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瑞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能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120例,均分为3组.罗哌组(A组):缝合切口前向胆囊床喷洒及切口局部浸润0.5%罗哌卡因;多瑞吉组(B组):入手术室时胸前贴多瑞吉贴膜;联合组(C组):入手术室时胸前贴多瑞吉,缝合切口前向胆囊床喷洒及切口局部浸润0.5%罗哌卡因.术中3组均采用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心电图,进行VAS评分、Ramsay评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瘙痒、眩晕、呼吸抑制等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A组术后6 h内、B组术后6~48 h内镇痛效果满意,C组在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满意;呼吸影响:3组病例均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相似.瘙痒、眩晕发生率B、C组略高于A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瑞吉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雷建军  杨永华 《新疆医学》2013,43(5):99-100
妇科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的特点,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相对较轻,但仍有很多患者出现肩部酸痛和膈下、腹部胀痛等"腹腔镜术后疼痛综合征",需镇痛治疗。张智勇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内用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及地塞米松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应。同样刘延超等报道妇科腹腔镜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和盆腔浸润也收到良好的镇痛作用,且无不良反应。但对于不同时点用药效果是否有差异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点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3.
金娴冰  许旭东 《吉林医学》2012,33(4):745-746
目的:观察地佐辛肌内注射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术中局部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9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肌内注射地佐辛10 mg,并于切皮前用0.25%罗哌卡因15 ml行切口浸润阻滞,术毕在3个切口周围腹膜各注射0.25%罗哌卡因5 ml,腹腔喷注0.25%罗哌卡因15 ml。B组单纯行术中罗哌卡因局部麻醉镇痛,具体方法同A组。C组为对照组,不使用任何镇痛方法。术后分别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切口痛、内脏痛和肩部痛的VAS评分,并记录术后哌替啶的使用时间、人数和使用次数。结果:A组术后各时间点三个部位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除术后2 h和6 h内脏痛外,其余各VAS评分显著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术后12 h内,除术后2 h肩部痛外,其余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肌内注射超前镇痛联合罗哌卡因术中局部麻醉的平衡镇痛方法,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完善,镇痛时间长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用于腹腔镜胆囊术后对肩背部酸痛和膈下、腹部胀痛等非切口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即罗哌卡因组及地佐辛组,分别给予镇痛处理:硬膜外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静脉持续输注地佐辛。观察术后切口疼痛和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及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和地佐辛组的切口疼痛均明显减轻。与罗哌卡因组相比,地佐辛组非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和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均减少。结论腹腔镜胆囊术后镇痛措施中地佐辛静脉给药能缓解腹壁切口疼痛,同时对肩背部酸痛、膈下、腹部胀痛等非切口疼痛也有明显效果,临床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陈大勇 《罕少疾病杂志》2021,28(1):44-45,57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完毕后,于切口局部注射罗哌卡因.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采...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腹腔骨应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60名择期行LC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以0.5%罗哌卡因逐层浸润各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方法同A组,时间为手术结束时。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3、6、24hVAS评分。3、6、24h腹腔内和切口疼痛VRS评分。结果:A、B组术后6h内VAS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h切口和腹腔疼痛VRS评分A、B组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差异,术后6h A组腹腔内疼痛V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有与术后给药对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术前腹腔内浸润在减轻腹腔内疼痛方面可能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7.
邵安民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8):1039-1040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超前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60例择期行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对照组,术前不予任何药物;B组为地佐辛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mg/kg;C组为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切皮前以0.4%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于3个切口实施局部浸润麻醉,并静注地佐辛0.1mg/kg。结果:与A组比较,术后3h、6h时点B组和C组的VAS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术后3h、6h时点C组的VAS值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在术后6h内有12例(占60%)需要使用镇痛药,且镇痛药物的使用率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08-1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后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后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术毕DR组对手术切口进行0.7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共11 m L局部浸润麻醉,R组对手术切口进行0.75%罗哌卡因+生理盐水共11 m L局部浸润麻醉。观察记录患者手术后VAS评分(1 h、2 h、8 h、24 h和48 h),如患者VAS评分5分,则给予地佐辛5 mg,并记录48 h内补充镇痛的例数以及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DR组和R组两组间术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DR组需要补充镇痛的例数较R组显著降低(P=0.004),DR组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发生率较R组显著降低(P=0.013,P=0.026)。结论复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增强罗哌卡因对后腹腔镜手术手切口浸润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胆囊术后喷注对于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3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手术结束前胆囊窝注入0.298%磺酸罗哌卡因20mL,切口行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未作处理。术后记录24h内4点视觉模拟评分法f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24h内,观察组患者镇痛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可以明显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疼痛,经济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酮咯酸预先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生理盐水组(S组)、0.375%罗哌卡因组(L组)和0.375%罗哌卡因加酮咯酸组(T组),各组均加舒芬太尼.其中T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酮咯酸30 mg.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S组和L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T组(P<0.05).拔管后口述疼痛评分与VAS评分S组最高,L组次之,T组最低(P<0.05).S组要求辅助镇痛药者较其他两组多(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酮咯酸预先镇痛可优化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妇科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阿斯利康; 75mg/10mL)对手术切口浸润麻醉的镇痛作用.方法 选择80例行妇科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0.75%)、B(0.5%)、C(0.25%)、D(NS)4组,每组20例,术后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后,记录4组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腹壁疼痛的VAS评分,并纪录使用曲马多镇痛的例数及恶心、呕吐例数.结果 A、B两组在各时间点的镇痛作用差异不大,C组患者6小时后腹壁疼痛明显加重.结论 应用0.5%、0.7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浸润麻醉的术后镇痛作用类似,但0.5%罗哌卡因药物使用量更小,应用于术后切口浸润麻醉镇痛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及腹腔内注射用于术后镇痛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120例择期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分为Ⅰ、Ⅱ两组,Ⅰ、Ⅱ组开皮前10 min分别以16 mL生理盐水和16 mL 0.75%罗哌卡因做切口局部浸润,术毕腹腔内分别注入生理盐水30 mL、0.25%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的指标,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药的用量.术后4、8、12、24、48 h对切口、内脏、肩部3个部位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VAS>4者静脉注射曲马多处理.记录两组患者额外镇痛药的需要量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改变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组的麻醉药用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术后各时段各部位Ⅰ组患者VAS评分均小于Ⅱ组(P<0.05).Ⅱ组术后额外镇痛药用量小于Ⅰ组.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肺功能及恶心呕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及腹腔内注射镇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并可减少手术应激,降低全麻药用量,加快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套扎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研究60例择期包皮套扎术的小儿随机均分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分别记录两组麻醉效果、手术期间HR、SpO2的变化、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小儿哭闹躁动的次数。结果两组麻醉效果、HR、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复苏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术后小儿哭闹躁动的次数少,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套扎术中麻醉苏醒快,术后更平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戳口局部浸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4月60例择期行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1组和B2组,每组各20例.A组为空白对照组;B1组术毕前1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关腹前分别于3个戳口的皮下组织与壁层腹膜内各注入0.5%罗哌卡因2 mL;B2组术毕前10 min静注地佐辛0.1 mg/kg,关腹前仅于剑突下戳口的皮下组织与壁层腹膜内各注入0.5%罗哌卡因2 mL.在麻醉清醒后的0、2、6、12、24 h时点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若〉4分则予以哌替啶1 mg/kg肌注,并记录使用镇痛剂的例数.同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B1组、B2组与A组在术后0、2、6 h的VA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与B2组在各时点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24 h 3组间VA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生不良反应及切口感染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有10例需使用镇痛药,B1组与B2组分别为2例和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佐辛联合罗哌卡因戳口局部浸润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单纯剑突下戳口局部浸润操作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平衡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共15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为氟比洛芬酯和罗哌卡因联合用药组(n=50例),B组为罗哌卡因组(n=50例),C组为对照组(n=5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在腹壁打孔前用0.375%罗哌卡因行皮肤切口浸润麻醉.各3ml,手术结束前于腹腔内喷洒0.375%罗哌卡因30ml。B组仅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和腹腔内局麻药喷洒,方法同A组。C组不用额外镇痛方法。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术后1、4、8、12、24h的切口痛(皮肤感觉痛)、内脏痛(如主诉有大小便欲望,胃痛等),并记录各组术后需要使用镇痛药(哌替啶)的时间、人数和使用的次数。结果A组在术后l、4、8、12h点2个部位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比较,只在术后4h和8h时切口VAS评分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在术后1、4、8h时,2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初次使用哌替啶时间、人数和使用次数均显著低于C组,A组的使用人数和次数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未观察到与镇痛相关的术后出血、局麻药中毒等副作用。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平衡镇痛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注射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的可行性。方法ASA分级Ⅰ-Ⅱ择期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A组(局部浸润组,n=22)、B组(PCA镇痛泵,n=22)和C组(空白对照组,n=22)。A组:手术结束时,切口局部浸润(0.75%盐酸罗哌卡因,脐缘下切口4ml,其他两个切口各3m1);B组:手术结束时,连接PCA镇痛泵(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注射芬太尼50μg作为负荷量,PCA镇痛泵的配制:芬太尼20W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以2ml/h泵注);C组:空白对照组,不作术后镇痛,当VSA评分大于等于5cm时,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lmg/kg,采用视觉模拟尺(VAS0—10)评分方法,观察并比较术后2、4、6、12和24h三组患者腹壁伤口痛、深部脏器痛及肩部疼痛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应用杜冷丁的次数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与C组比较,术后2—24h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有14例使用盐酸哌替啶术后镇痛,而A、B组各有2例使用盐酸哌替啶(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注射盐酸罗哌卡因对减轻术后疼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日间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日间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组(D组)、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组(R组),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氟比洛芬酯50 mg于麻醉开始前10 min静脉注射, D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0.1 mg/kg, R组手术结束前采用0.5%罗哌卡因6 ml/处局部浸润。结果:T_1、T_5时刻两组VAS评分差异不大,T_2、T_3、T_4时刻R组VAS评分较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6、INF-α含量均较术前增高;与R组比较,D组升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R组之间相比较,R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少。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的镇痛模式具有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恢复的效果;但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所有入组病例行静脉麻醉,静脉注射麻醉剂诱导麻醉,建立气腹后,实验组向腹腔胆囊床喷洒罗哌卡因和复合地塞米松,对照组只喷洒罗哌卡因,分析两种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术后0h和24h两组VA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h实验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使用镇痛药和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穿刺孔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芬太尼镇痛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LC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n=30):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于诱导前15 min静注右美托咪啶负荷量0.6μg/kg后,以0.3μg/(kg·h)的速率输注维持量至术毕。4个穿刺孔打孔前均给予0.6%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每个穿刺孔5 mL,共20 mL);B组未给予右美托咪啶和罗哌卡因。2组患者术毕均使用芬太尼静脉镇痛24 h。观察术后3 h、6 h、12 h和24 h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BCS舒适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提高(P<0.05),PONV发生率降低(P<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刺孔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复合右美托咪定静注可改善LC术后芬太尼镇痛的舒适度,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体重44.5~91 kg,随机分成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组(FR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15 min和术后12 h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FR组切皮前采用0.5%罗哌卡因于切口周围、皮下、肌肉、腹膜浸润麻醉(剑突下10 ml,脐上和右腹部切口分别浸润5 ml),F组则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VAS评分>3分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 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2、6、12及24 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记录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和哌替啶的使用例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组术后2、6、12及24 h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F组(P<0.01);与F组比较,FR组哌替啶使用例数减少(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罗哌卡因多模式镇痛用于LC术后镇痛,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