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分析(附3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发病12小时内的3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均立即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配合其它相关治疗,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30日内的心脏事件。结果:发病小于6小时及6~12小时溶栓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100%和43.8%,总再通率为76.3%,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再通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再通者。结论:尿激酶溶栓安全、有效,越早溶栓,再通率越高,再通者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采用国产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8例,结果再通者32例,占66.7%。其中6小时内溶栓者36例,再通30例;6~12小时内溶栓者12例,再通2例。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由此看出冠状动脉堵塞时间愈长,再通机会愈小。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与年龄及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5例,使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观察在发病6小时、6~12小时进行溶栓的患者的冠脉再通情况,死亡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再通患者71例,再通率83.53%;未达到再通标准患者10例(11.76%),其中死亡4例,死亡率4.71%;观察发病6小时、6~12小时进行溶栓的患者的冠脉再通情况、死亡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现,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6~12小时进行溶栓的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明显低于6~12小时进行溶栓的患者。结论: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能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堵塞,并且随应用时间提前,成功率升高。  相似文献   

4.
杨黎红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2):747-747
应用尿激酶、阿斯匹林及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56例,观察其再通情况。病人均第一次患心肌梗死。结果全组再通率62.5%。发病6小时内再通率为66.67%。超过6小时者再通率37.5%。无1例发生严重出血,结果说明溶栓越早越好,但超过6小时者选择性溶栓对部分患者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在进行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持续胸痛伴有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患者实施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3h内再通率为80%,3~6h内再通率为73,6%,6.12h再通率为41.6%。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在发病6 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3 h组(A组52例)和3 h~6 h组(B组46例),对比2组的再通率及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较B组患者的再通率高,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应尽量缩短溶栓距发病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尿激酶溶栓对2小时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所起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3-2012.3期间心内科收治的2小时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第一组为使用常规溶栓治疗的对照组,第二组为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结果通过治疗发现,在治疗结束2小时内,对照组出血人数7例,冠状动脉再通人数11例,再通率为18.33%;观察组出血人数1例,冠状动脉再通人数32例,再通率为53.33%;在治疗结束6小时后,对照组中心力衰竭29例,死亡18例,再通个数4例,再通率6.67%;观察组中心力衰竭6例,死亡2例,再通个数16例,再通率26.67%。两组对比可见,观察组在治疗结束2小时内及6小时后,再通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对2小时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上,死亡率低,再通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崔国旺 《大家健康》2016,(11):63-64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院内溶栓与急诊溶栓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结合该院2014年4~11月间入院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基本研究案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对患者选择急诊溶栓与院内溶栓两种方式,其中35例患者发病突然采用急诊溶栓治疗设为观察组,37例患者入院后基本并且能够得到控制,采取院内溶栓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有所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91.43%(32/35),对照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8%(29/37),可见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需要在第一时间采用急诊溶栓,能够避免病情恶化,同时,急诊溶栓能够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12小时以内的AMI患者48例,入院临床及心电图确诊后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5%葡萄糖100ml内30分钟静脉滴注完毕,其余常规治疗。另选未开展溶栓时的21例AMI病人为对照组,本组为采用常规治疗组。结果:发病6小时内溶栓者再通19例再通率59.4%,发病6~12小时溶栓者再通7例,再通率43.7%,其中40~60岁26例,再通21例,再通率达80.8%,60~72岁22例,再通5例,再通率22.7%,预后良好。40天内死亡3例(6.2%)。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AMI临床疗效好,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行尿激酶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溶栓开始时间分为<3小时,3-6小时,6-12小时3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 结果 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2.73%,3-6小时溶栓再通率55.56%,6-12小时溶栓再通率25%.冠脉再通患者病死率7.14%,冠脉未通患者病死率30%.未见严重出血副作用.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亚利 《中外医疗》2009,32(10):39-39
目的对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开展溶栓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冠脉再通16例,再通率为57.1%,发病在4~6h者6例,再通率为60%。结论AMI溶栓治疗的疗效存在时间依赖性,越早越好,最佳时间在发病6h内,尽早开通冠脉血流,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的溶栓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判断再通率,观察疗效和急性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82例,再通率68.3%,其中发病6 h以内溶栓再通率为85.7%(48/56),发病6~20 h溶栓再通率53.1%(34/64).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急性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再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7.1%,心绞痛发生率3.6%,死亡率3.6%;未通组急性心衰发生率18.8%,心绞痛发生率12.5%,死亡率17.9%.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常规药物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无条件行PCI的医院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瑞替普酶( r-PA)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时间窗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PA 18 mg +0.9%氯化钠50 ml快速静脉溶栓治疗,30 min后再给予r-PA18 mg治疗.计算发病0.5~2h、>2~4h、>4 ~6 h及>6~12h内溶栓再通率,并将6h内溶栓病例与将>6~12 h溶栓病例进行再通率比较.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为86.67%,>6~12 h溶栓再通率为41.67%,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应用r-PA急诊溶栓治疗AMI疗效好,再通率高,AMI溶栓时间越早再通率越高,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20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2小时,B组2~4小时,C组4~6小时,D组6~12小时。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76.7%、72.2%、39.4%,前三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0%、0%、2.8%、6.1%。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2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2~6小时次之,但对于发病时间6~12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12小时的疗效。方法:尿激酶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结果:24例AMI患者总再通率为65.25%,比较≤2小时与2—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冠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N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发病后〈12小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国产尿激酶150万 U 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6例AMI患者35例再通,总再通率为76.08%,其中发病≤2小时、〉2~4小时、〉4~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8%、86.6%、66.66%、50.0%;再通时间依次为(68±4)分钟、(88±3)分钟、(108±3)分钟、(130±4)分钟。≤2小时与〉2~4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2~4小时与〉4~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3.04%;5例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占10.8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越短,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时间窗.方法 28例AMI患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判断冠脉再通率,并观察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8例患者溶栓后冠脉再通20例,再通率71.4%,其中发病6 h内溶栓冠脉再通13例,再通率81.3%,发病6~12 h内溶栓冠脉再通7例,再通率58.3%;2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AMI是安全可靠的,AMI患者发病6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效果疗效显著,发病6~12 h应用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同期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溶栓治疗为对照组,观察血管再通指标、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等. 结果 溶栓患者中23例(65.7%)再通,发病6h以内和6-12h内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不良反应为轻度出血,发生率8.6%,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溶栓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尿激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19.
黄运康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B):3020-3021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果。方法:对8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h的患者进行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h以内接受治疗61例,血管再通者50侧,占81.9%。发病4h~6h以内接受治疗19例,血管再通者14侧,占73.7%。80例中6h内再通者64例,占总例数80%。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81.9%,广大基层医院在无心脏介放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条件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并仔细观察临床变化认真分析对照心电图、心肌酶谱变化,适时针对性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基层医院也能及时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可为广大低收入患者所能接受的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彭中 《当代医学》2011,17(6):113-114
目的探讨评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在心电监测下应用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93例患者中冠脉达到再通标准的有69例,再通率达74.19%;24例患者未达再通标准,其中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3.23%。发病6小时内溶栓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6h~12h的再通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