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为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覆膜支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方法,就覆膜支架的作用机理、分类及其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甚至达到20%或更高,特别是弥漫性血管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治再狭窄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本综述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3.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心血管病研究的热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在再狭窄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PDGF的结构及来源,PDGF受体,PDGF的生物学活性和作用机制,PDGF在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以及针对PDGF及其受体的再狭窄的防治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低强度激光经皮腔内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0年代末期,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的应用开创了冠心病治疗的新纪元,但是由于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而影响远期疗效。80年代中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虽然使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是仍有较多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至今对再狭窄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因对其机制不是十分了解,故尚缺乏有效方法使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近年来研究发现,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低强度激光局部照射似可明显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一、临床应用的低强度激光及治疗参数低强度激光(lowintensityl…  相似文献   

5.
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是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传统认为血管新生内膜来源于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内向迁移,但最近国外有学者提出新的学说:血管外膜细胞内膜迁移造成血管再狭窄。这一学说将可能对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平滑肌细胞的迁移是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传统认为血管新生内膜来源于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内向迁移,但最近国外有学者提出新的学说:血管外膜细胞内膜迁移造成血管再狭窄。这一学说将可能对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研究和临床治疗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但约有25%~60%的病人术后发生再狭窄。金属内支架的应用降低了PTA术后急性闭塞的发生率,但并未能彻底解决再狭窄的问题。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再狭窄与血栓形成、内膜增厚和血管重构有关,内皮细胞的损伤、修复及功能改变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内皮损伤、血栓形成与再狭窄PTA可造成血管损伤,内皮的剥脱造成内皮下组织的暴露,血小板立即通过VonWillebrand因子(VWF)黏附于内皮下的基质,随后发生聚集并释放α颗粒成分,其释…  相似文献   

8.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是一个临床常见问题,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甚至达到20%或更高,特别是弥漫性血管再狭窄病变的治疗有一定的困难。为了防治再狭窄人们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综述冠状动脉内放射治疗防治再狭窄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9.
因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开发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等血管狭窄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术后发生的再狭窄仍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狭窄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RS)的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血管腔内放疗预防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人们认为,射线预防PTCA后血管再狭窄主要是射线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产生的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最关键的因素是射线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凋亡在射线抑制再狭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在这个过程中,射线对巨噬细胞和多种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也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PTA后再狭窄与血小板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近年来各国学对PTA术后再狭窄问题的探索过程,了解到多数学认为再狭窄的形成机制可能由PTA术后血以聚集、血栓形成并机化以及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一系列过程所致,在此过程中血以与损伤的血管壁之间的反应及其后果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血管内支架——防治冠状动脉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血管内膜过度增殖与血管再狭窄密切相关,低剂量的放射性能抑制血管损伤后血管内膜的过度增生,放射性血管内支架是一种很有希望的能在管再狭窄发生率物血管内支架。  相似文献   

13.
血管成型术后发生再狭窄严重影响术后的近期疗效,是目前临床上急需探讨和解决的一大难题。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治疗预防血管盛开 后再狭窄经动物作初步临床应用已取得了一定效果,有望成为一种在临床上防治血管成型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有效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介入术后的再狭窄严重影响术后远期疗效。在各种防治再狭窄的方法中,放射性核素血管内照射逐渐成为一种极有前途的新方法,与之相瓣设备,剂量以及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目前看来,此法仍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支架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血管内支架问世以来,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发生率下降了10%,支架已经成为目前预防再狭窄的主要手段,但是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率仍高达20%-30%,放射性支架的引入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影响血管成形术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就雌激素防治血管再狭窄的试验及临床研究的疗效、对血管的直接作用、作用机制、性别差异及雌激素替代品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犬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状动脉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犬模型的建立杨水祥,李天德,张永斌,粟瑞福,王广义,郭宝龄,赵海璐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损伤,犬,模型,心血管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43.1缺乏满意的动物模型是探讨冠状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再狭窄机制及...  相似文献   

18.
PTA后再狭窄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是非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PTA后再狭窄率高达 2 0 %~ 3 5 % ,严重影响了PTA的远期效果[1] 。如何降低PTA再狭窄率的发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 ,由于在分子水平上对再狭窄的深入研究 ,对其病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使基因治疗再狭窄成为可能。笔者现就基因治疗再狭窄的有关方面加以论述。1 PT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尽管目前对再狭窄的机制不十分明了 ,但一般认为再狭窄过程是病变血管受到机械损伤后进行修复反应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  相似文献   

19.
带膜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管腔内支架技术的开展,使许多管腔狭窄病变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内皮架置入后管腔再狭窄的发生仍是影响中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为此,带膜支架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又逐渐开展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着重综述了带膜支架的结构,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近十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再狭窄率达32%~57%。周围血管,尤其是腘下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40%~60%。尽管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也不能摆脱再狭窄的发生。实际上,多数内支架的成功治疗可能源于其优良的即时后扩张效应,而不是消除再狭窄或再闭塞的发生。目前认为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主要为损伤后新内膜的过度增生及动脉的再塑型两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生长因子在再狭窄中的作用近十多年来已逐渐被认识和了解。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