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与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64例T2DM患者与40例正常对照组IMT及斑块。并采用无机磷定量法提取全部受试者血浆LPA。结果T2DM患者较正常对照组IMT明显增厚,正常对照组无颈动脉狭窄,T2DM组12.5%有颈动脉狭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两组IMT与血浆LP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T2DM患者IMT、斑块形成与血浆LPA含量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共349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CIMT的结果将颈动脉硬化和(或)斑块视为病变组(n=111),反之为无病变组(n=238),比较两组间3种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分析CIMT的影响因素.结果 病变组的CIMT较无病变组明显增厚(P<0.001),而TBIL及IBIL的水平低于无病变组(P<0.05).进一步按男女性别分层比较两组3种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关系,发现在男性中,病变组血清TBIL及IBIL的水平较无病变组明显降低(P<0.05).CIMT相关因素的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及HbA1C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BIL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作为内源性的抗氧化剂胆红素在T2DM患者中同样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因此应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预防,关注胆红素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玉 《广西医学》2008,30(11):1678-167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的血脂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了解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同时测定血清脂蛋白(a)[Lp(a)]及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Apo-B1)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随着IMT增厚,血浆Lp(a)水平逐步升高,糖尿病内膜增厚组较正常组的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p(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起促进作用,其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探讨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19例,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100例、IMT增厚组63例、斑块形成组56例,比较各组间血生化及血尿酸水平. 结果各组间空腹血糖、年龄、胆固醇、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显著性;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甘油三酯、病程差异无显著性,但与IMT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颈动脉IMT增加,血尿酸水平依次增高,IMT正常组与IMT增厚组和斑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空腹血糖、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以颈动脉IMT为应变量,将甘油三酯、血尿酸、病程等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三者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血尿酸升高可能参与了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对137例老年T2DM(其中合并高血压69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相关因素测定.结果:IMT<0.85mm与≥0.85mm组比较,≥0.85mm组患者年龄、糖尿病(DM)病程、合并高血压例数、收缩压(SBP)、体重指数(BMI)、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较<0.85mm组明显增高.结论: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比单纯DM者IMT增厚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尤巧英  李成江 《浙江医学》2004,26(7):492-49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120名T2DM患者和50名健康人用颗粒增强免疫沉淀法测定超敏CRP(usCRP)及用高敏感B型超声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再根据所测usCRP水平将T2DM组分为低usCRP组(0~3mg/dl)80例,高usCRP组(3~10mg/dl)40例.结果高usCRP组较低usCRP组及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平均IMT明显增厚(P<0.01),颈动脉斑块率也增高(P<0.01).在T2DM组,pe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血清usCRP水平、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r=0.53、0.282,P<0.01、0.05);以IMT为应变量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变量usCRP被选入模型,usCRP的偏回归系数b为0.036,P<0.001.结论 CRP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提示CRP可能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 DM)患者中脂蛋白Lp(a)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将96名2 DM患者分为并发CHD组(Ⅰ组)56名;未并发CHD组(Ⅱ组)40名。3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对象Lp(a)、HbALc、GLU及其他脂类浓度。结果Ⅰ组的Lp(a)水平明显高于Ⅱ组和正常对照组,而Ⅱ组的Lp(a)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Lp(a)浓度的变化可能是2 DM患发生冠心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前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药物干预效果。方法:300例入选者按照血糖水平分为2组:正常血糖组(100例):空腹血糖(FPG)〈6.0mmol/L、OGTT2小时血糖(OGTT2hPG)〈7.8mmol/L;糖尿病前期组(200例):6.1mmol/L〈FPG〈7.0mmoL/L,和(或)7.8mmol/L〈OGTT 2hPG〈11.0mmol/L,其中糖尿病前期组经生活干预半月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生活干预组(100例);生活干预+阿卡波糖组(100例);各组随访半年。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糖尿病前期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药物干预组较糖尿病前期单纯生活干预组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IMT值、斑块检出率降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已出现显著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亚临床损害,早期药物干预有助于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探讨IMT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8例T2DM患者(T2DM组),其中IMT增厚组36例,MT正常组32例;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 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T2DM组TC、TG、LDL-C、FPG、2h PG、IM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MT增厚组血脂、FBG、2h PG和IMT值明显高于IMT 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伴发颈动脉粥样硬化者存在明显脂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且IMT增厚组更明显,检测血脂与IMT对及早发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男性患者不同吸烟量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吸烟量对T2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害性。方法:将200名T2DM男性患者根据吸烟指数分为不吸烟组、少量吸烟组、中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四组,分析不同吸烟量与糖尿病相关指标及IMT各指标相关性。结果:不同吸烟量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收缩压及IMT均呈正相关(r=0.55、0.43、0.48,均P<0.01)。在校正患者IRI及收缩压影响后,吸烟量与IMT仍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吸烟可导致T2DM男性患者IMT增厚,增加T2DM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随着吸烟量的增加,危险度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了20例正常人2、0例冠心病患者和7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血清Lp(a)水平,综合考虑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40例(BUN<7.30 mmol/L,CRE<105μmol/L,mAtb<11.7 mg/L),糖尿病肾病(DN)组30例(BUN>7.30 mmol/L,CRE>105μmol/L)。结果: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无DN组间血清Lp(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肾病组Lp(a)水平显著升高(P<0.05),这一点与冠心病患者相似。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Lp(a)水平与mAlb呈简单正相关关系(r=0.0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Alb未能进入多元回归方程。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无DN时,血清Lp(a)水平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型糖尿病合并DN患者出现血清Lp(a)水平显著增高,且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提示Lp(a)水平升高可能继发于DN的肾脏损害,随肾脏损害进展而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同时行常规及生化检查.结果随着高血压分级的逐渐增加,CIMT逐渐增厚,斑块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各级高血压分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0(IL-10)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以期为临床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治提供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将所有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IMT< 0.9 mm 15例,0.9 mm≤IMT< 1.1 mm 15例,IMT > 1.1 mm 20例,同时从健康查体者中选取2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4组受检者血清IL-10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IM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0 ± 0.38) mm vs (0.65 ± 0.09) mm,P < 0.05],且2型糖尿病伴IMT增厚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IMT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23 ± 35.60)pg/ml vs (224.27 ± 36.62)pg/ml,P < 0.05],且与IMT呈明显负相关(r = -0.55,P = 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IMT明显增厚,其厚度与IL-10水平呈负相关,提示IL-10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关系。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56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大于10%者25例,HbA1c小于10%者31例,测定颈动脉IMT,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IMT的关系。结果:(1)糖尿病组IM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bA1c大于10%组IMT高于HbA1c小于10%组;(2)颈动脉IMT与HbA1c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明显增高,血糖控制不佳者尤重,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7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非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TC、LDL-C、FPG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具有早期发现和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程 《广州医药》2009,40(2):30-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分为DM1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和DM2组(血糖控制一般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探讨其与各种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14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高血压组(n=70)和非高血压组(n=71),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测定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71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糖尿病非高血压组和合并高血压组IMT、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BG)和胰岛素敏感性(ISI)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IMT、TC、LDL-C、FPG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同时存在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IMT测量对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具有早期发现和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探讨抵抗素、IMT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 4 8名 2型 DM患者血浆抵抗素、IMT及相关实验参数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抵抗素、IMT、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2抵抗素与 FINS呈负相关 (r =- 0 .392 ,P <0 .0 5 ) ;IMT与年龄、IRI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0 4、0 .5 4 1 ,P <0 .0 0 1 )。结论 :2型 DM患者存在较高的抵抗素水平 ,IMT相对增厚。胰岛素抵抗是 2型 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住院的157例T2DM患者,分为高血尿酸组(68例)及正常血尿酸组(89例)。记录患者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IMT,并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高血尿酸组BMI、WHR、FINS、HOMA—IR、LDL—C、TG、IMT较正常血尿酸组升高(P〈0.05),而FBG、TC、HDL—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高血尿酸组更易出现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3-03/2014-03月期间在作者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IMT试验组分为IMT增厚组(27例)和IMT正常组(33例),记录研究对象的IMT、FFA及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blood sugar,2h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增厚组的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均为紊乱状态,且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更为严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FFA的检测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