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病案摘要患者,女,47岁,以“左乳癌术后6年,发现右乳肿块1天”为主诉,2005年9月19日收住入院。患者于6年前因左乳肿块行乳腺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诊断为左乳癌。1994年4月14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合并腺瘤,淋巴管内癌栓,左腋下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提高和术后生存期的延长 ,双侧乳腺癌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 13例 ,占同期乳腺癌手术患者的2 .7%。其中 ,同时性 (时间间隔小于 6个月 ) 1例 ,异时性 (间隔大于 6个月 ) 12例。现就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病因、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本组 13例皆为女性 ,首发癌发病年龄 2 7岁~ 62岁 ,平均 44岁。小于 3 6岁者 3例 ,绝经前 8例 ,绝经后 5例 ,异时性间隔时间最短 12个月 ,最长 2 40个月 ,平均 56个…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1岁。因左侧乳腺无痛性肿物2个月余,近期明显增大而入院。患者于200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双侧乳腺肿物,无疼痛,未做任何治疗。查体:左侧乳腺内上象限可触及一个约3.5cm×3.0cm肿物,右侧乳腺乳晕区可触及一个约1.0cm×1.0cm肿物;双侧乳腺肿物均无触痛,质地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其局部皮肤均无橘黄样改变;双侧腋窝淋巴结均未触及明显肿大。电脑红外线检查提示:“双侧乳腺癌待除外”。 相似文献
4.
5.
6.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简称双乳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双乳癌患者(同时性双乳癌12例,异时性双乳癌2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与同时性双乳癌比较,异时性双乳癌首发癌年龄早(中位年龄,43岁∶51岁)。中位随访38个月(6个月~10年),全组共出现11例局部复发,14例远处转移(8例肺转移,5例骨转移,1例肝转移),9例死亡。异时性双乳癌复发、转移患者所占比例高(复发:43.5 %∶8.3 %,转移:52.2 %∶16.7 %)(P=0.034、P=0.042)。全组8例为三阴性双乳癌,占22.9 %,其中5例(62.5 %)出现局部复发,6例(75 %)出现远处转移,与非三阴性双乳癌相比,三阴性双乳癌复发、转移患者所占比例高(复发:62.5 %∶22.2 %,转移:75 %∶29.6 %)(P=0.031、P=0.021)。结论 与同时性双乳癌比较,异时性双乳癌首发癌年龄早,预后差。三阴性双乳癌在双乳癌中所占比例高,预后较非三阴性者差。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及术后生存期的延长 ,双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增加趋势。我院近 5年来收治的 9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手术患者的 2 .9%。其中 ,同时性 (时间间隔小于 6个月 ) 1例 ,异时性 (间隔大于 6个月 )8例。下面将对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9例皆为女性 ,首发癌发病年龄 32~ 6 0岁 ,平均 39岁。 2例小于 36岁 ;绝经前 6例 ,包括 1例同时性 ;绝经后 3例。异时性间隔时间最短 11月 ,最长 4年 2个月 ,平均 2年 8个月。二 手术方式及治疗情况 … 相似文献
8.
9.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目前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侧乳腺癌的生存期延长 ,对侧乳腺癌发现的病例逐渐增多 ,发病率 2 %~13.2 %不等 [1 ,2 ] ,即有单侧乳腺癌的病人有很高的风险发展为双侧乳腺癌双乳癌。我院 1975年 4月— 1999年 7月共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38例 ,现结合文献复习其特点及预后。1 材料与方法38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 (双乳癌 )病例均为女性。随访至 1999年 7月 ,随访率 10 0 %。病人临床特征见表 1。双乳癌的诊断参考 Chaudary[3] 的标准 :(1)对侧乳腺是原位癌认为是原发性。(2 )双侧病理不同认为是原发。(3)双侧病理相同 ,但是分级不同认为是… 相似文献
10.
11.
12.
患者,女性,49岁。因左乳腺肿物1个月,于2001年8月31日入院。入院前左乳腺X线检查示:左乳腺内下像限见细小钙化,自乳晕向后方延伸,未见明确肿块;脂肪层清晰,皮肤、乳头未见异常。印象:考虑左乳腺癌。查体:左乳腺中上12点距乳头2cm处可及一肿物,约1.0cm×1.0cm×1.0cm,质实,界清,活动尚可。右乳腺正常。双腋下、锁上、下未及肿大淋巴结。腹部未及肿物。入院诊断:左乳腺肿物,癌不除外。入院后行右乳腺X线检查示:右乳腺细小钙化,高度疑为癌,建议钢丝定位切检。B超示:盆腔多发囊实性肿物—来自卵巢…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1987年我科收治乳腺癌259例,其中原发性双侧乳腺癌9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3.47%,9例中,男性1例,女性8例。男性原发双侧乳腺癌罕见,本组1例,占同期乳腺癌的0.3%。临床分期,Ⅲ期5例,Ⅱ期3例,Ⅰ期1例,Ⅲ期病例占55.6%。腋淋巴结转移率为61%。10年生存率仅为14.3%。 相似文献
14.
15.
临床上原发性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病人不多见,而29岁年轻的更为少见。现将我院的1例报道如下:1病案摘要患者,女,29岁,2004年5月发现双侧乳腺外上象限内均有约1cm×1cm大小的包块。能活动边界尚清,无压痛,按压乳头内有白色粘稠液体流出。未予重视,因肿块逐渐长大到3cm×4cm,于200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2年~1988年共收治16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2.5%,其中同时性4例,异时性12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5%、67%。本文结合文献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发病的高危因素等问题进行讨论。作者认为对单侧乳癌治疗后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乳腺出现可疑病灶时应及时行活检。双原发乳癌经正确治疗仍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82年-1988年共收治16例经病理证实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占同期乳腺癌的2.5%,其中同时性4例,异时性12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5%、67%。本文结合文献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发病的高危因素等因素进行讨论。作者认为对单侧乳癌治疗后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对高危患者在对侧乳腺出现可颖病灶时应及时行活检。双原发乳癌经正确治疗仍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78年 1月~ 1993年 8月共收治 2 1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 ,其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4例 ,异时性双侧乳腺癌 17例 ,均给予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2 5 %、5 0 % ,异时性双侧乳腺癌 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 5 8 82 %、45 46%。回顾分析结果提示 ,双侧乳腺癌如能正确治疗 ,仍能获得相当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1958年1月至1988年12月,收治女性乳腺癌1020例,经病理证实双侧原发性乳腺癌24例(2.35%)。平均年龄43岁。3例有癌家族史。同时性和异时性者分别为6例及18例。二癌相距平均6.3年。大多数患者作乳房根治术,5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异时性患者的5,10,15和20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78.75%,50.0%和30.0%,而同时性患者仅1例生存4年健在。 相似文献
20.
男性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十分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55岁.23年前发现双乳逐渐增大,无何症状,近5年增大迅速,有时伴痛感,近日发现双乳头均有黄褐色溢液,双侧腋窝部有肿块,于1991年10月8日来院治疗.体查:一般状况良好,左锁骨上可触及3cm×4cm肿大淋巴结,双侧腋下各有约1.5cm×2cm的淋巴结3个~5个,质硬、固定、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心肺正常,双乳呈明显肿块,乳头均轻度回缩,左乳10cm×7cm,右乳8cm×6cm,质硬,均位于乳腺中央,呈结节状,与胸壁无粘连,桔皮征阳性,轻压时双乳头均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上腹部腹壁呈上下条索状僵硬,界限不清,皮色正常无压病,肝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