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2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9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21例)。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结果(1)糖尿病各组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白蛋白尿组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8水平与血清TNF-α、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TNF-α水平与血清sICAM-1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DN患者血清IL-18、TNF-α、sICAM-1水平与DN的程度相关;血清IL-18、TNF-α、sICAM-1在监测DN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2例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30mg/24 h)32例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 mg/24 h)40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RP、TNF-α、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白蛋白尿和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的CRP、IL-6、TNF-α增高,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增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在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0~200μg/min)22例、显性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分别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中IL-1β、ICAM含量的变化.结果 三组糖尿病患者IL-1β、ICA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ICAM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水平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CAM水平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β、ICAM与UAER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β与ICAM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ICAM、IL-1β水平升高与UAER关系密切,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早期监测对糖尿病肾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 (IL-1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UAER< 30 mg/24 h,31例),隐性糖尿病肾病组(IDN组,UAER30~300mg/24h,30例)和显性糖尿病肾病组(ODN组,UAER >300mg/24h,32例).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18、IL-6、TNF-α水平.结果 SDM组、IDN组、ODN组患者血清IL-18、IL-6与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ODN组、IDN组高于SDM组,ODM组高于IDN组,其中ODN组最高(P<0.0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UAER与IL-18、IL-6与TNF-α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6、0.707、0.758,P<0.0I).IL-18与IL-6、TNF-α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8、0.635,P<0.01).结论 IL-18、IL-6、TNF-α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L-18、IL-6、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肾病预后、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内皮素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根据24 h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62例、隐性糖尿病肾病组60例、显性糖尿病肾病组64例,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6、TNF-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NO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内皮素水平。结果尿白蛋白以及血清IL-6、TNF-α、NO、内皮素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纯糖尿病组、隐性糖尿病肾病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尿白蛋白以及血清IL-6、TNF-α、NO、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隐性糖尿病肾病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尿白蛋白以及血清IL-6、TNF-α、NO、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尿白蛋白以及血清IL-6、TNF-α、NO、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隐性糖尿病肾病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6与尿白蛋白、TNF-α、内皮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TNF-α与尿白蛋白、内皮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NO与IL-6、TNF-α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IL-6、TNF-α、NO、内皮素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判断预后和指导制订治疗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和正常对照组55例,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1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DM组)51例、微量蛋白尿组(DN1组)45例和大量蛋白尿组(DN2组)39例。检测各组血清IL-6、TNF-a、hs-CRP和血糖(FPG)、糖化红蛋白(HbA1 c)及血脂水平,进行并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各组的hs-CRP、IL-6、TNF-α、FPG、HbA1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各组之间的hs-CRP、IL-6、TNF-α、FPG、HbA1 c、ERUA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1);DN组(DN1+DN2)hs-CRP、IL-6、TNF-α分别与FPG、HbA1 c、ERUA呈正相关,hs-CRP与IL-6、TNF-α呈正相关。结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中的hs-CRP和IL-6、TNF-α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脂联素(ADPN)、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胱抑素C(Cys-C)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85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18、ADPN,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及Cys-C,免疫比浊法检测UALB,根据24 h尿量计算UAER,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L-18、hs-CRP和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P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UAER增加,IL-18、ADPN、hs-CRP和Cys-C均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DPN虽然升高,但在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的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IL-18、ADPN、hs-CRP和Cys-C均与UAER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IL-18、ADPN、hs-CRP和Cys-C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病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时相蛋白和IL-6及TNF-α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5例,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31例、临床蛋白尿组(CP组)30例,并以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包括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AG)、铜蓝蛋白(CER)和触珠蛋白(THP)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IL-6及TNF-α水平。结果⑴T2DM患者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和IL-6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或P<0.01)。⑵血清急性时相蛋白和IL-6及TNF-α水平随着UAER的增加而增加(P<0.05或P<0.01)。⑶MA组及CP组患者,血清急性时相蛋白与IL-6及TNF-α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2DM肾病存在急性时相反应,炎症反应强度与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急性时相反应强度与IL-6及TNF-α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和尿液中组织因子(TF)表达水平和促凝血活性,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0例DN患者,按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4 mg/mmol)6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4 mg/mmol而<34.1 mg/mmol)3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34.1 mg/mmol)21例.另选取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F的表达率,ELISA法检测血液和尿液中TF的表达水平,一步凝固法检测TF的促凝血活性.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单核细胞TF的表达率分别为(4.32±1.25)%、(5.01±1.73)%和(11.83±2.14)%,TF促凝血活性分别为(64.3±21.2)、(67.1±17.3)和( 113.8±44.4) mU/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84±0.36)%、(23.8±16.4) 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患者血液和尿液中T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液中的TF表达水平与尿液中的TF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4,P<0.01).结论 DN患者血液和尿液中TF表达水平增加且促凝血活性增强,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蛋白尿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和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糖尿病肾病(DN)与非DN患者炎性因子清除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DN患者3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N-LFHD组和DN-HDF组,每组19例;非DN患者38例,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DN-LFHD组和非DN-HDF 组,每组19例.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蛋白水平.结果 各组治疗前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DN-LFHD组、非DN-LFHD组患者CRP、IL-6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N-HDF组、非DN-HDF组患者 CRP、IL-6及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HDF组、非DN-HDF 组患者治疗12周后CRP、IL-6及TNF-α水平分别与DN-LFHD 组、非DN-LFHD 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30.95±7.12)g/L,明显低于非DN患者的(36.78±3.21)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患者轻中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7.37%( 18/38),严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63%(1/38).血清CRP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4,P<0.01).结论 HDF 相对LFHD 可以显著降低DN与非DN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炎症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EA)将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0例,早期DN组29例,蛋白尿组32例;选择9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组炎症因子血清表达水平的差异,UmALB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用致敏乳胶增强免疫技术测定,IL-6、sICAM-1水平的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结果 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hs-CRP[(10.63±8.31)mg/L]、IL-6[(74.35±58.94)ng/L]以及sICAM-1水平[(113.93±42.26)μg/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9±3.27)mg/L、(29.32±17.09)ng/L、(27.15±13.97)μ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UREA各组之间hs-CRP、IL-6以及sICAM-1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UmALB与hs-CRP、IL-6、sICAM-1表达量呈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68、0.731 8和0.8567,P〈0.01)。结论炎症是DN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86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0例(UAER<20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30例(UAER20~200μg/min);C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26例(UAER>200μg/min),同时设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Cys-C、CRP、IL-6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Cys-C、CRP以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C组患者Cys-C、CRP以及IL-6水平高于A组(P<0.05);在糖尿病患者中,血清Cys-C与CRP、IL-6呈正相关(r=0.79,r=0.75,P均<0.01)。结论 Cys-C、CRP、IL-6是临床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早期DN组30例、临床DN组30例,同时取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并分析其与UAER等指标的关系。[结果](1)正常人血清脂联素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P﹤0.01),糖尿病患者中早期DN组的血清脂联素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临床DN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最高(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在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及临床DN组中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2)在DN阶段,血清脂联素与抵抗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449(P﹤0.01);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分别与UAER、血糖(BG)、血肌酐(S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相关。(3)对糖尿病患者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抵抗素受UAER、HbA1c及Scr的影响较大。[结论脂联素、抵抗素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有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和评估DN有作用。脂联素、抵抗素有望成为治疗DN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肾病(2型DN)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并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氯沙坦对2型DN患者血清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组(DM组)98例和正常对照组(NC组)25例进入本研究,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组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MA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P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尿白蛋白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1c及血脂各项指标。记录受试者糖尿病病程,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又将MA组及CP组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即MA干预亚组、MA未干预亚组、CP干预亚组、CP未干预亚组,12周后复查UAER、血清IL-18和hs.CRP水平。结果(1)DM各组的血清IL-18水平均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MA组及CP组中,氯沙坦干预亚组干预后的血清IL-18和hs—CRP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未干预亚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能够降低2型DN患者血清IL-18水平,推测氯沙坦降低2型DN患者蛋白尿的作用可能与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清Cys-C、CRP、IL-6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 将86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0例(UAER<20 μg/min);B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30例(UAER 20~200 μ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尿酸(UA)和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58例COPD患者(COPD组)在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UA,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sICAM-1、IL-6、IL-8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结果 COPD组急性发作期TNF-α、sICAM-1、IL-6、IL-8和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OPD组缓解期TNF-α、sICAM-1和U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IL-6、IL-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TNF-α、sICAM-1、IL-6、IL-8、UA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1、-0.579、-0.545、-0.652、-0.357,P<0.01或<0.05);缓解期TNF-α、sICAM-1、IL-6和IL-8与FEV1%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23、-0.335、-0.349、-0.623,P< 0.01或<0.05),UA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值为-0.092,P>0.05).结论 UA和血清细胞因子TNF-α、sICAM-1、IL-6、IL-8参与COPD的病情发展,与肺功能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COPD病情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56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UAER进行分组:UAER<20 μg/min为无白蛋白尿组(182例),UAER 20~199 μg/min为微量白蛋白尿组(120例),UAER≥200 μg/min为大量白蛋白尿组(54例),并对血尿酸、UAER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无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分别为(268±77) μmol/L、(298±90)μmol/L、(363±113)μmol/L(P<0.05).将血尿酸值从小到大排序,四分位后分别为(220±36)μmol/L(107~255 μmol/L)、(287±24)μmol/L(256~315 μmol/L)、(333±54)μmol/L(316~363 μmol/L)、(416±65)μmol/L(364~613 μmol/L),相应的白蛋白尿(包括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分别为32.5%、46.2%、48.7%、59.2%(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UAER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221,P<0.05),另外还与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胰岛素应用、吸烟、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等因素后,血尿酸是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与UAER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白蛋白尿水平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不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与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8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21~199 mg/24h,38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 mg/24h,43例),另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右前臂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内皮舒张功能,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DMA.结果 三组桡动脉腔内径及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45±2.58)%、(7.56±2.17)%比(15.72±3.05)%、(15.42±2.71)%、(15.37±2.92)%比(19.31±3.76)%],大量白蛋白尿组EDD明显低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AD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08)、(0.92±0.12)μmol/L比(0.39±0.05)μmol/L],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DMA与EDD呈负相关(r=-0.81,P=0.020),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75,P=0.034).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DMA显著升高,其升高与动脉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许振波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42-2843
目的:探讨绝经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A组23例为非糖尿病肾病组,UAER<20μg/m in,B组25例为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20~200μg/m in,C组20例为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μg/m in。所有入选病例检测Lp(α)及血脂等。结果:①糖尿病肾病组与非肾病组比较血Lp(α)水平增高(P<0.05),大量白蛋白尿组血Lp(α)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②血Lp(α)水平与病程和血肌酐呈正相关(r=0.802、P<0.01,r=0.825、P<0.01)。结论:绝经后糖尿病肾病者血Lp(α)水平增高,而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正相关;血Lp(α)既是造成肾损害的原因,亦可能继发于肾脏损害,进而加重肾损害。  相似文献   

20.
何美霞  谭焱 《现代医院》2007,7(10):27-2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空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尿白蛋白及胰岛素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9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值分为正常UAER组(UAER<30mg/d为A组)、早期DN组(30mg/d≤UAER<300mg/d为B组)、临床DN组(UAER≥300mg/d为C组),以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Hcy、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A、B、C组糖尿病病人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不同UAER值糖尿病病人间的血浆Hcy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Hcy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与ISI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2型DN患者高Hcy血症与尿白蛋白呈正相关,并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控制尿微量白蛋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可通过调节血Hcy水平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起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