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韩氏戒毒仪 (简称韩氏仪 ,HANS) 2 / 10 0Hz电刺激对海洛因导致的性机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33例志愿受试者被随机分到丁丙诺啡组 (简称BPN组 ;n =16 )或HANS加小剂量BPN组(简称HANS组 ;n =17) ,两组所用的BPN剂量以患者不出现戒断症状为标准。HANS的频率是 2Hz和10 0Hz ,两种频率每隔 3s自动切换。HANS组患者接受电刺激的 8个穴位分别是一侧上肢合谷和劳宫 ,对侧上肢内关和外关 ,两侧下肢行间和三阴交 ,每次刺激 30min ,前 2周每日 3~ 4次 ,后 2周每日 1~ 2次。结果 :(1) 14日以后患者尿样吗啡分析呈阴性。 (2 )性机能问询调查 (视觉模拟尺评分 )结果显示 :HANS组治疗 2周后性机能总分较治疗前升高了 10 2 % (P <0 0 1) ;与单纯BPN组治疗后同期相比 ,增高 10 7% (P <0 0 1)。 (3)HANS组治疗 4周后血清黄体生成素 (LH)较治疗前增高 137% (P <0 0 5) ;睾酮 (T)水平升高118% (P <0 0 5) ;HANS组治疗 4周后血浆睾酮水平较单纯PBN组治疗后同期高出 79 6 % (P <0 0 5)。结论 :HANS的 2 / 10 0Hz跨皮肤电刺激可促使海洛因成瘾者性机能恢复 ,血清性激素LH和T水平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大鼠慢性炎症痛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完全福氏佐剂造成单发关节炎大鼠慢性炎症痛模型,以体重、踝周长、跖屈及背屈关节疼痛试验评分为指标,评价多次低频(2Hz)及高频(100Hz)“足三里”穴位对大鼠关节炎的治疗作用。结果:(1)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多次100Hz TENS明显快于2Hz TENS;(2)在缓解关节肿胀方面,100Hz TENS的效果明显优于2Hz TENS;(3)在缓解疼痛方面,100Hz TENS的作用也明显优于2Hz TENS。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对慢性炎症痛有治疗作用,但不同频率的治疗作用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姚玉芳 《中国针灸》1994,14(6):39-42
针灸治疗男性性机能障碍近况姚玉芳(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合肥230038)主题词性机能障碍/针灸疗法,阳萎/针灸疗法RecentDevelopmentonMaleSexualDisordersTreatedbyAcupuncture¥YaoYufang...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是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恶性度很高,进展快预后差的恶性癌肿。晚期胰腺癌患者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可上升至90%左右,镇痛效果还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由于疼痛对患者机体、精神及心理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跟随浙江省名中医方剑乔教授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癌痛,提高其生存质量。现举案例一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孕晚期抑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孕晚期抑郁妇女随机分为高电流组(n=52)、低电流组(n=49)和对照组(n=49)。各组均取内关、神门穴予TEAS治疗6周,高电流组、低电流组、对照组TEAS治疗电流分别为10、5、0mA。治疗过程中监测胎心率和孕妇宫缩、血压、脉搏。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6周的抑郁程度。ELISA法测定治疗前、治疗6周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追踪分娩结局。将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分别与TNF-α、IL-1β、IL-6变化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孕妇TEAS治疗前后的血压、脉搏、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流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同时点低电流组和对照组(P0.05);低电流组治疗6周后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电流组治疗6周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低电流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分娩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与TNF-α、IL-1β、IL-6变化值均不相关(P0.05)。结论:TEAS可缓解孕晚期抑郁妇女的抑郁程度,降低其血清IL-1β、IL-6浓度,不影响分娩结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运动疲劳时血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运动疲劳时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游泳力竭运动疲劳时血乳酸(LD)含量的变化以及游泳耐力时间的变化。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明显降低运动疲劳时大鼠血乳酸的含量,能明显延长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可以减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痛源局部穴区不同层次和强度电刺激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广动力(WDR)神经元诱发电活动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电针刺激参数提供依据。方法:Wistar大鼠用于3部分实验。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腓肠肌炎性痛模型,造模后随机选取6只大鼠进行WDR神经元电活动多通道细胞外电生理记录,用于确定激活A-成分的电刺激阈值Ta和C-成分的电刺激阈值Tc,以此作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或电针的干预强度;选取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EAS-Ta组、TEAS-Tc组、EA-Ta组和EA-Tc组,每组6只,在痛源局部“承山”采用Ta或Tc强度的TEAS或电针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3 d,采用小动物压痛测量仪检测大鼠腓肠肌的机械压痛阈值,Von Frey丝测量足底机械痛阈值;随机选择13只肌肉炎性痛大鼠用于观察Ta/Tc强度电针或TEAS“承山”即刻WDR神经元的反应性。结果:TEAS皮肤激活WDR神经元A-成分或C-成分的阈值分别为(2.43±0.57)mA和(7.00±1.34)mA,电针激活肌肉WDR神经元的A-成分或C-成分的阈值分别为(0.72±0.3...  相似文献   

8.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肠道功能紊乱和排便功能障碍又称为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是S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合并便秘、大便失禁、腹部疼痛和腹胀~([1])。NBD症状会由于SCI类型和节段的差异而不同,何种患者会出现何种症状,以及症状程度如何是相异的,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参与和生活质量~([2-4])。因此为SCI患者重新建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穴位电刺激配合常规西医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作用。方法:将49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抗感染、维持血流动力学等常规西医治疗,于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血管活性药物减量时即可开通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自肠内营养开通时于天枢、上巨虚、解溪、地机、足三里、中脘、大横行穴位电刺激,予疏密波,频率为2 Hz/10 Hz,每日2次,每次30 min,治疗至肠内营养达标。通过超声评估两组治疗第1、3、5天胃窦运动指数(MI),记录患者自开通肠内营养至肠内营养达标的总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第3、5天胃窦运动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内营养达标时间为(5.08±0.65)d,短于对照组的(5.56±0.65)d(P<0.05);观察组治疗后AGI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电刺激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行IVF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90例IVF-ET周期中因不明原因子宫内膜生长不良而受孕失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从月经第5 d起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干预,至下次月经来潮为1疗程,2个疗程后,第三个月经周期自月经第五天开始每日一次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直至排卵日,排卵后给与黄体酮100 mg/d黄体支持,排卵后三天行胚胎移植术;对照组于复苏周期当月月经第5天起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2 mg,口服12 d后加用黄体酮100 mg/d进行黄体支持,两组移植术后都加用HCG2000U,im,qod,连用3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复苏周期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类型、子宫粘膜下血流参数、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观察组移植前厚度及内膜类型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中,观察组阻力指数(RI)及波动指数(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促进子宫内膜生长,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气郁质甲基苯丙胺依赖者戒断后焦虑抑郁情绪及心理渴求的影响.方法:将7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予模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刺激的穴位均相同.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5%患病率,并且在全球50种最常见导致后遗症的疾病中位列第3。虽然目前药物仍然是偏头痛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是药物治疗在获得疗效的同时也带来较多的副作用;同时,偏头痛药物使用有较广的人群限制。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作为非侵入性神经调制的重要疗法,为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本文主要介绍TENS在偏头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现阶段TENS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漆涛  张华梅 《山西中医》2011,27(2):30-32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麻醉阻滞范围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硬膜外阻滞范围的影响,共施行胆囊切除术120例,其中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A组)60例,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组(B组)60例。硬膜外麻醉用药种类、浓度(1.5%利多卡因)、给药程序及辅助用药相同,观察两种术前、术中及术后硬膜外导管中水柱的高度来间接观察硬膜外腔的压力变化。结果:A组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1.5%利多卡因)34.66%(约1/3);A、B两组硬膜外腔注入相同局麻药量(1.5%利多卡因9mL),A组较B组阻滞神经节段宽2~3个,A组水柱高度术中及术后平均较诱导前低3.37cmH2O、4.83cmH20,B组水柱高度术中及术后平均较术前高3.64cmH2O、3.19cmH2O。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局麻药易于渗透或使硬膜外腔渗透压降低。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 至2019年12月蕉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因脑卒中或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率,治疗 6 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清醒时间更 短,清醒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 GOS 分级较对照组更优(Z = 0.633, P < 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取卵术中对疼痛干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生殖中心非全麻取卵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术前口服洛索洛芬钠片120 mg。实验组:取卵术前30 min行经皮穴电刺激诱导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给予经皮穴电刺激。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值、疼痛程度,取卵手术用时,术前、中、后生命指征(心率、血压),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心悸、腹痛)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度更小,两组患者疼痛值、疼痛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的生命指征(心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术后生命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术后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恶心呕吐头晕现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电刺激在取卵术中对痛疼的干预效果显著,可减少不良反应,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开颅手术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颅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两组术中麻醉维持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观察组采用TAES干预,对照组仅在相应穴位贴附电极,不做电刺激。两组分别在穴位电刺激诱导前(T0)、麻醉前(T1)、切皮前(T2)、颅内操作60 min(T3)、切口缝合完毕后(T4)、拔除气管导管约10 min(T5)6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测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血糖(Glu),并记录以上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总输液量、失血量、尿量。结果 与本组T0时间点比较,两组T2时间点HR、MAP、COR、E降低(P〈0.05),对照组T2时间点β-EP降低(P〈0.05),T3时间点HR、MAP、COR升高(P〈0.05),T4、T5时间点HR、MAP、E、Glu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间点β-EP升高(P〈0.05),T4、T5时间点HR、COR、E、Glu、β-EP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2时间点MAP、COR、E较T0变化幅度小(P〈0.05),T3时间点HR、MAP、COR较T0变化幅度小, T4、T5时间点HR、MAP、COR、E、Glu较T0变化幅度小(P〈0.05),T1、T3、T4、T5各时间点β-EP较T0变化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S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开颅手术可降低围手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 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将另外144 名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组(ta-VNS,n=98)和经皮电刺激非耳迷走神经组(tn-VNS,n =46)。每日治疗两次,共治疗24 周。除了ta-VNS 和tn-VNS 组患者以外,其余同期入院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以校准恩格尔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在治疗后的第8 周、第16 周和第24 周,对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前期研究中的50例癫痫患者,经过8 周治疗后,6 例无癫痫发作,12 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经过24 周治疗后,8例无癫痫发作,2 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9 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在144 例癫痫患者的研究中,经过8 周治疗后,ta-VNS 组的98 例患者中10 例无癫痫发作,6 例发作频率减少≥90%,25 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24 周的治疗后,15 例无癫痫发作,6 例发作频率减少≥90%,26 例减少了50%~89%。经过前8 周的治疗,tn-VNS 对照组的46 例患者重只有3 例无癫痫发作,2 例患者减少90%以上,9 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额外16 周的ta-VNS 治疗后,46 例患者中有7 例无癫痫发作,14例发作频率减少50%~89%。各组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a-VNS 与VNS 作用相类似,能够抑制癫痫发作,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且广泛适用的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