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腹泻以及反复发作的腹痛等均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甚至许多胃、十二指肠外疾病。如缺铁性贫血、荨麻疹等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寻找适合儿童的、快速准确检测幽门螺杆菌的诊断方法,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对儿童的适用性作以评价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1983年Warren及Marshall发现幽门螺杆菌以来 ,有关幽门螺杆菌及幽门螺杆菌与胃肠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日益扩大与深入。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也不断在改进 ,并且通过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性治疗 ,可以预防甚至治愈胃、十二指肠疾病。所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最关注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1诊断方法目前诊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1 1侵入性检测方法侵入性检测方法需做胃镜检查和胃粘膜活检 ,并可同时确定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性质。其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儿童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秀霞  周庆良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44-1945
儿童反复腹痛等胃肠症状在过去相当长时期,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试验性治疗观察做出诊断,其准确性、可靠性均较差。近10年来,由于检测手段的改进、提高和普及,许多胃肠疾病得到明确诊断。例如:儿童慢性胃炎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之有密切关系.受到广泛关注。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192例儿童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进行临床治疗随访.本文对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学龄儿童厌食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71例以"厌食"为主诉来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学龄患儿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者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进一步行13碳呼气试验(13C-UBT)检查,结果阳性诊断为现症感染。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年龄、病程长短、伴随症状、家族史、家庭人口数等影响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以厌食为主要症状的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2. 1%,在感染儿童中现症感染率为25. 9%;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口数的多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相关(P0. 05),多家庭人口数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危险是少家庭人口数儿童的1~2. 7倍;采用卡方检验和Kappa值分析发现血清现症感染蛋白抗体的检测结果与13C-UBT检查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虽然儿童厌食不在专家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指征内,但以厌食为主要症状的学龄儿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高于报道中无症状儿童,特别是家庭人口数较多或家庭中有幽门螺杆菌接触的学龄儿童,可以考虑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方法 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调查对象的Hp感染情况。结果 胃、十二指肠疾病和冠心病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均高于健康人。结论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外,亦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326例5岁以上再发性腹痛(RAP)患儿进行胃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326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123例,阳性率37.73%。幽门螺杆菌阳性患儿中家属感染率为88.6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3,P〈0.01)。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98.47%,其中浅表性胃炎90.34%,且病理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中、重度改变达22.03%。结论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再发性腹痛大部分伴有器质性疾病,浅表性胃炎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贫血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218名4~14岁儿童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同时检测血红蛋白.结果 儿童幽门螺杆菌平均感染率为25.7%,4~7岁与7~14岁年龄组分别为14.5%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章的血红蛋白值为(97.9±6.9)g/L,低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血红蛋白值(128.8±7.3)g/L(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82.1%,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4~14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血红蛋白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0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幽门螺杆菌分型儿童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各检测指标与中间型及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较大,且幽门螺杆菌分型对其表达的影响也较大,应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治疗与干预。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50%以上成人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相关疾病患者,其Hp感染是在儿童期获得,绝大多数儿童均有短暂或持续存在的Hp感染,感染的高发年龄在10岁左右。儿童是Hp感染的易感人群,并且Hp感染与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成年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发病的关系愈来愈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1]。为了解淮南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笔者采用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Helicobacter pyloristool antigen,HpSA)检查法,于2003年2月~2005年1月对该地区小学健康儿童进行了检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择淮南市田家庵…  相似文献   

10.
儿童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危险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期,是引起儿童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内、外等相关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如不给予根除治疗,将终身持续存在,甚至影响成人期的健康。本文就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相关性疾病的研究作一综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性疾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科2003年1~12月进行的152例患儿行电子胃镜及Hp检测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结果:Hp感染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中占绝对优势,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原因.结论:通过儿童电子胃镜及Hp检测能及时明确病因、病变部位、性质.采取有效护理对策,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陈莉花  许艳彬 《中国校医》2018,32(8):576-577
目的 通过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腔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测,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慢性牙周炎及消化疾病的关系。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临床60岁以上的老年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慢性牙周炎及消化疾病进行分组,采用幽门螺杆菌检定卡检测口腔HP,并计算各组数据。结果 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明显高于老年牙周健康者;有消化疾病患者口腔HP阳性率高于无消化疾病者。结论 老年慢性牙周炎与口腔HP感染具有正相关,消化疾病与口腔HP感染具有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消化性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年龄在14~17岁有反复腹痛、呕吐、吐血、纳差等症状的患儿,通过胃镜检查,观察其消化道形态变化,并取胃粘膜进行病理检测和HP检测,并根据HP检查结果随机分为HP阳性组及HP阴性组。结果 HP阳性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明显严重,于HP阴性组(p<0.05);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与HP关系密切。结论儿童上消化道疾病患儿胃粘膜炎症反应程度与HP感染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关系。方法收集10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病例,从证型、症状、病理、舌象等多角度,对CAG与H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发现HP感染是造成CAG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CAG发生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舌诊可作为HP感染的初筛手段。HP是一种湿热病邪。湿热的环境更有利于HP的感染和生存。结论 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复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反复慢性腹痛患儿196例,利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HP粪便抗原检测确定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情况,此两种检测均阳性者作为病例组,阴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收集被调查者的相关资料。结果:196例反复腹痛患儿中感染HP 85例(病例组),感染阳性率为43.4%。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病程、居住地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与家人同睡、母亲文化程度、其他照顾者是否有胃病史均与HP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混杂因素后结果仍显示性别、是否与家人同睡、其他照顾者胃病史有无3个因素与感染有关,即性别为女性、独睡、被除父母外无胃病史的其他照顾者照看的儿童HP感染的危险性降低。结论:此次调查显示反复腹痛儿童HP感染与性别、是否与家人同睡和其他照顾者胃病史有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对204名学龄前儿童通过问卷调查其基本信息;体检了解受检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指标、口腔龋齿情况;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检测胃和口腔Hp感染。结果 204例儿童13C-UBT阳性37例(18.13%),男19例(18.45%),女18例(17.82%);HPS阳性158例(77.45%),男84例(81.55%),女74例 (73.27%);13C-UBT与HPS均阳性28例(13.72%),男14例(13.59%),女14例 (13.59%)。各组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Hp感染显著高于胃内Hp感染(P<0.01),13C-UBT与 HPS的符合率为31.86%。口腔Hp感染的家庭中父母有胃病史者,显著多于无胃病史者(P<0.01)。口腔Hp感染与龋齿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Hp感染和未感染组间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苏州地区学龄前儿童口腔感染显著高于胃內感染。父母有胃病史的儿童,口腔Hp感染率更高。应尽早、准确地发现Hp 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少因Hp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殷冬生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07-1409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首先从人胃黏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并确定它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有关。有关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HP是一种呈螺旋状或S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专一性定居于人胃,是人类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主要病因。HP在人群中的感染率非常高,而且一经感染,若不根除治疗,将终生携带,携带者是HP的传染源。HP感染的诊断方法分为两大类,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侵入性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胃黏膜组织做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和快速尿素酶试验。非侵入性方法有血清学检查,13C、14C尿素呼气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粪便HP抗原试验和尿液HP抗体试验等。HP相关疾病的治疗普遍采用2003年安徽桐城共识意见及2005年第4次全国HP学术会议上推荐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痛病因。方法:应用小儿电子胃镜对110例慢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110例患儿中浅表性胃窦炎78例(70.9%),结节状胃炎11例(1%),十二指肠球炎75例(68.2%),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例(9%),幽门管对吻溃疡1例(0.9%),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92例(83.6%),7~14岁儿童占77.3%。结论:浅表性胃窦炎、结节状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7~14岁儿童所占比重较大,小儿电子胃镜是明确病因不可替代的手段,应提倡分餐制或实行共用餐勺取菜,搞好饮食卫生,杜绝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电子胃镜诊治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3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部分患儿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镜下病变程度严重者则进一步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改良Giemsa染色镜检(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3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电子胃镜检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24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为3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为32例,胃溃疡为17例,复合性溃疡为4例,异物为6例(胃异物及食管异物各为3例),过敏性紫癜为5例,镜下无明显异常为4例.336例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183例(54.46%)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阳性,其中56例(16.67%)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示慢性炎性改变.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在电子胃镜下以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为常见病种,HP感染与儿童胃炎及溃疡病关系较密切,儿童电子胃镜检查对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观察根除HP对儿童cITP的疗效。[方法]对cITP患儿进行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将确诊HP感染的14例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9例)和对照组(5例)。研究组采用免疫治疗加根除HP治疗,而对照组只采用免疫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d7、第1,2,3月血小板的数目和临床效果。[结果]66例cITP患儿中有HP感染14例(21.2%),研究组的9例中,其中7例成功根除HP(77.8%)。治疗后d7、第1,2,3月血小板的数目比较显示,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效果比较显示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中,HP的感染率为21.2%,采用HP根除治疗的根除率为77.8%,根除HP治疗有助于HP感染的cITP患儿的血小板恢复,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