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旋咪唑激发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LMS)激发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Control组、GPSCH(琢鼠全脊髓匀浆) CEA(完全福氏佐剂)组、LMS组、LMS CFA组和CFA组,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和LFB染色法观察动物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①LMS CFA组2/10和GPSCH CFA组5/10大鼠出现典型的EAE行为学改变、CNS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②CFA组8/10大鼠出现住剂性关节炎症状,未见CNS炎性细胞浸洞和髓鞘脱失。③LMS组和Control组都未见动物行为学和CNS病理学改变。结论:LMS CFA可直接激发EAE,而不需要全脊髓匀浆的诱导。 相似文献
2.
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SD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制作的试验方法与技术。方法采用完全福氏佐剂-脑脊髓匀浆,并辅以注射百日咳疫苗诱导SD大鼠EAE模型,比较不同的免疫原(同种或异种),注射方法(一次或多次注射)以及性别差异对模型制作的影响。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改变。结果使用同种脑脊髓匀浆,多次注射雌性SD大鼠诱导的模型,其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16~20天,10~14天;发病率为85%;复发率为46.67%,而致死率仅有5.88%;明显优于其他组别。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胶质结节形成。结论使用同种脑脊髓匀浆,多次注射雌性SD大鼠诱导的动物模型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病程特点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MS)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适用于MS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大鼠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模型.方法采用豚鼠脊髓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一次性注入Wistar大鼠双足垫和尾部,同时腹腔注射左旋咪唑诱导大鼠发生EAE.观察发病情况;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Loyez氏髓鞘染色法观察髓鞘改变.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症状,HE染色大脑白质及脊髓无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未见髓鞘脱失;模型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87.5%,HE染色见大脑白质及脊髓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Loyez氏染色见部分脱髓鞘改变.结论用豚鼠脊髓髓鞘蛋白和福氏完全佐剂混合乳剂同时辅以左旋咪唑成功地诱导Wistar大鼠发生急性EAE. 相似文献
6.
7.
8.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激发和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激活与维持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作为有力的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树突状细胞(DC),兼有抗原传递以及初级致敏T细胞的作用,可以破坏自身忽略并诱发进展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不同类型的树突状细胞在诱导Th1/Th2细胞的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定的细胞因子可以诱导免疫源性的树突状细胞向耐受源性的树突状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穹窿下器(subfornical organ,SFO)的形态。方法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透射电镜观察EAE不同时期SFO的形态改变。结果 SFO在EAE发病极期出现脱髓鞘改变。SFO室管膜细胞在发病潜伏期出现胞间连接扩大现象,其他各期少见。本研究发现SFO室管膜下组织与血管之间由完整的隔膜分开。结论 SFO在EAE时发生的改变与临床进展呈一致性,参与脑的免疫调节。隔膜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减毒百日咳杆菌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不同部位加用减毒百日咳杆菌对EAE非敏感品系Wistar大鼠EAE模型诱导影响。方法 :免疫组除常规免疫外在足背皮下或腹腔注射减毒百日咳杆菌 0 .0 5ml/只 (含 5 .0× 10 10 个菌体 )。结果 :足背皮下注射百日咳组发病率为 87.5 % ,发病时间为免疫后 (10 .2 5± 1.6 7)d ,而腹腔组分别为 35 .7%和 (14 .8± 1.79)d。结论 :足背皮下注射百日咳毒素诱导EAE模型适合在国内开展。 相似文献
13.
左旋咪唑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星形细胞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左旋咪唑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Wistar大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左旋咪唑在不同给药方式(1次给药或3次给药)和不同剂量(分别为5、10、30mg/kg)的情况下对EAE大鼠炎性脱髓鞘病灶内或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影响的变化。结果:左旋咪唑可提高Wistar大鼠EAE的发病率,加重其临床症状,在免疫后16d,炎性脱髓鞘病灶内和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肥大,其中3次给药的作用强于1次给药,在3次给药时剂量为10mg/kg时最重。结论:左旋咪唑可加重EAE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对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并与已论证的传统治疗方法甲基泼尼松龙对EAE实验治疗做临床对比其疗效.方法: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福氏佐剂制成的混合液诱导SD大鼠建立EAE模型,免疫10 d后将FK506分别以1 mg/kg,0.5 mg/kg剂量给予每日腹腔注射EAE大鼠,连续给药10 d,观察其发病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 、CD4 、CD8 、NK细胞比率,免疫后30 d,观察脑、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显示神经再生的形态学证据.结果:FK506能减轻EAE的临床症状,促进EAE的临床缓解和恢复;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浸润;减轻髓鞘和轴突损伤,促进轴突再生作用,且停药后未见动物复发.结论:FK506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有一定的实验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中枢神经轴突损伤的影响以及与炎症反应及髓鞘脱失的关系。方法用MOG35-55蛋白多肽免疫C57BL/6J小鼠复制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动物模型EAE,采用轴突的Bielschowsky染色结合常规形态学染色和神经系统髓鞘染色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泼尼松龙能促进EAE临床症状的缓解;减轻中枢神经轴突损伤,同时能清除病灶中浸润的炎症细胞及降低神经髓鞘的脱失。但是当停止用药后,该疾病又复发,轴突的损伤与未治疗对照组相同。结论泼尼松龙能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缓解,对轴突损伤有短暂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致敏抗原-髓鞘素的一种制备方法。方法 取牛脊髓白质加入蔗糖溶液制成脊髓匀浆,在4℃通过不连续梯度离心,得到粗制的髓鞘素,进一步去除其中的磷脂,胆固醇和核酸等成分,得到纯化的髓鞘素,计算其含量,检测其主要成分及相对分子质量,并通过对豚鼠进行免疫,检测其诱发EAE的活性。结果 所提取的髓鞘素具有与文献报道结果类似的理化特性和强大的EAE诱发活性。结论 本方法提纯的髓鞘素有强的免疫活性。易取材,操作简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T390-IL2重组质粒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方法:提取髓鞘碱性蛋白(MBP)并经SDS-PAGE鉴定后,用MBP CFA诱导豚鼠的EAE模型;采用亚精胺法进行DT390-IL2重组质粒的大量制备,并经肌注DT390-IL2重组质粒对EAE进行治疗,观察豚鼠临床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结果:①所提取的MBP,其分子量在17 kD左右,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成了豚鼠的EAE模型;②通过DT390-IL2重组质粒治疗豚鼠EAE,各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T390-IL2重组质粒治疗EAE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方法: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树突状细胞在外周淋巴结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及数量的变化。结果:免疫后第4、7、9天外周淋巴结树突状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免疫后第9天脑、脊髓中才出现树突状细胞浸润。免疫后第15天外周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树突状细胞数量均达高峰,第23天其数量减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组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树突状细胞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的发生、发展、转归,尤其在触发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实验变态反应脑脊髓炎(EAE)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FN-γ分泌量,探讨其与EAE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模型组和佐荆对照组,每组各10只。采用粗制髓鞘碱性蛋白诱发豚鼠急性EAE。记录上述3组豚鼠发病的潜伏期、进展期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并采用ELISA法测定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量的变化。结果EAE模型组在接种约2周后出现厌食、体重下降,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且均表现为单病程发病;正常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未发病。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而佐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E模型组豚鼠PBMC分泌IFN-γ的量与发病的潜伏期呈负相关(P〈0.05),与进展期及高峰期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EAE豚鼠体内存在免疫失衡,IFN-γ分泌量增加,且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