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英  王东林 《海南医学》2015,(6):935-936
肝脏超声造影是指将微气泡注入血管内,以提高血管内声压的反射系数,在造影剂到达部位产生明显高于组织回声的非线性谐波,从而获得明显对比效果的声像图。超声造影过程中护理配合如何可直接影响造影效果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文旨在总结28例超声造影护理配合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又称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是超声影像诊断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进展。近年来,在超声造影剂和造影成像技术等方面获得的重大进展使脏器占位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静脉注射微气泡超声造影剂的出现及临床应用,提高了传统超声对血流的探测能力,使其与CT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朱尚勇  龙伟吟 《广西医学》1999,21(4):668-672
肝脏超声造影系指利用声学造影剂,使肝内的血管、肝组织及肝内病灶显影的超声检查技术。虽然超声造影早已在心血管领域广泛应用,但直到1986年Matsuda才将其首次用于肝脏临床(1),随后,许多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此项研究,并取得令人满意的造影效果。现本文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及造影过程中的护理要点.方法 利用超声造影剂及其匹配成像技术对226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总结超声造影中的护理配合及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置措施.结果 226例肝脏超声造影通过造影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95.1%(215/226)的患者顺利完成超声造影并取得良好显影效果,4.9%(11/226)的患者超声造影显示不满意.结论 由于超声造影剂的特殊性,超声科护理人员熟悉造影剂的使用方法与禁忌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操作技术,掌握过敏反应知识并能及时处置并发症,对保证超声造影顺利进行和良好显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人体血流信号,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性质(良、恶性)进行鉴别[1].其诊断过程离不开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本科对2009年12月~2011年5月18例肝脏超声造影的患者实施了细节护理,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穿刺针直接刺入肿瘤区或病变组织内,进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的方法,因其穿刺准确率高,诊疗费用低,技术易普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誉为“第三大诊疗体系”。2002年8月-2003年7月,我们对220例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局部注射术病人,实施护理配合,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患者共76个≤3.0cm的肝内实质性小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且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及随访观察。造影剂使用SonoVue,剂量2.4ml,经肘静脉团注,在动脉相、门脉相及实质相观察病灶的灌注情况。结果76个肝内实质性小病灶中,恶性病灶28个,包括肝细胞性肝癌18个,转移性肝癌10个;良性病灶48个,包括血管瘤20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个,局部脂肪缺失15个,肝硬化增生结节7个,局部脂肪变性1例。肝内良恶性小占位病变在造影后灌注方式明显不同。结论应用SonoVue超声造影对肝内实质性小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明显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操作,而是在手术室的工作内容和程序中充分体现临床科室普遍实施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手术室护士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的过程中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工作,这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熟悉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并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慧颖 《右江医学》2009,37(5):566-56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查47例肝脏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0例10个病灶;恶性肿瘤37例41个病灶)。观察注射第二代超声造影剂SonoVue后肝脏肿瘤的动态增强表现,并作出造影诊断。结果肝脏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表现为早期动脉相强化,但持续时间较长;肝硬化结节与肝实质呈同步强化。结论超声造影能动态显示肝脏肿瘤不同时相的增强情况,对肝脏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正春  黄泽君  韩梅 《重庆医学》2012,41(28):2914-2916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来源肝脏微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动态血流灌注的增强模式及参数变化特征。方法对39例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直径小于或等于2cm)并经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定量分析增强模式及灌注参数。结果 (1)39例病例中,原发性肝癌25例,转移性肝癌14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肝细胞癌86%、胆管细胞癌67%、多血管转移性肝癌75%、少血管转移性肝癌83%。(2)肝癌在超声造影的过程中均见增强,不同类型肝癌的增强方式不同(P<0.01)。(3)肝细胞癌、多血管转移性肝癌和少血管转移性肝癌组的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灌注参数变化特征能为不同组织来源的肝脏微小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超声声学造影的配合护理.方法 对50例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患者进行护理、随访.经过系统护理50例患者均能配合完成检查.结论 子宫输卵管超声声学造影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做好整体护理及配合,能有效减轻患者的顾虑及不适,促使患者有效配合完成检查.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肝脏良恶性肿瘤超声造影(CEUS)前后血流分级、血流平均密度(MFD)的变化,评价CEUS前后血流分级和定量指标MFD对判断肝脏良恶性肿瘤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脏少见病例超声造影表现. 方法对常规超声检查不能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获得明确病理检查结果的患者129例,对其中7例肝脏少见病例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例肝胆管细胞癌中1例表现为动脉相病灶环状增强,增强部分呈快进快出;另1例为瘤体整体呈不规则增强,增强呈快进快出.1例肝紫癜表现为动脉相病灶部分增强,增强呈快进快出.1例肝血管上皮样肿瘤表现为动脉相病灶整体增强,增强呈快进慢出.1例肝副神经节瘤表现为动脉相病灶整体增强,增强呈快进慢出.1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1例肝外伤后血肿超声造影各时相均未见增强,病灶区大小测量较二维超声时增加. 结论肝少见病例病理类型不同其超声造影表现不同;部分病种有多种组织学分型,导致同一类型的肿瘤造影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李桂华 《中外医疗》2010,29(11):163-163
目的总结经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配合和护理体会。方法超声引导下对58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行经皮穿刺抽吸及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在术前、术中、术后施以针对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随访3~12个月,囊肿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具有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乐于接受等优点,而术中配合及手术全程有效护理是治疗获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朱策均  黄巧玲 《医学综述》2015,21(1):131-132
目的研究实时超声造影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医院收治的AFP阴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91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良性占位28例为良性组,恶性占位63例为恶性组,采用实时超声造影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时间-强度曲线参数,并比较实时超声造影、增强CT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恶性组患者的峰值时间、增强时间、上升斜率均显著升高,而始增强度、达峰强度、上升时间、半廓清时间均显著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时超声造影的灵敏度为78.57%,特异度为95.23%;增强CT的灵敏度为32.14%,特异度为79.36%。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对AFP阴性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黎坤俭  吴金兰 《当代医学》2021,27(23):86-8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病变的穿刺活检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厦门与三明两所地方医院诊断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2例,均行超声造影引导穿刺与常规超声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 12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法检查特异性为91.3%,敏感性为96.7%,准确率为93.2%,高于常规超声的57.4%、66.9%、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病变的穿刺活检检测方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常规超声检测对比,超声造影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率并减少穿刺次数,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病变穿刺活检可作为鉴别肝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56例超声发现肝脏肿瘤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观察并分析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定性准确54例(96.4%).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脏超声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5例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分析其造影结果,统计患者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本组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造影,结果提示转移性肝癌24例,血管瘤22例,原发性肝癌14例,非均匀性脂肪肝9例,肝脓疡3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2例,炎性假瘤1例;超声造影期间及造影后患者均未发生超声造影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7%。结论:患者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造影检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医学超声诊断新的模式和思维。二维超声更多的是提供解剖学信息,虽然对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模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2例肝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灌注特点.结果:21例病灶各期无增强(Ⅰ型);6例病灶动脉期周边细线环状增强而内部无增强,门脉期及后期病灶整体呈无增强(Ⅱ型);2例病灶动脉期呈均匀高增强,后期持续稍高增强(Ⅲ型);3例病灶动脉早期强化并早于肝实质消退,呈快速廓清表现(Ⅳ型).结论:肝炎性假瘤的超声造影有多种灌注类型,病灶各期无增强是其典型表现,特异性较强,而快速廓清型与不典型肝癌难以鉴别,肝穿活检是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