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理论依据,认为"心主神明"论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之上,说明五脏、心、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对中医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心主神明"论也导致中医对脑这一重要的器官缺乏独立和完整性的认识。提出应当提倡"脑是主管知觉、运动、思维和记忆的器官"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中医心病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文章从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及临床联系等方面探讨"心主神明"理论是中医心病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医心理学是以"心主神明"、"形与神俱"为其指导思想的,因此"心"是中医心理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心主神明"中"心"的概念具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源于西方的现代医学生理解剖学所说的心有着本质的差别。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从"心"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来看,也有助于对"心"的概念的认识。"心"的概念引入《内经》,成为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归纳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神明"和"主血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糖尿病、肥胖相关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探索的热点,与中医"脑、心、脾"密切相关。文章以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为指导,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NEI)网络学说对糖尿病、肥胖发病机制的分析,探讨中医"脑心脾"三者相互关系,有助于阐释糖尿病、肥胖多因素多靶向的基础病变机制和发病趋势,为脑-心-脾同治以及建立"脾本质"、中医"脑-心-脾"神经内分泌轴等假说,开展相关实验机制与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结合中医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心"与"神明"的概念,认为心主神明的真正含义是"心"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和精神思维活动正常运行提供最基础的物质保障,它的功能正常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心主神明"的内涵这一发现,说明正确理解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一是要植深中医思维,二是要夯实中医文化,三是切忌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有"心主神明"的说法,可是时代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知道是大脑在主导思维。于是有人就认为,"心主神明"是伪科学,从而认为中医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殊不知,这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中医说的"心主神明"中的"心"是怦怦跳动的那颗心脏吗?显然不是。实际上这里面包含了大脑的功能。就像老百姓经常说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心怀鬼胎、心术不正,这些心都是指跳动的心吗?如果是那样的话,很多成语都应该改过来,包括心理学都应该改成脑理学了。  相似文献   

7.
罗桂青  李磊 《河南中医》2011,31(5):452-454
中医教材对"心主血脉"的解释是根据西医解剖和生理学的概念推导产生,不符合传统中医理论.中医的"心"并不是一个单纯解剖学的形态器官,而是一个以整体性原则确定的功能概念,是一系列有密切联系的生理病理功能的综合概括."心"与"血"、"脉"之间的关系是藏象学说中的应象关系,<内经>中并没有所谓血液由心产生,心气维持心的搏动,从...  相似文献   

8.
中医心脏康复是中医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它在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中医心脏康复的普及与完善变得越来越迫切。"心主神明"是传统中医经典理论,有效指导着中医心脏康复的临床运用与实践。笔者基于对近16年相关文献的回顾,从精神心理调护,法、方、药运用,易筋经之调心,针刺经络疗法,五行音乐疗法等多方面阐述了"心主神明"在中医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痛经是困扰女性生活的常见疾病。随着对中医"心"认识的加强,"从心论治"痛经的概念被提出。这一理念受到了古代医学理论的支持,现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发展的证明,以及现代医学研究的有力支撑。"从心论治"理论为扩展痛经中医治疗的方法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心病学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中医心病学古今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本学科发展规划及研究目标,通过探讨中医"心"的概念,对本学科的内涵与外延作了界定,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医心身观念的理论基础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医学模式.心身理论的本质是"形神合一"论,中医心身理论的特点是由"心"统率形神功能.中医认为健康的本质是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心与身和谐、气与血和谐.因此,中医学养生要求:协调阴阳,和谐天人关系;形神兼养,调节心身关系;仁者寿,以德怡养心身;动而中节,养生责在适度;道法自然,健康离于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2.
与现代医学的"双心医学"重视"心脏"和"心理"的深层关联不谋而合,中医"双心学说"强调"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双心一体,生理相依,病理互损,双心为病。在中医"双心医学"的指导下,应将"血脉之疾"和"神明之病"视为一体,做为心脏疾患的两个方面,将冠心病(胸痹)和焦虑(郁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发病规律及证候特征,即"双心同治":运用"祛瘀法"治"血脉之心","调神法"治"神明之心"。本文将结合现代研究进展阐述中医"双心学说",借以探析冠心病合并焦虑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常并发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障碍,称之为"双心疾病",而精神心理问题的持续存在又可诱发冠心病的发作或加重其病情,影响预后。基于中医对心的生理特点的认识及西医双心同治的思想,笔者探讨了冠心病"双心同病"的中医内涵,从"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病理互损、相互为病的角度进行阐述,并在气虚、血瘀的病机基础上,提出心神失调是冠心病的又一重要病机。因此在运用"双心同治"理论治疗冠心病时,当血脉之心和神明之心兼顾,在调和血脉的基础上,将安神贯穿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开展有教无类,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达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快培养人才而特设的方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分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热爱中医思维、明晰中医理论、阐释中医精髓,深谙中医方法、自信民族文化等教学目标而设,设计并采用数字化多语种在线教材,经典传承象思维,实训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哲学、中医藏象理论,在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中接受"心主神明"为核心的藏象理论,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背景,培养和建立学生联系中国哲学学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医心病学是一门专事研究心系病证的临床学科,是以心脏为中心,联系脏腑经络及精神活动的病证和从"心"论治而奏效的各类病证。心病学的概要应当是心系病证的病名病机、诊疗预后、护理康复、保健预防的各种措施。以"心"的生理功能来理解识神活动,既要识别心与脑的区别,又要重视心与脑的关联。心病命名学的规范和创新,有利于心病学术的发展和疗效的提升,心病诊断学的标准化既含辨证论治的原创,采用"单元组合辨证分类法",又要吸收现代高科技方法和手段,达到规范、精确、定性、定位、定量的要求。心病疗效的评价体系,应当由中医证候学计量评分法、心绞痛止痛率、西药停减率和各项客观指标多部分综合组成,病名学的规范化及诊疗学的标准化是中医心病学迈向现代化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心主神志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文献、临床试验研究、基础实验和现代科学研究等角度综述了心与神志相关的研究成果,阐释"心主神志"的现代生物学内涵,诠释了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张聪广 《国医论坛》2006,21(6):47-4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7年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规范中,直接引用西医肺心病的病名来填补中医肺胀后的空白.至此,中医也有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肺心三部曲"--久咳、肺胀、肺心病,并与西医的"肺心三部曲"完全对应,为中医今后的系统研究理顺了理论上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以胃脘部疼痛频繁发作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心痛"、"心下痛"、"心胃痛"等证,在现代医学中,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相对应.中医传统著作中明确治疗胃脘痛的条文并不多,但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分析,可得到治疗药方若干.  相似文献   

19.
心主二经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美启  周逸平 《中国针灸》2004,24(4):272-274
目的:提出"心主二经"假说.方法:从中医、针灸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成果入手,分析心经、心包经与心脏之间的关系.结果: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及现代针灸经络研究成果中蕴含着丰富的"心主二经"的思想和内容.结论: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均当为心所主,即心主二经.  相似文献   

20.
收集分析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心力衰竭的症状、病因、病位、治疗原则的记载,对"心痹""心胀""心咳""心水""心衰""喘证""水肿""心悸"等疾病的实质内涵进行研究,认为"心痹""心胀""心咳"反映的是心力衰竭的一个侧面,"心悸"不能体现中医学对心力衰竭认识的特异性,其治疗侧重点与心力衰竭也并不相符。"喘证"反映的是肺心同病,其病位在肺,治疗重点与心力衰竭并不相符。"水肿"的疾病范围较心力衰竭更为广泛。中医的"心衰"反映的是病机而非疾病。心水病与西医学的心力衰竭更为贴近,因此临证时心力衰竭可参考心水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