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腔源皮距照射的宫颈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宫颈癌患15例,仰卧体位,照射野两侧缘在股骨头内1/3附近,根据肿瘤的范围下缘在耻骨联合下缘,上缘在髂棘(腰椎4,5)水平。根据视野灯在盆腔皮肤上的投影用皮肤墨水勾画出方框,并在模拟机上采集照射野的定位图像,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1至5周,每周在模拟机进行重复摆位,对好病人照射野的方框后在模拟机下重复采集校野图像。将验证体位重复性的校野图像与初次计划时的定位图像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者的100次重复校野图像和初次定位图像相比对,得出同一解剖骨性标志点在x,z轴方向上的移值分别为(10.20±2.50)mm,(5.80±1.00)mm。结论:利用模拟定位多次重复摆位采集校野图像来研究宫颈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赵迪  秦亮  邱腾  张碧云 《现代肿瘤医学》2019,(23):4251-4255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外照射治疗中OPS系统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1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使用OPS辅助CBCT验证,对照组仅使用CBCT验证。CBCT采集治疗前图像信息,匹配实时摆位图像与定位图像,分析比较两组X、Y、Z三轴误差数据,对放疗中及放疗后所致不良反应及疗效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摆位误差X(2.9±0.8)mm、Y(3.9±1.1)mm、Z(2.0±0.9)mm小于对照组误差X(4.3±1.4)mm、Y(5.9±1.7)mm、Z(3.2±1.5)mm。实验组骨髓抑制、急性肠道症状等可观测不良反应大于Ⅰ级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值分别是4.03 mm、5.45 mm、3.65 mm;对照组在X、Y、Z三个方向上值分别是6.51 mm、8.38 mm、5.49 mm(P<0.05)。结论:在宫颈癌放疗摆位中引入OPS可有效提高摆位精确度,降低摆位误差;在不降低治疗疗效情况下,有效减轻了放疗期间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对不同部位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进行量化分析,了解不同部位的摆位误差,不同医生对摆位误差的接受程度有无差异。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中按头颈、胸部、腹盆腔不同部位,及不同医生治疗组随机抽出58例,按部位分别为头及头颈部20例,胸部19例,腹盆部19例。所有病例采用Philips公司AcQ-Sim大孔径CT和/或Nucletron公司Simulix-HQ X线模拟机模拟定位,治疗计划为ADCC公司Pinnacle3 7.4,用Elekta公司的Precise加速器实施放疗,利用Elekta的iViewGT采集图像,采用双曝光法拍摄照射野验证片。参考图像为CT定位后的DRR或X线模拟机定位图像,图像比较采用骨性结构为标志,勾画出参考图像上的骨性结构,与EPID进行最大程度重合后得出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得到102组数据,其中EPID为拍摄角度为0° 38组,90° 21组,其他角度43组。摆位误差水平方向为1.02mm±1.15mm(0mm~5mm),垂直方向为1.11mm±1.20mm(0mm~6mm)。90%以上摆位误差小于3mm。头部或头颈部固定摆位误差最小,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为0.64mm±0.65mm和0.91mm±0.98mm。不同医生组之间摆位误差有所不同。结论 绝大多数摆位误差在容许范围。需提高EPID在胸、腹盆部的解剖识别率,以减少其对摆位误差的影响。实施治疗前,先行X线模拟机摆位不失为一种缩小摆位误差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定位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模拟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提高。方法 ①等距离定位方法 ;②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 ;③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及使用低熔点铅技术即鼻咽癌鼻咽部准适形照射 (经典适形 )。结果 ①等距离定位方法 :重复性差 ,准确性差 ,放疗反应重。②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 :设备要求严格 ,技术要求高。病人摆位方便 ,体位固定好 ,体位重复性好。③准适行照射定位方法 :要求严格 ,定位的准确性提高 ,摆位方便 ,体位固定好 ,重复性好。结论 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使用低熔点铅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使用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固定盆腔肿瘤患者时,提高摆位精度的可行性。方法:30例需要盆腔照射的患者分别使用常规热塑体膜固定组(常规组)和常规热塑体膜配合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组(辅助固定组),使用模拟机验证片与治疗计划系统的数字重建射野图像,对两种不同体膜固定方法的摆位精度差异进行成组t检验;采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舒适度情况调查。结果:常规组和辅助固定组在左右、头脚和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2.8±1.5)mm、(1.4±0.9)mm,(4.4±2.2)mm、(1.2±1.2)mm和(2.2±1.3)mm、(1.9±1.0)mm;两组患者舒适度相似。结论:使用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能明显减少盆腔患者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已进入了精确放疗的时代,摆位误差成为影响放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采用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即自行改装后的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的固定装置和臂部支撑装置,讨论分析胸部肿瘤放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肺及食管胸部肿瘤患者1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体板+真空垫+体部热塑膜固定(A组)、臂部支撑装置固定(B组)进行摆位和治疗.A组利用二次摆位技术,即先使患者头脚方向的激光线与真空垫上的定位标记一致,再根据患者体表定位标记进行摆位(第一次摆位),最后覆上热塑膜固定,再根据热塑膜上的定位标记移床至治疗位置(第二次摆位);B组利用一次摆位技术,即直接根据体表标记进行摆位.A、B组均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ilo-voltag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KV-CBCT)采集治疗前﹑后的图像,并与计划CT图像配准,得到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体位误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于两种不同固定方式,A组和B组治疗前误差分别为:X轴(左右方向)(1.06±0.58)和(1.82±0.82)mm,Y轴(头脚方向)(1.31±0.40)和(2.18±1.20)mm,Z轴(腹背方向)(1.28±0.66)和(2.94±1.81)mm.治疗后误差分别为:X轴(0.86±0.54)和(1.29±0.58)mm,Y轴(1.07±0.58)和(1.08±0.45)mm,Z轴(0.98±0.53)和(1.56±0.63)mm.结论:A组误差均小于B组,采用体板结合真空垫及热塑膜固定装置并应用二次摆位技术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不仅摆位的精确度得以提高,同时也保证了体位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真空成型袋在盆腔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真空成型袋在盆腔野放射治疗中的价值,并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优劣。方法:30例盆腔野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不使用体位固定器组,用真空成型袋固定腰部组及用真空成型袋固定双下肢组。拍摄前野和侧野模拟定位片和定位证实片,测量解剖参考点和照射野边界之间的距离。结果:与未使用固定器组比较,使用真空成型袋可明显减小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和三维摆位误差及≥5mm三维移位丛集频率(P<0.05),但未减小上下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与固定腰部组相比,固定双下肢组明显减小了侧野前后方向的摆位误差(P<0.05)。结论:真空成型袋可减小盆腔野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尤其是固定双下肢的方法,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热塑面罩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疔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仰卧体位,个体化泡沫头枕,热塑面膜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而罩上定出左、中、右3个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 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行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到Peacock的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一至六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共85次,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19例患者的85次重复CT与计划CT比较,得出使用本面罩系统时,等中心点的平均位置坐标为(-0.84,+0.65,+0.01)mm;不同解剖骨性标记点在x、y、z 3个轴向的绝对位移值分别为(0.89±0.69),(0.82±0.79),(0.95±1.24)mm;等中心点三维矢量位移的平均值为1.87mm;等中心点三维矢量位移的95%可信区间(CI)最大值7.24mm,最小值2.03mm,平均值3.82mm;第一周到第三周等中心点二维矢量位移95%CI的平均值是4.17mm,第四周到第六周的平均值是5.12mm。结论使用连续CT多次重复扫描的方法来研究鼻咽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患者的分次间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11例接受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的实体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每例患者每分次治疗时,首次图像引导定位获得的摆位误差为校正前摆位误差,经自动治疗床误差校正后,再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后获得的剩余摆位误差为校正后摆位误差。采集每例患者每个分次在左右、前后、头尾三个方向上的校正前和校正后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其总体摆位误差。对211例患者共2838分次图像引导摆位验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左右、前后、头尾方向上的校正前摆位误差及其总体摆位误差(均值±标准差)分别为(1.17±4.75)mm、(0.02±2.94)mm、(0.29±4.34)mm和(6.24±3.52)mm,相应的校正后摆位误差及其总体摆位误差分别为(0.13±0.93)mm、(-0.13±0.67)mm、(-0.06±0.51)mm、(1.07±0.67)mm。经图像引导校正后的剩余摆位误差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总体摆位误差上仰卧位优于俯卧位(P<0.05),而双上肢固定位置、腹带对总体摆位误差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V级X射线立体平面成像技术的图像引导定位系统,与体部伽玛刀组合使用,升级为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极大地提高了体部伽玛刀的摆位验证精度,满足SBRT治疗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模拟定位方法的改进及技术提高。方法:(1)等距离定位方法。(2)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3)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及使用低熔点铅技术即鼻咽癌鼻咽部准适形照射(经典适形)。结果:(1)等距离定位方法:重复性差,准确性差,放疗反应重。(2)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方法:设备要求严格,技术要求高。病人摆位方便,体位固定好,体位重复性好。(3)准适行照射定位方法:要求严格,定位的准确性提高,摆位方便,体位固定好,重复性好。结论;在模拟机下等中心定位使用低熔点铅技术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