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性科学》2015,(5):12-14
目的:评价宁泌泰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 A)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0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宁泌泰胶囊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液中SIg A水平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以及治疗后8周的前列腺液中的SIg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降低前列腺液中的SIgA水平,同时能够大幅改善缓解患者的症状,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前炎止痛贴联合前列清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液中锌离子(Zn2+)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0例符合标准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夹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脐贴+中药组、脐贴组、中药组、宁泌泰胶囊组4组,每组40例患者,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Zn2+和PSA水平及其临床疗效。结果①四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存在差异,脐贴+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其他各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四组患者治疗后前列腺液中Zn2+和PSA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前炎止痛贴联合前列清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中药治疗、单纯脐贴治疗和口服宁泌泰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前列腺按摩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EPS)中Zn2+和PS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会阴注射复方川参通注射液、单纯口服中药、经会阴注射复方川参通注射液配合口服中药三种方法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4周后的疗效。方法:随机对照将126例诊断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A组38例,单纯注射复方川参通注射液,隔天注射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B组48例,根据辨证予每日口服中药1剂,共4周。C组40例,在采用与A组同样方法注射复方川参通注射液的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每日1剂,共4周。采用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症状评分(CPSI)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CPSI总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c组细菌阳性转阴率、CPSI总分值减少值均显著高于A、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细菌阳性转阴率、CPSI总分值减少值均显著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在同样治疗4周的情况下,经会阴注射复方川参通注射液配合13'服中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经会阴注射复方川参通注射液或者单纯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苁蓉益肾颗粒对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CP患者90例。釆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设计方法,将其分为苁蓉益肾颗粒结合前列康治疗组、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和前列康对照组,每组各30例,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EPS检查及血液流变学检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苁蓉益肾颗粒联合前列康治疗CP的临床有效性。结果:治疗组、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和前列康对照组在治疗后EPS检查、中医证候评分、血流变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NIH-CPSI总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两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苁蓉益肾颗粒结合前列康治疗组与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和前列康对照组相比较,在改善日常质量、减轻疼痛等方面更优。结论:CP患者采用苁蓉益肾颗粒配合前列康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1]加味合用喹喏酮类抗生素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CBP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100例,以血府逐瘀汤加味合用左氧氟沙星治疗;中医对照组60例,以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西医对照组40例,以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3组临床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中痊愈率与中医证候疗效中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医对照组与西医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合用喹喏酮类抗生素可显著提高(CBP)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通前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前列腺液(EPS)常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及中医临床症状表现,筛选出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6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6例).治疗组服用通前络汤免煎颗粒,早晚各1袋,温水冲服,疗程4周.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6粒/次,每天3次,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行入组时、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8周访视并行NIH-CPSI评分.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8.47%),显效19例(32.20%),有效28(47.46%)总有效率88.14%.对照组痊愈3例(5.56%),显效13例(24.07%),有效22例(40.74%),总有效率70.37%.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NIH-CPSI总分、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前络汤通过缓解疼痛不适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7.
王晓军 《中国性科学》2009,18(2):25-25,29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精液延迟液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收集257例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液常规分析结果,比较其与正常育龄男性精液延迟的发生率。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可引起精液延迟液化。  相似文献   

8.
邓云山 《中国性科学》2012,21(6):27-29,3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给予临床保守治疗,实验组结合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方面也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523例男性不育症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不育症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56.5%,在继发性不育症患者中,发病率为62.6%。结论:慢性前列腺炎对男性的生育能力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赛乐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早泄7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总结赛乐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早泄的效果.方法71例早泄患者均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0天后,晚餐时口服赛乐特20mg,记录用药前后射精潜伏期和夫妻双方性生活满意情况,以观察疗效.结果71例患者用药2~4疗程后,63例射精潜伏期明显延长,48对夫妻性生活满意,15对夫妻对性生活基本满意,6对夫妻对性生活不满意.结论口服赛乐特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合并早泄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列泌尿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设计。480例湿热瘀血蕴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阳性对照组。治疗组360例,应用前列泌尿栓,肛内给药,1粒/次,1次/d。安慰剂对照组120例,应用前列安栓,肛内给药,1粒/次,1次/d。疗程为4周。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评分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PSI评分分别为(11.88±5.28)分和(13.79±5.68)分,各组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CPSI评分差值分别为(9.17±5.59)和(7.58±5.16),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NIH-CPSI评分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8.12±4.78)分和(9.04±4.52)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9.32±5.12)和(8.93±5.23),治疗组降幅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组愈显率为49.17%,对照组为34.17%,扣除中心效应,总愈显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泌尿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