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与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210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用常规方法测定患者血浆Fig、血清Lp(a)水平,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Fig、血清Lp(a)的关系。结果:130例冠心病患者血浆Fig和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80例冠脉造影正常对照者(P〈0.05),Lp(a)及Fig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高,但Fig水平在CHD各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Fig与Lp(a)水平成正相关(r=0.287,P〈0.05),而Fig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Fig、血清Lp(a)是冠状动脉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二者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循环中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另选冠脉正常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冠状窦、冠状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冠脉循环血浆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主动脉根部、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主动脉根部及外周血的均显著升高[(402±56)pg/ml比(348±48)pg/ml比(340±51)pg/ml,P〈0.01];多支病变组的血浆MCF-6浓度较单支、双支病变组的显著升高(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窦及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与Gensini积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1;r=0.711,P〈0.01)。结论:线粒体偶联因子-6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基因第3外显子C+373G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PECAM-1(sPECAM-1)水平与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97例和冠脉狭窄〈50%的同期非冠心病患者89例。采用Pyrosequencing基因测序法检测PECAM-1第三外显子C+373G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测定血浆中的sPECAM-1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CAD组)中GG型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6.3%:14.6%,P=0.047)。(2)CAD组sPE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61.14±34.57)p.g/L vs (33.62±38.58)μg/L,P〈0.001)。(3)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浆sPECAM-1水平在各基因型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势[CC:(41.68±33.60)μg/L;CG:(47.17±38.15)μg/L;GG:(53.18±46.51)μg/L,P=0.433)。冠心病亚组中,sPECAM-1水平在基因型中的分布达到统计学上的差异[(CC:(23.64±16.90)μg/L;CG:(27.68±30.16)μg/L;GG:(53.97±54.90)μg/L;P=0.0123。结论PECAM-1 C±373G位点的突变是严重冠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遗传易患因子。sPECAM-1同冠心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证实的20例冠脉正常者(A组)与20例冠脉狭窄患者(冠脉狭窄<50%,B组)53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50%,C组)动脉血浆UⅡ水平。结果C组及B组的UⅡ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01),同时C组U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01),而且C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UⅡ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AP组,P<0.001),相关分析示血浆UⅡ水平与血管病变支数呈负相关(r=-0.449,P<0.001),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634,P<0.001)。结论UⅡ水平与冠脉的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提示UⅡ可能参与冠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髓过氧化物酶(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情严重度间的相关性。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5例,按狭窄程度分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病情分为急性心梗(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健康对照组。结果①血清sCD40L水平,AMI组[(16.42±4.66)ng/m1]与UAP组[(13.50±5.29)ng/m1]显著高于SAP组[(9.22±3.65)ng/m1]和对照组[(8.66±2.92)ng/m1]。②血清MPO水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各组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F=25.95,P〈0.001),AMI组[(156.61±33.63)U/L]显著高于UAP组[(92.06±42.11)U/L]、SAP组[(80.02±20.28)U/L]和健康对照组[52.33±14.32)U/L]。③hs—CRP水平,重度狭窄组略高于与无狭窄组(3.61±0.64比1.41±0.55,P〈0.05);AMI组hs—CRP水平[(5.74±1.09)mg/L]显著高于UAP组[(1.91±0.72)mg/L,P〈0.001]、SAP组[(2.61±0.60)mg/L,P〈0.01]和对照组[(1.47±0.47)mg/L,P〈0.001]。结论在冠心病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组之间,血清MPO水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sCD40L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不同程度病情组之间,血清sCD40L水平有统计学意义,而MPO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34例怀疑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13例,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和对照组(21例,所有冠脉分支狭窄均<50%)。冠心病组按照冠脉病变支数进一步分为4个亚组(1支病变26例,2支病变26例,3支病变53例,4支病变8例);按照发病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血浆OxLDL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脂等数据也一并收集。结果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之间,除了高血压病史有显著升高外(46%vs19%,P<0.05),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差别。冠心病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15±0.32)μkat/m lvs(0.68±0.30)μkat/m l,P<0.01)。14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其血浆OxLD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0±0.32)μkat/m l、(1.12±0.27)μkat/m l、(1.17±0.32)μkat/m l和(1.33±0.37)μkat/m lvs(0.68±0.30)μkat/m l,P<0.01);但不同支数病变患者亚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OxLD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0.30)μkat/m l,(1.23±0.33)μkat/m l和(1.15±0.32)μkat/m lvs(0.68±0.30)μkat/m l,P<0.01);但是各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以血浆OxLDL水平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冠脉病变支数是血浆OxLDL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浆OxLDL水平是冠心病严重程度独立预报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1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A,Lp-PI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6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分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11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70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45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组94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亚组56例、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38例;正常冠状动脉对照组51例。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血浆Lp-PLA2及PAF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及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Lp-PLA2[(89.05±25.01)μg/Lvs.(11.85±4.17)μg/L,P〈0.001;(19.86±9.91)μg/Lvs.(11.85±4.17)μg/L,P〈O.01l及PAF[(139.44±56.49)μg/Lvs.(58.67±12.46)μg/L,P〈O.001;(64.36±13.89)μg/Lvs(58.67±12.46)μg/L,P〈0.05]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亚组中,除稳定型心绞痛亚组血浆Lp—PLA:及PAF浓度无明显升高外(P〉0.05),其余亚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的Lp—PLA:及PAF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血浆Lp-PLA2及PAF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明显增高,可能提示粥样斑块不稳定性,有可能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测定81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含量,观察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血清IL-6、IL-8及TNF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40例冠脉重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163.41±64.18)pg/ml、(0.41±0.11)ng/ml、(2.54±0.63)ng/ral,41例冠脉轻中度狭窄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分别为(97.05±27.29)pg/ml、(0.34±0.16)ng/ml、(1.86±0.33)ng/ml,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IL-6、IL-8和TNF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冠脉狭窄越明显,炎症因子IL-6、IL-8及TNF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直接法测得的主动脉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女性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主动脉PP及PPI在预测女性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疑诊冠心病并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717例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主要血管直径狭窄≥50%)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以冠状动脉病变受累的支数评估冠脉病变程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主动脉PP及PPI与女性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主动脉PP[(62.55±22.65)mm Hg比(54.96±21.51)mm Hg,P<0.001]和PPI[(0.44±0.10)比(0.40±0.11),P<0.001]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PP及PPI逐渐增加.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PP及PPI与冠心病发病(r=0.166,0.190,P<0.001)及冠状动脉受累支数(r=0.177,0.196,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PPI对冠心病发病有独立预测价值(OR=8.065,95% CI 1.628~39.951,P=0.003).结论 主动脉PP及PPI水平与女性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PI是女性患者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浆脂蛋白(a)[(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525例,根据冠脉造影术结果分成冠心病组(266例,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和正常对照组(259例,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再将狭窄组分为单支组(97例),双支组(97例)和多支(3支或3支以上)组(90例),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Lp(a),并将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及狭窄组中不同亚组患者的Lp(a)浓度进行比较,明确Lp(a)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Lp(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9.5±23.4)mg/L比(138.8±17.8)mg/L,P〈0.013。在冠心病组中多支组与双支组的Lp(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232.98±43.65)mg/L比(196.31±20.7)mg/L比(142.39±18.00)mg/L,P〈0.053;多支组Lp(a)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组(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Lp(a)水平与冠脉的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79,P〈0.05)。结论: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检测Lp(a)水平有助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结果患者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植入后IMR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CA后与支架植入后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股动脉、冠状窦hs-CRP水平在PTCA后与支架植入后均明显升高,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可致冠心病患者术后IMR与hs-CRP水平升高,考虑与手术器械压迫冠状动脉血管壁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管内皮损伤相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障碍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245例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将245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形分为心肌梗塞组(101例)、心绞痛组(76例)、不典型心绞痛组(45例)和非冠心病组(23例)进行分析观察,其中224例有满意的左室造影可供分析。结果发现164树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阳性改变,其利心肌梗塞组阳性率96.1%,心绞痛组71.1%,不典型心绞痛组28.9%,非冠心病组无一例阳性.共查出病变冠状动脉血管290支,依次分布于前降支130支、左回旋支80支、右冠状动脉67支、左冠状动脉主干13支.224例在室造影阳性表现为节段运动异常或室壁瘤,心肌梗塞组阳性率86.5%、心绞痛组55.2%、不典型心绞痛组34.1%、非冠心病组5%.结果提示冠状动脉造影仍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温通煎能预防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就如何利用中西医两种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从辨证与辨病、整体观念与综合调控治疗、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寻找提高中医药防治临床心血管病疗效的具体方法和有效途径。方法500例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后随机分为温通煎组250例,选用由制附子、山楂、决明子、丹参、水蛭、黄芪、麦门冬等组成的温通煎口服与常规温通煎组250例作对照,6个月后观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运动平板实验后心电图的变化,临床表现及是否有再狭窄或再堵塞。结果温通煎组与常规用药组血压、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差异(P>0.05)。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指数和空腹血糖有差异(P<0.05)。温通煎组有13例未完成6个月的治疗;常规用药组有14例中途改用中药治疗,另有6例死亡。温通煎组运动平板试验5 min后感心前区不适(心前区闷痛)者11例,但心电图无病理性改变;常规用药组运动平板试验5 min后感心前区不适者46例,心电图S-T段水平压低者29例,斜下压低者12例,5例心电图未改变。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与上次比较加重20%以上者16例。温通煎组无再狭窄或再堵塞病例,明显优于常规用药组(P<0.05)。结论温通煎可以预防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后再狭窄及再堵塞。并能调节冠心病人的脂质代谢紊乱,改善冠心病人介入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不同评分方法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15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状动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分别用Leaman评分法、Gensini评分法和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评分法进行评分。采用相关、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种不同冠状动脉评分方法的关系。结果:3种评分方法高度相关,Gensini和Leaman的相关系数为0.912,ACC/AHA和Leaman的相关系数为0.807,Gensini和ACC/AHA的相关系数为0.716。OR值有差异。结论:3种评分方法均可作为诊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任一种方法进行评分。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钙化(CAC)是导致一般人群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CAC的发病机制和骨形成有共同的途径,目前已经确定了一些导致CAC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用药物治疗控制CAC的努力没有取得成功,而冠状动脉钙化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无事件生存率也较低。虽然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斑块修饰装置对钙化血管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但不良事件发生率仍然很高。在未来,仍需创新的药物和器械治疗来改善CAC患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等长握力负荷试验定量冠状静脉窦血流以评价左冠状动脉狭窄对冠状窦血流的影响。方法11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其中65例为左冠状动脉狭窄,51例造影正常,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等长握力负荷前后两组冠状窦血流参数,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负荷后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1.33±5.60)cm/s比(71.88±5.64)cm/s,(42.37±7.04)cm/s比(55.18±6.01)cm/s;P<0.05]。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组血流速度储备及积分储备均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1.35±0.12比1.61±0.22,1.49±0.18比1.96±0.44;P<0.05)。冠状动脉狭窄组血流积分储备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0.76,P<0.01)。结论无创性超声心动图测定冠状窦血流可以初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27只日本大耳白家兔通过饲喂胆固醇的方法,诱发动物发生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分三组,11只为重病变组,饲喂17周胆固醇1g/天;10只为轻病变组,饲喂13周胆固醇1g/天;6只为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实验结束时,所有动物均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50μg/kg),重病变组出现了复杂性室性早搏。三组动物的病变积分值与室性早搏Lown氏级分值呈正相关关系。重病变组猝死率高于轻病变组。本实验表明,在体内儿茶酚胺增多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其猝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44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每天3次,治疗期为6个月。利用腺苷负荷超声记录左前降支远端血流频谱评价冠状动脉储备功能。结果经过6个月尼可地尔的治疗后,治疗组静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别(26.37±5.39 cm/s比24.72±4.35 cm/s,26.37±5.39 cm/s比24.61±6.18 cm/s,均P>0.05),最大冠状动脉扩张状态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增加(73.69±9.84 cm/s比55.97±7.62 cm/s,73.69±9.84cm/s比51.29±9.72 cm/s,均P<0.05),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增加(2.79±0.53比1.99±0.47,2.79±0.53比2.08±0.44,均P<0.05)。结论长期尼可地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冠状动脉贮备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先天性变异分析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目的 :探讨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畸形 )的检出频度。  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 4173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 ,准确判定各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  结果 :1冠状动脉造影 4173例中检出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5 0例 ,检出率为 1.2 % ,其中各种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42例 ,占 84.0 %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7例 ,占 14.0 % ,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均异常 1例 ,占 2 .0 % ;2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15例 ,检出率为 0 .4% ;3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瘘 2 8例 ,检出率为 0 .7% ,其中 18例(6 4.3% )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4其它少见冠状动脉变异 2例。  结论 :成年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 ,通常在心导管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冠状循环炎症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阐明刺激炎症发生的部位和炎性因子的来源对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和有效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冠状循环内炎性标记物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