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药大多数来白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则是错误的,西药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中药也都有。从较轻的过敏反应至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乃至致死。中药都会发生。当然。对待中药的毒副作用。既不能轻视。也不能盲目恐慌。  相似文献   

2.
<正>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的毒副反应情况复杂,除局部作用外,可造成多系统损害。产生毒副反应的不仅见于单味药,复方和中成药制剂引起的毒副作用也较多见。对中药临床应用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0年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与传统药物有关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约占5%;在全国123种医学、药学期刊和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中,  相似文献   

4.
闫芳  高振广 《齐鲁药事》2002,21(5):22-23
人们常有一种观念,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偏性"所致,凡药皆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中药随个人体质不同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程度不同.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药源性哮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临床使用历史,多数中药按正确给药方法和途径应用是安全的,但不能就此认为中药完全无毒副作用。很多人误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有些药品广告声称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其实,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即使是无毒之药,用量过大或滥用,也会对身体产生伤害[1]。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预防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产生毒副反应的因素,确定有效的应对方法。结果引起中药毒副反应的因素有处方超量、炮制不合格、用法不当、久服蓄积中毒、配伍不合理等,这些因素引起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等,应加强中药饮片质量与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防范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中药的科学管理,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素质,大力开展中药药学服务,可以预防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预防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产生毒副反应的因素,确定有效的应对方法。结果引起中药毒副反应的因素有处方超量、炮制不合格、用法不当、久服蓄积中毒、配伍不合理等,这些因素引起肝毒性、肾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等,应加强中药饮片质量与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防范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中药的科学管理,提高中医药人员的素质,大力开展中药药学服务,可以预防中药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多数人认为中(草)药及其制剂没有或很少有不良反应。其实不然,药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治病,又能致病,中药也不例外。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很多,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大量应用,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死亡。笔者查阅有关资料,结合工作实际,现将中药不良反应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中药不良反常见表现形式[1]1.1毒副作用中药大部分是天然药物,经过炮制,大部分毒性变小。但少部分仍有毒性,毒副作用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如马钱子、川乌、草乌、附子等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含强心甙的药物如蟾酥、罗布麻叶、万年青…  相似文献   

9.
<正>很久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了解很少,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没有毒剐作用。然而近年来,因使用中药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因此,为了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首先应了解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笔者就多年从事中药工作所得经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祖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生活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然而,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中也形成了一个误区,以为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这话虽不无道理,但并非完全正确。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中药也有其二重性,即防病治病的一面和毒副反应的一面从安全性的角度考察,中药比西药毒副作用相对要小一些,但是中药中也有毒剧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即使是用法得当,对多数人是安全的,但对特殊体质的人也会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复方甘桔袋泡剂和五味子油的急性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洲芳 《中国药业》2002,11(8):34-34
测定复方甘桔袋泡剂和五味子油的急性毒性LD50,结果表明:中药不良反应普遍存在,其表现复杂多样,造成不良反应的途径也多种多样。中药中毒不单见于单味药,复方、中成药引起的毒副反应也相当严重。中药用药量不同其功效和适应范围也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不良反应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及其合理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显的重要,然而,由于人们对中药缺乏深入了解而自行用药,常常使部分人在用药期间出现了不良反应,为此,笔者将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提醒人们在服药时千万要慎重。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矿物,一向被认为毒副作用小,但是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许多人认为吃中药安全,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1]。中草药毒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国内外对马兜铃酸药物致肾功能衰竭的一系列报道,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深切关注[2]。1历代医著对中药“毒”的认识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药物。《周礼》谓;“聚毒药以共医事”。这里的毒药为中药的总称。古人认为中药有辛、甘、酸、苦、咸及寒、热、温、凉之性味,以及药性作用的大小、快慢、强弱、攻伐、补泻等。明张景岳指出“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因气味有所批偏也”。《神农本草经》中亦将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明代的《本草纲目》将有毒中药细分为大毒、有毒、小毒、微...  相似文献   

13.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人们对大多数中药的毒副作用知之甚少,甚至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所以经常被作为对抗西医西药毒副作用的替代品来使,随着中药使用范围不断的扩大而产生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致死的临床报道也日渐增多。对导致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对策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廖廷生 《海峡药学》2007,19(11):120-122
有毒中药是指临床药理作用明显,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且安全性小,容易引发中毒反应,或致人死亡的中药。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完善和对不良反应的重视,关于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使人们对有毒中药的应用和安全性产生了质疑,认为有毒中药是否应该禁用。为了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对有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和合理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民间不少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中,就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类,其中列下品的120多种药大多有一定毒性。近年来,随着几起过量使用某种中药出现肾毒性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中药的毒性又被一些媒体过分渲染,甚至有人打着这样的旗号来反中药。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应该重视,但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为使读者对中药的不良反应有正确的认识,本期首先向读者讲解什么是中药不良反应,以后还将陆续刊载有关的介绍文章。  相似文献   

16.
张丽芝 《中国药店》2004,(4):100-100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超量、长期用药对人体没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药三分毒",药物都具有两重性,中药也不例外,而且有些中药的毒性还不小.现介绍一些常见中药中毒反应,以引起广大业内、业外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及合理使用中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道逐年增多。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就是中药的“有毒”反应。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也存在片面理解和错误认识,认为“纯中药制剂,绝无毒副作用”。然而,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在中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护理措施,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静脉给药护理,脱发、胃肠道不适等副反应的护理。结果 89例乳腺癌患者全部完成6个周期的化疗,化疗完成率为100%,无严重毒副反应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下降。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降低化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药不良反应病例在国内外报道次数的增多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正确对待中药的不良反应 ,这对中医药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就中药毒性成分方面对中药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作一讨论 ,以利于正确地认识和面对中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以期做到合理用药。长期以来 ,由于受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 ,对中药的毒副使用认识不足 ,普通大众对中药的毒副作用更是知之甚少 ,甚至错误地认为“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然而 1993年起 ,由关木通和广防己等组成的中药方剂接二连三地导致肾功能异常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多为天然植物 ,一般药性平和 ,比西药相对安全 ,所以长期以来 ,人们错误地认为 :中药来源于大自然 ,无毒副作用 ,使用安全。这是片面的 ,虽然中药比西药毒副作用小 ,但近年来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已屡见报道 ,药源性疾病逐年增多。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过敏现象或毒副作用。中药不良反应涉及神经、循环、泌尿、消化、呼吸、血液系统损害和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以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损害为多见。中药的不良反应表现为 :皮肤荨麻疹或疱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