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3年6月,新加坡肝炎与有关疾病科学委员会,对5μg和10μg Merck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围产期传播的免疫原性、效力和安全性作了评价。对1983年6月~1985年9月入妇幼保健院的孕妇,采集血液标本,分析各种HBV标志:HBsAg、HBeAg和抗-HBs。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病的最常见病因,估计全球约有2亿人为慢性感染者。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病因。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HBV  相似文献   

3.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本文就HBV母婴传播的途径、可能机制及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HBV母婴传播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IgM 型乙肝核心抗体(IgM 抗-HBc)在乙肝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均能检出,近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作为急性乙肝的诊断指标有很高价值,并有取代HBsAg 测定之势。本文报告用国产试剂建立的ELISA 双夹心法检测 IgM 抗-HBc 结果,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HBsAg阳性母亲将HBV传播给婴儿,婴儿可成为一过性HBsAg阳性或慢性持续携带者。过去一度把这种传播方式误称为垂直传播,近来多称围产期传播。这种传播多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09名HBsAg阳性孕妇进行跟踪调查。在婴儿出生后立即采取血样,然后分组:第1组(24名)和第2组(27名)婴儿均在出生后24小时内、4周和8周于臀部肌肉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第2组在出生后24小时内同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研究确诊的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IgM 抗-HBc 的出现及不同时期中的变化情况。并就 IgM 抗-HBc在以下临床问题中的诊断效能作了探索:一、检出 HBsAg 阴性的急性乙肝病例;二、  相似文献   

8.
发育障碍者收容院中的乙型肝炎(HB)携带者是HB病毒(HBV)医院内水平传播的传染源。1976~1978年,位于日本南部九洲岛佐贺县的一所发育障碍者收容院中有13例HBV感染者。作者于1981~1983年对该院53名住院儿童和26名医务人员检测了HBsAg、抗-HBs和HBeAg。结果发现,1981年有32人(40.5%)的HBsAg和抗-HBs均阴性(即对HBV易感);6人(7.6%)的HBsAg阳性(HBV携带者),其中5人HBeAg阳性;41人(51.9%)的抗-HBs阳性。1982年和1983年对HBV易感者复查时发现HBV易感者分别减少5人和2  相似文献   

9.
业已证明,携带HBsAg的母亲能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染给她们的婴儿。如母亲为HBeAg阳性,则婴儿感染率特别高;如母亲为抗-HBe阳性,则婴儿感染率较低。作者为了评价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加乙型肝炎疫苗预防HBs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的效果,进行了试验。试验对象为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92名健康婴儿,其中49名婴儿(53.3%)的母亲HBeAg阳性;30名婴儿(32.6%)的母亲抗-HBe阳性,而且谷丙转氨酶异常;13名婴儿(14.1%)的母亲HBeAg和抗-HBe均阴性。所有婴儿在出生当天和出生后1个月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青  刘亦琪 《江苏医药》1996,22(12):827-828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71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初乳及随访婴儿血中HBVDNA,以探讨母乳喂养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结果乙肝抗原阳性组母血、脐血、初乳、婴儿血中HBVDNA检出率为39.39%、18.28%、30.30%、22.22%。乙肝抗原阴性组检出率为10.96%、8.22%、13.70%、23.29%。两组母乳喂养婴儿比较,随访婴儿血HBVDNA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乳汁HBVDNA阳性母亲较HBVDNA阴性母亲更易造成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垂直感染或吲产期感染者更是迁延难愈,大约25%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联合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旦白(HBIG)和乙型肝炎(HB)疫苗预防HBV围产期传播的效果,作者筛选了18,842名孕妇,并选择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113名健康婴儿做为研究对象.婴儿于出生后2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0.5ml,接种3剂HB疫苗,每剂20μg.A组于注射HBIG的同时开始接种疫苗,B组在出生后1个月开始接种疫苗,以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2剂和第3剂疫苗.婴儿出生时收集脐血,接种前收集静脉血.随访9~18个月,分别收集血标本(A组:1、3、6、9、12和18个月;B组:1、2、6、9、12、18个月).在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收集母血进一步检测HBsAg和  相似文献   

13.
siRNA抗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如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药物,若长期应用会引起病毒变异,许多学者都在探索新的抗乙肝病毒途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的发现受到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其介导的序列特异性基因沉默可有效抑制内源性、外源性基因的表达[1].目前,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治疗肿瘤、艾滋病和肝炎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发展及HBV病毒的大量复制,肝细胞的吸收、代谢、储存、消化功能明显下降,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真正了解病情,有利于指导治疗,我们2003年8月~2004年12月探讨HBcAg、抗-HBc的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黄永锋 《广东药学》2005,15(1):24-26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慢性乙肝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清除HBV,减少并发症,防止肝纤维化的根本措施。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是疗效明确的抗病毒药物,笔者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 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 慢性乙肝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抗病毒 治疗是清除HBV,减少并发症,防止肝纤维化的根 本措施。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是疗效明确的抗病毒药 物,笔者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在英国中西部地区应用美国Merck药厂生产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报告的32名婴儿的母亲大多是远东和亚洲国家的血统。免疫程序为;接种4次,每次肌肉注射10μg。前3次是隔月接种,第4次为加强免疫,在第1针后6个月接种。采用固相ELISA检测HBeAg和的-HBe,用固相放射免疫试验测定HBsAg和抗-HBs。研究结果:HBeAg、抗-HBe阴性母亲的7名女婴中,6名产生了免疫应答,另1名于10周时HBsAg阳性,HBsAg滴度(反向被动血凝试验)为1:16,但HBeAg和抗-HBe均阴性。抗-HBe阳性母亲的7名婴儿免疫后均产生了抗体应答。HBeAg阳性母亲的18名婴儿  相似文献   

18.
在乙型肝炎低发区,大多数HBsAg携带者缺乏HBeAg,表明这些地区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数量较少且传染性较低。因此,在低流行区有可能采用不同于流行区的预防策略,以降低费用。为此作者重新评价1982年以来曾使用的三种不同免疫程序的效果。在110名HBsAg阳性母亲中,6人(5.5%)HBeAg阳性;101人(91.8%)抗-HBe阳性;其余3人(2.7%)HBeAg和抗-HBe均阴性。将这110名母亲所生的111名婴儿分为A、B  相似文献   

19.
黄永锋 《今日药学》2005,15(1):24-26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HBV)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约有3000万[1].慢性乙肝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最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是清除HBV,减少并发症,防止肝纤维化的根本措施.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是疗效明确的抗病毒药物,笔者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妊娠晚期被动免疫能否阻断母婴传播。方法对68例临床诊断为HBV携带者孕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于妊娠28周、32周、36周分别注射HBV免疫球蛋白100单位行被动免疫;对照组28例,孕期不注射HBV免疫球艺蛋白,观察两组胎儿出生后HBV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40例胎儿HBV感染率为12.5%,对照组28例胎儿感染率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HBV毒携带者妊娠晚期:在28、32、36周分别注射HBV免疫球蛋白100单位,进行被动免疫不能有效阻断宫内感染,主是HBV免疫球蛋白用量不足和注射次数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