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有3块2类鼠疫自然疫源地,即祁连山-阿尔金山高山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甘南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陇中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10个县(区)96个乡(镇),面积达80198.72km^2,截至2010年共分离鼠疫菌1671株,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monax、奥林匹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及其寄生蚤的分布情况,为鼠疫及相关疾病防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确定喜马拉雅旱獭在香格里拉县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种群、数量;利用圈套、挖洞等方法捕获旱獭,检体表寄生蚤及洞干蚤,进行生态学研究。结果海拔2300~4900m的7个乡(镇),调查24个点,确认16个点有旱獭分布,在7个旱獭分布点捕获旱獭22只,均为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检获獭体寄生蚤56只,属1科1亚科3属3种,分别为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二刺形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获洞干蚤7只,分属2科2亚科4属4种,分别为斧形盖蚤、谢氏山蚤、双凹纤蚤(Rhadinopsylla biconcava)和扇形巨槽蚤(Megabothris rhipisoides)。结论香格里拉县北部有喜马拉雅旱獭分布,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是该地优势蚤种;该地区高山草甸生境与周边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生态环境相似,同时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及主要传播媒介,提示香格里拉县具备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的宿主、媒介和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4.
黑唇鼠兔实验感染鼠疫简报史生福,湛永沧(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西宁811602)青海省是以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为主要宿主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在疫源地内广泛分布的啮齿动物中,除喜马拉雅旱獭、灰尾兔(Lepusoiosto...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选取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自然分离到的鼠疫菌556株,对其基因组型DF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鼠疫菌基因组分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绘制鼠疫菌基因组DFR时空演变专题地图,综合分析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趋势,探索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结果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尺度上,5型和8型分布广泛,其中5型主要分布在玉树和唐古拉地区,8型主要分布在海南、海西和海北等地;32型仅存在唐古拉地区,44型则分布在海北的祁连、门源2个地区。在时间尺度上,各地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组DFR型别均有不同程度的种群替代,这一特点在玉树地区表象尤为明显。结论鼠疫菌基因组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变受鼠疫疫源地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为基于生态流行病学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现代鼠疫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判断抽样选取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自然分离到的鼠疫菌556株,对其基因组型DF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鼠疫菌基因组分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绘制鼠疫菌基因组DFR时空演变专题地图,综合分析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趋势,探索鼠疫菌基因组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结果青海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DFR分型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在空间尺度上,5型和8型分布广泛,其中5型主要分布在玉树和唐古拉地区,8型主要分布在海南、海西和海北等地;32型仅存在唐古拉地区,44型则分布在海北的祁连、门源2个地区。在时间尺度上,各地分离到的鼠疫菌基因组DFR型别均有不同程度的种群替代,这一特点在玉树地区表象尤为明显。结论鼠疫菌基因组型时空分布及其演变受鼠疫疫源地所在的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而气候因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将为基于生态流行病学和基因组流行病学的现代鼠疫防治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尖扎滩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灭獭后密度调查浅析范维民,乔久先(青海省黄南州防疫站,811300)尖扎滩鼠疫自然疫源地是1957年9月由青海省防疫大队从一只自毙旱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后,正式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三十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人间鼠疫。1979年灭...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广泛分布着间颅鼠兔(Ochotona cansus),为研究其在疫源地内的宿主作用,我们以强毒鼠疫菌对该鼠兔作了感染试验。 试验的间颅鼠兔(简称鼠兔)捕自泽库县鼠疫流行区。对照的鼠兔捕自该县非鼠疫流行区。试验鼠疫毒株,系1954年分离自贵德县喜马拉雅旱獭体内的141号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监测数据,了解鼠疫流行特征,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鼠疫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EXCEL建立甘南鼠疫监测信息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2005—2018年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共调查74 281.2 hm2,见喜马拉雅旱獭8 911只,平均密度为0.12只/hm2;共布放鼠夹(笼)64 100次,捕获小型啮齿动物355只,捕获率为0.55%,分属于2目5科8属11种;梳检喜马拉雅旱獭4 766只、染蚤1 364只,总平均染蚤率28.62%,共获蚤3 978只,总蚤指数0.83;共探洞16 611个,有蚤洞1 451个,总平均染蚤率8.74%,共获蚤1 875只,总蚤指数为0.11;1950—1969年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共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7起,发病43例,死亡36例,1970—2018年无人间疫情;1959—1969年,共分离出33株鼠疫菌,其中分离自人体7株、自毙喜马拉雅旱獭24株和斧型盖蚤2株;1971—2018年未分离出鼠疫菌。结论甘南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是甘肃省最早判定的疫源地,60年代初动物间鼠疫活跃,时有人间鼠疫发生;70年代后动物间鼠疫基本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但有重新活跃迹象;该疫源地喜马拉雅旱獭密度持续处于高水平,进入疫源地务工、旅游人员逐年增加,存在非法猎捕贩运旱獭现象;应加强鼠疫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动物鼠疫流行线索调查,提高人间鼠疫快速识别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标志性工程,铁路大部分路段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为保障青藏铁路正常运营,国家在西大滩地区设立鼠疫监测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定量分析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气温、降水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海省喜马拉雅旱獭监测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进行旱獭位置点的空间定位;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取与喜马拉雅旱獭相关的地形地貌、气温、降水等生态环境参数;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旱獭发现点与生境参数的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结果 有77.27%(153/198)的喜马拉雅旱獭发现点分布在高程值为3000 ~ 4000 m的地区;当坡度为0~ 17度,坡向范围在91~270度(以180度为正南方向)时,旱獭数量最多;最暖月最高温为14.3 ~ 17.5℃、17.6 ~ 20.8℃和20.9~24.0 ℃3个温度区间内,喜马拉雅旱獭发现点分布总和约占到总数的95%(186/198);喜马拉雅旱獭发现点较为均匀地分布于降水量在46 ~ 108 mm范围内的地区.结论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大范围内的鼠疫宿主动物适宜生境的定量分析,空间信息技术在鼠疫防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德格县旱獭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证实喜马拉雅旱獭(旱獭)鼠疫在四川是否存在,为鼠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结果通过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出犬阳性血清2份,从33份旱獭标本中检出鼠疫F1抗原阳性材料10份,17份旱獭检材中检获鼠疫菌4株。结论确定四川德格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1954年发现,位于东经79°51′~103°20′,北纬30°40′~39°21′区域内,南缘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北界阿尔金山与祁连山,东起甘南山地,西达新疆境内昆仑山玉龙喀什河东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西藏阿里地区鼠疫监测结果 ,探讨鼠疫控制对策. 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工作方案>和<动物鼠疫监测标准>进行喜马拉雅旱獭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验. 结果 阿里地区鼠疫主要宿主仍然是喜马拉雅旱獭,平均密度达1.04只/hm2;梳检喜马拉雅旱獭132只,平均蚤指数2.89;测定鼠疫F1抗体血清211份,阳性125份,阳性率为59.3%,鼠疫F1抗原69份,阳性31份,阳性率为44.9%;剖检自毙旱獭46只,检出鼠疫菌22株,检菌率47.8%. 结论 宿主的高密度、主要媒介的高指数、自毙旱獭检菌率均证明本地区鼠疫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杜绝鼠间鼠疫波及到人间.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历史上有关鼠疫流行史记载较少。据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寺院藏医扎喜嘉木措从藏经中查录,旱在1754年,今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曾有人间鼠疫流行。1954年在青海省贵德县从喜马拉雅旱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首次用细菌学方法证实了该疫源地的存在。其后,甘肃的夏河县(1959),西藏的仲巴县(1966),新疆的和田县(1973)相继发现了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0余年来,在青海、甘肃、西藏、新疆4省(区)和有关省(区)医务工作者的共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甘肃鼠疫疫源不明地区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提出防控对策。方法以自然地理景观和宿主动物为指标,分别开展鼠疫自然疫源地构成条件调查;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研究相应的防控对策。结果甘南高原疫源不明区应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中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没有发现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迹象;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不存在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很可能也不存在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结论甘南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建议采取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控制策略;中部黄土高原鼠疫疫源不明区防控对策主要以防止历史疫区的死灰复燃,以及周边旱獭疫情的传入和波及为主;东部黄土高原疫源不明区鼠疫防控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周边长爪沙鼠疫情的传入和波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一起动物间鼠疫进行实验室判定。方法取病死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和抗原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疫杆菌核酸(chro392基因)。结果病死喜马拉雅旱獭脏器标本鼠疫杆菌检测阳性、鼠疫F1抗原检测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鼠疫杆菌核酸阳性。结论该病死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室检测为鼠疫杆菌感染所致,据此判定尼木县此次事件为动物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19.
甘肃鼠疫菌生化型,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甘肃省近30年来从各鼠疫疫源地分离的827株鼠疫菌对甘油、鼠李糖、麦芽糖、阿胶糖、蜜二糖的酵解及脱氮作用的差异,将该省鼠疫菌分为4个生化性状各异的菌型。每个型都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喜马拉雅旱獭菌株中蜜二糖发酵者为首次发现,将其划为一个独立的鼠疫菌生化型是必要的,并相应确立该型分布区域为相对独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作者建议以该型菌分布区阿尔金山命名为阿尔金喜马拉雅旱獭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1 石渠县鼠疫基本流行特点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与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的青海境内玉树、称多、玛多等县接壤 ,同属一类地理景观。即青甘藏东北高寒草甸喜玛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景观〔1〕。(喜玛拉雅旱獭 :MermotahimalayanaHods ,184 1)历史上石渠县无鼠疫记载。 1981年开始对该地区进行鼠疫监测 ,并一直认为该地区属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 1986年首次在该地区发现鼠疫血凝阳性材料 9份 ,最高滴度达 1:12 80 ;1988年发现 6份放射免疫反应检测阳性材料 ;1996年发现 5份犬血清血凝阳性材料 ;1997年在石渠县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