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舌鳞癌颈淋巴转移的发生规律以及对CN0 (临床不怀疑转移 )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 对本院 1991— 2 0 0 2年间 73例舌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舌鳞癌总体转移率为 46 5 8% ,CN0 患者的颈淋巴结隐匿转移率为 2 9 0 3 % ,舌鳞癌隐匿性转移与肿瘤T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舌鳞癌颈部转移率及CN0 患者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均较高 ,临床上应根据原发灶的大小等因素综合考虑 ,研究合理的治疗方案 ,可提高其颈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舌体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uo ZM  Wang SL  Zeng ZY  Chen FJ  Zhang Q  Wei MW  Yang AK  Wu GH  Peng HW 《癌症》2005,24(3):368-370
背景与目的:对于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舌癌颈部的处理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cN0舌体鳞癌颈部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手术前后未行放、化疗的cN0舌体鳞癌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规律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及颈部不同处理方式的控制情况。结果: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3.0%,其最常见的位置在同侧颈Ⅱ区,83.0%的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分布在同侧颈Ⅰ、Ⅱ、Ⅲ区;病理分级是影响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隐匿性淋巴结转移为影响cN0舌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的颈部复发率为6.7%。结论: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是cN0舌体鳞癌患者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底鳞癌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局部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1998年治疗的65例口底鳞癌患者,分析肿瘤部位、直径、口腔侵犯、病理分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6.2%(30/65),颏下、颌下区(I区)淋巴结转移占96.6%(29/30)。前口底肿瘤45例,后口底肿瘤20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2%和40.0%(P=0.096);肿瘤直径在3厘米以上与以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9.5%和21.7%(P=0.003);侵犯舌与未侵犯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6.8%和44.4%;侵犯牙龈与未侵犯牙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0.0%和42.0%;低分化鳞癌与中、高分化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6.5%和42.1%(P=0.018)。65例患者五年生存率为46.4%,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五年生存率为6114%,有淋巴结转移者为28.9%(P=0.0013)。结论:口底鳞癌局部因素中,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侵犯舌及牙龈、病理为低分化鳞癌的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g AK  Chen FJ  Li QL  Wei MW  Song M 《癌症》2003,22(5):541-544
背景与目的: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规律性,且影响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选择性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1990~1996年间在我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164例舌鳞癌患者的资料,分析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64例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5.71%,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同侧的Ⅱ区,其次分别为同侧的Ⅰ和Ⅲ区,82.98%隐匿性转移的颈淋巴结位于以上3个区域,大多数隐匿性转移的颈淋巴结在首次手术治疗后2年内(33/36)被发现。经统计学分析,显性颈淋巴结转移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差异(log-rank,P<0.01),而显性转移组与隐匿性转移组患者的预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P>0.05)。结论:同侧的Ⅰ~Ⅲ区是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常见区域,对较易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cN0舌鳞癌患者可行选择性肩胛舌骨肌上颈清扫术。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影响cN0舌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T1、T2No舌活动部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1、T2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133例T1,T2No舌活动部鳞癌病例,根据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布探讨早期舌鳞癌的转移规律;分析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结果:133例早期舌鳞癌中32例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是24.1%,隐匿性颈淋巴结主要分布在leveⅡ(52.6%),其次是LeveII(36.8)%,再次是leveⅢ(7.9%),以及对侧leveII(2.6%),leveIV和V无隐匿性转移淋巴结存在。本组选择性全颈清扫组,区域性颈清扫组(leveII-Ⅲ)和未颈清扫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83.5%,76.9%和71.0%,三组两两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1舌鳞癌中颈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组的生存率分别为87.6%和80.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T2舌鳞癌全颈清扫组,区域性清扫组和未行颈清扫组患的5年生存率为80.6%,74.1%和61.1%,全颈清扫和区域性清扫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的5年生存率是78.2%。结论:T1、T2No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leveI,II和Ⅲ,T1舌鳞癌颈部以观察为主,T2宜施行leveI,II和Ⅲ(上半颈)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舌体鳞癌颈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颈部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舌体鳞癌N0患者颈部淋巴结治疗方法,以减少临床上的失误或过度治疗.方法对1985至2002年间165例舌体鳞癌N0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部分T1、T2及T3期患者切除原发灶,进行颈部观察;其余T2期以上患者或无法随访的T1期者采取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各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ND),33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5例单纯原发灶切除病例中9例出现颈淋巴转移.淋巴结隐匿性总转移率为25.5%,并随临床T分期的增高而增高.观察组总体颈部失控死亡率(20.0%)与END组(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1期观察组和END组的颈部失控死亡率分别为7.7%和4.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将T2、T3期作为中期病变合并,观察组(70.0%)和END组(0)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舌体鳞癌颈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随临床T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T2期以上N0舌体鳞癌患者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清扫术,以提高其颈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对T1N0患者,如能够严密随访,可考虑单纯局部切除原发灶,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8例I期和Ⅱ期舌鳞癌的颈部隐匿性转移和挽救治疗的效果。方法:18例病以前均未接受过治疗。原发灶经口腔切除,并密切随访观察颈部。结果:手术切缘均呈阴性。11%(2/18)的病人原发灶处有复发,局部控制率是89%(16/18)。50%(9/18)的病人在随访期中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原发灶已控制的情况下,淋巴结转移率是44%(7/16)。总的五年生存率是67%(12/18)。颈部隐匿性转移的病人五年生存率是27%(3/7)。结论:舌癌颈部隐匿性转移率较高,挽救成功率较低。因此,我们建议对早期舌鳞癌应施行选择性颈清扫术或预防性放射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31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1个临床病理因素与其复发的关系。结果局部和区域共复发57例,总复发率为43.5%,肿瘤体积为舌鳞癌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0);区域复发34例,区域复发率为26.0%,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区域复发相关(χ^2=11.603,P=0.001)。结论肿瘤体积是影响舌鳞癌复发的最重要因素,可作为评估舌鳞癌复发风险的指标之一;颈部淋巴结转移是舌鳞癌区域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治疗应作为舌鳞癌颈部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口腔鳞癌具有较高的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然而,临床上对早期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还存在较大争议.从肿瘤原发灶浸润厚度、影像学方面探讨早期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对肿瘤原发灶浸润厚度>4 mm的患者,结合肿瘤影像学检查,建议行选择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8例口腔鳞癌未探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依据临床触诊及影像学结果将淋巴结分为三组,并对比各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学特点的相关性。结果:cN0期口腔鳞癌患者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与年龄、原发灶的大小、病理分化及生长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癌及颊黏膜癌原发肿瘤越大发生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几率越高。临床影像学未探及肿大淋巴结组其淋巴结阳性率与原发肿瘤大小及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P<0.05),影像学肿大淋巴结小于1 cm组其颈部淋巴结阳性率与原发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部淋巴结的隐匿性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明确隐匿性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舌体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和治疗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Guo ZM  Zhang Q  Zeng ZY  Chen FJ  Wei MW  Peng HW  Xu GP  Chen WK  Wang ZF 《癌症》2003,22(3):282-285
背景与目的:目前,对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的舌癌病例是否需行颈淋巴清扫术治疗仍存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舌体鳞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cN0舌癌病例的理论依据和应用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1997年214例手术治疗的舌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N0pN+(病理检查淋巴结阳性)病例和cN+pN+病例的颈部转移淋巴结分布规律;比较不同分组的远期疗效;Cox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舌体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pN+病例69例,颈淋巴结转移率32.2%,其中同侧Ⅰ、Ⅱ、Ⅲ、Ⅳ、Ⅴ区各占22.3%、33.5%、22.3%、4.6%、1.0%;对侧Ⅰ、Ⅱ、Ⅲ、Ⅳ、Ⅴ区各占6.6%、3.6%、3.0%、2.0%、0.5%。pN+组和pN0组5年生存率各为47%、83%(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舌体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为T分期、N分期。结论:舌体鳞癌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同侧颈部Ⅰ、Ⅱ、Ⅲ区;分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cN0病例既可起治疗的作用,又可用于评价颈部淋巴结转移状况以决定是否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相关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QL  Chen FJ  Zeng ZY  Yang AK  Wu QL  Zhang HZ  Wu GH  Xu GP  Guo ZM  Zhang Q 《癌症》2003,22(1):66-70
背景与目的:舌鳞癌的某些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与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临床和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988~1996年间在我院治疗、有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患者35例;另选择同期无颈淋巴结转移的舌鳞癌患者35例,在显微镜下测量肿瘤浸润深度、评定组织病理学参数。结果:70例cN0舌鳞癌中,大体形态为浸润加溃疡型、浸润型、溃疡型和外生型4组的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0.37%、41.67%、40.00%和27.27%;T1、T2和T43组分别为44.00%、43.48%和62.64%;肿瘤浸润深度<4mm、4~7.9mm和≥8mm3组的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29%、61.54%和88.89%;癌周淋巴细胞反应“+”、“++”和“+++”3组分别为73.68%、58.62%和18.18%;脉管侵犯和无脉管侵犯两组分别为85.71%和46.03%;病理为高、中和低分化3组分别为52.63%、42.31%和66.67%;浸润方式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4组分别为40.9%、50.0%、52.0%和80.0%。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的大体形态、肿瘤浸润深度、癌周淋巴细胞反应程度和脉管侵犯等参数与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和浸润方式等参数与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1、T2 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和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133例T1、T2 No舌活动部鳞癌病例 ,根据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分布探讨早期舌鳞癌的转移规律 ;分析选择性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和区域性颈淋巴清扫术的预后。结果  133例早期舌鳞癌中 32例发生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 ,转移率是 2 4.1% ;隐匿性颈淋巴结主要分布在levelⅡ( 5 2 .6 % )、其次是levelⅠ( 36 .8% )、再次是levelⅢ ( 7.9% )、以及对侧levelⅠ( 2 .6 % ) ,levelⅣ和Ⅴ无隐匿性转移淋巴结存在。本组选择性全颈清扫组、区域性颈清扫组 (levelⅠ~Ⅲ)和未颈清扫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是 83 .5 %、76 .9%和 71.0 % ,三组两两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1舌鳞癌中颈淋巴结清扫组与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组的生存率分别为 87.6 %和 80 .0 %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T2 舌鳞癌全颈清扫组、区域性清扫组和未行颈清扫组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80 .6 %、74.1%和 6 1.1% ,全颈清扫和区域性清扫组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的 5年生存率是 78.2 %。结论 T1、T2 No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主要分布在levelⅠ、Ⅱ和Ⅲ ;T1舌鳞癌颈部以观察为主 ,T2 宜施行levelⅠ、Ⅱ和Ⅲ(上半颈 )选择性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舌鳞癌肿瘤细胞浸润方式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 98例舌鳞癌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研究 ,按Anneroth的诊断标准对原发灶肿瘤前沿细胞生长方式进行分型 ,并对其颈淋巴清扫术标本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舌鳞癌中Ⅰ型 2 0例 ,Ⅱ型 38例 ,Ⅲ型 2 4例 ,Ⅳ型 16例 ,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0 ;10 5 2 % ;6 2 5 % ;81 2 5 % ,随着肿瘤浸润细胞从界限清楚到弥漫性生长 ,区域淋巴结转移率逐渐升高。结论 :肿瘤前沿细胞生长方式对区域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舌鳞癌浸润细胞呈Ⅲ型或Ⅳ型生长的N0 患者应采用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ing ZX  Liang BL  Shen J  Xie BK  Huang SQ  Zhang B 《癌症》2005,24(2):199-203
背景与目的明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舌癌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意义重大,单纯触诊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难以令人满意,MRI越来越多地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本研究旨在分析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及规律,探讨MRI在诊断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舌鳞癌患者共448个颈部淋巴结区进行MRI鄄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48个淋巴结区中,166区(37.1%)病理为淋巴结转移,其中Ⅱ区最常受累,Ⅰ、Ⅱ区MRI诊断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舌体鳞癌颈部淋巴结各区转移率与舌根鳞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6个淋巴结区有明确的淋巴结中央坏死,病理证实均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34区,MRI上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带模糊、不完整,其中2例包绕颈内动脉。以淋巴结最小直径≥8mm,或中央坏死作为MR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敏感性79.5%,特异性90.4%,准确性86.4%。结论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Ⅱ区最高,淋巴结的大小、有无中央坏死及边缘是否规则可作为MRI诊断的主要依据。MRI对于Ⅲ、Ⅳ及Ⅴ区诊断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高,但对Ⅰ、Ⅱ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舌体鳞状细胞癌患者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3—01—01—2011-12—31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治的经病理确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舌体鳞癌患者共136例。Kaplan-Meier计算累积生存率,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确立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结果:136例患者总复发率为52.94%(72/136),平均复发时间为34.05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65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复发的因素为民族、病理分级、T分期、N分期、TNM分期、侵犯中线、侵犯口底、原发灶手术和是否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为T分期、N分期和是否行颈淋巴结清除术。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4.89%(14/94),其中T。和T。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5.19%(12/79),T3和T4发生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13.33%(2/15),转移区域分布于I~Ⅳ区,未见V区转移。舌体鳞癌患者选择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结论:影响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T分期、N分期和是否行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9.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 淋巴结转移是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肺鳞癌、腺癌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240例肺鳞癌、腺癌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大小原发肿瘤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肿瘤最大径(d)≤2cm、2cm〈d≤3cm、3cm〈d≤6cm、6cm〈d≤10cm、d〉10cm组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0.0%、35.1%、52.8%、52.1%、71.4%,肿瘤大小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无相关性(r=0.10,P〉0.05)。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58.8%)显著高于鳞癌(42.9%)(P〈0.05)。43例d≤3cm的肺癌患者中7例(16.3%)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均为中低分化。结论 原发肿瘤大小并非胸内淋巴结转移的决定因素;肺腺癌较鳞癌更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d≤3cm的肺癌患者也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可能在小病灶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