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基因1(Tiam1)表达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对9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头颈部正常组织进行Tiam1 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Tiam1 mRNA在91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头颈部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iam1 mRNA在淋巴结癌、扁桃体癌及中耳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头颈部正常组织。Tiam1mRNA在不同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喉癌及上颌窦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iam1 mRNA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可成为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factor 1,PD-L1/CD274)在头颈部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PD-L1基因在头颈部癌中的相关数据,进行PD-L1表达量与头颈部癌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分析,并利用数据库中生存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有关PD-L1基因癌组织/正常组织表达量的分析共176项,其中高表达的癌种共4项,低表达2项;在头颈部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1项。Meta分析显示,PD-L1在头颈部癌中呈现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的HNC患者中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HPV阴性HNC患者(0.38 vs 0.16,P=0.018),有远处转移的患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1.36 vs 0.55,P=0.004)。生存分析显示PD-L1表达量与生存期无显著相关。结论:PD-L1在头颈部癌中表达水平高,与人乳头瘤病毒状态及肿瘤转移相关,与生存期不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hc3表达情况的检测,探讨其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Oncomine数据库挖掘相关Shc3的数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6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50例声带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组织中Shc3的表达水平。分析Shc3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hc3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Oncomine数据库的癌症异常值分析(cancer outlier profile analysis, COPA)显示Shc3与特定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hc3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声带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组织(P<0.05)。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hc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生存分析表明,Shc3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Shc3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使用肿瘤表面刮片技术检测头颈部肿瘤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结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在我院头颈放疗科就诊的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肿瘤患者139例,采用肿瘤表面刮片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技术分析测定HPV感染。结果:13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中口咽癌及下咽癌22例,鼻咽癌107例,口腔癌2例,喉癌2例,其他恶性肿瘤6例。139例头颈部肿瘤组织中HPV感染共14例,感染率为10.1%。口咽及下咽癌、鼻咽癌患者HPV感染分别为5例(22.7%)、8例(7.5%)。HPV感染者中HPV-16型感染占44%。结论:头颈部肿瘤使用肿瘤表面刮片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技术进行HPV检测有可行性,HPV感染可能是咽部肿瘤特别是口咽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HPV感染与鼻咽癌致病原因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5.
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顺铂与氟尿嘧啶是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疗效确切的药物,但有一定的毒性反应。本研究观察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2例晚期头颈部癌患者给予氟尿嘧啶750mg/(m2.d)持续静脉滴注5d(120h),顺铂25mg/(m2.d),d1~3。21d为一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CR1例(4.5%),PR8例(36.4%),近期客观有效率为40.9%(9/22)。中位TTP7.4个月,1年生存率为72.7%。初治与复治有效率分别为75.0%(6/8),21.4%(3/14),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χ2=6.04,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粘膜炎。结论:持续静脉滴注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头颈部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迄今至少已有35项关于化学防癌剂的随机研究,其中28项是近5年报告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防癌剂对逆转口腔、皮肤、结肠和子宫颈恶性前期病变,对预防原发皮肤癌和胃癌,对预防头颈部癌和肺癌相关的第二原发肿瘤均有明显作用。 Selenium,β-胡萝卜素,α-tocopherol(非类固醇抗炎药)和6种维甲类药物对逆转口腔恶性前期病变均获有希望的结果。一项试验报告isotretinoin治疗者临床反应率67%,而安慰剂对照者仅10%(P=0.0002);组织反应率前者54%,后者10%(P=0.01)。新近维甲类逆转口腔恶性前期病变机理研究表明,该类防癌剂的作用可能与RAR-β上行调节相关。头颈部癌发生晚期RAR-β表达明显  相似文献   

7.
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陶泽璋  刘剑锋  肖伯奎  杨强  詹汉章 《癌症》2000,19(7):671-673
研究原发头颈部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并探讨其作为头颈部鳞鳞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法对32例原发头颈癌鳞癌及15例相癌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原发头癌鳞癌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高于癌旁组。  相似文献   

8.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导致的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肛门癌、阴茎癌、外阴癌、阴道癌和头颈部肿瘤等, 其中头颈部肿瘤的疾病负担仅次于宫颈癌。头颈部肿瘤多源于鳞状上皮细胞的恶性病变, 主要包括口腔癌、咽癌(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和下咽癌)和喉癌。头颈部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频繁饮酒和HPV感染。近年来, 全球HPV相关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 且在高收入国家中尤为显著。中国HPV相关头颈部肿瘤的疾病负担和变化趋势尚未明确, 一些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提示了可能存在的高HPV感染率和上升趋势, 但研究间存在HPV检测方法学的不同和地区差异性。头颈部肿瘤部位中已证实由HPV感染导致的是口咽癌, HPV与其他部位的关系尚未明确, 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文章将从HPV感染与头颈部肿瘤的关系研究入手, 比较全球研究和中国研究的头颈部肿瘤中HPV感染的差异, 深入探讨HPV感染与不同类别头颈部肿瘤之间的关系, 旨在总结目前最新的研究进展, 以期深入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胃癌细胞系(GGC—8140)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一系列抗胃癌细胞的McAbs。经IFS和ABC测定其反应性,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只与靶细胞反应,不与其它细胞或组织反应。(2)不但与靶细胞反应,还与正常及癌瘤组织反应。(3)与靶细胞、裸大鼠胃癌模型、某些癌及非癌组织反应,但是,与绝大多数正常组织细胞以及CEA、AFP、β_2M、HCG无反应,反应特点是与起源于腺上皮细胞的癌组织反应明显除后者外其它二类均不是肿瘤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在头颈部癌手术前诱导化疗中的价值 ,对手术前诱导化疗的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 :1986年~ 1998年 ,对 2 13例头颈部癌进行手术前诱导化疗。以顺铂 平阳霉素 甲氨蝶呤 (DPM方案 )或以顺铂 5 氟脲嘧啶 (DF方案 ) ,用 1~ 2个周期。结果 :诱导化疗后的有效率为 :DPM组为 4 2 4 % ,DF组为 4 5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总的 3年生存率为 5 1 5 % ,5年生存率为 4 4 8%。结论 :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头颈部癌是安全有效的 ,综合治疗对头颈部癌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参芪放后方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后遗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参芪放后方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后遗症方面的功效。方法 将 83例头颈部肿瘤 (鼻咽癌、扁桃体癌、舌癌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为中药加放疗组 (观察组 4 2例 )另一组为单纯放疗组 (对照组 4 1例 ) ,观察组患者在放疗期间 ,结合服用参芪放后方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放射反应及晚期放射后遗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口咽粘膜反应 ,口干程度 ,颈部放射皮炎程度均较轻 ,晚期放射后遗症如张口度较好 ,颈部肌肉硬化程度较轻 ,与对照组对比 ,采用非参数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参芪放后方有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后遗症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硼中子俘获疗法(BNCT)是一种基于10B(n, α)7Li反应治疗肿瘤的方法, 硼(10B)化合物携带剂进入人体后选择性富集于肿瘤细胞内, 与外照射中子发生反应, 由于产生的7Li(4 μm)和α粒子(7 μm)会沉积在一个细胞量级(10 μm), 因此可以达到定向局域性杀死肿瘤细胞且对正常组织伤害较小的目的。迄今为止, BNCT已经在多种肿瘤进行了临床研究, 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脑膜瘤、头颈部肿瘤、肺癌等。本文主要介绍BNCT治疗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参芪放后方在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方面的功效.方法将83例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扁桃体癌、舌癌)随机分为中药加放疗组(观察组,42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在放疗期间结合服用参芪放后方加减.观察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放疗期间口咽黏膜反应、口干程度、颈部放射性皮炎程度均较轻,晚期放射后遗症如张口度较好,颈部肌肉硬化程度较轻,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放后方有防治头颈部肿瘤放射反应及放射毒副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萌动激活赤灵芝孢子粉对肿瘤组织中MD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翠萍  陈小君  杨容甫  刘昕  钟志强 《癌症》2000,19(8):835-835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分解产物.肿瘤组织中MDA的检测可以直接反映肿瘤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反映自由基在体内的水平.目前有关灵芝孢子粉对自由基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对此作以报道.  相似文献   

15.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MMP -9基因的表达 ,研究其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RT -PCR ) ,对 4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标本的MMP -9基因进行检测 ,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 1cm、5cm组织中分别有 70 .7%、48.9%、41.5 %MMP -9表达阳性 ,癌组织MMP -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 5cm组织 (P <0 .0 1) ,癌组织与癌旁 1cm组织比较 ,MMP -9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癌组织MMP -9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MMP -9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氨甲喋呤(MTX)是一种治疗头颈部鳞癌最有效的药物。作者选择经活检证实的38例晚期头颈部鳞癌病人,包括舌癌(22例)、颊粘膜癌(7例)、口底癌(4例)、腭癌(2例)、上颌骨癌(3例)。男性21例,  相似文献   

17.
郭建文 《现代肿瘤医学》1998,6(1):64-64,F003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其遗传学基础是抑癌基因的失活与原癌基因的激活。就头颈部肿瘤而言,其范围广、类型多,具有易探测特点,是仅次于皮肤癌的易观察肿瘤,其中最多见的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最初头颈肿瘤在抑癌基因方面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外报道有所增加,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头颈部癌中P_(53)基因改变与烟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肿瘤是目前世界上第6位常见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6%,其中>90%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关系已基本明确,已成为诱发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近年HPV与头颈部肿瘤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系被日益重视,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就HPV与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9.
全文叙述头颈部癌患者的患病情况、头颈部癌生命质量量表研究及其生命质量测评应用状况。(1)有50多种量表用于头颈部癌生命质量测定,但较好的是FACT-G与FACT-H&N,UWQOL,EORTC-C30、C35和EORTC-H&N,FLIC等。(2)头颈部癌的生命质量测评主要用于:评价头颈部癌治疗,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癌药物筛选;头颈部癌治疗后的预后及远期生存状态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肝癌抑癌基因1(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ppressor 1,HCCS1)是酵母VPS53的同源基因,即人VPS53(hVPS53),位于染色体17p13.3区,在肝癌中表达降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染色体17p13.3区也存在高杂合性缺失.本研究旨在探讨HCCS1 (hVPS53)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HCCS1 (hVPS53) mRNA在26例NSCLC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CCS1 (hVPS53)蛋白在31例NSCLC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S1 (hVPS53)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0.0044±0.0036;癌旁组织中为0.0067±0.0054.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HCCS1 (hVPS53)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4.67±1.15;癌旁组织中为6.13±1.24.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癌组织与癌旁组织HCCS1 (hVPS53) mRNA和蛋白水平的差异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mRNA和蛋白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与癌旁HCCS1 (hVPS53)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与病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TNM分期和肿瘤分级无关(P>0.05).结论:癌组织中HCCS1 (hVPS53)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比癌旁组织低,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有关,预示其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