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观察老年患者手术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对血气的影响,为老年手术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对呼吸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同期70岁以上老年患者前列腺手术24例(排除严重心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穿刺部位L2~3间隙,头向置管4  相似文献   

2.
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贾瑞雪*我们对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腹部手术的病人于术前预先硬膜外注入吗啡,并与术后注入相比较,观察其术后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腹部手术病人,男16例,女24例,年龄37.9±4.6岁,体重...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常规用于临床的体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肯定,其机理已有许多报道。我院自1988年4月~1997年11月,对术后病人常规使用硬膜外复方吗啡镇痛法,已有10年共17124例,占同期手术总例数的584%。在组织管理、应用方法、配方选择、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经验,介绍如下。应用范围与组织管理 凡硬膜外麻醉下手术且预计术后将有较大痛苦的病人,均行硬膜外复方吗啡镇痛术。对术后镇痛病人,麻醉医师除常规填写麻醉前小结外,还应填写术后镇痛登记表(设计于麻醉记录单中麻醉后随访部分)。将病人体重、床位变动情况,用药时间及用量填写清楚并签名以便交接班。对保留硬膜外…  相似文献   

4.
5.
硬膜外吗啡加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镇痛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不良反应也较多。近年来发现咪唑安定用于椎管内镇痛可产生节段性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8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 ,均无心、肺、肝、肾疾病 ,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ASAⅠ~Ⅱ级 ,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钠 0 1mg、阿托品 0 5mg ,术前 30分钟肌注。麻醉方法 穿刺间隙L1~ 2 ,向上置管 3~ 4cm ,注入1 6 %利多卡因 +0 2 %丁卡因混合液。试验剂量 3ml,观察5分钟无异常后追加首剂量 13~ 16ml,麻醉确保满意才进行…  相似文献   

6.
7.
酚妥拉明缓解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所致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酚妥拉明为咪唑啉的衍生物 ,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拮抗肾上腺素的α型作用[1,2 ] 。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应用酚妥拉明缓解吗啡硬膜外镇痛引起的尿潴留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 10 0例ASAⅡ~Ⅲ级 ,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  相似文献   

8.
局麻药加小剂量吗啡已广泛用于术后镇痛,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但存在着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下肢麻木等不良反应.为充分发挥局麻药加阿片类药用于术后镇痛的作用,减少其不良反应,笔者观察和比较了罗哌卡因加曲马多及罗哌卡因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优缺点,以探讨较理想的硬膜外术后镇痛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是国内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不仅适用于手术,还可实施术后镇痛治疗。但硬膜外腔麻醉常可遇到麻醉效果欠佳的情况,对这类病人施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其效果又会如何?尚不了解。为探索这个疑问,本文对硬膜外腔麻醉效果欠佳的病人,术后仍然予以施行术后镇痛,观察和探讨其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以及其最佳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硬膜外吗啡镇痛对膀胱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应用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对膀胱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行开腹子宫手术的病人 2 7例 ,检测膀胱最大充盈状态下麻醉前及麻醉后 1、3、5小时的膀胱静态压、收缩压及其阻滞平面和排尿感恢复率。结果 麻醉前、后对照组和吗啡组的膀胱静态压基本不变 ;麻醉后膀胱收缩压均下降 ,术后 1小时降低明显 (P <0 0 5 )。术后 5小时吗啡组的膀胱收缩压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术后 3小时、5小时对照组和吗啡组的膀胱排尿感恢复率分别为 33%和 30 %、10 0 %和 6 0 %。结论 硬膜外腔应用吗啡术后镇痛对膀胱收缩压无明显影响 ,而下腹部术后引起的尿潴留不排除与疼痛相关。  相似文献   

12.
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经硬膜外吗啡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比较术后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吗啡镇痛(EPI)组和静脉注射吗啡病人自控镇痛(PCIA)组。EPI组在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性注入吗啡2mg,PCIA组在术后患者感觉到疼痛时。自行给药镇痛,给药剂量每次1mg,锁定时间为5分钟。术后4、8、12、24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吗啡用药量、疼痛评分(VAPS)、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镇静程度及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用药总量PCIA组(19.1±5.1mg)明显高于EPI组(2mg)。术后0~12小时EPI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镇静程度PCIA组高于EPI组。PCI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EPI组,皮肤瘙痒EPI组2例,PCIA组1例。两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良好至优秀者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需短期镇痛患者,单次剂量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硬脂酸纳米吗啡(SLN-M)单次注入大鼠硬膜外腔后的镇痛效应.方法 选择硬膜外置管后无神经损伤症状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A组(假给药组):经硬膜外腔给予硬脂酸纳米(SLN);B1组与B2组:分别给予0.2及1 mg普通吗啡;C1组与C2组:分别给予含0.2及1 mg吗啡的SLN-M.用药后测定热痛阈值评价镇痛效果,以最大镇痛效应(MPE)表示,以SpO2、角膜反射的变化、僵直症的发生率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 B1与C1组及B2与C2组的MPE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时间延长,B1与B2组MPE逐渐下降,12 h后开始显著低于C1与C2组(P<0.05).B1与B2组达到MPE最高值的时间显著快于C1与C2组(P<0.05),但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B1与B2组SpO2显著低于C1与C2组(P<0.05),角膜反射的变化和僵直症的发生率要高于C1与C2组(P<0.05),且与吗啡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给予SLN-M后可达到与普通吗啡一样的镇痛效果,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不良反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吗啡持续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价硬膜外吗啡 5μg· kg- 1 · h- 1 复合 0 .12 5 %丁哌卡因持续注入对儿童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 ASA ( ~ )级择期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儿 2 3例 ,行硬膜外复合全麻 ,术毕以 0 .12 5 %丁哌卡因及吗啡 5μg· kg- 1 · h- 1 按 0 .5 ml· h- 1 的速率硬膜外腔持续注入 ,观察镇痛效果及副作用 ,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 术后无痛及轻微痛的患儿 2 2 /2 3(95 .6 5 % ) ,中度痛 1/ 2 3(4.35 % )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稳定 ,无明显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分别为 17.39%、8.70 % )。结论 吗啡 5μg· kg- 1 · h- 1 复合 0 .12 5 %丁哌卡因硬膜外持续注入是儿童较为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减少手术后硬膜外吗啡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Dex)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随机双盲选择 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病人进行观察。所有病人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Dex组病人 (n =41)在手术后静注Dex 8mg ,对照组病人 (n=46 )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在手术后 2 4小时内 ,Dex组病人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 6 8% ,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的 43 5 % (P <0 0 1)。两组病人之间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Dex也不影响手术后硬膜外吗啡的镇痛作用。结论 预防性静脉注射Dex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吗啡硬膜外镇痛剂量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20~56岁,体重49~76 kg,性别不限,ASA Ⅰ级,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5 ml;M1,2组硬膜外腔分别注射吗啡1和3 mg.采用Micro Maxx便携式超声仪测量患者膀胱尿量,记录术后产生排尿冲动时的膀胱尿量和首次排尿时间;于麻醉前和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尿潴留(膀胱尿量≥600 ml且30min内不能自行排尿)、恶心呕吐及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M2组尿潴留发生率升高,VAS评分降低,M1,2组首次排尿时间延长,产生排尿冲动时的膀胱尿量增多,瘙痒发生率升高(P<0.05或0.01);与M1组比较,M2组尿潴留发生率升高、首次排尿时间延长,产生排尿冲动时的膀胱尿量增多,术后瘙痒发生率升高(P<0.05),VAS评分和镇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啡硬膜外剂量与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有关,呈剂量依赖性,1 mg为推荐剂量.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ASAⅠ~Ⅱ级 6 0例择期妇科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0例 ,均采用腰麻 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用药为0 5 %重比重布比卡因 10mg ,然后硬膜外腔置管。研究组于腰麻药中加入吗啡 0 2 5mg ,对照组则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 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BCS(Bruggrmanncomfort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完全无痛时间和持续镇痛时间明显长于硬膜外吗啡组 ,VA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Ramsay评分和BCS评分明显高于硬膜外吗啡组 (P <0 0 5或P <0 0 1)。蛛网膜下隙吗啡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蛛网膜下隙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的术后镇痛方法对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将10 0例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 4组 :传统哌替啶肌注组 (IM组 )作为对照组 ;另外 3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法 ,B组用药为布比卡因 ;M组为吗啡 ;BM组为布比卡因复合吗啡。记录各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等。结果 M和BM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IM或B组 (P <0 0 1) ;B组布比卡因用量显著多于BM组 (P <0 0 1) ,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明显早于其他 3组 (P <0 0 1) ;与传统肌注哌替啶镇痛IM组比较 ,M和BM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时间基本相同 (P >0 0 5 )。结论 患者自控硬膜外吗啡或混合低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胃肠手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与传统的肌注镇痛比较 ,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 ;自控硬膜外单纯低浓度布比卡因镇痛有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应 ,但术后镇痛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病人在罗比卡因 (Rop)不同背景剂量输注下 ,有或无吗啡 (Mor)负荷剂量对硬膜外PCA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 12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六组 ,通过三通管硬膜外给予背景剂量 0、2、4、6、4和 6ml/h 0 2 %Rop输注 ;另一泵镇痛液为0 0 1%Mor ,前四组 (C0 、C2 、C4 、C6组 )以LP模式 (负荷剂量 +PCA)加强镇痛 ,后两组 (C4N和C6N组 )以P模式 (仅用PCA)辅助 ,观察镇痛评分、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六组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程度 ,其质量分数C0 组 0 0 5 ) ;各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均无呼吸抑制。结论 妇科经腹手术后以 0 2 %Rop 4~ 6ml/h背景剂量输注 ,可采用有或无负荷剂量模式 ,  相似文献   

20.
We compare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15 patients (group A) who were given intraoperative epidural morphine 3 mg and lidocaine 150 mg after laminectomy/discectomy with that of 15 patients (group B) who were given only epidural lidocaine 150 mg. Epidural administration was accomplished by direct placement of the epidural catheter into the epidural space under direct vision during surgery. Eight patients (53%) in group A and 15 patients (100%) in group B required supplementary narcotics during the first 24 h postoperatively (P<0.05). The amount of supplementary narcotics given to group A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for group B (P<0.05), and the pain scores for group A patient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at 1, 2, and 6 h postoperatively (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observed sid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We conclude that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following laminectomy/discectomy is superior when epidural morphine is added to lidocaine than when lidocaine is being used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