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2年1月至1991年12月切除食管癌和贲门癌635例,其中切缘残留癌75例,占11.8%。75例中男性59例,女性16例,年龄3D~68岁。上切缘残留癌62例(82.7%),下切缘残留癌6例(8.0%),上、下切缘均有癌7例(9.3%)。切缘残留癌的发生,主要与肿瘤上、下端切除长度不足有关。由于癌灶的多中心起源和癌细胞粘膜下扩散远而隐蔽,按常规于肿瘤边缘5cm以外切除肿瘤。常致术后切缘癌残留。扩大切除范围是防止切缘残留癌的关键。贲门癌的切除应包括部分食管下段,胃近端甚至全胃。食管下段癌应行主动脉弓上或胸腔顶部吻合术,中段癌行颈部吻合术,上段癌最好采用术前放疗加手术切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手术切缘癌残留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名耀  杨捷生 《癌症》1994,13(1):35-37
从1000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切缘癌残留92例,将92例切缘癌按病理形态分为原位癌、粘膜内癌、粘膜下癌、深部浸润癌和淋巴管癌栓五个类型。结果表明:原位癌和粘膜内癌约占一半左右,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深部浸润癌有显著的差异(P<0.05)。作者认为,应把术中切缘快速冰冻切片作为常规检查。切缘癌的病理分型对术后治疗及预后估计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复习了1964年至1986年523例普通胃癌资料,为回顾组;并对1987年至1988年77例胃癌标本做系列取材切片,为前瞻组。同时以100例胃良性溃疡病进行对照。根据Hauser氏胃溃疡癌诊断标准,对慢性胃溃疡、胃溃疡伴胃癌、溃疡癌、癌溃疡和溃疡癌伴胃癌进行组织学观察,探讨了这些病变之间的关系。提出溃疡底疤痕组织呈“山峰状”改变,粘膜层与肌层靠拢和粘膜下层受挤压是良性胃溃疡与溃疡癌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癌手术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探讨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 ,对 10 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上、下两端切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及检测p5 3、Ki6 7,对比分析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距切缘长度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 10 0例中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分化较好 ) 4 3例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 (分化较差 ) 5 7例。切缘有癌残留的 19例 (上切缘 14例 ,下切缘 4例 ,1例两端切缘均有癌残留 ) ,2例管状腺癌 ,17例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切缘无癌残留 81例 ,加前 19例中无癌残留切缘共计切缘 180个 (上切缘 85个 ,下切缘 95个 ) ,分化较好组切缘 84个 ,分化较差组切缘 96个。无癌残留切缘中有p5 3阳性表达的 18个 ,Ki6 7阳性表达 4 4个 ,低分化腺癌 /印戒细胞癌组切缘长度 <2 5cm组表达显著。结论 胃癌手术切缘癌残留与切缘长短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胃癌切缘做p5 3、Ki6 7检测 ,对观测胃癌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行近侧胃大部分切除、食管一胃主动脉弓下吻合术治疗贲门癌396例,切缘癌残留率15.7%(62/396),以食管侧为主。认为贲门癌手术切除长度(切缘至瘤缘长度)不足是导致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原因,切除长度5cm以上,能显著降低切缘癌残留率;切缘癌残留还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和病期有密切关系,并降低生存率。同时对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取202例EGJ区肿瘤,其中35例有食管切缘癌残留,将无痛残留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食道癌残留与食道梗阻症状、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胃的范围有显著关系。该区癌向食管下浸润主要沿粘膜下层进行是主要特征,病理上癌侵及范围常超过术中触诊的范围。确定安全切缘是防止癌残留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在胃壁的生长方式与术后切缘癌残留的关系,减少切缘癌残留的发生.方法根据Ming's分型将胃癌的浸润生长方式分为膨胀型癌和浸润型癌,分析不同浸润深度的膨胀型癌和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结果浸润至胃壁肌层及以内68例胃癌,膨胀型癌与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238例胃癌,膨胀型癌与浸润型癌的切缘癌残留发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浸润型癌浸润至浆膜层及浆膜外的其切缘癌残留发生率高.此类病人胃切缘须离肿瘤6 cm以上,乃至全胃.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0000刨胃切除标本对进展期胃癌(AGC)和早期胃癌(EG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影响胃癌远期疗效的因素.方法:日本福冈九州大学医学院第二病理科1962~1989年连续登记的胃切除标本10000例,胃癌7031例,其中AGC3868例,EGC3163例.AGC肉眼分型为息肉型、溃疡局限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和未分型五型.EGC是指癌局限于粘膜(m)或粘膜下层(sm),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切线癌阳性是指近、远端切缘5mm范围以内组织学查见癌.胃癌的随访率78%,中位随访时间56.8个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了100例胃癌的粘液性质、分布特点、组织学类型及癌旁粘膜的肠化生情况,发现胃型、肠型和混合型胃癌分别占8%、27%及65%。肠型胃癌与胃型胃癌在组织学类型及癌旁粘膜肠化生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因而支持胃癌主要起源于胃粘膜腺颈部干细胞的观点,并认为将胃癌简单地分为“胃型”和“肠型”的分类方法是否适宜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0.
肺腺鳞癌的病理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宇  王瑞 《肿瘤防治研究》1997,24(6):354-356
 本文报告了外科治疗肺腺鳞癌102例, 占同期肺癌的10%。 临床特点为侵袭力强, 早期转移, 进展猛烈等低分化癌特征, 其粘膜下浸润较远为其他类型肺癌所罕见。 周围型肿瘤距支气管切缘1~5cm, 组织学切缘受侵者达到25.3%; 3、5年生存率为16.4%及8.9%, 较其他类型肺癌明显偏低。 因此可以认为其是一种预后最差的低分化混合癌。 其腺、鳞癌两种恶性成分比例肿瘤大小有关即肿瘤越大, 鳞癌成分越多。 本文提供了肺腺鳞癌的诊断标准及其理由。 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对中晚期病例应行以手术为主之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应用机械进行粘膜吻合434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i H  Mei P  Hao A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6):454-456
目的探讨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方法。方法使用吻合器进行食管粘膜和胃粘膜吻合。结果442例中,手工吻合8例,机械吻合434例,吻合成功率为98.2%,术中失误率为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死亡率1.4%,未发生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结论食管粘膜和胃粘膜机械吻合操作简单、可靠,即可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又可以切除足够长度的食管,降低切缘残癌的发生率,是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中食管胃吻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43例肺癌患者中 ,支气管切缘癌发生 3 1例 ,发生率为 12 .8%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是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的肺癌病例应考虑发生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食管中段癌切除吻合口部位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164例食管中段癌作了切除术,其中颈部食管胃吻合术39例,上下切缘无残留癌,发生吻合口瘘4例,均治愈,胸内食管胃弓上吻合125例,发生吻合口瘘6例死亡1例,上切缘残留癌10例,作者对颈部和胸内两种部位吻合作了比较和分析,认为食管中段癌苇除颈部吻合利弊少,切除长度足够,无残留癌组织,即使发生了吻合口瘘,治疗也容易,大多能痊出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1971年~1992年间手术切除食管贲门癌1896例,术后发生切缘癌残留60例,发生率3.2%,其中食管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4.4%(44/919),贲门癌切除后切缘癌残留1.6(16/97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32/59)、22.4%(13/58)和7.5%(3/40)。作者认为食管贲门癌术后切缘癌残留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强调应切除足够范围的食管,作食管胃颈部吻合和术前放疗,有利于提高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COX-2蛋白在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0例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和COX-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4.51%和6.67%;CO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6.86%和16.67%。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Survivin和COX-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均高于切缘正常食管粘膜(Р〈0.01)。Survivin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Р〉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Р〈0.05)。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关(Р〉0.05)。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与COX-2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Р〈0.01)。结论:Survivin与COX-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均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并且两者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Survivin与COX-2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分子通路,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增强各自的作用。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两者关系的分子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蔡华 《癌症》2001,20(1)
目的:临床观察胃癌癌区动-静脉血及其癌区组织、癌旁区粘膜和外周区正常粘膜中胃泌素的变化,探讨病人体内胃泌素变化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胃癌患者癌区动-静脉血及其癌区组织、癌旁区粘膜和外周区正常粘膜中胃泌素水平。结果:胃癌癌区静脉血中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癌区动脉血(P<0.05)。胃窦部癌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癌区组织和外周区正常粘膜(P<0.01),也显著高于胃体部癌癌旁区粘膜(P<0.01)。胃体部癌癌旁区粘膜中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癌区组织(P<0.05)。结论:胃癌组织能分泌和释放胃泌素,可能是导致静脉血中胃泌素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癌旁区粘膜中胃泌素的增多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彤  侯宁 《中国癌症杂志》1999,9(4):293-296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癌和粘膜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对我院1980 年~1995 年间24 例粘膜癌和24 例粘膜下癌的临床、病理、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多因素用COX模型。 结果 粘膜癌和粘膜下癌的3、5 、10 年生存率分别为87-5% ,83-3% ,85-7% 和58-3 % ,45-5% ,45-5%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 和29-2 % 。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P<0-01 ,手术切缘阳性P<0-05 ,家族史P<0-05。 结论 粘膜癌和粘膜下癌有不同的预后和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手术未彻底切除肿瘤、有家族史为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胃癌癌区动—静脉血及其癌组织胃泌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华 《癌症》2001,20(1):65-68
目的:临床观察胃癌癌区动-静脉血及其癌区组织、癌旁区粘膜和外周区正常粘膜中胃泌素的变化,探讨病人体内胃泌素变化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胃癌患者癌区动-静脉血及其癌区组织、癌旁区粘膜和外周区正常粘膜中胃泌素水平。结果:胃癌癌区静脉血中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癌区动脉血(P<0.05)。胃窦部癌癌旁粘膜中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癌区组织和外周区正常粘膜(P<0.01),也显著高于胃体部癌癌旁区粘膜(P<0.01)。胃体部癌癌旁区粘膜中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癌区组织(P<0.05)。结论:胃癌组织能分泌和释放胃泌素,可能是导致静脉血中胃泌素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癌旁区粘膜中胃泌素的增多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海  李福祥 《中国肿瘤临床》1991,18(4):237-238,F003
本文报道30例胃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合并胃癌,均为手术病理证实。主要从组织学方面进行分析。其中胃窦部28例窦贲门部2例。癌灶处虫卵沉积为33.3%(10/30),十二指肠切缘处为66.7%(20/30)。虫卵均已钙化。癌灶处虫卵周围未见癌变的移行过渡现象,故虫卵诱发癌肿之说,证据不足。十二指肠处虫卵周围无特异性变化,提示十二指肠并未因虫卵沉积而使癌肿发生率增多。推测虫卵只有在其它因素参与下才有可能诱发癌肿。因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好发部位相同,二者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十二指肠血吸虫病合并胃癌可认为是偶然并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胃癌切除术后202例,切缘阳性18例(18/202),其中贲门胃底癌10例(55.6%),胃窦癌5例(27.8%),胃体癌3例(16.7%),分析切缘阳性发生的相关因素,认为切缘阳性与术者术前对病灶范围估计不足,早期病变术中寻找困难、及术中对肿瘤肉眼分期产生误差有关,并就如何防止切缘阳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