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致死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机制,掌握钩端螺旋体致死因素及其相关性因素,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对策.方法 收集2003~2005年广西的钩端螺旋体死亡病例的个案调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7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肺出血而死亡,1例是因肾型合并DIC而死亡;7例患者均有接触疫水或疫土的接触史,并且都有发热、全身乏力、腓肠肌压痛等典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论 广西钩端螺旋体病的致死因素与其流行季节、接触史相关,并且与赫氏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510630)边连防李津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临床表现较复杂,急性期可有高热、头痛、腓肠肌痛、淋巴结肿大压痛,肝、肾损害及出血倾向等,亦可无典型急性期症状而以神经系统损害成为唯一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低血压休克型钩端螺旋体病2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血压休克型钩端螺旋体病245例临床分析廖如桂近年来临床发现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表现为低血压休克者较多,该型在临床分型中未曾提出过。该型极易与流行性出血热相混淆,特对此型加以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5年至1991年住院诊断为钩体病共...  相似文献   

4.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十分严重的国家。1937年汤择光首次报告3例钩端螺旋体病,1955年本病被列入法定传染病,迄今全国累计发病人数已超过250万。平均病死率约为1%。近年来我校面向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我们曾对本省籍在校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进行过研究,为了解来自其他省市自治区学生钩端螺旋体感染状况,我们又对本校2003、2004级外省籍学生进行了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结构基因及rRNA基因研究进展李春好综述时曼华审校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十分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从1886年Weil医师首次报告本病以来,在钩体病的病原学、病理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以及菌苗的研制等方面成绩...  相似文献   

6.
钩端螺旋体病肺部出血性损害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钩端螺旋体病肺部出血性损害65例临床观察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646000)黄永茂李强钟森余光开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一严重的人兽共患的动物源性疾病。本病以钩体菌血症基础上出现肺、肝、肾、心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多器官的不同程度损害为特点。依其临...  相似文献   

7.
flaB—PCR在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应用,钩端螺旋体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钩端螺旋体病26例临床分析,钩端螺旋体疫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机对钩端螺旋体病疗效的影响杨汉泽,王文星,李朝清为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应用时机对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治疗有何影响,现对我院收治的108例钩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08例患者中,男70例,女38例,年龄...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血清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我区曾是流行高发区,近年来由于多价菌体疫苗使用于高发人群,发病率明显下降,但仍有不少病人误诊,重症者因治疗不及时而死亡.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收治资料完整的钩体病患者1 309例,现就其临床诊治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钩端螺旋体(钩体)病脑动脉炎87例临床资料,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钩体或钩体L型直接损伤脑血管密切相关。甲硝哒唑疗效优于青霉素,且可减少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  相似文献   

11.
钩端螺旋体病癫痫发作149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149例钩端螺旋体病癫痫发作,进一步对病因及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钩端螺旋体感染或者是钩端螺旋体L型直接损伤了脑组织或脑部供血血管,所致脑部间质性炎症变及内毒素刺激诱发癫痫症状。治疗不仅是控制癫痫发作,最主要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药物,损伤钩体DNA结构。甲硝哒唑静滴为首选,其次选青霉素、地塞米松,可减少钩端螺旋体病的后发症,彻底控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2.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886例钩端螺旋体病临床分析廖如桂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县流行始发现于1966年的夏天,此后的多年很少发病,1985年以来又在我县散发流行,有的村或邻近几个自然村暴发流行。本文总结1985年至1994年我院住院部收治有病历资料的886例,现将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钩端螺旋体赖型赖株感染豚鼠的动物模型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不同剂量钩端螺旋体赖株通过腹腔内注射感染豚鼠 ,观察豚鼠发病情况 ,及时解剖死亡豚鼠 ,HE染色观察肝、肾、肺等器官病变 ,EnVision二步法染色检测肝、肾、肺组织中钩体抗原。结果 感染后豚鼠发病 ,死亡与感染的钩端螺旋体剂量明显相关 ,大体标本及HE染色光镜下均出现典型钩体病病变。免疫组化显示在肝、肾、肺组织中均存在钩体抗原。结论 通过钩端螺旋体赖株腹腔注射的方法成功地建立了豚鼠动物模型。应用EnVision二步法染色 ,可有效显示组织中的钩体抗原。为进一步研究钩端螺旋体发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对TR/Patoc 1 肉眼玻片凝集试验(简称玻凝)诊断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作出评价,我们以玻凝、显微镜凝集试验(显凝)和血液培养钩端螺旋体(简称血培养)3种方法,对33例患者双份血清进行诊断钩体病实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螺旋体作为一种在进化和形态上均比较独特的微生物,人们对其代谢、生理、遗传及进化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与这苍白密螺旋体和伯氏疏螺旋体相比较,钩端螺旋体基因组较大,且能够在环境中独立生存,因此,对钩体基因组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由致病性钩体引起的钩体病是一种全球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受钩体病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经过医务和科学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在流行病学、临床治疗和预防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毒力相关因子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又称外耳氏病(weil's disease),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主要是通过间接接触受带菌动物(野鼠、家畜等)尿液污染的水体、土壤而感染本病,但也可在畜牧养殖、屠宰、加工过程中直接接触病原体而被感染。钩体病的临床表现轻  相似文献   

17.
<正> 蛙类作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宿主动物,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作者于1991年7至9月,在钩体病疫源地调查中,从630只蛙中检出钩端螺旋体7株,其中流感伤寒群临6型2株。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钩端螺旋体(钩体)病康复期带菌,近年来已陆续有报道,但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带菌未见报告。1990年,我们对15例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患者,分别取尿分离培养钩体,发现2例阳性。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观察对象为南宁市各医院临床疑似钩体病神经系统后发症,并取血清作显凝试验阳  相似文献   

19.
两次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为人兽共患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所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保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和家畜等。 1972~ 1975年由于洪涝造成钩体病两次流行 ,我们对有关宿主动物作了带菌调查 ;1992~ 1995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和河南省防疫站等单位联合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课题 ,我们承担了部分调查项目 ,对其有关宿主动物又作了带菌调查 ,现将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和方法不同地域生存众多的动物种群 ,啮齿动物是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钩体自然疫源地分布随地形、气候、降水量和水系分布等…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100例随访报告马登宏,潘功玉,蒋惠荷,朱德明,刘晓林,李英欣,陈艺林,顾丽英,邓爱琼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脑动脉炎系钩体感染后神经系统出现的严重后发症,治疗如不彻底易于复发,致残率高,重者致死。为了观察钩体抗体滴度消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