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
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在早期DIC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早期DI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例DIC患者、20例可疑DIC患者及140例非DIC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DI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动态观察20例可疑DIC组中有8例发展为典型DIG,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降低;未发展为DIC者其血浆D-二聚体持续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DIC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栓塞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16例栓塞性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旨在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各种栓塞性疾病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血栓栓塞和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制定的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心房纤颤患者,常规采静脉血1 ml,使用Roche集团生产的Cardiac Reader,测定血浆D-二聚体。其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ng/ml 54例为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ng/ml 72例为对照组。随访720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和复合心血管事件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栓栓塞事件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复合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心房纤颤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81-3782
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肺动脉栓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高危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中危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769,P0.05);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7,P0.05),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651,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可出现D-二聚体高表达、纤维蛋白原低表达,且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肺动脉栓塞危险程度分级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60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之间无明显关系。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抗凝治疗对控制肺癌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首诊胃癌患者的病历,从中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D-二聚体水平和临床特征等信息。比较胃癌患者与80例健康个体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个体增高(P0.01)且其水平随患者原发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级的递进而增加(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增高(P0.01)。D-二聚体与肿瘤大小、癌抗原72-4呈正相关(P0.01)。肿瘤病理类型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关。结论胃癌患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均处于活化状态。D-二聚体是潜在的胃癌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肺栓塞脑利钠肽(BNP)和D-二聚体动态演变规律,并分析其对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不同发病时期BNP和D-二聚体变化;比较BNP和D-二聚体在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栓塞面积中的差异;根据PESI评分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BNP和D-二聚体差异;出院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远期预后,用ROC工作曲线分析入院时BNP和D-二聚体在远期预后的中价值;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不同发病时间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发病时间延长,其水平越高。不同栓塞面积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栓塞面积扩大,其水平越高。不同危险分层的早期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BNP和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程度越高,其水平越高。与BNP和D-二聚体单项检测比较,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远期预后预测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发病时间、栓塞面积和危险分层是影响早期急性肺栓塞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NP和D-二聚体在早期急性肺栓塞不同发病时间、栓塞面积及危险分层上差异明显,可作为临床特征鉴别及远期预后预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对血浆D-二聚体< 500 μg/L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入院,血浆D-二聚体初次检测值< 500 μg/L但影像学确诊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10例血浆D-二聚体初次检测值<500 μg/L但影像学诊断为肺栓塞的患者.采用Wells评分(即Wells临床验前概率预测模型)肺栓塞分析10例患者,临床验前概率低度(评分<2)为0例,临床验前概率中度(评分2~6)为7例,临床验前概率高度(评分>6)为3例.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漏诊,而漏诊患者病死率高,故单纯依靠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500 μg/L就排除急性肺栓塞,存在局限性.对Wells评分肺栓塞临床验前的中度至高度概率患者,如果D-二聚体低于500 μg/L,也不能轻易排除肺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阳性患者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 003例患者,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ICU科、心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普外科、肝病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和肿瘤科患者总阳性率为44.1%。同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D-二聚体阳性者分别为86、34、26、24、18、12例。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D-二聚体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2例本院肿瘤科的化疗患者,患者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治疗,按照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分组,观察组(31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对照组(31例)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数据为(1.83±2.17)mg/L,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性不显著,P>0.05;观察组入院后24h D-二聚体数据为(3.12±1.65)mg/L,出院前24h D-二聚体数据为(4.68±1.46)mg/L,其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D-二聚体检测可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检测诊断,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更高,临床中应用加强对高风险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测了187例不同病理分型、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患者组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肿瘤的扩散、转移,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呈递增趋势。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肿瘤分期之间有密切相关性,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病理分型无密切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有密切相关性;血浆D-二聚体水平不仅可以反映肺癌患者呈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而且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判断生存和预后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探讨二者本身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1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与1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种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血清Hcy与血浆D-二聚体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Hcy和血浆D-二聚体在一定范围内的高表达与脑梗死有相关性,且一定范围内二者本身也是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是否存在血小板激活和内皮功能损伤,探讨其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有无检出血栓及有无栓塞并发症将45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两组血栓阳性组(9例)和血栓阴性组(36例),分别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vWF、D-二聚体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MPV,对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vWF、MPV、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在血栓阳性组和血栓阴性组中亦有显著差异(P<0.05).且可溶性P-选择素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s=0.320,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存在有血小板激活及内皮功能损伤,且这些异常改变与其血栓形成及栓塞并发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和肺结核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7~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130例肺癌患者、126例肺结核患者和50例健康者血浆标本,应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所有血浆标本中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肺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和肺结核患者(Z=2.704,P0.01);肺结核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Z=2.54,P0.05);血浆中D-二聚体在晚期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Z=2.195,P0.05)。血浆D-二聚体在肺癌患者中的阳性率(61.2%)显著高于肺结核患者(41.3%)(χ2=10.525,P0.01)。结论肺癌和肺结核患者存在着明显的凝血和纤溶激活状态,通过监测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肺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对该院130例骨折住院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骨折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骨折的监测指标,但不能作为其并发症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新医学》2001,32(12):722-723
目的研究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30名健康人(对照组)以及部分复发病例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 有效组1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缓解与复发呈动态变化.结论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判断疗效及预测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化疗前复发及转移性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患者生存期较中、低表达者短;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是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相关(P〈0.05)。结论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高表达者生存率较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系统化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9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不同栓塞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探讨vWF和GMP-140与PTE形成的关系。方法检测48例PTE患者[PTE组,其中急性大面积PTE15例(大面积PTE组),次大面积PTE21例(次大面积PTE组),非大面积PTE12例(非大面积PTE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小板膜GMP-140和血浆vWF、D-二聚体变化。结果大面积PTE组、次大面积和非大面积PTE组血小板表面GMP-140、血浆vWF、D-二聚体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大面积PTE组又明显高于次大面积组和非大面积组(P<0.01),次大面积亦高于非大面积组(P<0.01)。结论GMP-140和vWF与PTE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