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茜  王洪志 《天津药学》1996,8(2):41-43
中药袋泡剂是中药的新剂型,具有吸收快、秦效快、可以随症加减、制备工艺简单、能够机械化生产和病人使用方便等优点,临床上破受欢迎。现就作者近的来,在研制中药袋泡剂中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药袋泡剂的开发前景.方法比较20味中药袋泡剂与汤剂在水中溶出物干重和含量测定上的差异.结果含有鞣质、酸类成分或果实类及叶类中药(共9种)宜制成袋泡剂;含有矿物质或花类中药(共7种)需要制成汤剂;苦参等4种中药制备两种剂型均可.袋泡剂有效成分浸出率的增加幅度为5.0%~341.5%,减少幅度为0.1%~69.6%.结论中药袋泡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3.
生产中药袋泡剂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友华 《海峡药学》1997,9(1):104-105
中药袋泡剂是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在日本称为泡袋剂。中药袋泡剂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和半生药型袋泡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快、浸出率高、体积小、服用方便等优点,是近年来中药汤剂改革的方向之一[1]。目前,国内上市的中药袋泡剂尚不多见,但作为医院制剂和保健茶剂,应用已十分广泛,有不少医院的中药袋泡剂达数十种,大有代替汤剂的趋势。为与同道共同探讨提高中药袋泡剂的质量和产量,现就我所近年来生产中药保健袋泡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原料粉碎度的要成:因各处方…  相似文献   

4.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11种单味中药和复方大青叶的袋泡剂和汤剂在浸出质量上的差异。从而认为:中药袋泡剂的效果要优于汤剂,节约药材约40%,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5.
史宇翔  苏嫦娥 《中国药业》2001,10(5):F001-F002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的新剂型如滴丸,栓剂,袋泡剂和浓缩贷泡剂,膜剂,软胶囊,微囊,气雾剂,滴鼻剂,薄膜包衣片,靶向制剂的研究概况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丹七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备了全生药型的丹七袋泡剂,从制剂的性状、粉碎度、澄清度、含水量、以及定性、定量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质量控制。结果:配制了符合药典及文献规定中的中药袋泡剂,检测了制剂处方中所含的各种成分,制定了相关标准,回收率达99.63%。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易行,质量可控,是一优良的中药新剂型。  相似文献   

7.
袋泡剂是在我国古代煮散和“焗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焗服”,就是汤剂的沸水泡药服,一般用于含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小的药物,像藏红花、胖大海、番泻叶、金银花等。沸水泡药,时间短,温度低,药液味薄气清,擅于清泄上焦热邪。 目前,国内外将袋泡剂作为汤剂剂型改革的一种新剂型,对此研究正逐渐深入,临床应用亦日趋广泛。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较多,涉及方剂和单味药在百种以上。日本已研制出方剂和单味药十多种袋泡剂,如当归芍药散、桂枝汤、柴胡桂枝汤、半夏厚朴汤、茵陈蒿汤及川芎、桂皮、番泻叶等袋泡剂,用于临床效果满意。 袋泡剂是把中药切制后,粉碎成粗末,按一定量分装于通透性好,机械强度高的滤纸袋中的一种新剂型。袋泡剂保持了汤剂的吸收快、奏效迅速、灵活加减、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又克服了汤剂剂量大、浪费药材、有效成分溶出率低、携带和使用不便等缺点。 袋泡剂的制剂工艺和浸出特点 袋泡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全  相似文献   

8.
<正> 袋泡剂是近年来开发研究的一种中药新剂型,大体可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二种,本文仅就半生药型进行探讨.所谓半生药型袋泡剂即部分生药粉碎成颗粒状,部分生药煎汁后吸收到生药颗粒中制备而成的袋泡剂,以克服某些全生药型袋泡剂的不足,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现试以香砂养胃丸剂试制成袋泡剂,报告如下: 处方设计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常用汤剂治疗,用药量大,胃肠功能不良的病人不易接受。根据临床消化疾患中既常见而又无特效药治疗的萎缩性胃炎等症状,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药袋泡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传统中药汤剂的改革剂刑──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浸出率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中药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的浸出率高,是部分传统中药汤剂良好的换代剂型,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袋泡剂为一种新剂型,具有溶出快、体积小、服用方便等优点。实验比较了全生药型“通便茶”袋泡剂与汤剂的质量,选择蒽醌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大黄素的含量测定、袋泡剂的浸出速率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测定及对大鼠在体大肠内容物推进作用的影响等为指标。结果表明:“通便茶”袋泡剂与汤剂所含蒽醌类化合物的种类基本一致,游离大黄素袋泡剂为汤剂的2倍,结合型大黄素为3倍以上,水溶性浸出物袋泡剂为汤剂的1.9倍,对大鼠在体大肠内容物的推进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该处方可以用袋泡剂代替汤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