2 h)。IA组三激酶磷酸化水平均较IS组明显减少(P<0.05),表达规律相同。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MAPK三成员在海马各亚区差异性表达,此特征可能与MAPK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2.
Su HF  Zhang XB  Fang M  He QC  Li WF  Wu SX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19-3222
目的 比较复发鼻咽癌(rNPC)和初发鼻咽癌(pNPC)相关蛋白质磷酸化的差异.方法 提取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行放疗的4例复发鼻咽癌和4例初发鼻咽癌的总蛋白,应用磷酸化抗体蛋白质芯片与提取蛋白进行杂交,检测656种蛋白质磷酸化表达水平,筛选差异磷酸化蛋白并进行聚类.PhosphoSite plus在线磷酸化蛋白数据库分析磷酸化位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差异磷酸化蛋白.结果 复发组鼻咽癌和初发组的蛋白质磷酸化表达不同,筛选出6个差异蛋白.KIT、ATP1A1、Synapsin、SEK1及Histone H2AX磷酸化水平在复发组上调(P=0.007 ~0.048),而c-Jun下调(P =0.030).复发组H2AX磷酸化表达0.390(0.175)高于初发组0.290(0.155),复发组c-Jun磷酸化表达0.625(0.145)低于初发组0.725(0.178),(均P<0.05).其中c-Jun、H2AX、SEK1及KIT蛋白质磷酸化涉及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抑制凋亡及致瘤能力增强,与肿瘤复发有关.结论 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可能与鼻咽癌复发机制有关,为临床上放射治疗失败提供全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an结合蛋白M(RanBPM)对肾小管钠-氯共同转运子(NCC)蛋白表达及相关ERK1/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共沉淀检测RanBPM蛋白与WNK4蛋白是否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观察转染RanBPM质粒对EGF诱导细胞ERK1/2磷酸化的影响,通过转染质粒过表达RanBPM蛋白或siRNA抑制RanBPM基因,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内源性NCC蛋白含量和ERK1/2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WNK4和RanBPM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RanBPM可以抑制EGF诱导的ERK1/2磷酸化。RanBPM过表达可使细胞ERK1/2磷酸化减少(1.000±0.074 vs. 0.275±0.041,P<0.01),而NCC蛋白表达增加(1.000±0.115 vs. 1.470±0.105,P<0.01)。siRNA沉默RanBPM基因后,ERK1/2磷酸化增加(1.000±0.194 vs. 2.301±0.220,P<0.01),NCC蛋白表达下降(1.000±0.223 vs. 0.556±0.132,P<0.01)。转染RanBPM可阻止WNK4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和对NCC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RanBPM通过与WNK4相互作用,影响ERK1/2信号通路对NCC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患者MAPK蛋白磷酸化表达与临床病理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科诊断、手术切除的原发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166例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6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方法检测P-ERK1/2蛋白磷酸化表达情况,并对病例进行临床病理资料数据统计和随访患者6~60月生存情况。结果(1)结直肠癌患者中61.45%癌组织P-ERK1/2蛋白表达高磷酸化;98.36%癌旁正常肠组织无磷酸化。(2)癌组织P-ERK1/2蛋白高磷酸化女性较男性患者表达率高,癌组织原发部位于结肠的P-ERK1/2蛋白高磷酸化较直肠癌的患者表达率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癌组织P-ERK1/2蛋白磷酸化高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组织分化及远处转移无相关性( P >0.05)。(3)癌组织高磷酸化较无磷酸化患者的生存率低,与患者的生存率成负相关( P <0.05)。(4)癌组织标本P-ERK1/2蛋白高磷酸化与无磷酸化患者1a、3a、5a死亡率比较,5a的患者死亡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癌组织P-ERK1/2蛋白表达高磷酸化,癌旁正常肠组织几乎无磷酸化;癌组织中P-ERK1/2蛋白表达高磷酸化与患者性别、肿瘤原始发病部位有显著性差异;癌组织P-ERK1/2蛋白高磷酸化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ERK高磷酸化患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iNOS、MMP-2及Notch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NOS、MMP-2及No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取68例胃癌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iNOS,MMP-2及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iNOS的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相关(P〈0.05)。并随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强(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iNOS的表达高于阴性者(P〈0.05)。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转移、浸润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胃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39例,其中iNOS及MMP-2的表达分别与Notch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MMP-2与iNOS的表达并无相关趋势(γ=0.015,P〉0.05)。结论iNOS、MMP-2及Notch1三种蛋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iNOS及MMP-2可能通过共同的Notch1信号途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胃癌转移。  相似文献   

16.
徐康宁 《新疆医学》1995,25(3):193-194
核仁组成区(nucleodar organ/zer regio,NOR)是位于人类第13、14、15、21和22号5对染色体短臂上的核糖体基因,与之相结合的酸性非组蛋白可用银染方法显示,这种结合蛋白被称之为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AgNOR)。AgNOR可以作为观察NOR及其rDNA转录活性的标志,反映出细胞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NMDA受体拮抗剂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海马中P5 3蛋白的磷酸化激活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 (4 -VO)全脑缺血模型 ,利用免疫印迹法研究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实验大鼠海马中P5 3磷酸化激活变化 ,以及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对P5 3磷酸化激活的作用。结果 P5 3蛋白在缺血再灌注后丝氨酸磷酸化激活增加 ,再灌注 1天后开始上升 ,3天达到高峰 ,是假手术组的 4倍。氯胺酮剂量为 5 0mg kg和 2 5mg kg时 ,能显著抑制P5 3蛋白磷酸化激活 (P <0 .0 1)。结论 NMDA受体参与介导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海马P5 3蛋白的丝氨酸磷酸化激活 ,提示NMDA受体→P5 3丝氨酸磷酸化激活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18.
细胞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 (nucleolusorganizingregions ,NORs)是一种酸性非组蛋白 ,是反映细胞核中核糖体基因 (rDNA)转录活性的重要指标 ,其与核糖体形成及细胞内蛋白的合成关系密切。银染的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 (silverstainability NORs,Ag NORs)可清楚反映NORs的数量和大小 ,了解细胞的核糖体基因转录及蛋白的合成状态。本研究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检测移植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核中的Ag NORs变化 ,探讨Ag NORs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及FK5 0 6…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缺乏治疗AD 的有效药物。以往以Aβ为靶点的药物研究均告失败,AD 患者另一典型病理变化- 微管相关蛋白tau 异常过度磷酸化,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tau 蛋白磷酸化受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和蛋白磷酸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kinase-3β,GSK-3β)等的共同调节。开发PP2A 激活剂和GSK-3β抑制剂成为目前AD 药物研究的新策略。
目前国际较为认可的以tau 为靶点的拟AD 动物模型为P301L 突变转基因动物模型、P301S突变转基因动物模型和APP-PS1-P301L 三转基因动物模型。细胞模型包括:过表达tau40 的基因转染细胞、过表达P301L/P301S 的基因转染细胞、PP2A 抑制剂冈田酸或GSK-3β激活剂WT/GFX处理的细胞模型等。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rnel iridoid glycoside,CIG)是我室从山茱萸中提取的主要有效部位。我室前期研究发现,CIG 在冈田酸拟AD 细胞模型上能够抑制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课题组从GSK-3β通路和PP2A 通路两方面,研究CIG 抑制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机制,为研发治疗AD 的创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的4 个细胞模型和3 个动物模型上,CIG 能够降低tau 蛋白在多个位点的过度磷酸化,其作用机制包括:CIG 可直接降低PP2A 催化亚基C 的去甲基化及磷酸化以提高PP2A 活性,从而促进tau 蛋白的去磷酸化;也可通过减少GSK-3β抑制GSK-3β活性,从而减低tau 蛋白的磷酸化。CIG 能够抑制神经细胞和动物脑内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具有治疗AD 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海马CA1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预处理对照组 (IC)、预处理缺血组 (IP)及脑缺血再灌注组 (IR) ;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 1、3、5及 7d 4个亚组 ,每组 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TUNEL法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测定Bcl -2、Bax蛋白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 IP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 (与IR组相比 ,P <0 .0 1) ,诱导Bcl-2蛋白及抑制Bax蛋白表达 (与IR组相比 ,P <0 .0 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有确切的脑保护作用 ,调控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