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DM)足部病变(又称DM足),是在DM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感染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是最令DM患者痛苦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我国DM足患病率为0.9%~14.5%.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的DM患者有可能达到6000万.DM足患病人数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因此,DM足预防重于治疗.且早期预防确实有效,为避免患者一失"足"成千古恨,更好地研究、了解DM足预防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DM)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的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溃疡的截肢率和致死率高,DM患者约有15%会发生足溃疡,其中85%患者最终截肢。由于起病隐匿、患者知识缺乏,往往不引起重视,以至于有可能预防或治愈的微小伤口发展成为深度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本研究通过对DM患者伴有足并发症情况给予评估,及时发现DM足的高危人群,探讨DM足溃疡发生的诱发因素,并针对诱发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足护理的重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棚  薛斌 《内分泌外科杂志》2010,4(4):264-265,270
糖尿病(DM)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近年其发病率逐渐增加.约12%~25%的DM患者在病程进展中可并发足部溃疡,严重影响和威胁DM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DM足是DM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WHO(1999年)对DM足的定义:DM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的坏死.DM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烂,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和足部坏疽.因DM足造成的截肢者是非DM患者的15倍,其高发病率与致残率已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因此提高对本病认识和综合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与分布情况及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使用Footscan SCSI 0.5米平板系统对68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和70名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B组)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检测。结果1.前足及后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5);中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1)。2.B组左足M5及左足HM的峰值压强(PP)高于A组,P<0.01;B组左足MF的PP低于A组,P<0.01。3.DM患者双足足底各区域的PP分布无明显差异,大致为:M3>M4>HM>M2,HL>M5>M1>T1>MF>T2-5。结论 DPN患者与DM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存在差异。足底压力检测是早期发现DM人群足部物理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DF)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DM)四大血管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足、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之一,由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和不良卫生习惯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致。其主要表现为:足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经久不愈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震动阈值在糖尿病(DM)足发生预测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DM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DM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3.6±5.3)岁;病程4~23年,平均病程(13.6±3.2)年;体重指数18.6~29.4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3.2±3.3)kg/m2。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4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2.4±4.9)岁。所有人员均作足部常规检查,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分析DM患者DM足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①DM组ABI、震动阈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DM组ABI与病程、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舒张压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③DM足ABI风险等级的提示,患者足部病变发生率也在提高,提示足部病变与ABI风险等级呈正相关。④伴神经血管病变、病程较长、年龄高、血清HbAlc水平异常DM患者DM足震动阈值较高。结论:采取ABI与震动阈值检测,可提高早期DM足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龙庆文 《吉林医学》2008,29(16):1348-135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溃疡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往往久治不愈,严重者需要行截肢治疗。据文献报道:美国大约有15%的DM患者并发足溃疡,因DM足溃疡而截肢的患者占50%,英国有5.3%-6%的DM患者曾经有足部溃疡,我国DF溃疡病及其引起的截肢患者近年也有增多趋势。DF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治疗相当困难,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神经病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n SD  Lin CJ  Wang AH  Zhao S  Yan L  Wang PH  DU YM  Wang ZJ  Xiao ZH  Ma XY  Chen GC  Zhou YS  Li Q  Bian RW  Mao JP  Xu ZR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41-1244
目的调查和分析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全国14家医院的2004年全年门诊和住院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统一调查,包括病史回顾、体格检查、生化检查等,对足溃疡进行分类、分期、神经病变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糖尿病足患者530例,神经性溃疡患者337例(63.6%)其中单纯性足部神经性溃疡172例(32.5%),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混合性溃疡165例(31.1%),缺血性足部溃疡193例(36.42%)。足溃疡诱因物理因素占62.4%~84.9%。神经性足溃疡患者病程3(1,60)个月明显短于缺血性足溃疡组5(1,96)个月(P〈0.001)。混合性足溃疡患者病程12(1,108)个月长于神经溃疡患者及缺血性溃疡患者(P〈0,001)。足部溃疡程度Wagner分级与糖尿病病程、经济收入、足畸形、膝反射、踝反射、足部音叉振动觉、尼龙丝感觉点、踝肱指数(ABI)、足部动脉搏动、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呈相关关系;显著相关的因素是左胫后ABI、右足音叉振动觉及经济收入。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神经性溃疡较常见,神经性损害预后优于血管性因素糖尿病足;混合性糖尿病足预后较差。周围神经病变中尼龙丝感觉点、足部音叉振动觉和肌腱反射的检查最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张鸿源  包文 《新疆医学》2009,39(12):103-107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r)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足部的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据澳大利亚摩尔本的国际糖尿病研究所2003年报告,全球已诊断糖尿病人数约过1.94亿人,预测2025年将达3.33亿增加72%,估计一半以上存在足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在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足外伤、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等引起的严重下肢病变的总称。它是糖尿病患者因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报道,全世界约有15%的糖尿病人发生过足部溃疡;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1.6%~6.4%;由于吸烟、高血压、高龄、血糖控制差等因素,发生足部疾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红岩  朱栗文  张志茹 《吉林医学》2008,29(19):1687-1689
高血压病(EH)与糖尿病(DM)均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导致大量心血管事件与死亡,严重影响人类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在DM患者中EH的患病率为20%~40%,我国大约是40%~50%,DM患者EH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5—3倍。反之,EH患者比血压正常的人更容易发生DM,EH人群中DM的患病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2.5倍,有85%的EH患者易发生DM,大约50%的EH病患者也同时有2型糖尿病(T2DM)。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足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足部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较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令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预防关键是控制血糖,加强足部护理及健康教育.增加防护意识,对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发展,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主要预防措施有:(1)严格控制血糖:要想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有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截肢率高出2倍.所以应定期监测血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曹凤林  郑少雄 《医学综述》2006,12(11):F0002-F0002,F0003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轻者足部疼痛麻木、皮肤破溃感染迁延不愈,重者足坏疽截肢,更严重的则危及患者的生命。其主要原因是DM患者肢端血管狭窄闭塞、末梢神经病变以及感染等因素造成,而对于血小板在D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报道的不多,因此我们测定了30例正常人和48例DF患者外周血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数量(BPC),以期发现血小板在D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和肢端坏疽等。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者数也在逐年增多,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足部病变是周围神经病变[包括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和不良的卫生等诸多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旦发病,由于其治疗复杂,会面临截肢等后果。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国家糖尿病患者发生足病的比例约3%-10.2%。在我国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2.6%-5.2%。截肢(趾)率约为14%。其治疗费用也比因其他原因住院的同期糖尿病患者高得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或)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英国一项研究随访469例(连续4年)以往无足部溃疡的糖尿病患,结果发现4年内有10.2%发生足部溃疡。据献报道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发生足部溃疡,而足部溃疡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感觉神经测量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进行检测,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测定209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于2000Hz、250Hz、5Hz时的电流感觉阈值(CPT),并检测眼底、HBA,C、血压,记录患者年龄、病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患者CPT值明显升高,DM患者CPT值下肢较上肢明显升高;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CPT值明显高于眼底正常组,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CPT值明显高于眼底正常组;在考虑了病程因素外,足部反应无髓神经纤维功能的5HzCPT值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M患者的大、小神经纤维均受累;合并视网腠痫变的糖尿病患者常同时合并外周神经病变,足部5HzCPT值最敏感,当CPT值异常时,应及早检测眼底,以早期防治DR。  相似文献   

18.
新理念下糖尿病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2型糖尿病(DM)发病率在迅速增加^[1],200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提出:我国护理界在DM防治中的作用与西方国家比相对滞后,需要加强,以使我国广大护理人员在DM防治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2005年国际“世界DM日”的口号是“DM与足保护(Diabeties and Foot Care)”。由此可见对DM足部护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汪清秀 《华夏医学》2014,(3):132-133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防治糖尿病足的关键在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足部健康行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笔者对本社区内糖尿病患者实施足部健康行为干预,增强了患者的足保健知识,有效预防糖尿病病足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的筛查,以期发现糖尿病“高危足”。方法采用10g单纤维尼龙丝检查、踝-肱指数(ABI)及超声多普勒对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内分泌科住院的84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检查。结果存在神经病变者共有294例(34.8%),单纯神经病变者213(25.2%);单纯血管病变者116例(13.7%);病程〈5年、5~10年及〉10年者,单纯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6.3%、23.3%和38.6%(P〈0.01);单纯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7.7%、9.7%及28.1%(P〈0.01);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6.9%、8.9%和13.8%(P〈0.01);显示随病程的延长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合并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递升。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发生率高,且随着病程延长发生率递升。应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筛查以期早发现“高危足”,阻止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进一步进展,从而减少截肢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