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腔及鼻窦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 ,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5 4例鼻腔及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临床表现各异 ,缺乏特征性表现 ,首次诊断易误诊 ,5 4例均经病理诊断确诊。结论 :鼻腔及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 ,病理检查是其重要检查手段 ,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反复活检及病理诊断有利于本病的确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采用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法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5例经最后免疫组化方法确诊为鼻腔鼻窦NHL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征性,普通病检容易误诊。5例初诊诊断分别为慢性鼻炎2例;鼻窦炎1例;恶性肉芽肿1例;鼻息肉1例。所有病例均最后经免疫组化方法确诊为NHL。结论 鼻腔鼻窦的NHL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反复活检及免疫组化有利于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于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腔和鼻窦的T/NK淋巴瘤症状不典型,包括鼻塞、鼻出血、局部肿胀及发热等,临床误诊率高;高分期及高侵袭性淋巴瘤预后差.结论:鼻腔鼻窦的T/NK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防止误诊;预后有赖于病理分型和临...  相似文献   

4.
赖燕  刘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58-116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分析8例有多次误诊经历的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误诊时间2~12个月,误诊次数2~5次,误诊病种有鼻炎、鼻窦炎、坏死性肉芽肿、风湿热、霉菌性鼻窦炎、干燥性鼻炎、上颌窦癌、鼻窦神经内分泌肿瘤、鼻息肉、鼻前庭炎、鼻中隔偏曲。最终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7例,B细胞型1例。误诊原因包括医生认识不足、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活检取材不当、病理表现缺乏特异性。结论:鼻腔鼻窦淋巴瘤临床易误诊,提高认识、恰当取材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减少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常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低容易误诊。我院耳鼻喉科于2003年7月~2007年4月确诊7例原发于鼻腔鼻窦的恶性淋巴瘤,其中4例均于首诊时误诊为慢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及鼻窦真菌感染以及面部蜂窝织炎,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6.
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1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东云  梁建平 《广西医学》2000,22(2):302-303
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的早期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由于其早期表现的不典型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患者和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 ,常常造成早期的漏诊 ,延误治疗 ,预后受到影响。现将我院于 1 992年 5月至 1 999年 4月 ,临床误诊1 8例鼻腔、副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 ,引起重视 ,减少误诊。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理诊断标准依据 1 985年成都会议方案 (1) ,男性 1 3例 ,女性 5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45岁。起病至就诊时间为 4周至 4年不等 ,绝大多数在 1~ 6个月内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腔—副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方法:对25例鼻腔—副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回顾性分析总结,25例实行了原发灶扩大切除术,其中3例临床N1和12例临床N0患接受了上颈部淋巴清扫:术后免疫治疗25例;放疗20例;化疗16例。结果:12例临床N0患术后病检发现有颈淋巴结转移3例(25%),随访中已死亡20例,分别为1年生存10例(40%);2年生存6例(24%);3年生存4例(16%),现存活5例均健在,其中1例4年;3例2年;1例1年,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首选,原发于鼻腔—副鼻窦宜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广泛彻底的手术切除可望提高本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朱瑞 《中国乡村医生》2010,(20):130-130
目的:控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临床、病理学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0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疗,部分给予免疫治疗。结果: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黏膜,应与鼻腔鼻窦磷癌、鼻息内及翻性乳头状瘤相鉴别。其中8例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2侧行鼻内镜下鼻腔肿瘤切除术,术后均配合钴60放射治疗。10例中临床误诊2例,病理误诊2例,误诊率高。结论:本病在临床和病理学均可误诊,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金指标,手术则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鼻腔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作者统计了1993~1998年间原发于头颈口腔鼻腔恶性淋巴瘤148例,其中原发于鼻腔并波及患侧面颊部者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例鼻腔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男3例,女2例,年龄在18-32岁。病理诊断全部取材于鼻腔瘤体,经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其病理组织分型:淋巴母细胞性恶性淋巴瘤2例;多型细胞性恶性淋巴瘤2例;透明细胞性恶性淋巴瘤1例。均为高度恶性淋巴瘤。1.2临床表现 5例患者在病理确诊前均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误诊为慢性鼻炎或鼻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肿瘤误诊为鼻息肉的原因,了解其不同的临床特征,以提高早期肿瘤的诊断率。方法对16例首诊为鼻息肉的鼻腔鼻窦肿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首诊为鼻息肉的鼻腔鼻窦肿瘤中,有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腺样囊性癌3例,混合瘤2例,低分化鳞癌、恶性黑色素瘤、脊索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结论鼻腔鼻窦肿瘤早期易误诊为鼻息肉,鼻内镜、CT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报告鼻腔鼻窦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7 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2 例,恶性神经鞘瘤2 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 例,平滑肌肉瘤1 例。因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故易误诊,其中1 例因高度疑为此病,经病检证实,及时准确切除了瘤体,术后存活5 年余;恶性神经鞘瘤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检,诊断平滑肌肉瘤则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随免疫组化的开展,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已有提高,前三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则可先化疗再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 ,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 肠恶性淋巴瘤以腹痛及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 ,分别占80 %及 72 %;消化道钡餐诊断率 9%,内镜结合活检确诊率 4 3%。结论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易和肠道其他疾病混淆 ,内镜结合活检对其确诊率最高 ,多块深部取材可提高检出率 ,联合应用纤维肠镜及X线双重对比造影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2002年收治的的4例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均为女性,年龄19~74岁,病灶位于鼻腔左侧2例,右侧l例,双侧l例。术后确诊3例,术前确诊l例。病理类型:胚胎型2例,葡萄簇型1例,多形性型l例。手术3例,术后接受放化疗2例,单纯放疗l例。随访4个月~6年,死亡l例,其存活期为6年,健在的3例中有2例已存活3年和6年。结论 头颈部横纹肌肉瘤好发于鼻窦、鼻腔,其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术前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和活检是确诊和避免误诊的重要手段;广泛手术切除乃其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应予放化疗,可提高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1例胸膜间皮瘤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弥漫,大片及限局病变伴胸液者误诊结核性胸膜炎及胸膜炎;3例块状病变者误诊肺癌,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2例胸膜活检确诊;15例胸液内检出恶性细胞,结合X线确诊。结论:胸膜活检,胸液内检出恶性细胞,结论X线以胸膜为主的病变,排除身体其他部位原发瘤灶,对本病的诊断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15例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病理、临床表现、误诊情况、治疗方法、生存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采用小样本Kaplan-Meier统计生存率.结果 15例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4例,病人随访时间为17-72个月.8例病人被误诊,误诊率高(53%).5年生存率为52.1%.结论 鼻腔鼻窦淋巴瘤分为T、B和NK/T细胞淋巴瘤三种病理亚型;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腔恶性肉芽肿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5年来(2003~2008)诊治的8例鼻腔恶性肉芽肿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6例患者经多次病理检查,确诊为鼻腔恶性肉芽肿.结论 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此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取材部位不当是误诊主要原因,只有全面了解病史,系统掌握疾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客观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准确取材多次活检,才能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7.
原发于结外的恶性淋巴瘤 ,因其全身症状不明显 ,局部病变隐匿 ,无特殊临床表现 ,容易漏诊和误诊。现将本院自1990年至 2 0 0 0年 6月共 72例结外型恶性淋巴瘤的误诊情况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7年间共收治结外型恶性淋巴瘤 72例 ,均经病理活检确诊 ,男 46例 ,女 2 6例 ,原发部位于咽、扁桃体及软腭 16例 ,上、下消化道各 12例 ,颌下腺及腮腺 13例 ,胸膜 4例 ,乳房 2例 ,脾脏 4例 ,皮肤 3例 ,胸腺 1例 ,鼻腔 2例 ,额叶 2例 ,眼眶1例。 72例中误诊 36例 ,误诊率 5 0 % ,年龄 11~ 6 0岁 (中位43岁 ) ,误诊时间除 2例皮肤恶性淋巴瘤误诊长达 10…  相似文献   

18.
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临床特点与病理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且其临床表现特征性不明显,与口腔某些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相似,极易误诊。提高对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的认识、及早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恶性淋巴瘤,可为早期治疗赢得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故本文对47例首发于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增加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确诊较困难 ,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术前确诊率 ,作者总结 1992年至 1998年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12例 ,术前仅 3例作胃镜活检确诊 ,其余均在手术后病理确诊 ,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17~ 79岁 ,平均52 .9岁。病变发生在胃 7例 ,右半结肠 3例 ,小肠 1例 ,回盲部1例。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至就诊时间最短半个月 ,最长 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 9例 (75% ) ,腹部包块 2例 (16 .7% ) ,腹泻1例。1.2 诊断标准  12例均按Dawson诊断标准[1 ] :(1)…  相似文献   

20.
<正>由于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早期症状无特异性,现对2例鼻甲肿大为表象而产生的误诊的鼻腔恶性淋巴瘤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