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炎合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胰炎合剂、善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 6 )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SAP组)、善宁治疗组(SH组)和胰炎合剂治疗组(YH组)。采用向大鼠胆胰管内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用胰炎合剂和善宁对两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于12、24、48h处死各组大鼠,检测血清IL 6含量,观察胰腺大体、光镜和电镜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NC组比较,SAP大鼠各相同时点血清IL 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 01)。胰炎合剂治疗后24h血清IL 6水平开始明显下降(P<0. 01),善宁治疗后12h血清IL 6水平开始明显下降(P<0. 01),而于48h差异无显著性(P>0. 05)。胰腺组织大体、光镜及电镜观察,YH组与SH组的病理变化相似,均较SAP组明显减轻。结论 IL 6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中发挥了促进作用。胰炎合剂与善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阻断IL 6的生成或抑制其活性,减轻了过度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小鼠脑缺血后脑损伤功能恢复和炎性因子产物的病理变化,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血清炎性因子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康法调控缺血性脑血管病炎性因子释放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9只小鼠作为假手术组,36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对苦参素治疗前、治疗3月后的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8活性进行测定,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苦参素对血清TNF-α、IL-6、IL-8有明显抑制作用,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中苦参素具有调节细胞因子、减轻肝脏免疫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二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最高,对照组最低,其中IL-6水平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8水平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对早期鉴别诊断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标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4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 例正常人血清IL-6水平,并分析EH不同期间IL-6水平的变化.结果EH 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EH不同期间IL-6水平差异显著P<0. 01),且随EH期别的增加 IL-6水平逐渐增高。结论 IL-6可能参与EH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可作为判断EH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血清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10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1,3,7,14d4组,缺血1,3,5,7,14d+电针4组,每组8只,通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缺血+电针组大鼠的足三里、内关,再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脑缺血及电针对IL-6表达的影响。结果:放射免疫分析显示,在正常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IL-6呈基础水平表达。缺血后IL-6表达迅速增加,1d达高峰,缺血1d,3d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4.828,2.984,P&;lt;0.01)。脑缺血后3,7d,缺血组和相应时间点缺血+电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22,2.484,P&;lt;0.05)。结论:电针提高血清IL-6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心肌组织中也有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通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阻断细胞因子参与的恶性循环,改善心功能。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过高位硬膜外阻滞术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变化。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检验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的检验科和心内科。对象: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2001—10/2002-05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5例,随机分为高位硬膜外阻滞组和常规治疗组,高位硬膜外阻滞组22例,男15例,女7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9例,Ⅳ级9例。常规治疗组13例,男11例,女2例;心功能Ⅱ级1例,Ⅲ级5例,Ⅳ级7例。同期选择本院的健康体检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干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别采用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3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56例观察对象的血样均合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13.9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22ng/L),(z=-3.072,P〈0.05)。②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11.42ng/L)较治疗前(20.42ng/L)明显下降0=2.5829,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相似(12.16ng/L,12.80ng/L,z=-1.89,P〉0.05)。高位硬膜外阻滞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值(-2.04ns/L)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28ng/L),0=3.1829,P〈0.01)。③扩张型心肌病组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306.17&;#177;1.46)ns/L]高于健康对照组[(1078.95&;#177;1.23)ns/L],(t=2.51,P〈0.05)。④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组治疗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1086.68&;#177;1.34)ng/L]低于治疗前[(1328.01&;#177;1.51)ng/L,(t=2.145,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相似[(1473.33&;#177;1.66)ng/L(1331.07&;#177;1.52)ng/10=-1.06,P〉0.05]。结论: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都明显下降,而常规治疗组未见此效果,表明高位硬膜外阻滞治疗对细胞因子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优于常规治疗。高位硬膜外阻滞对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其阻滞效应中的全面抑制心脏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对体液免疫系统的激活及阻断其恶性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水平变化与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5 6例AL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2 8例正常健康者血清IL- 6、IL- 8水平。结果 AL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明显增高,完全缓解后,IL- 6、IL -8恢复正常。结论 血清IL- 6、IL- 8的异常升高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检测AL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对判断疗效、估计预后、监测复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治疗前后变化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血清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5年组和病程&;lt;5年组,每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氮平水平,以20例女性健康者血清IL-6、sIL-6R水平作对照。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周评定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各一次。结果:①病程≤5年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和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1)。②病程&;gt;5年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和4周血清IL-6、sIL-6R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1)。③除病程&;gt;5年组患者第1周血清IL-6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呈负相关(r=0.57,P&;lt;0.01)外,余各时点血清sIL-6R水平与氯氮平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36~0.17,P&;gt;0.05)。④氯氮治疗4周后,PANSS减分率与IL-6,sIL-6R减分率无显著相关(r=-0.22~-0.01.P&;gt;0.05)。结论: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6、sIL-6R水平与健康女性差异显著,氯氮平对IL-6和sIL-6R有抑制作用,氯氮平的抗精神病作用可能与对IL-6,sIL-6R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表达水平与肺癌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成人,10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6和sIL-6R水平,并进行化疗前后对比。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清IL-6、sIL-6R均高于对照组,化疗后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分期越高血清IL-6、sIL-6R水平越高,而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结论:动态观察血清IL-6、sIL-6R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根炎症大鼠脊髓中神经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及硬膜外注入脉络宁复合液对脊髓内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雄性,42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A)、假手术组(B)、神经根炎组(C)、脉络宁复合液治疗组(D)、激素治疗组(E)、单纯脉络宁治疗组(F)、单纯利多卡因治疗组(G)。D、E、F、G各组均按0.6ml/kg从硬膜外给药治疗,A、B、C组给于等量生理盐水,1次/4天,于18天后灌注处死取材,取炎症神经根相邻的脊髓段石蜡包埋,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组GFAP表达明显上调,与其它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经过治疗后,各组GFAP的表达均有一定程度的下调,其中D、E两组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神经根的炎性损伤可以激活相应节段脊髓内的星形胶质细胞,使GFAP表达明显上调,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复合液治疗后,GFAP的表达下调,说明脉络宁复合液对神经根炎大鼠脊髓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硬膜外腔化学性神经根毁损镇痛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无水乙醇和酚甘油椎管内硬膜外腔注射进行化学性神经根毁损的安全性。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在下腰段和中胸段水平硬膜外腔注射无水乙醇、7.5%和15%酚甘油。观察实验兔行为、后肢肌力变化、硬膜外腔再次置管引起出血的机会和椎管内软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下腰段硬膜外腔注射无水乙醇或酚甘油引起实验兔近期不同程度后肢瘫痪、大便失禁和尿潴留,不给予特殊护理时2周内病死率达72%。中胸段硬膜外腔注射对实验兔行为和大、小便功能影响不明显。三月后再次硬膜外腔置管不引起腔内异常出血,软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无预示容易出血的改变。结论:硬膜外腔注射无水乙醇和酚甘油进行化学性神经根毁损对实验兔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的阻滞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芬太尼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Ⅰ组患者不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Ⅱ组患者以芬太尼行PCIA;Ⅲ组患者以芬太尼+氯胺酮行PCIA。监测患者术后48h内生命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焦虑视觉模拟评分(AVAT)以及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印象评分(PJA)。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CRP和IL-6浓度。随访镇痛相关并发症。结果:Ⅱ、Ⅲ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VAS、AVAT、PJA明显优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VAS、AVAT、PJA优于Ⅱ组(P<0.05)。患者术后血清CRP和IL-6浓度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后镇痛中小剂量辅助使用氯胺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症反应,缓解手术后应激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痊愈4 ̄6周后患区留有疼痛,它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共疼痛程度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 ̄5年或更长,患者长期遭受疼前的折磨。,生活质量下降。本文报告34例(平均年龄67.8岁)胸腰段PHN患者使用硬膜外(EA)和椎旁(PVI)注药两种方法缓解疼痛的对比分析结果。EA组优良为29.4%,总有效率为52.9%;PVI组优良率为70.6%,总有效率为88.2%,两组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硬膜外镇痛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围术期血压和血清肌钙蛋白(cTn-Ⅰ)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ASAⅢ级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0例,行腹部手术。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术后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组(Ⅰ)和全麻 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组(Ⅱ)。在术后6小时和术后第一、二天晨7时行疼痛VAS评分。分别记录麻醉前、拔气管导管后即刻、术后6小时和术后第一、二天晨7时5个时间点的血压、心率,并采血4ml,测定血清心肌酶和cTn-Ⅰ的水平。结果:(1)术后疼痛评分和血压,Ⅰ组显著低于Ⅱ组。(2)血中CK-MB水平:Ⅱ组术后较麻醉前有显著升高,而Ⅰ组未见明显变化。(3)血中cTn-Ⅰ水平:Ⅰ组术后拔管即刻与麻醉前相比有显著降低,Ⅱ组则术后有上升趋势。(4)血中LDH与AST两组围术期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镇痛能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围术期的血压和心肌损伤,并使术后疼痛显著减轻,效果优于单纯全麻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胶原酶对硬膜外腔异体髓核植入引起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280g)随机分为脂肪 胶原酶(FE)组、髓核 生理盐水(NS)组和髓核 胶原酶(NE)组(n=6)。所有大鼠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下于L6~S1间隙手术暴露硬膜外腔,FE组植入异体脂肪(约3~4mg) 胶原酶(20μl,125万u/ml),NS组植入异体髓核(约3~4mg) 生理盐水(20μl),NE组植入异体髓核(约3~4mg) 胶原酶(20μl,125万u/ml)。异体脂肪和髓核由另外9只雄性SD大鼠获得。在手术前、术后第7天、术后第15天及术后第30天分别测定鼠尾对伤害性电刺激、温度刺激及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FE组和NE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与术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NS组大鼠从术后7天至30天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反应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强(P<0.05)。结论:胶原酶可以消除硬膜外腔植入髓核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对福尔马林致痛小鼠细胞因子IL-6,IL-10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舒芬太尼对镇痛及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选择97只昆明清洁级小鼠随机分四组,完全空白对照组(7只)、假给药组(C组,n=30)、舒芬太尼组(S组,n=30)、芬太尼组(F组,n=30)。C、S、F组右后脚趾部皮下注射3%福尔马林0.05ml致痛,在此基础上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0.3ml,舒芬太尼0.05mg/kg,芬太尼0.2mg/kg,25min后记录注射福尔马林后0~5min(Ⅰ相)和15~60min(Ⅱ相)的疼痛反应评分及在注射药物后1h、3h、6h、9h、12h和24h检测血液中IL-6,IL-10水平变化。结果:舒芬太尼抑制福尔马林Ⅰ相和Ⅱ相痛反应(P<0.05)。在Ⅰ相痛反应中,S组和F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S、F组IL-6含量明显高于完全空白对照组,C组在3小时达峰值,而S组和F组6小时达峰值;S组和F组的IL-10含量明显高于C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S组和F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舒芬太尼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延迟IL-6的分泌,促进IL-10分泌,通过有效的镇痛维持细胞因子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72例,随机化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关节腔内使用脉络宁复合液,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两组每周治疗1次,疗程4周.结果:本课题中实际完成6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在治疗后4周和24周时,治疗组症状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与对照组愈显率(64.71%)和总有效率(76.47%)相比,治疗组愈显率(85.71%)和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升高(P<0.05).结论:脉络宁复合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中远期疗效更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EA组,对照组,n = 35)。麻醉均选择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检测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血CD3~+、CD4~+、CD8~+、CD4~+/CD8~+、IL-2、IL-6水平。结果:术后1天两组CD3~+较术前均有下降(P<0.01),且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CD4~+在术后1天、第3天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脊髓、神经根的超微结构变化,了解利多卡因、罗哌卡因注入硬膜外腔后对已损伤神经根的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实验用大白兔30只,硬膜外腔置管成功后随机分5组,每组6只。L组:注入利多卡因。R组:注入罗哌卡因。S组:在置管同一间隙损伤一侧神经根。SL组:损伤一侧神经根后注入利多卡因。SR组:损伤一侧神经根后注入罗哌卡因。除S组外,余均每隔12小时注药一次,连续2日,第七日灌杀、固定、取材,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SL组、SR组有明显的细胞器变性及神经根脱髓鞘等改变。结论:临床操作出现神经根损伤时,应慎用椎管内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