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以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癌5 366例,诊断结果以非典型细胞或不典型鳞状细胞为阳性患者,对其进行年龄段分组,比较各个年龄段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检查,阳性患者532例,检出率为9.91%;31~40岁检出率为14.10%,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检出率为9.21%,40岁以下检出率为23.31%,说明宫颈癌趋势年轻化。结论:20~40岁妇女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多发阶段,此阶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定期行宫颈癌筛查,以减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率,维护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2.
4.
目的:研究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分析350例阴道镜的检查结果。结果:阴道镜检查结果中,65例宫颈上皮瘤变(CIN),其中34例低度宫颈上皮瘤变,31例高度宫颈上皮瘤变;宫颈组织学的检查结果为26例CINⅠ级,15例CINⅡ级,9例CINⅢ级,4例浸润癌,共49例。结论:阴道镜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出率高,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瘸变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宫颈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宫颈炎51例,宫颈癌前病变70例(CIN124例,CIN II 29例,CIN Ⅲ 19例),宫颈癌17例,采用荧光定量PCB检测妇女的HPV阳性情况。结果120例宫颈癌患者检测发现HPV检测阳性55例,占比为44.2%,HPV检测阴性67例,占比为558%,53例检测阳性宫颈癌患者中GINI8例,CIN Ⅱ15例,CIN Ⅲ15例,宫颈癌I2例,慢性宫颈炎3例,67例检测阴性的宫颈疾病患者中CIN Ⅰ16例,OINII14例,CIN Ⅲ4例,宫颈癌5例,慢性宫颈炎28例,两组比较z。=28658,P〈O001;51~40岁组宫颈疾病HPV感染率与〉61 岁组宫颈疾病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000,P=0.025;41~50岁宫颈疾病HPV感染率与〉61岁组宫颈疾病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Х^2=5605,P=0.018。结论宫颈疾病CIN分期越高,HPV的阳性检出率越高、中青年妇女的HPV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老年及20~50岁年龄段妇女。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来说宫颈腺癌及其癌前病变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其发病率正在增加,这一方面是由于病理学家对宫颈腺癌以及癌前病变有了较好的认识,并且认识了一些少见的疑难的宫颈腺癌,另一方面有证据证实其发病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每年1.59/10万上升到90年代的2.36/10万。下面就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其争论的焦点进行概述,以供病理和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切(loop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诊治宫颈癌前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及TCT异常、而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指宫颈鳞柱交界不可见)的患者75例采用LEEP术进行诊治;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疗效及诊断符合率。结果LEEP术治疗CIN一次成功率高,时间短,出血少,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阴道镜下活检与LEEP标本的病理诊断有差异。结论LEEP诊治CIN操作简单、安全,术后并发症少,效果佳,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尤其对早期诊断宫颈原位癌或微小浸润癌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宫颈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官颈癌前病变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官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合理干预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推广和开展,临床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日益增多,其诊治处理上显得非常重要.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于2003年7月公开发展有关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CIN的处理指南,为我们规范处理CIN提供了依据[1]. 相似文献
11.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方法有,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人乳头病毒检测、阴道镜检查、活体组织学检查、基因诊断等.综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探讨可能出现的漏诊、误诊,选择适当的方法做出正确的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48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均以阴道残端细胞学异常就诊。既往病史中,宫颈癌病史26例(54.17%),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史22例(45.83%)。共发现VaINⅠ17例(35.42%),VaINⅡ18例(37.50%),VaINⅢ13例(27.08%)。Va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者45例(93.75%),阴性者3例(6.25%)。VaIN发生于阴道上1/3的患者41例(85.42%),其他部位者7例(14.58%)。43例(89.58%)患者病变呈多灶性分布,5例(10.42%)呈局灶性分布。VaIN的治疗方法有CO2激光汽化治疗31例、局部药物治疗13例、局部切除3例和腔内放疗1例。治疗后病变近期局部控制率为100%,4例(8.33%)VaINⅢ患者复发,再次激光治疗后病变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阴道上皮内瘤变诊断困难,最常发生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常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病变多位于阴道上1/3,呈多灶性分布。激光治疗及局部用药均可有效控制VaIN,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但由于VaIN的易复发性,需进行长期严密的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在该院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的宫颈皮上瘤样变患者52例,使用常规的自身对照法,对比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全部采用Leep锥切,阴道镜活检为CINⅡ的30例患者中,与锥切病理结果相符的有26例,符合率为86.6%;阴道镜活检为CIN芋的22例患者中,锥切术后18例与病理结果相符,符合率为81.8%。总体符合率为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病变级别均有所减轻。随访中,除了锥切后备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外,其他人并无复发现象。结论宫颈锥切术对宫颈上皮瘤样变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术后需定期、严格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宫颈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工作的广泛开展,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发病比例增加。作为保留生育能力的一种宫颈锥切术,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因简单、方便、出血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现对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基本原理、临床效果、病理诊断及对生育功能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行宫颈锥切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变化,评价宫颈锥切诊断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LEEP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少于冷刀锥切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电子阴道镜下活检结果与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率为71.12%(101/142)。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级别升高15例(10.56%),手术前后HPV-DNA负荷量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锥切手术较电子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宫颈浸润癌检出率更高,宫颈锥切在切除病变的同时可以有效消除高危型HPV感染,是一种诊断、治疗CIN的非常理想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满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5):286-288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CIN患者随机分为冷刀子宫颈锥切术(CKC)组41例与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组43例,两组分别施CKC与LEEP术式治疗,对比研究两种术式治疗CIN的疗效、各术式优点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KC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mL:LEEP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KC组患者术后半年随访复发7例(CINⅡ级3例,CINIII级4例),治愈34例,治愈率82.93%,LEEP组患者术后半年随访复发5例,治愈38例,治愈率88.37%;CKC组术后半年复查高危型HPV感染率为31.7%,LEEP组为32.56%。两组间治愈率、HPV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CIN中具有重要价值,是治疗CIN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道镜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对阴道镜诊断的112例CIN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并给予对比。结果阴道镜镜检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相比,符合率达90%以上。结论阴道镜镜检对诊断CIN有重要价值,可作为CIN的筛查方法,以便早期诊治,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R、PR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各项临床病理指标、组织分化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宫颈癌、41例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ER、PR检测。结果ER、PR在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及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逐渐减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及肿瘤细胞病理分级的提高,ER、PR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R、PR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病理分级关系不明;宫颈癌组绝经前的ER、PR阳性率虽然均高于绝经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对宫颈癌或CIN患者进行ER、PR检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9年2月同时做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多点活检及宫颈锥切术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比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病理符合者33例(63.4%),不符合者19例(36.5%);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9例(15.3%)。宫颈锥切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短期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宫颈锥切术既是一种明确诊断、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的诊断方法,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