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 MQ  Tang P  Zhao XJ 《癌症》2007,26(7):798-799
腺样囊性癌(adenoidl cystic carcinoma,ACC)常发生于涎腺、气管、支气管,偶可发生于乳腺、泪腺、子宫颈等部位,食管原发性ACC临床上罕见.  相似文献   

2.
腺样囊性癌(简称ACC,)为具有特殊生物学行为的涎腺恶性肿瘤。最早由Robin和Laboulbene(1853)以异位腺瘤报道了鼻腔、副鼻窦ACC。肿瘤表现进展缓慢、术后复发、倾向侵犯神经干和能长期带瘤生存等特征。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大小涎腺ACC22例并附有随访资料(1970~1983年),对肿瘤的病理分型、预后和组织发生作初步探讨。病理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作PAS和爱先兰(Alcain blue)染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酪氨酸激酶B(TrkB)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B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8例ACC,3例正常腮腺,3例正常颌下腺,3例正常舌下腺及5例涎腺腺泡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法对组织切片中的TrkB进行检测。结果以病理学表现为标准,28例ACC中的嗜神经侵袭率为46.4%(13/28),TrkB阳性率为92.8%(26/28),存在嗜神经现象组中Trk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P=0.001)。TrkB的表达在正常大涎腺的导管细胞为阳性,而在腺泡细胞癌胞浆内均为阴性。结论TrkB可能作为ACC嗜神经侵袭的生物学标志物。TrkB表达的增高可能是ACC嗜神经侵袭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Howell银胶染色法对39例病检资料(其中BCA 14例、ACC22例、正常涎腺3例)进行AgNORs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CC组细胞内AgNORs较多,平均每个细胞为2.68±0.7,个别可多达6~8;BCA组平均每个细胞为1.34±0.098,个别3~4;正常涎腺导管和腺泡细胞平均为1.23±0.04,个别亦为3~4。后两者与前者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因此,我们认为应用银胶染色法进行AgNORs定量分析有助于区分BCA和ACC,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另对本组22例ACC按其组织学类型进行AgNORs定量分析,发现14例分化较好的筛状型和管状型ACC的AgNORs数明显低于8例分化较差的实体型和混合型ACC,两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ite Carcinma简称ACC)又名圆柱瘤,为涎腺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易误为良性肿瘤。我科23年间(1983-2006)经针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uration Cytology简称FNAC)诊断ACC25例,全部病例均有病理组织学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雪旺细胞标记物Leu-7与肌上皮细胞标记物α-SMA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eu-7、α-SMA与ACC嗜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记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Leu-7蛋白与α-SMA蛋白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Leu-7蛋白与α-SMA蛋白均有表达,二者在同一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胞质中共表达.结论:腺样囊性癌中肿瘤性肌上皮样细胞发生雪旺细胞分化进而侵袭神经可能是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腺样囊性癌(ACC)是头颈部少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分析大涎腺ACC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54例大涎腺ACC患者,其中腮腺24例,颌下腺或舌下腺30例.单纯手术治疗26例,术后放疗28例.放疗中位剂量为58 Gy(50~65 Gy).结果 随访率为94%,其中随访时间满5年者35例,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15例和20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7%,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71%,5年远处转移率为13%(7例均为肺转移),5年无瘤生存率为69%.局部区域失败15例,其中单纯手术组13例,术后放疗组2例.术后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0%和5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和5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术后放疗是影响局部区域控制和无瘤生存率的一个重要预后因素.结论 大涎腺ACC术后放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明显提高了疗效,但远处转移较常见.  相似文献   

8.
涎腺肌上皮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友信 《实用癌症杂志》2008,23(1):87-87,89
涎腺肌上皮癌在国内报道较少,我们1990年1月~2005年12 月收治9例涎腺肌上皮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其发生、发展与肿瘤组织的血管形成及细胞的增殖活性密切相关。近期研究结果表明,5-脂氧合酶(5-LOX)可能通过多个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许多肿瘤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然而迄今为止,有关5-LOX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和作用报道不多。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通过检测5-LOX和VEGF在涎腺肿瘤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收集2005年~2009年大庆油田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涎腺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涎腺组织存档标本。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良性肿瘤32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8例,腺淋巴瘤14例;恶性肿瘤28例,包括恶性混合瘤7例,腺样囊性癌12例,黏液表皮样癌9例;正常涎腺组织为因外伤致涎瘘而摘除腮腺组织12例,腺淋巴瘤中远离瘤旁组织8例。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化疗,术后均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将涎腺肿瘤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置于10%多聚甲醛液中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片厚4μm。1.2主要试剂兔5-LOX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腺样囊性癌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Notch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ACC患者及对照组正常口腔小涎腺中Notch1的表达,并对ACC病例进行随访,分析Notch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ACC病例组中Notch1总阳性率为81.6% (31/38),而正常口腔小涎腺阳性率为30% (9/30),Notch1在ACC及正常口腔小涎腺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Notch1的表达与病理分型、T分期及侵犯相邻组织呈正相关 (r =0.550,P=0.002;r =0.741,P=0.001;r =0.523,P=0.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Notch1的表达、T分期、侵犯相邻组织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P<0.05),且Notch1的表达和肿瘤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C生长缓慢,但易复发且伴远处转移,Notch1在A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评估其预后方面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 ACC病理亚型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为临床提供减少复发和转移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法 ,对 32例 ACC及癌周正常涎腺组织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 .肿瘤组织中 VEGF表达为80 % ( 2 6/32 ) ,癌周组织表达率 1 8.9% ( 6/32 )。 2 .实性型及复发转移中 VEGF表达大于筛状型。结论 VEGF在 ACC的亚型 ,侵袭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表达强阳性 ,可以作为临床预防复发、转移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经手术,放疗,化疗三法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50岁者27例,占84.3%,发生大涎腺者15例,小涎腺者17例;有8例复发,占25%,其中发生大涎腺者3例,小小涎腺者5例。远处转移5例,肺3例,骨2例,占16.6%,其中颌下腺4例,上颌窦1例。死亡5例。治疗后生存满3年13例,满5年12例,满10年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食管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临床上罕见,文献多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病例,对本病缺乏系统了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例食管ACC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诊疗策略,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4-01-01-2013-12-31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确诊为食管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食管ACC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4.5∶1.发病部位以胸中段最常见,为14例;其次是胸上段和胸下段,各4例.Ⅰ期19例,Ⅱ期2例,Ⅲ期1例.食管ACC的术前内镜诊断率较低,仅为27.3%(6/22),其中11例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4例误诊为腺癌,1例误诊为腺鳞癌.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9.1%(2/22),淋巴结转移度为0.9%(2/229),肺转移发生率为27.3%(6/22).全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1.3%和65.1%,术后综合治疗与单纯手术相比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4,P=0.816.结论 食管ACC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胸中段最为多见,术前内镜诊断确诊率低.食管ACC总体预后较好,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治疗失败以肺转移最为多见,术后是否需行综合治疗尚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腺泡细胞癌常见于涎腺,而乳腺腺泡细胞非常罕见。国外报道仅11例。本院2005—2008年经手术切除乳腺腺泡细胞癌2例,现将其临床表现报道如下,同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肿瘤》1997,6(4):32-32
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完成的“诞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特性研究”课题,于1996年10月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研究由何荣根、邱蔚六等教授针对涎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实践中提出的和当前国内外争论的热点课题,以腺样囊性癌(ACC)为代表,从其生物学特性认识入手进行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来自腭部小涎腺和腮腺的涎腺腺样囊性癌ACC-2和ACC-3细胞系,完成了各种细胞生物学特性检测和鉴定。首次证实ACC细胞在试管内能分泌基底膜成份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肝硫酸乙酰糖蛋白、内粘蛋白(E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经手术、放疗、化疗三法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0~50岁者对例,占84.3%。发生在大涎腺者15例,小涎腺者17例;有8例复发,占25%,其中发生在大涎腺者3例,小涎腺者5例。远处转移5例,肺3例,骨2例,占16.6%,其中颌下腺4例,上颌窦1例。死亡5例。治疗后生存满3年13例,满5年12例(死亡2例),满10年7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17.
涎腺腺泡细胞癌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及小唾液腺等涎腺。发生于鼻中隔的极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近期发现的位于鼻中隔的涎腺腺泡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腺泡细胞癌又称浆液细胞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涎腺肿瘤,临床上少见,主要发生在腮腺。作者等自1976年以来收治涎腺肿瘤394例,经病理证实腮腺腺泡细胞癌11例,现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等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预后。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染色,对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进行病理及临床分析。结果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的癌组织主要由立方形腺上皮细胞和变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筛孔状腔隙、管状、实体状排列,腔隙内含嗜碱性和嗜伊红分泌物;3例食管腺样囊性癌中例1表面上皮有移行;免疫组化:3例CK、H-CK、P63、S-100(浆,核)、EMA、Bcl-2均(+),例3CerBb-2(±),P53(+),例2CD117(+),AAT(±)、SMA(-),PAS/AB(+)。结论 发生在食管的腺样囊性癌很少见,诊断标准及组织细胞起源建议严格定义,起源于唾腺的诊断腺样囊性癌,凡起源于其它部位或组织者应冠以腺样囊性癌。  相似文献   

20.
涎腺型肺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涎腺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1987年4月~2002年6月肺癌住院病例并对其中的涎腺型肺癌进行分析.结果:9例涎腺型肺癌患者,男4例,女5例,占同期肺癌患者的0.5%,其中粘液表皮样癌6例,腺样囊性癌3例.4例患者术后生存超过5年,其中1例超过10年.结论:涎腺型肺癌发病率低,属低恶性度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