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身性化脓性感染是化脓性细菌在血液循环中迅速生长繁殖或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包括毒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祖国医学对本病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及邪正斗争的情况,在临床上主要分为走黄和内陷(包括火陷、干陷、虚陷)两种类型。俗称毒气攻心。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疗疮皆由火毒生”、“邪毒内陷由正虚”,当毒邪-主要是火毒之邪。-炽盛,正邪相搏,正不胜邪,毒邪侵入血分而致,此由疔疮而致者称为疔疮走黄;若患其他疮疡,当正气衰弱,毒邪乘虚而入,此则称为内陷。根据机体的强弱、病邪的轻重,内陷又分为火陷、干陷、虚陷等。  相似文献   

2.
陈忠明 《陕西中医》2009,30(12):1694-1695
1古代文献对走黄,内陷的论述“走黄”之说,始见于《疡科经验全书·疔毒》:“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陷黑,谓之癀走,此证危矣”。又《外科正宗·疔疮论第十七》说:“凡见是疮,便加艾条,殊不知头乃诸阳之首,……再加艾条,火益其势,逼毒内攻,反为倒陷走黄之症作矣。”关于“走黄”二字的解释,诸说不一。有的说“黄即毒也”,有的说“黄即横,散也”。  相似文献   

3.
“走黄”与“内陷”,均系外科疮疡类疾病,是疔疮、疽毒在发病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产生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历代医家都称“疔疮走黄”、“疽毒内陷”,近代有人认为两者是名异实同。二者不仅名称不同,其实质也不完全相同。一、含义的不同“走黄”之名始见于《疮疡经验全书》,其曰:“疔疮初生时红软温和,忽然顶黑,谓之‘癀走’,此证危矣。”“癀走”,即走黄。走黄者,疔毒走散横行之意也。“内陷”之名,始见于《温热经纬》,其说“病在卫分……以邪从气分下行  相似文献   

4.
王俊国  宗言芬 《河北中医》1983,(3):50-51,30
重症肝炎起病急、病情危重、肝功能损害严重,死亡率甚高。据国内外文献记载高达70—90%本丈仅就中医治疗近况综述如下: 重症肝炎多属中医“急黄”范畴。因湿热炽盛;化火伤阴,内陷心包,伤及营血而致。湿热蕴伏是发病的主要因素。急性期以湿热毒盛为主,慢性期以正虚为主兼有湿热留  相似文献   

5.
蜈蚣 ,味辛 ,性微温 ,有小毒 ,归肝经。张锡纯云 :“蜈蚣走窜之力最速 ,内而脏腑 ,外而经络 ,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 ,性有微毒 ,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全蝎 ,味辛 ,性平 ,有小毒 ,归肝经 ,其性走窜 ,开气血之凝滞 ,有解毒医疮之功”。笔者临床体会 ,蜈蚣偏于血分 ,全蝎偏于气分 ,二者相须为用 ,可使通经络、行气血、解热毒、散结块、疗疼痛的功效倍增。笔者运用二药治疗乳痈、流火、瘰疬 ,疗效满意。现介绍于下。1 乳痈乳痈是外科常见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性疾患。初期 ,症见乳房肿胀疼痛 ,皮肤微红 ,乳汁分泌不畅 ,多伴恶寒发热 ,…  相似文献   

6.
通腑泄浊法即采用泄法以排除肠内糟粕,借以排除体内毒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辅助治疗疾病的作用。1 对高热神昏的急救 高热神昏是中医的急危重证。病属热入营血,为感受风温病毒或温毒伏于营血引发;或阴阳逆乱,邪从内出,火窜经络脏腑所致。温热之毒侵入营血,气机逆乱,瘀痰腑浊内生,非从二便分消走泄不可。同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或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肿瘤癌症是一大难攻的空白试卷。其原因是我们有些读者 ,只片面认识“癌毒”二字 ,就大多以“以毒攻毒”讲究单以“大毒、金石 ,或血肉有形之品”来猛攻猛杀 ,以求达到抗癌 ,其完全不辨何证何因 ,致使病与药方不相符 ,病之由表及里 ,由轻至重 ,使病陷入膏肓而不得知 ,一贯认为是“癌毒扩散” ,其实我国传统医学认为 ,肿瘤是由气、血、瘀、火、瘀、热、湿毒等物累积 ,日久成病 ,只要医者辨证施治 ,才能攻克肿瘤 ,笔者在临证几十年中 ,发现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关键大法 ,只要施以有时 ,用之恰巧往往使肿瘤立转…  相似文献   

8.
<正> 人体感染邪毒后、正胜邪却,邪毒可由深移浅,正不胜邪亦可逆其道而行之。移毒的结果,既可有效的保护重要脏器组织,亦可反其道而损伤之。痈失治可出现流注,疖可此起彼伏,疗毒可致疗疮走黄,五五丹可提脓,邪热入营可透热转气,移毒现象不胜枚举。笔者仅从以下三方面作以浅议。  相似文献   

9.
消疮散乃本家传治疗皮疳火疮之经验方.多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黄水疱、臁疮、肾囊风,疗效如桴应鼓,谨筛选以上三种病证各40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唇疔治验     
唇疔治验福州市第二医院(350007)王美珠林毅唇疔,祖国医学认为其总由火毒诱发为病。其毒或从内发,或由外感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或昆虫咬伤以致气血凝滞而成。病因颇多,但总不离火毒2字。故治疗大法当以清热解毒为主。笔者多年来均采用中草药配合治疗唇疗5...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又称血癌,古医书上没有该名,称白日痨,是根据血虚、发热、出血体征而称名的。清代唐容川“血证论”称血证为火证,薛生白的“湿热病篇”云“湿热症”,上下失血或汗血,毒邪深入营血,走窜欲泄等关于湿热论述对笔者启发很大,在治疗的患者临床观察也深有体会。根据体会,笔者总结出湿是发病之源,热是病理产物,也是促使病情发展的动力,毒是致病之本,虚是病理结果。相应总结出“正清源,还其境”的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12.
重症肝炎以往亦称亚急性肝坏死或亚急性黄色肝萎缩,中医称之为瘟黄。系热毒炽盛,损伤津血,邪毒逆传心包之重症。其病势凶险,病程短,死亡率高,为难治之病。多年来国内外对此病的治疗尚无满意的方法。1992年我们收治了5例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上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疔疮是中医外科病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感染疾患。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它相当于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深毛囊炎”,“毛囊周围炎”等病的范围。由于初起形小而根脚深,好象钉子进入肌肉里一样,坚硬如钉状故名疗疮。本病好发于夏秋气候酷热干燥之季节,总由火热之毒蕴蒸肌肤以致气血凝滞而发病。它发无定处,但以颜面和手足等处发病率为最高。如发于颜面部,初起形如粟米大的黄色水泡,次如赤豆,上有一白色疮头(所谓未老先白头),大都仅感麻痒微痛,其症疮形虽小,但毒势甚猛,加之颜面部具有丰富的血管,故毒邪易于扩散,炎症反应剧烈,发病迅速,尤其鼻下口角三角区域更为严重,如治疗护理不当,或迁延失治往往易引起以毒入里而走黄。发于手足,肢末部初起或有小疽样疮头或观白点或无白头,由于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肝炎从快速截断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重症肝炎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瘀毒”胶结,针对这一特点。治疗采用快速截断的法则,重用解毒化瘀方药,使病情迅速得到控制和好转,阻断瘟邪热毒侵入营血,扭转病机,不致内陷心包,变成危症。  相似文献   

15.
疔疮是外科中常见疾病之一,发病迅速,病情也较一般疮疡之症严重,往往易致疔疮火毒越出局限,造成“走黄”而内传脏腑,陈实功论疔云:“火益其势,逼毒内攻,反为倒陷,走黄之症作矣。”已赅括了所以“走黄”的基本道理。又说;“疔疮有朝发夕死,随变随死,诚外科证中之速病也。”说明此症有迅速危及生命之可能。发病原因,为:五藏蕴毒、饮食不洁或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或昆虫咬伤、竹木异物刺伤等,历代疡科诸书中,大都认为本病属于火证,由于“火毒”所致。  相似文献   

16.
“乌雄散”是外科去腐拔毒、生肌收口的一种散剂型掺药。适用于一般疮疡之溃脓阶段。经笔者在临床上曾运用六年之久,颇觉本方有卓越之疗效。其适应范围就观察所及,对痈疽、发背、疗疮、对口、臁疮(下肢溃疡),一切属于阳症的溃疡,均能迅速达到去腐生肌的要求。对日久之臁疮,肌腐、色黑、臭秽的、掺用以后,可以化腐拔毒,使肉芽红活而达愈合之效。尤其对于疗疮、瘫痈等脓疡,若开刀即掺用本药,不但能消炎镇痛,愈合迅速,而且从未发现脓毒流注或走黄等流弊。方剂组成:明雄黄二钱、乌贼骨一两、西月石一  相似文献   

17.
周仲瑛教授治疗重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樊蓥 《中国中医急症》1997,6(4):165-166
周仲瑛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数十年来一直从事急症与疑难病的研究,硕果累累。学生侍诊在师左右,屡有所得,今撷其治疗重型肝炎之精要,以飨读者。1湿热疫毒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病因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症肝炎和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病势急暴,病死率极高。其以发病迅急,周身面目皆黄,身色如金,烦渴壮热,胸腹胀满,尿少腹大,神昏酒语,甚或痉厥,吐血、觑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胁下皮积,舌质红绎,苔黄而操,脉弦数或细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黄疽”病“急黄”门;其具有温病特征,又…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蛇串疮认识由来已久,病因病机论述也颇为丰富。笔者有幸师从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钟以泽主任医师,其对蛇串疮的认识提出了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独特。其病因认识上常提"毒"字,治疗方法上常有"排毒、解毒、通络"的观点。但目前教科书均忽略其病机在"毒"字上的研究,深入研究古人对蛇串疮的认识,其内容极其丰富,研究发现毒邪致病贯穿了蛇串疮病因病机的始终。本文以风毒为切入点,深入论述从风毒立论选用化斑解毒汤治疗本病的理论和实践,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傅青主根据“带下”的颜色分为白、黄、赤、青、黑五种,认为“黄带”的病因是带脉之湿热,其治法是“补任脉之虚,清肾火之炎”;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上述认识再结合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以“加减易黄汤”治疗15例重症患者,效果比较满意。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正> 败血症,类似中医的“疔疮走黄”“疽毒内陷”“毒邪内攻”等证。几年来,我们以辨证施治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满意。现就血培养阳性者20例作一分析: 一般资料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7岁,其中10岁以下4例,11~20岁4例,21~30岁5例,31~40岁3例,41~50岁3例,51岁以上1例。临床表现为疔疮走黄者11例,有头疽内陷者5例,流注3例,严重灼伤1例;血培养金黄色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