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Gd—DTPA MRI增强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dDTPAMRI增强对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王雁综述王仁发王承缘审校GdDTPA是最常用的顺磁性造影剂,在中枢神经系统MRI诊断中应用较广泛,但在骨关节肌肉系统应用GdDTPAMRI增强检查国外报道较多[1~9],而国内报道极少[10],本文主...  相似文献   

2.
Gd-DTPA的对比度增强作用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Gd-DTPA的对比度增强作用与时间的关系,提高MRI中使用Gd-DTPA的有效性和诊断作用。方法:6例颅内病变,按标准剂量注射Gd-DTPA后进行增强成像,获取注射后不同时间开始采集的T1加权影像,并测量ROI中的信号强度。结果:注射后0~20min的影像上出现增强的病变区,延至30~110min仍显示增强现象。在信号测量的基础上描绘了几种病变的信号增强程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结论:Gd-DTPA增强MRI的信号采集可在注射Gd-DTPA后0~3h内任意时刻开始,这为对不同临床状态的患者有效进行增强MRI提供了灵活性。利用信号增强程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提供的信息,可提高Gd-DTPA增强影像对各种病变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1)探索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的条件;(2)观察肿瘤特异性MRI造影剂Gd-DTPA-McAb对肿瘤组织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1)探索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的条件;(2)观察肿瘤特异性MRI造影剂GdDTPAMcAb对肿瘤组织的增强效果。方法给9只10周龄BALB/c裸鼠皮下注射LS174T大肠癌细胞以制作肿瘤的动物模型,将CL3单克隆抗体与DTPA环二酸酐(c.DTPA)相偶联,再加入钆即得到GdDTPAMcAb。观察肿瘤组织在GdDTPAMcAb增强后的信号强度变化。结果(1)当pH=8.0,C/P(c.DTPA与抗体的摩尔比)=1,CL3浓度=10mg/ml时,c.DTPA与抗体的偶联率最高,达68.2%。(2)GdDTPA及GdDTPAMcAb对肿瘤组织均有明显的强化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强化是非特异性的,而后者的强化则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靶向MRI(GdDTPAMcAb)为早期无创、定位定性诊断结肠癌(包括其他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显示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Gd ̄(-DTPA)对脑非肿瘤性病变顺磁增强的评价(附29例分析)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汉超,王孝英,刘定西脑MRIGd ̄(-DTPA)顺磁增强在国外已有大量报导,但国内应用较少,根据笔者手头文献,国内还未见应用于非肿瘤性病变。本文是我院自19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心绞痛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例心绞痛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16例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例作SPECT检查。结果:增强MRI上,18例(82%)可见局部异常强化信号,其部位与临床ECG吻合,与CA、SPECT所示心肌缺血部位一致。在MRI上的异常强化信号与冠状动脉狭窄、SPECT显示灌注缺损密切有关。结论:Gd-DTPAMRI为心绞痛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心脏心肌在Gd-DTPA动态MRI上的信号表现及动态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12例正常心脏于0.35~0.38TMRI机上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增强后为动态观察。结果:左心室前壁、侧壁、下壁以及室间隔的信号强度在增强前其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增强后及其动态观察中,各时间段内各部心肌信号率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正常心肌增强后呈均匀一致强化,最大强化是在增强后5分钟内,随增强时间延长而递减。结论:正常心肌在Gd-DTPAMRI增强前后的信号均匀一致,局部心肌信号增高或减低应视为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评价MRI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价值。方法 7例维生素B12缺乏而临床怀疑SCD的患者进行了MR扫描。扫描包括矢状面T1WI和矢状面、轴面T2WI,其中4例行钇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4例于治疗后行MRI复查结果所有病例的T2WI均显示。戏髓或胸髓后索高倍病灶,有4例同时出现侧索病灶,T1WI未见异常,Gd-DTPA增强鞠强化。有4例在维生素B12治疗后半年及1年  相似文献   

9.
长骨生长板创伤性骨桥形成的MRI与病理学对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MRI对长骨生长板创伤后骨桥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5周龄新西兰幼兔30只,钻孔法制成生长板创伤模型。术后3天、1周、2周、4周、6周分别采用0.35TMRI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所有骨标本均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MRI对照。结果MRI平扫对软骨创伤区的检出率达100%。创伤后3天创伤区内有大量红细胞充填,MRI平扫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GdDTPA增强后无强化;创伤后1周创伤区内已出现大量的肉芽组织,平扫无特异性改变,但GdDTPA增强后创伤区有明显强化;创伤后2~4周创伤区内出现数量逐渐增多的骨小梁结构,GdDTPA增强后强化带逐渐变窄、强化减弱;创伤后6周创伤区内完全由骨性结构修复,GdDTPA增强后无强化,MRI平扫信号取决于其内部成分(红骨髓或脂肪)。结论MRI平扫对生长板创伤检出敏感,GdDTPA增强扫描对早期发现纤维血管桥形成有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Gd-DTPA增强前后MRI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心肌梗塞区的心肌信号变化规律的总结,期望对心肌梗塞作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材料和方法:32例不同时期心肌梗塞及12例正常心脏做了Gd-DTPA增强前后MRI扫描,增强后为动态观察。结果:10例急性心肌梗塞和10例亚急性心肌梗塞均见到心肌的异常强化信号:12例慢性心肌梗塞中仅4例(33%)见到异常强化信号。正常心肌为均匀一致的轻度信号增强。不同时期的心肌梗塞异常信号范围不同,信号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也不同。结论:Gd-DTPA增强MRI及动态观察可以显示心肌梗塞的部位、范围及为心肌梗塞的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与特征。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35例、138个听神经瘤的MRI,其中微小听神经瘤为10例,行Gd-DTPA增强扫描为42例。结果:听神经瘤的MRI的表现主要为:(1)肿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病侧第Ⅶ、Ⅷ神经束较对侧增粗,与肿瘤主体多无明确分界,增强后可见两者相连,颇为特征;(2)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略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3)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不均匀或环状强化;(4)肿瘤边界清晰,边缘光整;(5)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扩大,深径缩短;(6)微小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第Ⅶ、Ⅷ神经束正常或局部结节状增粗,造影后呈结节状或点状增强。结论:MRI是检查听神经瘤的有效方法,Gd-DTPA对微小听神经瘤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Gd—DTP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Gd-DTPA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行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放疗前18例,放疗后局部复发(RNPC)22例;对照组包括放疗后纤维化(RF)6例和炎性病灶2例。结果:Gd-DTPA增强MR检查能清晰显示鼻咽癌的侵犯范围和边界;RNPC与RF病灶增强后信号强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灶无强化,可除外RNPC,有强化则不一定是RNPC,炎性病灶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磁共振成像(MRI)在腹部检查中的价值,采用口服Gd-DTPA溶液作为胃肠道磁共振造影剂。结果显示,日服0.09%GdDTPA溶液5ml/kg,进行T1加权成像,能起到良好的胃肠造影增强对比作用。以不同溶剂配制的Gd-DTPA造影剂,对上腹部磁共振检查,效果满意,组间无显著差异。从经济、实用角度考虑以冷开水为溶剂的Gd-DTPA溶液为宜。对提高上腹部磁共振成像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乳腺增强MRI     
文内综述了乳腺Gd-DTPA增强MRI的现状。重点介绍了自旋回波(SE)及梯度回波(FLASH、FISP)序列正常及乳腺病变的增强MRI表现和脂肪抑制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术后乳腺及硅胶假体乳腺的评价等方面的实用价值。特别强调动态MR检查乳癌、腺瘤及小叶增生等的时间-强化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取90例(男46,女44,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病程3年2个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术前MRI资料,其中24例作Gd-DTPA增强MR扫描,分析MRI表现特点及寻找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84%,误诊率为16%,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较大,平均直径为3.7cm;(2)形态不规则,以结节状、不规则形为主,(本组为81.1%);(3)侵犯邻近结构,肿瘤以侵袭性生长方式生长;(4)增强明显,本组中有91.7%的肿瘤明显强化。结论: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CT应用有助于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析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6例78个听神经瘤的MRI表现,其中2例为内听道内微小听神经瘤,11例作静脉注射Gd-DTPA后MR成像。下列特征有助于听神经瘤诊断:(1)肿瘤以第Ⅶ、Ⅷ神经束为中心生长,病侧Ⅶ、Ⅷ神经束明显增粗,与桥小脑角肿瘤多无明确分界。(2)T_2加权图像肿瘤呈低信号或低等混合信号,T_2加权图像呈高信号或高等混合信号。(3)注射Gd-DTPA后肿瘤实质多呈不均匀强化,囊变区无强化。(4)绝大多数肿瘤患侧内听道前后径增大,深径缩短。静脉注射Gd-DTPA对诊断微小听神经启往往甚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6支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犬分为两组。第一组9只,第二组7只,分别进行手术前和术后30min到3h的MR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其MRI征象,并与病理改变相对照。平扫组部分犬出现心前壁高信号和腔内流动信号,而增强组7只犬在注射Gd-DTPA后3~30min均有增强效应,其信号增强区与相对应层面的心肌大切片TTC染色所示梗塞区大小形态相同。结果表明Gd-DTPA增强MRI能够敏感可靠地显示早期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8.
Gd-DTPA在诊断卵巢肿块中的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评价Gd-DTPA在诊断卵巢病变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采用MR的T2加权成像(T2WI)和增强前后T1加权成像(T1WI)3种序列,对具有手术病理结果的75例110个卵巢肿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注Gd-DTPA后有以下变化特征:(1)恶性肿瘤特征显示正确率由83.3%升至100.0%。(2)良、恶性肿块的实质均有明显强化,其强化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强化时程,绝大多数病变的强化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3)22例手术病理明确分期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常规平扫T1WI及T2WI,分期正确率为59.1%,运用造影剂后升至77.3%,结合MRI的3个序列可达81.8%。结论:Gd-DTPA可改善对肿瘤的描述和对其内部结构的显示,提高对恶性肿瘤诊断及分期的正确率,但Gd-DTPA增强无特异性,尚不能依据信号的强化程度来判断病灶的性质,恰当的选择使用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高速磁共振成像(MRI)观察犬慢性心肌梗塞的心肌灌注。材料与方法:采用聚氯乙烯狭窄器闭胸制备犬慢性心肌梗塞模型。心肌灌注成像的参数包括预备反转脉冲180°;TE2毫秒;TR4.9毫秒;翻转角8°及采集矩阵64×64。静脉注射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Gd-DTPA)的同时,在32秒内获得连续图像。结果:左旋支(LCX)或左前降支(LAD)致窄术5~10个月后呈95%狭窄或闭塞。4条犬左心室壁运动减弱,3条犬为运动消失。在光、电镜下见心肌发生纤维化。注射Gd-DTPA后,右室、左室及心肌信号逐渐明显增强,正常心肌信号远高于梗塞区心肌(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Gd-DTPA增强超高速MRI能非创伤地评价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20.
三倍量国产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3倍量(0.3mmol/g)国产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探查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 用国产Gd-DTPA3倍量增加MRI检查55例怀疑脑转移瘤的患者。对MR扫描所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3倍量增强比常规量增强扫描发现了理多的转移病灶,分别为37及175个。对3倍量增强扫描多发现的138个病灶的定量分析表明,3倍量增强使病灶的相对信号强度明显增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