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临床实验室诊断儿童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常用方法有细菌培养、外周血自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C反应蛋白(CRP)等,细菌培养是判断感染的金标准,但所需时间长,而且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新生儿感染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已有不少报道。本文对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CD64指数测定,探讨其作为不同病原体感染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Brinkmann等首次发现中性粒细胞可以形成一种捕获并杀灭病原体的特殊网状结构,将其命名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后续研究表明,NETs的生成和降解会影响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因此,揭示NETs的产生机制及其对病原体的影响为深入理解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免疫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并为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策略.现拟对NETs的构成、产生机制及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鉴别早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200例,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分为早期局部感染组(n=120)和脓毒血症组(n=80),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24 ~ 48h内及治疗前进行血常规WBC检测和CRP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析中性粒细胞CD64 (MESF)及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鉴别早期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对照组、早期局部感染组、脓毒血症组中性粒细胞CD64及血清CRP、WBC水平依次显著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局部感染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血浆CRP、WB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CRP、WB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6、0.757、0.629(P均<0.05);与CRP、WBC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鉴别早期感染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性为97.39%、90.59%明显升高.结论 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对于早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效能明显优于血常规WBC和CRP检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工作中,细菌感染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细菌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因此早期诊断非常困难.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菌感染早期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水平明显升高,全身感染时升高尤为明显,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RP、ESR、IL-6及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明显相关,且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在诊断与鉴别诊断病毒感染、创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动期方面与其他炎性指标相比更具特异性.因此开展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检测有利于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的发生,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和CRP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判断预后的价值,选择感染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及血常规、细菌学培养等检查结果确定为细菌组60例、病毒组50例,分别在入院治疗前及治疗3 d后采集空腹血进行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及CRP水平测定,对照组(60例,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患儿)检测其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及CR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测定血清PCT和IL-6水平;采用FCM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百分比;采用Aristo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CRP水平。结果显示,治疗前细菌组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P0.05);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和CRP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截断值分别为:0.56 ng/mL、7.01%、8.79 pg/mL、14.5 mg/L。治疗后有效组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和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无效组PCT、中性粒细胞CD64和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 0.05)。提示PCT作为早期检测感染性疾病的标志物,对新生儿细菌感染更为敏感,而PCT、中性粒细胞CD64、IL-6和CRP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7.
中性粒细胞在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既能在疾病早期清除病原体,也会在疾病进展中对机体周围组织产生损害。低密度中性粒细胞(LDN)是中性粒细胞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亚群,它是由活化脱颗粒的正常成熟中性粒细胞和大量从骨髓中过早释放的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共同组成的混合物,LDN可能通过改变吞噬作用、产生活性氧(ROS)、增强生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能力和免疫抑制等多种方式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艾滋病、结核病等感染性疾病发病机制中LDN的作用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C反应蛋白、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52例感染患儿中分为细菌感染组(195例)和病毒感染组(157例),另外选取健康足月儿1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时检测CRP、WBC和GRAN。感染组经过治疗后,于72 h、168 h复查CRP、WBC和GRAN,观察三者的动态变化。结果入院时新生儿细菌感染组CRP、WBC和GRAN均较正常对照组和病毒感染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72和168 h后,细菌感染组CRP、WBC和GRAN明显下降(P〈0.01),而病毒感染组各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中CRP、WBC和GRAN是很好的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的诊断指标,对判断病情变化与疗效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用于细菌感染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如败血症,呼吸道感染,烧伤和术后感染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的活动期和合并感染的鉴别诊断.不同的临界值的划分,使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也可应用于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判断.若将CD64联合其他炎症性指标共同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可更好地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检测有利于疾病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吞噬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方法 ,并探讨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对PMNs吞噬Mtb活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抗酸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PMNs吞噬Mtb,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PMNs对FTTC标记Mtb的吞噬活性.外周血预先分别与IL-2、IFN-γ、GM-CSF和IL-4等细胞因子孵育,再加FTTC标记Mtb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MNs对Mtb吞噬率,并与对照组比较吞噬率的变化.结果 抗酸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均能观测到人PMNs吞噬Mtb.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人外周血PMNs对Mtb的吞噬率在5 min时为47%,15~20 min达到平台期,为66%~72%.外周血预先加IL-2或IFN-γ作用后,PMNs对Mtb的吞噬率可分别增加76.7%和75.2%;而预先加IL-4作用后,吞噬率降低31.7%.结论 IL-2和IFN-γ对PMNs吞噬Mtb功能有增强作用,而IL-4有降低作用,表明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参与调节PMNs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 ,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中IL 6 ,IL 10和TNF α水平 ,用Bactec 912 0细菌培养系统进行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 ,IL 6 ,TNF 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而IL 10水平则显著低于正常新生儿组和非败血症组 (P <0 0 1) ;非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与其IL 6 ,TNF 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IL 10呈负相关 (P <0 0 1) ;败血症组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随病情好转而逐渐降低 ,病情危重时则持续高表达。结论 :新生儿血中单核细胞CD14 CD16 表达水平仅在败血症时显著增高 ,并随病情而变化 ,因此 ,它可能对败血症具有诊断意义 ,与败血症的预后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 (细胞表面糖蛋白 )和CD6 2P (P选择素 )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对 40例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 2P表达进行研究 ,以 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CD6 2P的表达分别为 33.89%± 13.2 9%、8.5 8%± 5 .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9.73 %± 6 .82 %、3.2 6 %± 1.7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在IgA肾病Ⅳ级和Ⅴ级患者CD44、CD6 2P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CD6 2P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39,P <0 .0 5 )。结论 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强 ,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健康老年人与青年人外周血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表达水平的比较性研究,探讨免疫衰老的细胞学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分析青年组(20-35岁)与老年组(60-75岁)外周血CD8+CD28+、CD8+CD56+及CD8+CD57+T细胞水平。结果:老年组外周血CD8+CD28+T细胞明显低于青年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34.07±5.29和49.84±7.43(P<0.05);而老年组CD8+CD56+T细胞及CD8+CD57+T细胞均明显高于青年组,前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6.60±2.40和2.10±0.35,后者阳性百分率分别为41.82±6.01和22.89±2.80(P<0.05)。结论:老年人CD8+T细胞CD28、CD56及CD57的表达率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改变;CD28表达下降可能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而CD56、CD57表达水平的增加则可能是机体对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一种代偿性适应。  相似文献   

14.
CD3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T细胞表达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CD3 0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抗体双重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CD3 0 在HFRS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 4,CD 8T细胞表达的水平。结果 :CD 4CD-3 0 细胞在重型组 ,中轻型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患者CD 4CD 3 0 ,CD 8CD-3 0 细胞明显增加 ,且重型组 ,中轻型组和正常组三组间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HFRS患者急性期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亢进 ,各种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衡与该病免疫发病机制及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L的表达增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表达,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离SLE患者和正常人PBM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正常状况和应用植物凝集素(PHA)及地塞米松(Dex)后,CD40L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SLE患者CD40L的表达水平和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SLE患者PBMCs的CD40L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于静止期SLE患者;应用PHA处理24h后,3组PBMC表达CD40L均明显增加,但活动期SLE患者增加更明显;应用地塞米松后,SLE患者(活动期和静止期)PBMCs的CD40L表达明显减少,对照组无明显改变;SLE患者(活动期和静止期)CD40L的表达水平和SLEDAI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CD40L在SLE患者PBMCs的表达增加,和疾病活动度有关;其受PHA和Dex调控,在SLE发病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 (M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水平及予甲基强的松龙 (MP)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 2 8例缓解复发型MS患者及 12例复发期MS予静脉MP治疗后外围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3(CD5 0 )、细胞间粘附分子 1(CD5 4 )、整合素LFA 1β亚单位 (CD18)、非常晚抗原 4 (VLA 4 )α、β亚单位 (CD4 9d、CD2 9)和 (- )选择素 (CD6 2L)的阳性百分率。结果 :复发期MSCD4 9d和CD2 9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D5 4和CD6 2L在单核细胞的阳性百分率高于缓解期MS和对照组 ,复发和缓解期MSCD5 4在淋巴细胞的阳性百分率高于对照组 ;MP治疗后 ,CD5 4和CD4 9d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CD6 2L在单核细胞的阳性百分率下降。结论 :M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升高并可作为MS活动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30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感染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Th2细胞的分化情况。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LP)复制腹腔感染脓毒症小鼠模型,在不同时点取外周全血进行三色荧光标记,以流式细胞术对CD4+细胞表面CD30分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时点的CLP组其CD30分子的表达有所不同,以术后38h为最高,随后呈现总体下降趋势。结论:在脓毒症腹腔感染小鼠的动物模型中,Th2细胞的分化情况随病程的发展有所不同,可能和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在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成人麻疹肺炎患者106例,按临床表现和细菌学检测结果 分为麻疹合并细菌性肺炎组及麻疹合并病毒肺炎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测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结果 麻疹合并细菌性肺炎组出疹期CD64水平为(32.15±11.07)MFI,明显高于恢复期(10.6±3.23)MFI(P<0.01)和麻疹合并病毒性肺炎组(9.55±3.48)MFI(P<0.01),以CD64≥8.50MFI、CRP≥10.00 mg/L、WBC≥9.05×109/L阳性标准,三种指标的敏感度分别为78.12%、80.48%、59.37%,特异度分别为76.19、67.67%、64.28%,准确度为77.35%、74.52%、61.32%;CD64与CRP呈正相关.结论 与CRP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可作为麻疹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并可用于判断病情程度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HIV-1感染对NK细胞及其活化性受体CD22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HIV 1感染对NK细胞以及CD2 2 6 /PTA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 2 7例HIV 1感染者以及 16例健康献血员NK细胞相关膜抗原 ,用HIV 1SF3 3 株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进行NK细胞活化表达CD2 2 6的动态观察。结果  2 7例HIV 1感染者均处于无症状感染期 ,CD16 + CD3-、CD8+ CD3-细胞亚群百分率和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 (P <0 .0 5 ) ,CD16 + CD3-和CD8+ CD3-细胞中表达CD2 2 6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5 )。HIV 1和PHA均可体外诱导CD2 2 6在CD16 + NK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结论 CD2 2 6分子可能参与HIV 1感染诱导的NK细胞活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