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鉴定系统,用WHONE7软件统计药敏结果。结果:近5年分离株数和分离率及耐药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院内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2.
鲍曼不动杆菌149株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不少难题,因而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监测日益为人们所重视[1].作者对本院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从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49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了来源分布调查及耐药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我院2009-2010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Micn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的285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高,我院2010年比2009年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有所增高,且已经出现泛耐药株.结论 针对鲍曼不动杆菌的高耐药性,临床应规范用药,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10~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杆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统计数据.结果: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8.98%,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是15.61%,痰标本为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标本来源,ICU为主要病区,2011年所有测试药物的耐药率较2010年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泛耐药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呈上升形势,并且表现了多药耐药性,临床应重视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玉林市2009~2013年5年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趋势,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分离广西玉林市6家医院2009~2013年5年间临床送检标本中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用的18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结果]送检标本中,痰液中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率最高,可达68.06%(1 123/1 650);科室分布中,ICU科室分布率为最高,可达51.03%(842/1 650);药敏实验检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5年耐药率均低于30%,但有逐年升高的趋势.ICU和非ICU科室分离的ABA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5年总体耐药率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均为ICU分离株耐药率高于非ICU科分离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株的分离率除2009年较低外,每年波动于50%左右的高水平,而泛耐药株和耐碳青霉烯株的分离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应加强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7.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颖  王云凤 《中外医疗》2010,29(15):28-28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变迁及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临床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将本院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我院2005~2009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492株,对10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率和耐药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并呈多变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的菌株数有2005年的32株上升到2009年的198株,其中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分别由2005年的31.2%、28.1%、25%、28.1%、12.5%、31.2%上升到2009年的65.6%、64.6%、68.2%、62.1%、61.2%、68%。结论掌握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最佳的感染治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004~2010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0年我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比较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7年来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结果 7年间共分离到鲍曼不动杆菌1 518株,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标本类型主要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其中,痰、肺泡灌洗液、咽拭子分别占分离标本的前三位。鲍曼不动杆菌对目前临床上大部分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临床医生需要重视微生物培养,及时参考细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同时医务人员需关注手部清洁和消毒,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8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分析引起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纸片法(K-B法)测定一年来15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150株,其中源于呼吸道的105株,占68 %,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2.2 %,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3.7%.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β-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病情严重尤其是全耐药时,可联合用药,提高疗效.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的出现,提示临床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标.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阻隔各种可能的传播媒介,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情况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指导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耐药菌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至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细菌药敏试验采用VITEK仪器法。结果:我院2014至2017年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 246株,各年度分别检出数量为:413株(2014年)、565株(2015年)、644株(2016年)和624株(2017年)。标本类型主要为痰,占88%,其次为胆汁及腹腔引流液,占5.7%,除此之外,血液、伤口分泌物、胸水及脑脊液等也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各科室分布广泛,其中,综合ICU检出比最高,占20%,其次为呼吸内科,占9.3%,其余临床科室也均有分布。我院ICU病房内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较高的耐药性,其中,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23.16%,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是阿米卡星,其耐药率为27.62%。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变化较大,2014~2016年呈逐年上升,但2017年较2016年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均在80%以上,近几年来变化不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可造成多部位的感染,且临床科室分布广泛,并对临床多种常用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宋艳荣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07-1408
目的:了解河北省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及时监测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参考。方法:收集了2004年1月~2008年7月河北省二院(43株)、河北省三院(6株)、河北省四院(2株)、唐山工人医院(12株)、沧州中心医院(11株)、石家庄市医院(8株)、邢台市人民医院(5株)、徐水市医院(3株)临床分离的不同来源的9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析了菌株的标本来源和医院科室分布情况;测定了美罗培南等7种抗生素的MICs值;结果:(1)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来源于痰标本最多,为82株,占91.2%;其他标本依次为分泌物3株(3.3%),尿液2株(2.2%),耳分泌物、脓液、咽拭子各1株,均占(1.1%)。(2)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从ICU患者分离的菌株最多,为30株,占33.2%;其他依次为呼吸内科18株(20.0%)、神经外科病房7株(7.8%)、急诊科6株(6.7%)。(3)MICs测定结果: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81株对一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耐药率为90.0%(81/90),69株对三种以上生素耐药,耐药率为76.7%(69/90)。其中美罗培南(MEM)、亚胺培南(IPM)敏感率分别为58.9%、51.1%,头孢哌酮/舒巴坦(CFP/SB)敏感率为30.0%、左氧氟沙星(LVLX)敏感率为2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敏感率20.0%、阿米卡星(AKN)、头孢他啶(CAZ)敏感率分别为16.7%和15.6%。结论:(1)多个科室患者均可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以ICU患者感染率最高;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病人多部位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2)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率很高,且多呈多重耐药。在临床常用的7种抗菌药物中,无一种能完全抑制鲍曼不动杆菌,其中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而头孢他咤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王晓红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75-1376
目的:动态观察其耐药性发展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样本中培养分离出的2008-2010年共307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判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国家委员会(CLSI)标准各年出版的指南为标准判定。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较低,对其他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动态观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因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的耐药监测,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鲍曼不动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分析我院2010年分离的211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引起呼吸道感染为主,占90.0%(190/211),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和63.5%,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分别为4.3%、16.6%和17.1%.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可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经验用药,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临床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和耐药性,为医院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临床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细菌,以Micro-Scan auto SCAN4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三年中我院10183次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78株,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χ2=165.5,P<0.01),且逐年上升;临床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占43.3%,检出科室逐年增多;标本分布以痰(61.2%)为主,标本分布种类逐年上升。除亚胺培南外,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且多重耐药(MDR)和广泛耐药(PDR)菌株共占78.6%。三年内广泛耐药株检出率(χ2=13.0,P<0.01)、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株检出率(χ2=16.1,P<0.01)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常用药物耐药十分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在院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孝感市中心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各科室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用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试行)》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占67.8%;临床科室中以呼吸科病房及呼吸重症监护室检出率最高,占33.7%。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2.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米诺环素及头孢他啶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较低(≤40.0%);对第1、2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及氨曲南耐药率均较高(>6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0.0%)低于头孢哌酮(64.4%);对氨基糖甙类中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9.3%)低于庆大霉素(73.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十分严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止耐药菌株导致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鲍曼不动杆菌连续分离株耐药性与遗传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ABA)连续分离株耐药性与遗传学特征.方法 采用PCR检测85株ABA菌连续分离株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结果 85株中blaADC阳性73株(85.9%),blaOXA-23群阳性50株(58.8%),blaTEM阳性23株(27.1%),ant(3")-Ⅰ阳性61株(71.8%),aac(6')-Ⅰ阳性53株(62.3%),aac(3)-Ⅰ阳性39株(45.9%).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临床连续分离的ABA菌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ABA菌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内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18.
我院ICU病区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趋势,指导临床正确面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做细菌培养及鉴定,并以MIC法测定1年来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9种抗菌药的耐药率。结果共分离鉴定鲍曼不动杆菌235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的是粘菌素及多粘菌素B(0%),其次是美满霉素(10.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尤其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极易变异而形成多重耐药;对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应以亚胺培南和B一内酰胺酶抗菌抑制剂作为第一线抗菌药物;ICU病房应加强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鲍曼不动杆菌的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扩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情况和耐药现状,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分离的12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最常出现在痰液标本中,占有58.53%,其次是引流液(17.89%)和血液(8.13%);其中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共108株,占87.80%,导管、尿液、痰、引流液等培养的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00%,100%,95.45%,90.82%;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5.56%,其次为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31.71%,42.2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5%,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大于8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重症监护室感染中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2005~2008年4个年度间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检出率及耐药性变迁规律,主要药物用量与酎药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为有效控制Aba感染率及耐药性不断上升的研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也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指导.方法:统计本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Aba检出率、耐药率、抗生素用量并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结果:Aba菌株检出率2005、2006年度<3%,接下来的2个年度迅速上升到8.6%和15.7%;期闻Aba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2008年的敏感率已下降到30%以下:碳青霉烯类药物在2005、2006年度保持95%以上的敏感率.2007年开始,其敏感性急剧下降,2008年敏感率只有30%:对Aba最有效的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其敏感性也从2006年度的91.4%下降到了2008年度的47.2%.随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频度的增加,Aba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在2年中无明显变化,累积2年后Aba对其耐药率急剧升高.4年中,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用药频度与耐药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用药频度下降,但耐药率依然呈上升趋势.结论:Aba的临床检出率和耐药率上升呈一致性趋势:不同药物之间相互诱导耐药的机制在临床实践中应予足够的重视,制定临床抗生素用药策略如抗生素交替使用以达到降低细菌耐药目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药物之间的诱导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