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开发适用于地基密闭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内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预处理技术及设备,为地外星球基地建设提供技术储备。方法采用闭环空气干燥技术和两级粉碎技术对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进行干燥和粉碎处理。结果经干燥和粉碎预处理后的植物不可食部分,含水率降低至30%以下,减容率达到56%。实现了干燥、稳定和减容处理,同时植物不可食部分中的水分得到回收。结论闭环空气干燥技术和两级粉碎技术满足地基密闭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的要求,经处理后的植物不可食部分固废可长期稳定保存或进一步进行资源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尼尔雌醇是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新药,1985年获上海新药质量标准。在扩大临床使用时,依法用105℃干燥恒重条件检查尼尔雌醇产品的减失重量,经多批反复测定,其结果都大大超过规定值,且干燥后样品的主药含量下降,杂质含量增加,熔点降低,导致产品质量与所制订的质量标准不相符合。为此,本研究重新选择了干燥失重条件,提出申请修改尼尔雌醇上海内控药品质量标准的理由,这一研究结果先后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和中央卫生部新药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肯定。材料与方法 1.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电热真空干燥箱,显微镜,RY-2型药物熔点仪,244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减影CT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方法 17例脑AVM患者行64排螺旋CT减影CT血管造影检查,对畸形血管团的数目、位置、范围、供血动脉的分布及引流静脉的方向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减影CTA共发现17个病灶,与DSA和手术所见比较,1个直径1.2 cm的病灶被漏诊.减影CTA诊断脑AV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4%、100%、94.4%.减影CTA在显示细小供血动脉的清晰程度低于DSA,其判断脑AVM供血动脉的敏感度为83.0%.减影CTA对引流静脉的显示与DSA影像和手术所见一致. 结论 64排螺旋CT减影CTA可作为评价脑AVM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和常规血管造影术(简称减影和常规CTA)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检查,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65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61个,敏感性为93.8%。常规CTA检出动脉瘤54个,敏感性为83.1%。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明显优于常规CT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及抗核抗体联合检查在干燥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及抗核抗体联合检查,回顾性研究其在该病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3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抗核抗体检查阳性患者19例,占63.3%,阴性11例,占36.7%;唾液腺动态显像阳性患者24例,占80%,阴性6例,占20%;唾液腺动态显像与抗核抗体联合检查阳性率为100%(30/30),显著高于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P<0.05)及抗核抗体检查(P<0.01)。 结论 唾液腺动态显像及抗核抗体联合检查在干燥综合征筛查、诊断及评价唾液腺功能损伤程度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后CT血管造影(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89例患者均接受64-MSC-TA检查,每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技术参数先后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传入工作站后进行自动减影,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三维容积再现(3D-VR)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并对狭窄血管进行评估、诊断。其中60例患者在2周内接受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其作为金标准,探讨DSCTA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89例患者经MSCTA检查后128例示头颈部血管狭窄,其中60例经DSA检查对比,得出MSCTA诊断血管狭窄的敏感性96.5%、特异性99.3%、准确性98.6%、阳性预测值95.8%、阴性预测值99.8%。结论 DSCTA显示头颈部血管的图像优良,操作省时、方便,具有去除骨质、凸显血管的优点;尤其在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疾病诊断方面,可以替代DSA成为筛查、诊断及术后随访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作者复习了4年间的X线照片和内窥镜记录,对136例经结肠镜和钡灌肠确定的有一个或多个结肠息肉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单对比钡灌肠54例,男26,女28例,平均年龄68岁;双对比钡灌肠82例,女28,男54例,平均年龄59岁。对年龄较大、虚弱及保留清洁洗肠困难的病人选用单对比钡灌肠。全部病人的结肠准备采用统一标准。24小时流质食物,大量饮水,口服296ml枸椽酸镁及59ml篦麻油,在检查当天早晨用2000ml水洗肠。单对比钡灌肠用稀释的18%Wt/Vol钡悬液。双对比钡灌肠用100%wt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弹簧振子原理,研制一种可用于失重条件的人体质量测量装置,并完成地面测试。方法装置使用直线滚珠轴承和直线光轴配合,减小摩擦并使往复运动更加平稳。地面测试中,采用气浮方法抵消重力,模拟失重条件对装置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分为刚性砝码实验和柔性人体实验。刚性砝码实验测试范围为45~80kg,间隔质量为5kg,每个质量测量3次。柔性人体实验对质量在45~80kg范围的7名受试者进行测量,每人测量5次。结果砝码质量测量误差在±0.25%以内,人体质量测量误差在±0.5%以内。结论该装置测量精度较高,可用于太空人体质量测量。  相似文献   

9.
雄激素在失重骨丢失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雄激素在骨质疏松症病因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航天失重环境所导致骨量丢失中的作用仍然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就近年来有关失重引起机体中雄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雄激素对骨质疏松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另外,对雄激素可能参与航天失重导致骨质丢失发生以及在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回转器模拟失重对ROS17/2.8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回转器模拟失重对ROSl7/2.8(大鼠骨肉瘤)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培养的ROSl7/2.8细胞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24、48及72h,并设1G对照组。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PCR,检测I型肢原αl链和碱性磷酸酶mRNA的表达量,计算与内参照物β—actin的比值。结果 模拟失重72h后,失重组细胞内COL—Iα1及alkline phosphatase(ALP)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回转器模拟失重72h使大鼠骨肉瘤细胞的分化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模拟失重对大鼠骨肉瘤细胞内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回转条件下培养的大鼠骨肉瘤细胞内Ⅰ型胶原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模拟失重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培养的大鼠骨肉瘤细胞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24、48、72h,同时设1G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提取细胞总RNA,进行反转录PCR,检测Ⅰ型胶原α1链(COL—Ⅰα1)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内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模拟失重72h细胞内COL—Ⅰα1mRNA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回转器模拟失重72h使大鼠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2.
颅颈部血管多层螺旋减影CTA与DSA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减影CTA对检察颅颈部血管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6例怀疑颅颈部血管疾病患者施行16层螺旋减影CTA检查,在保证增强前后所采集的数据参数一致的前提下用Neuro-DSA软件进行减影,其中30例与DSA作比较观察.减影CTA图像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应用非参数统计检验、计算减影CTA显示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以颈内动脉颅段、前后交通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近段、椎基动脉为观察对象,共观察血管段900段.减影CTA图像质量优良571段,为63.4%,一般有301段,为33.4%.但在显示颅颈部不同段血管的图像质量上有差异;减影CTA检出病变的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40%,检出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16层螺旋减影CTA无创,快捷,简单易行,能提供较高分辨率的血管图像,可作为一种常规的方法应用于颅颈部血管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预测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对47例卵巢癌患者行术前分析,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将影像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预测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可行性的准确率87.2%,灵敏度86.8%,特异度88.9%,阳性预测值97.1%,阴性预测值61.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能够更可靠地对卵巢癌进行术前评价,应为卵巢癌患者术前首选和必须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减影成像的效果评价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双能量CT在头颈部血管减影中自动去骨的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分别用双能量处理软件和Neuro-DSA软件自动完成去骨,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评价两种减影方法的去骨效果,并进行比较;同时结合非减影数据,观察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和常规CT血管减影成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20.5635±0.00977)mGy和(25.5746±0.55827)mGy,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对于颈动脉、椎动脉及整体头颈部血管的满意显示率分别为87.8%,68.0%,83.0%和93.5%,91.8%,92.6%,其中对于颈动脉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双能量CT血管减影对部分椎动脉的减影效果较常规CT血管减影差,主要集中在椎动脉近颅底的部分。另外,双能量CT血管减影成像还发现了多处血管病变,临床符合率为100%。结论:相比头颈部常规CT血管减影,双能量CT血管减影辐射剂量更低,能够有效的去除绝大多数骨骼,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党军  王静  刘文亚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0):1033-1036
目的合理应用64层螺旋CT减影CTA的优势,提高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对61例临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CT检查,并用减影CTA和常规CTA进行对比,重组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部分DSA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两名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63个,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0,评价者对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60个,漏检3个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500,评价者对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为0.9565。结论减影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R,DR检查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胸部外伤患者分别采用CR和DR能量减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检出率。结果 68例胸部外伤史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的患者经CR检查和DR能量减影检查共发现170处肋骨骨折,其中CR检查显示117处,其中肋骨骨折75处,隐匿性肋骨骨折42处;DR能量减影显示143处,其中肋骨骨折90处,隐匿性肋骨骨折53处;经统计学分析发现DR能量减影对肋骨骨折和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R检查,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36、4.73,P0.05)。结论DR能量减影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降低隐匿性肋骨骨折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Dual-Energy CTA)与常规减影法(Neuro-DSA)在脑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及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减影方法的差异.方法 根据投照技师操作习惯不同,将连续120名接受头颅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双能量扫描组和常规扫描组,采用SIMENS SOMATOMDefinition Flash CT机分别以双能量模式及常规模式进行扫描.结果 双能量减影法与常规减影法对图像质量无明显影响,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减影,降低率为44%,图像处理效率及检查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6,P<0.01).结论 双能量直接去骨减影法具有辐射剂量低,图像质量清晰,图像处理快,检查成功率高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DR能量减影骨组织像在肋骨骨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74例临床有外伤史并疑有肋骨骨折患者,其中男103例,女71例,年龄3~78岁。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平板探测器DefiniumTM8000X线射线系统,摄取患者双能量减影胸部正位片,减影得到DR胸部标准像、软组织像、骨组织像三种图像。对标准像和骨组织像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结果 174例病例中,胸部标准像明确诊断肋骨骨折67例,占38.6%;骨组织像明确诊断肋骨骨折105例,占60.4%。结论双DR能量减影骨组织像较标准像更能清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但需注意呼吸运动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尽量减少伪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核素肺灌注显像、增强螺旋CT及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急性肺栓塞实验模型 (相当于人类亚肺段水平肺栓塞 )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3头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经颈静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 (直径 3 8~ 4 2mm) ,制作肺栓塞模型后进行核素肺灌注显像、增强螺旋CT和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 ,以病理检查为标准 ,比较 3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对 195个肺段(动脉段 )进行分析 ,病理诊断阳性肺段 4 6个 ,阴性肺段 14 9个。核素肺灌注显像阳性肺段 5 1个 (包括假阳性肺段 11个 ) ,灵敏度为 87% ,特异性为 93% ;增强螺旋CT阳性肺段 4 4个 (包括假阳性肺段15个 ) ,灵敏度为 6 3% ,特异性为 90 % ;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阳性肺段 4 7个 (包括假阳性肺段 2个 ) ,灵敏度为 98% ,特异性为 99%。核素肺灌注显像病变检出率比增强螺旋CT高 (P <0 0 5 ) ,但与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增强螺旋CT可对栓子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核素肺灌注显像对猪肺段 (相当于人类亚肺段 )肺栓塞的探测优于增强螺旋CT ,而后者对栓子定位优于前者 ;数字减影肺动脉造影对猪肺段肺栓塞诊断能力最强 ,但有创 ,应用受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佳能CT Vitrea工作站上三种不同减影后处理技术(Ortho减影、Carotid减影、Cow减影)对头颈CT血管成像(CTA)的减影效果并探讨各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于我院行头颈CTA检查患者的扫描数据导入Vitrea工作站,分别采用Ortho减影、Carotid减影及Cow减影技术对图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