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高立伟  李宁宁  赵克领  贾惊  王继英 《癌症进展》2014,12(2):193-198,204
目的对比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cally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LANSCLC)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加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疗或序贯化疗两种模式治疗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探索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6例行同步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的LANSCLC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组相比,在近期有效率(72.4%vs51.4%,P=0.0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1.5个月vs10.2个月,P=0.043)、中位总生存时间(45.4个月vs18.9个月,P=0.028)方面,同步放化组均优于序贯放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采用同步放化疗模式为LA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毒副反应方面,3级及以上放射性肺炎(10.3%vs5.4%,P=0.45)和放射性食管炎(27.6%vs16.2%,P=0.26)同步放化疗组有所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级及以上血液学毒性(20.7%vs5.4%,P=0.05)同步放化疗组显著增高。结论对于一般状况良好的LANSCLC患者采用调强放射治疗加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肿瘤客观缓解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HER4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58例浸润性乳腺癌病人中,5年内复发组32例,5年无复发组2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的ER、HER2及HER4表达水平,随访局部控制及生存情况。结果ER、HER2、HE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3.4%(31/58)、24.1%(14/58)和32.8%(19/58),5年内无复发组的HER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5年内复发组(P=0.05),HER2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5年内复发组(P=0.043),两组的ER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866)。全组HER4阳性表达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显著长于HER4阴性组(P=0.023),OS也有延长趋势(P=0.057)。HER2阴性表达组的RFS(P=0.048)与OS(P=0.02)皆显著长于阳性表达组。HER2与HER4的联合表达情况与RFS和OS密切相关,HER2-/HER4+组RFS(P=0.016)和OS(P=0.014)显著长于其他各组。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淋巴结数、HER2及HER4表达情况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淋巴结数和HER4表达情况是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ER4是浸润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其阳性表达者具有较好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物标志ER、PR、Cyclin D1、Bcb2和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探寻这些生物标志对化疗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用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生物标志的阳性率分别为ER60%,PR58%,Cyclin D1 55%,Bcl-2 50%,Bax 34%。其中ER的阳性率与患者的绝经与否有关,ER、PR和Bcb2的表达均与组织学分级负相关。Cyclin D1阴性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要短于Cyclin D1阳性的患者,X^2=7.77,P=0.0053。ER、PR阳性者与阴性者无瘤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PER=0.0322;X^2=6.19,PPR=0.0129),ER、PR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更长。Bcl-2阳性者平均无瘤生存时和平均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Bcl-2阴性者。ER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4个月)长于ER阴性者(35.8个月),X^2=6.10,P=0.0135;Bcl-2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问(54.8个月)长于Bcl-2阴性者(41、6个月),X^2=10.11,P=0.0015。结论:ER、PR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相关,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和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相关。ER和Bcl-2阳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NET-1、FHIT及Ki-67的表达,观察三者表达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8例原发性胃进行手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胃癌组织中的NET一1、FHIT及Ki一67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观察上述蛋白表达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NET—l、FHIT及Ki-67阴性表达组患者的平均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65.1、26.9、70.1个月,阳性表达组患者的平均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26.6、39.2、30.1个月。NET一1和Ki-67阳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FHIT阳性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NET-1、FHIT及Ki-67蛋白的表达与胃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分析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接头蛋白DOK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OK2的表达,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DOK2在63例(72%)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阴性,在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DOK2表达丢失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1)和复发(P=0.048)之间有显著相关性。COX回归分析显示,DOK2表达丢失是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P=0.001)和无复发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P=0.006)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表明,与DOK2表达阳性的患者相比,DOK2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缩短(46个月vs 53个月,P<0.001),无复发中位生存时间也显著缩短(36个月 vs 49个月,P<0.001)。结论:接头蛋白DOK2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ESCC)中p53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2例已行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和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比较p53及HER-2两者的相关性,及两者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比较p53和HER-2的表达水平和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2例ESCC组织中56例癌组织的p53表达阳性(54.90%)。其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长度、部位、临床TNM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呈现相关性(P〉0.05);22例患者癌组织HER-2表达阳性(21.57%),其阳性与组织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及临床TNM分期未见有相关性(P〉0.05)。HER-2与p53两者的表达显著正相关(r=0.343,P=0.01)。通过随访,HER-2表达阳性组生存时间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前者生存时间较后者短(37.37±1.75个月VS44.71±1.37个月,P〈0.05);p5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未见显著性差异(40.37±0.76个月VS44.11±1.15个月,P〉0.05)。结论:p53与HER-2蛋白在ESCC中均过表达,HER-2蛋白过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p53过表达与预后无相关性,两者可能在ESCC的发生、发展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改良Ivor Lewis手术或Sweet手术后辅助放化疗治疗胸段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914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按不同术式分为改良Ivor-Lewis手术组(n=424例)和Sweet手术组(n=490);其中Ⅱ期及以上患者按术后有无联合放化疗分为单纯手术组(n=297)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组(n=446)。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联合放化疗患者的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改良Ivor-Lewis术组与Sweet术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3%、63.7%、44.5%和90.2%、64.9%、45.0%。单纯手术组与术后辅助放化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36.1个月和46.1个月(P=0.004)。改良Ivor Lewis术组单纯手术者和术后辅助放化疗者的中位OS分别为34.6个月和4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Sweet术组单纯手术者和术后辅助放化疗者的中位OS分别为37.0个月和 4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2种术式无论是单纯手术亚组之间或术后联合放化疗亚组之间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Ivor-Lewis术Ⅱ期患者术后接受放化疗的中位OS较单纯手术者并未明显获益(P>0.05),在Sweet术Ⅱ期患者中也得到相似结果(P>0.05);Ⅲ期及以上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化疗,其中位OS相较单纯手术者获得改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组织学分化程度、切端、癌栓、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UICC 分期、是否接受术后辅助放化疗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改良Ivor-Lewis术和Sweet术均可选择作为胸段食管鳞癌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Ⅲ期及以上患者,术后辅助放化疗能够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放射治疗与放射治疗同期合并每周奥沙利铂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有效性.同时评价此联合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2年2月,77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Ⅲ,Ⅳa,92分期)被随机分八同期放化疗组(CCRT)和单纯放疗组(RT),其中同期放化疗组39例,单纯放疗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放射治疗方法;同期放化疗组于放射治疗的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奥沙利铂70mg/m^2,每周1次,连续6周结果:77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反应及客观疗效:97%的患者完成了计划剂量的放射治疗及奥沙利铂治疗,少见严重的毒性反应,中位随访24个月后,CCRT组2年总的生存率(OS)为100%,RT组为76%(P=0.02),2年无转移生存率(MFS)CCRT组为91%,RT组为76%(P=0.04),2年无复发生存率(RFS)CCRT组为95%,RT组为83%(P=0.11).CCRT组在0S,MFS方面均优于RT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常规放疗同期联合每周奥沙利铂化疗的方式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耐受性好,且可改善患者的生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患者的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 )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2009年1 月至2015年1 月75例胃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阳性者为病例组,60例EBV 阴性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B病毒RNA 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cl- 2、c-myc 蛋白表达及EBV-EBER 情况,分析EBV 阳性的胃DLBCL 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结果:EBV 阳性组在临床表现、年龄、性别、起源、细胞形态等方面与EBV 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Bcl- 2、c-myc 蛋白表达方面,EBV 阳性组与EBV 阴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CHOP 方案治疗下,EBV 阳性组与EBV 阴性组相比,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15.1 个月和31.4 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发生于胃DLBCL 患者中,EB病毒感染对临床表现、瘤细胞的起源、形态、蛋白表达等方面无明显影响;EB病毒阳性的DLBCL 患者并不局限于老年人;R-CHOP 治疗下EB病毒阳性患者的预后比EB病毒阴性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表达情况,利用χ 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OPN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及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无疾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关系。结果 8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在早期患者中,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长于OPN阳性组(χ 2=9.722,P=0.019;χ 2=6.064,P=0.014)。而晚期患者OPN阴性表达组DFS和OS与阳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OPN表达,OPN可能成为预测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和Bcl-2基因与胃癌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取新鲜胃癌手术标本98例,免疫组化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同时进行原代胃癌细胞培养,MTT比色法检测原代培养细胞对化疗药物HCPT、CDDP、5-FU、ADM和MMC的敏感性。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Bcl-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5%和70.4%。Survivin阳性表达者对5-FU和ADM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FU、ADM和MMC三种药物对Bcl-2阳性表达者的抑制率显著低于Bcl-2阴性表达者(P<0.05),其阳性表达与5-FU、ADM及MMC的体外耐药相关。结论:Survivin和Bcl-2基因与胃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Survivin与胃癌细胞原发性化疗耐受有关,检测其表达对选择化疗药物有实用价值。Bcl-2可能参与介导胃癌细胞的耐药,其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科经治的Ⅲ~ⅣA期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在经治的117例患者中,73例术后接受了大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其中有58例完成了治疗计划,设为治疗组,另15例中途停止;其余44例未采用大剂量干扰素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的中位OS为40个月(95%CI:33~6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中Ⅲ期患者的中位OS(69个月vs.65个月)和RFS(50个月 vs. 34个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ⅣA期患者的中位OS(37个月 vs. 20个月)和中位RFS(33个月 vs. 10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Ⅳ期伴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中位OS(40个月 vs. 20个月)和中位RFS(33个月 vs. 10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干扰素治疗的常见血液学毒性为骨髓抑制,包括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性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全组患者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有7例出现3~4级毒副反应,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术后大剂量干扰素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ⅣA期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OS和RFS,且治疗的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照射野三维适形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3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均行三维适形放疗,依据照射野的不同,分成3野组与5野组,常规分割进行照射,5次/周,DT60Gy-66Gy/30f-33f。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V30、V20、V15、V10、V5等参数以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之间近期疗效(CR+PR)、V20、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均无差异(P〉0.05);3野组V30、V15、V10高,而5野组V5较高,V30、V10、V5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V15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3野或5野进行照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放化同期治疗和放化序贯治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血浆中MGMT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64例经病理确诊的Ⅱb至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放化同期治疗(A组)和放化序贯治疗(B组)两组。A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每周TC方案化疗后序贯TC方案化疗2个周期。B组先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后序贯TC方案化疗4个周期。在放射治疗前、放疗开始一个月和治疗后(两组均完成四个周期化疗后)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比较两组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缓解率分别为90.6%和68.8%;A组近期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296)。A组和B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8个月(3-22个月)和7.3个月(2.8-21个月)(P=0.4635)。A、B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4.1%、72.4%;2年生存率为46.8%、45.2%(P>0.05)。在放射治疗前,A组和B组的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31.3%(10/32)和34.4%(11/32),无显著性差异(P=0.7901);放疗开始1个月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5.6%(5/32)和37.5%(12/32),有显著性差异(P=0.0476);治疗后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4%(3/32)和21.9%(7/32),无显著性差异(P=0.1685)。治疗前后,A组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显著下降(P=0.0296);B组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结论:放化同期治疗较序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晚期肺癌血浆中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提示同期化疗能够抑制肿瘤放疗过程中放疗诱发的肿瘤再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放/化疗和放/化疗联合挽救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下咽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探索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88例下咽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S±R/C,n=22)和放/化疗联合挽救手术组(R/C±S,n=66)。分析对比两组的总生存率(OS)、无复发生存率(RFS)和喉保留率。Cox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S±R/C组5年OS、RFS优于R/C±S组(49.2%/45.5%vs20.6%/17.7%,P〈0.05)。喉保留率R/C±S组较S±R/C组高(95.5%vs22.7%,P〈0.05)。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OS、RFS、喉保留率的惟一独立因素。[结论]局部晚期下咽癌采取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生存率高于放/化疗联合挽救手术,而其喉保留率低于后者。局部晚期下咽癌的治疗首选手术为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化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210例初治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4例行序贯化放疗,126例行同步化放疗,放疗剂量60~66 Gy(均为调强放疗),化疗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化疗2~6个周期。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疗效,分别采用国立癌症研究所毒性判定标准(NCI-CTC)30和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 制定的急慢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价放化疗毒性反应。同时随访其生存情况并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中获CR 79例,PR 99例,SD 21例,PD 11例,有效率(RR)为84.8%。全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9.6%、52.2%,中位生存期为41.0个月,同步化放疗组较序贯化放疗组无明显的生存优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N分期、M分期、临床分期、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狭窄、白蛋白降低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经Cox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位置、N分期、放射性食管狭窄、白蛋白降低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主要毒副反应为血红蛋白减少、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狭窄、放射性肺炎和白蛋白降低,序贯化放疗组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高于同步化放疗组(P=0.046)。结论 肿瘤位置、N分期、放射性食管狭窄和白蛋白降低是中晚期食管癌放化疗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过程中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处理可以较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Survivin、Bcl-2及mn23-H1的表达及其与鼻咽癌(NPC)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分析32例NPCSurvivin、Bcl-2及nm23-H1的表达。结果:32例NPC组织中Sur-vivin、Bcl-2及nm23-HI的表达率分别为:68.7%(22/32)、71.9%(23/32)、56.3%(18/32);晚期(Ⅲ、Ⅳ期)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8/20)、90%(18/20)明显高于早期(I、Ⅱ期)患者的表达率33.3%(4/12)、41.6%(5/1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未分化癌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10/10)、100%(10/10)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患者表达率54.5%(12/22)、59.1%(13/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颈部淋巴转移的患者Survivin、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18/26)、76.9%(20/26)高于无颈部淋巴转移患者表达率66.6%(4/6)、50%(3/6),但均未见显著性(P〉0.05);晚期(Ⅲ、Ⅳ期)患者nm23-H的阳性表达率40%(8/20)低于早期(I、Ⅱ期)患者的表达水平100%(12/12),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分化癌患者的阳性表达率(7/10,70%)高于低分化鳞癌患者的表达率54.5%(13/2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颈部淋巴转移患者nm23-HI的阳性表达率100%(6/6)高于有颈部淋巴转移患者表达水平46.1%(12/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咽癌中存在着Survivin、Bel-2及nm23-H1的高表达;Survivin、Bel-2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而与颈部淋巴转移无相关性,mn23—H1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颈部淋巴转移具有相关性,但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杨燕光  王金云  张珏 《中国肿瘤》2014,23(10):873-877
[目的]分析比较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临床疗效及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02例,其中52例采用3D-CRT,50例采用IMRT治疗,处方剂量PTV:56~64Gy/28~33次,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选择其中10例患者的CT定位图像,分别设计IMRT和3D-CRT计划,给予DT:64Gy/32f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2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参数。[结果]10例IMRT计划中肺的V20、V30及肺平均剂量低于3D-CRT,而V5高于3D-CRT计划(P〈0.05),V10无差异(P〉0.05)。IMRT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靶区均匀指数(HI)均优于3D-CRT(P〈0.05),IMRT计划中脊髓的最大剂量(Dmax)较3D-CRT低(P〈0.05)。IMRT组与3DCR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2.0%、46.0%、28.0%和76.9%、36.5%、19.2%,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2个月和18个月(P〉0.05),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0%、34.0%、16.0%和63.5%、25.0%、9.6%,中位PFS分别为18个月和16个月(P〉0.05)。同步放化疗患者1、2、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5%、71.4%、47.6%和85.7%、52.3%、33.3%,与序贯化放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MRT组与3D-CRT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76.0%、55.8%(P〈0.05),急性放疗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可以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同时降低危及器官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7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单纯3DCRT治疗组(RT组,30例)和诱导化疗与3DCRT联合治疗组(CMT组,48例)。CMT组在3DCRT治疗前给予2~4个周期以铂类药物为主的静脉化疗。[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期12.5个月,CMT组中位生存期15个月,RT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P=0.453)。1年生存率CMT组为70.8%,RT组为43.3%(P=0.016):2年生存率CMT组为37.5%,RT组为26.6%(P=0.323)。两组毒副反应相似,化疗的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结论]诱导化疗加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生存期,但并不增加放射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