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建立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大鼠含药血清对大鼠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纯化BMSCs,对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将BMSCs进行成骨、成脂定向诱导分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分析其细胞周期,进行BMSCs鉴定;采用不同浓度(20%、10%和5%)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7 d对大鼠BM SCs进行干预,以CCK-8法检测其吸光度值,对比各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BMSCs具有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集落生长呈漩涡状。BMSCs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第3代BMSCs表型CD29、CD44、CD34、CD44表达分别为99.645%、99.677%、0.016%、0.133%;不同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干预7 d后,CCK-8法检测显示: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组,其1~7 d的吸光度均值均高于20%浓度的空白血清组(P<0.05);10%的含药血清组的吸光度均值在3~7 d,高于10%的空白血清组(P<0.05);5%的含药血清组与5%的空白血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 SCs,操作简单,方法稳定,可大量扩增BMSCs。扩增后的B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干预后的BMSCs增殖能力增强,其中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在本实验中为最佳干预浓度。  相似文献   

2.
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进行干预,观察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数量的影响,证明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从骨髓到外周血的动员作用.方法:取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 -1,同时生理盐水25 mL?kg-1ig;复方扶芳藤合剂组(药物干预组)复方扶芳藤合剂15mL? kg -1ig,同时sc生理盐水25 mL? kg -1;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阳性对照组)sc G-CSF 10 μg?kg-1,同时生理盐水25 mL?kg-1 ig; G-CSF加复方扶芳藤合剂组(联合用药组)复方扶芳藤合剂15 mL?kg-1?d-1 ig,同时sc G-CSF 10μg?kg -1.给药6d后,取静脉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数量,用甲基纤维素微量培养法培养进行混合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ix)集落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干细胞抗原-1(Sca-1+)细胞数量和百分率.结果:药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空白组.药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经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CFU-Mix产率显著高于空白组,CFU-Mix分别为9,16,19个(P<0.05).同时药物干预组、阳性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外周血中Sca1+细胞百分率比空白组明显提高,分别为0.79%,1.15%,1.72% (P <0.05).结论:复方扶芳藤合剂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明显的动员作用,具有作为有效的干细胞动员剂的潜力;复方扶芳藤合剂和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好于单用复方扶芳藤合剂或单用G-CSF的动员效果,这提示在今后的应用中可考虑G-CSF联合复方中药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二陈汤加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肺组织中Jagged1/Notch1/Hes1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二陈汤加味通过Jagged1/Notch1/Hes1信号通路对COPD抗炎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二陈汤加味低、中、高剂量(5、10、20·kg-1)和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每组10只。以烟熏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制备COPD大鼠模型。二陈汤加味各干预组灌胃(ig)给药;DAPT组ig DAPT(0.02 g·kg-1);正常组及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Notch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活化黏附分子(ALCAM)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Jagged1、Notch1和Hes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Jagged1、Notch1、Notch1胞内段(NICD1)和Hes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肾组织Hes1、Jagged1和Notch1 mRNA及其编码蛋白HES1、Jagged1和Notch1的活性变化,探究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复方组、福善美组,模型组采用切除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的方式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补肾复方组运用补肾复方对模型大鼠治疗8周,用福善美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8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肾组织HES1、Jagged1以及Notch1含量;RT-PCR检测各组Hes1、Jagged1和Notch1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Hes1、Jagged1和Notch1及其编码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复方组和福善美组肾组织Hes1、Jagged1和Notch1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制与Notch信号传导通路有关;补肾复方通过激活Notch信号传导通路,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起到防止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体外共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造血干细胞(HSC)模拟"造血龛",观察BMSCs+HSC Transwell共培养和BMSCs+HSC接触共培养模拟的"造血龛"中BMSCs对HSC生长的影响;将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加入模拟的"造血龛"中,观察药物对HSC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培养SD雄性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P3代,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进行BMSCs鉴定。用MACS磁珠分选仪分选SD大鼠骨髓CD90.1+细胞(造血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进行HSC鉴定。将BMSCs和HSC共培养:Transwell共培养组(上室接种HSC、下室接种BMSCs),2D接触共培养组(在24孔板同时接种HSC与BMSCs),均连续培养7 d,期间每隔两天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龛"中HSC的形态及细胞数量,使用CCK-8法检测"龛"中HSC吸光度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20%浓度的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连续7 d对各组"龛"中干细胞进行干预,期间每隔两天用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龛"中HSC的形态及细胞数量,CCK-8法检测各组"龛"中HSC吸光度值,绘制生长曲线,对比各组生长曲线的变化,分析各组"龛"中HSC生长情况。结果:BMSCs具有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集落生长呈漩涡状。P3代BMSCs表型CD29、CD44、CD34、CD45表达分别为99.709%、99.734%、0.114%、0.013%。HSC在荧光显微镜下激发呈绿色荧光的均一圆形。HSC荧光显微镜下观测及生长曲线显示:各组"龛"中HSC数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P0.05);自第5 d起,Transwell共培养组、2D接触共培养组的HSC吸光度值高于HSC单独培养组(P0.05);含药血清Transwell共培养组的HSC吸光度值高于空白血清Transwell共培养组(P0.05),含药血清2D接触共培养组HSC吸光度值高于Transwell共培养组(P0.05)。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的BMSCs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MACS磁珠分选可快速获得高纯度HSC;与单独培养的HSC组相比,Transwell共培养模拟"龛"组、2D接触共培养模拟"龛"组内的BMSCs均能促进HSC增殖,2D接触共培养组更为明显;复方扶芳藤合剂含药血清能进一步增强模拟"龛"中BMSCs促进HSC增殖能力,对2D接触共培养组促HSC增殖强度比对Transwell共培养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碱含药血清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细胞形态、增殖及Jagged1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苦参碱对肝干细胞诱导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苦参碱含药血清(5%、10%、20%)作用于WB-F344细胞,以未用苦参碱含药血清处理的WB-F344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ALB、Jagged1蛋白表达变化,RT-PCR观察Jagged1、Hes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经苦参碱含药血清干预后,WB-F344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药物组细胞较对照组细胞体积增大,核缩小,核浆比减小,培养48 h大部分细胞呈多边形。MTT结果显示,5%、10%、20%浓度的苦参碱含药血清24、48、72 h均能不同程度抑制WB-F344增殖,且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WB-F344细胞表达Jagged1蛋白,不表达ALB蛋白,经苦参碱含药血清处理后Jagged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AL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RT-PCR结果显示,经苦参碱含药血清处理后Jagged1mRNA、Hes1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苦参碱含药血清可诱导WB-F344细胞向肝细胞特性方向分化,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tch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虫草益肾方对(unilateral ureteral occlusion,UUO)模型大鼠Notch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假手术组10只及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UUO法进行模型制备,术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虫草益肾方组(虫草组)与厄贝沙坦组,每组20只。分别给予虫草益肾方水煎液、厄贝沙坦水溶液及蒸馏水进行灌胃,于第7天及14天收集血清及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Notch1、Jagged1、Hes1蛋白的表达。结果:虫草益肾方可改善UUO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程度;模型组大鼠7天、14天血清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虫草组、厄贝沙坦组大鼠7天、14天血清中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减少(P0.05)结论:虫草益肾方可改善因输尿管梗阻所致的肾脏结构病理变化,其作用可能与下调Notch1、Jagged1、Hes1蛋白表达,从而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刘利飞  李雅纯  国芳  陈志强 《中草药》2018,49(8):1866-1870
目的探讨Notch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表达以及化瘀通络中药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其余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ip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DN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化瘀通络中药组,厄贝沙坦组、化瘀通络中药组均ig给药,于16周末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Real-time PCR法检测Notch1、Jagged1和Hey1 m 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1、Jagged1和Hey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Notch1、Jagged1、Hey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化瘀通络中药组及厄贝沙坦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Notch1、Jagged1、Hey1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化瘀通络中药可以减少DN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且能够抑制DN大鼠肾脏Notch通路中Notch1、Jagged1和Hey1的高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减少蛋白尿排泄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扶正补血食疗方含药血清干预5-FU损伤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造血干细胞(HSCs)体外共培养模型,探讨补血食疗方对化疗后模拟"造血龛"中小鼠HSCs增殖、凋亡以及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BMSCs和HSCs的共培养模型.共培养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5-FU组和扶正补血食疗方含药血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Jagged1/Notch信号通路在血府逐瘀胶囊调控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以2.5%的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分别干预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药物处理细胞12,24,36,48 h时Jagged1 mRNA水平的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细胞12,24,48 h时Jagged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在血府逐瘀胶囊促血管新生最佳药效条件下,使用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DAPT)阻断Notch信号通路,设置DAPT处理组,二甲基亚砜(DMSO)溶剂组和空白组,通过体外成血管实验检测抑制Jagged1/Notch信号对药物诱导HMEC-1体外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胶囊含药血清干预内皮细胞12 h能上调Jagged1在mRNA水平表达(P0.01),药物干预细胞24 h能同时上调Jagged1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P0.05);DAPT阻断Notch信号后,药物促体外成血管能力下降。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可通过调控Jagged1表达,影响Jagged1/Notch信号通路,从而调控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LKB1/AMPK和Notch1/Jagged1通路探讨灯盏花素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20 mg·kg-1)和灯盏花素低、中、高剂量组(6、12、24 mg·kg-1),每组10只。采用先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后饲喂高脂饲料的方式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同时给药干预,1次/天,连续28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CHO、TG、LDL-C、HDL-C、AST、ALT、Cr、BUN水平;测定大鼠肝脏、肾脏系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p-AMPK、LKB1、HMGCR水平及肾组织Notch1、Jagged1、Hes1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p-AMPK、LKB1、HMGCR水平mRNA水平及肾组织Notch1、Jagged1、Hes1 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HO、LDL-C、ALT、AST、Cr、BUN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肾脏系数明显增加(P<0.05)且出现病理变化;肝组织中p-AMPK、LKB1水平明显降低(P<0.05),HMGCR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Notch1、Jagged1、Hes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灯盏花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HO、LDL-C、ALT、AST、Cr、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脏、肾脏系数明显减小(P<0.05)且病变程度减轻;肝组织中p-AMPK、LKB1水平明显升高(P<0.05),HMGCR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Notch1、Jagged1、Hes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灯盏花素能够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肝肾功能,其机制与激活LKB1/AMPK通路及抑制Notch/Jagged1通路和HMGCR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黄饮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01 g·kg~(-1)),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38.80,19.40,9.70 g·kg~(-1)),每组20只,连续给药28 d;术后第7,14,28天通过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第28天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地黄饮子的保护作用,应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阳性细胞数(第28天)以分析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观察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7,14,28天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的m NSS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模型组(P0.05,P0.01);术后第28天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的脑梗死体积占脑组织体积的百分比均低于模型组(P0.01); HE染色显示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大鼠脑组织坏死和软化灶不明显,并可见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术后第28天,上述3组SVZ的Brd 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地黄饮子高剂量组Brd U阳性细胞数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术后28 d地黄饮子高、中剂量组,尼莫地平组SVZ的Notch1,Jagged1,Hes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尼莫地平组Hes1 mRNA水平高于地黄饮子高、中、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地黄饮子能改善MCAO大鼠模型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起到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调Notch1,Jagged1,Hes1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NSCs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补肾抑瘤汤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按照血清药理学方法,给予SD大鼠连续灌胃用药7 d,取血制备空白血清和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然后以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为模型研究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的影响,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2.5%,5%,10%,15%)处理PC-3细胞后不同时间点(12,24,36 h)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对PC-3细胞Notch1,Jagged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经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处理12,24,36 h后,PC-3细胞增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36 h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对PC-3细胞Notch1,Jagged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补肾抑瘤汤10%,15%含药血清组抑制效果明显(P0.05,P0.01)。结论:补肾抑瘤汤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PC-3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调控Notch1/Jagged1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miRNA-139-5p对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的靶向调控关系,探讨益气补肾方抗胃癌干细胞增殖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磁珠分选及鉴定CD44+EpCAM+SGC-7901 CSC;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NA-139-5p与Notch1的结合作用;qRT-PCR检测不同细胞株中miRNA-139-5p、Notch1与Jagge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细胞株中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qRT-PCR检测益气补肾方含药血清干预后,胃癌细胞株中miRNA-139-5p、Notch1与Jagged1 mRNA表达以及Notch1、Jagged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磁珠能较好地分选出CD44+EpCAM+SGC-7901 CSC细胞株。转染克隆有Notch13’-UTR野生型载体质粒实验中,miRNA-139-5p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细胞中miRNA-139-5p的表达量显著减少,Notch1、Jagged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益气补肾含药血清干预后,胃癌细胞中miRNA-139-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otch1、Jagged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Notch1基因是miRNA-139-5p直接作用的靶基因,益气补肾方可能是通过调控miRNA-139-5p/Notch1/Jagged1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胃癌增殖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6.5,13,26 g·kg~(-1)补阳还五汤和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SD大鼠1周,制备3种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将BMSCs分为补阳还五汤6.5 g·kg~(-1)组(用含10%6.5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补阳还五汤13 g·kg~(-1)组(用含10%13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补阳还五汤26 g·kg~(-1)组(用含10%26 g·kg~(-1)生药制备的血清培养),空白组(用含10%空白血清培养)。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和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酶(p-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BMSCs 48,72 h后,细胞增殖活性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5);3种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BMSCs在S期的细胞比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与空白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PI3K和p-Akt(Ser473)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13,26 g·kg~(-1)生药制备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细胞进入S期,增强BMSCs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BMSCs,以不同浓度双氧水(H2O2)诱导BMSCs凋亡,取最适宜浓度1.0 mmol·L~(-1)用于实验。疏血通脉胶囊低、中、高剂量(含生药1.81,3.62,7.24 g·kg~(-1))灌胃给药制备大鼠含药血清。选择第3代BMSCs,随机分正常组(不做处理,加入体积分数为15%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液),模型组(H2O2诱导细胞凋亡,加入体积分数为15%正常大鼠血清培养液)和疏血通脉胶囊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H2O2诱导细胞凋亡,分别加入对应剂量、体积分数为15%的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培养液),共5组,作用24 h后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CR)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mRNA的表达。结果:H2O2能体外模拟缺血缺氧环境诱导BMSCs凋亡。MTT结果显示疏血通脉胶囊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1),且存活率随剂量增加而增高(P0.05);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可以降低H2O2诱导的BMSCs凋亡率(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H2O2诱导可以增加BMSCs的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处理下调了Caspase-3 mRNA的表达(P0.01),上调了Bcl-2 mRNA的表达(P0.01)。结论:疏血通脉胶囊含药血清可通过上调Bcl-2基因表达,负性调控Caspase-3基因,从而抑制H2O2导致的BMSCs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核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作用蛋白。方法:SD大鼠按照每天31.08 g·kg-1给予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灌服,以灌服等量生理盐水大鼠含药血清为空白对照,5 d后取含药血清干预BMSCs,提取细胞的膜蛋白,运用液相色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鉴定出236个蛋白,差异蛋白62个,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有48个,表达下调的蛋白有14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102种生物学过程,35种细胞组分,6种分子途径和3条信号转导通路,这些蛋白在3条信号转导通路上相互发生作用。结论:由结果推测处于差异蛋白功能交互网中交叉点位置的早老蛋白-1(presenilin-1),presenilin-2通过Notch信号通路,突触融合蛋白-4(syntaxin-4)通过可溶性N-乙基顺丁烯二酰亚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着蛋白(SNAR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APK12)通过MAPK信号通路在apr-YTF诱导BMSCs向心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方调控放射性肺炎大鼠T细胞Notch信号受体1(Notch1)及Notch信号配体1(Jagged1)表达规律的影响,探讨其对放射性肺炎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雌雄各半的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激素组、联合用药组,直线加速器对除正常组外的3组大鼠全胸单次照射,剂量为16 Gy。照射后第1天起各组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照射后4周,处死大鼠,取全肺称重计算肺系数,取大鼠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Notch1免疫组化染色,取全血标本进行免疫磁珠分选提取T细胞及流式细胞术检测Notch1比率,用提取的T细胞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Notch1,Jagged1 mRNA及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在放射后4周肺系数改变及Notch1,Jagged1表达的变化。结果:放射后4周,各组肺系数差异明显,正常组与联合用药组肺系数最为接近;与模型组比较,养阴清肺方联合泼尼松龙可明显降低Notch1 T细胞所占比例(P0.05),可明显降低Notch1,Jagged1mRNA表达(P0.05),明显下调Notch1,Jagged1相关蛋白表达(P0.05)。结论:养阴清肺方能明显下调放射性肺炎大鼠Notch1,Jagged1表达,可能是防治放射性肺炎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