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66岁。于1999年2月17日突然出现头晕、复视、视物不清、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眼前有红、绿色亮光点闪动,行走不稳,无头痛及耳鸣视物旋转。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障碍。发病1h后由家人送至本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否认有“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入院后查体:体温35℃,脉博86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24/14.6kPa。轻度嗜睡状,家人扶入病房,自动体位。言语清晰,检查合作。心肺听诊未见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左眼睑不完全下垂,左眼球呈外下斜位,左眼上视、内收…  相似文献   

2.
王金波  许静  向鸣  陈阳美 《重庆医学》2006,35(13):1248-124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指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的2cm范围内的5支血管分叉部位(即2支大脑后动脉、2支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常累及单侧或双侧大脑半球2个或2个以上的相应供血区。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国外报道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7.6%,但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复杂性,临床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现将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4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 TOBS)是指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并从临床体征病理及病因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TOBS综合征并非少见,其发生率为5%(国内报道为8%)。随着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及MRI技术水平的提高,确诊的TOBS的病例日益增多,现报告7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 例1:患者,男,37岁。患者3d前感头痛、头晕。12h前出现视物模糊,伴眼眶痛。此后出现肢体抽搐,喷射状呕吐。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左侧肢体无力。2h前于急诊科处于昏迷状,双瞳孔不等大,右4.5mm>左3mm。静脉推注20%甘露醇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Rosfral Basilar Artery Syrudrome.RBA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并使之与椎一基底动脉缺血有所区别而单独列出。最近我们发现一例基属动脉在部综合征(RBAS),报道如下并结合病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综合征)是基底动脉梗塞中一少见综合征,国内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的一例病人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8岁。1990年12月14日晚喝啤酒后突然意识丧失,双眼紧闭,四肢抽搐,持续10分钟左右抽搐停止转入睡眠。15日再次出现类似发作多次,抽搐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段玉莲,雷震坤,郭城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导致的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1],常伴有丘脑、间脑以及枕、颞叶等处缺血性损害。至今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道如下。例1:女,78岁。于19...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49岁。因双眼睑下垂伴意识障碍半h入院。半h前正在家中做午饭时突发双眼睑下垂,即去本厂医务室测血压253/14.7kPa,给予心痛定20mg口服后急送我院急诊。渐出现语言不清,意识模糊至浅昏迷,以脑出血、脑疝形成收住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并从临床病理及病因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以后国内陆续均有报道,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其发生率为5%,现报道1例TOBS患者的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11.
刘颖 《中外医疗》2010,30(17):58-58
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是一多部位受累,进展型脑血管病,对于这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单纯从症状上很难准确判断,必须及时跟踪影像学检查(最好是头MRI)才能确诊。  相似文献   

12.
13.
报告6例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男4例,女2例,年龄69至84岁,平均病程32天,临床主要表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活动障碍,偏瘫,视力减退,幻视等症状,头颅CT平扫显示丘脑,中脑,桥脑,小脑,颞叶内侧,枕叶的梗塞灶,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及典型CT征象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4.
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称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现报告1例。   患者,男,59岁。因突发意识丧失2小时,于1999年4月13日入院。既往有心房纤颤病史,1年前曾两次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数分钟后自行缓解。查体:Bp 120/82.5mmHg(16/11kPa),心肺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6mm,左侧1mm,对光反射消失。疼痛刺激双侧肢体活动幅度基本一致。双侧Babinski征阳性。入院后给予脱水降颅压及改善脑细胞代谢治疗。20分钟后意识恢复,能认出周围同事,言语流利,四肢可自如活动。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4mm,对光反射存在。半小时后患者再次昏迷,并出现如前瞳孔改变。经治疗1天后双瞳孔基本等大,直径4mm,对光反射消失,双眼不同轴,右眼外展位。昏迷程度逐渐加深,2周后至深昏迷状态,头眼反射消失。2个月后患者处于植物状态。入院时脑CT:左颞叶低密度灶。3日后复查脑CT:脑干、双丘脑、小脑、左侧颞叶低密度影。眼底检查:动静脉比例正常,视盘边界清,无渗出及出血。  相似文献   

15.
籍延华  邵海林 《广西医学》2002,24(2):298-299
患者男性 ,5 4岁 ,1天前在活动中突然头晕恶心未吐 ,双眼视力模糊伴右半身无力及意识障碍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6小时前突然头晕伴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及言语不清。查体 ,神智呈嗜睡状 ,T38℃ ,P84次 / min,R2 1次 / min,Bp1 5 0 / 95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心肺无异常 ,双瞳等大等圆 ,0 .35 cm,光反应 ( + ) ,右鼻唇沟浅 ,伸舌略右偏 ,右上肢肌力 级 ,右下肢肌力 级 ,肌张力低 ,右健反射 + ,右锥体束征 ( + ) ,经急查头颅 CT示基底节区及枕叶梗塞。给予脱水剂、能量合剂、抗凝及激活脑细胞药治疗中于入院第 5天突然病情…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vndrome,To-BS)的概念最早由Caplan在1980年提出,他将TOBS从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中分离出来,并对其在临床及影像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了首次阐述。TOBS是指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形结构的5条血管(即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大脑后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龙宪 《医学综述》2000,6(8):380-381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t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RBAS;或称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报道。近几年,国内有陆续报道,因其症状、体征的复杂性,临床诊断常有一定的困难,现将其有关基础与临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由Caplan[1]发现并命名,主要为大脑后循环血流障碍,以丘脑、中脑、小脑、枕颞叶不同程度损害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易被误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1],Caplan[2]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就其有关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继森  贾玉臻  王淑静 《医学综述》2006,12(22):1400-140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以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不同程度损害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眩晕等。CT以双侧丘脑成蝶形对称性低密度灶为特征。DSA示基底动脉顶端有血管狭窄或闭塞。治疗基本同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多死于脑疝及呼吸循环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