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25例,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期3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CT及T2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596±0.112)×10-3mm2/s,而对侧部位的平均ADC值为(0.880±0.148)×10-3mm2/s(P<0.01),28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均出现梯度征。结论: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塞,并能反映缺血半暗带等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正常人脑组织各部位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特点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应表现。材料与方法:正常青年人、老年人各5 0例,分别行常规MR检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 ,分析其影像学的表现特点并用软件计算出大脑各叶脑白质、基底节区灰质核团、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ADC值,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脑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部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 76 .5×1 .0 -3mm2 /s、0 . 790×1 .0 -3mm2 /s、0 . 76 9×1 .0 -3mm2 /s、0 . 781×1 .0 -3mm2 /s;青年组脑白质、丘脑、豆状核、尾状核头部平均ADC值分别为0 . 74 3×1. 0 -3mm2 /s、0 . 75 9×1 .0 -3mm2 /s、0 . 74 1×1 0 -3mm2 /s、0 . 76 2×1 0 -3mm2 /s,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青年组侧脑室体部脑脊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 . 3 3 8×1 0 -3mm2 /s、3 . 2 3 9×1 0 -3mm2 /s,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定量测量不同年龄组正常脑内各部位的ADC值,了解不同年龄脑ADC值的变化,并为鉴别病理改变提供基础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宫颈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妇科常规检查、超声等证实排除子宫颈病变者20例,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94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0、1 000 s/mm2),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内膜ADC值、子宫颈癌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宫颈癌病例组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827 1±0.148 6)×10-3 mm2/s,明显低于正常子宫颈内膜的平均ADC值[(1.526 4±0.068 7)×10-3 mm2/s];应用ROC曲线分析得出宫颈癌最佳ADC诊断阈值为1.284×10-3 mm2/s,其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8.9%。宫颈鳞癌平均ADC值为(0.805 4±0.120 1)×10-3 mm2/s,宫颈腺癌平均ADC值为(0.985 0±0.166 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平均的ADC值:G1级(0.949 4±0.083 6)×10-3 mm2/s,G2级(0.816 9±0.099 4)×10-3 mm2/s,G3级(0.706 7±0.087 8)×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C值与病理分级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616,P=0.000)。结论 DWI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并对宫颈癌的病理分型、分级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MR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500和0、800s/mm2,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于发病后48h内完成检查。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的ADC值差异。结果:①健康志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急性胰腺炎患者中17例呈弥漫均匀性高信号,5例呈不均匀高信号,3例呈中等信号。②急性胰腺炎组、志愿者组在b值为0、5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287)×10-3、(1.84±0.233)×10-3mm2/s;b值为0、800s/mm2时,二组的ADC值分别为(1.23±0.128)×10-3、(1.64±0.273)×10-3mm2/s。二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500及0、800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显示急性胰腺炎的病灶及范围,结合ADC值测量,对于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2例、前列腺癌(PCa)15例进行MR弥散加权成像,测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s).结果 BPH组前列腺中央带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3±0.282)×10-3mm2/ s和(2.025±0.358)×10-3mm2/ 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带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632±0.082)×10-3mm2/ s和(0.267±0.07)×10-3mm2/ s (P<0.05).结论 DWI对于BPH、PCa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反映其病理变化;ADC值是鉴别BPH与PCa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弥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研究脑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病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脑白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差异.方法对37例正常志愿者和46例MS患者进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测量T1WI低信号病灶、T1WI等信号病灶、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及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平均ADC值,比较其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感兴趣区平均ADC值分别为T1加权像低信号病灶1.384×10-3 mm2/s;T1加权像等信号病灶0.977×10-3 mm2/s;额叶表现正常脑白质0.762×10-3 mm2/s;正常志愿者额叶白质0.744×10-3 mm2/s.上述各组两两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分辨出MS病灶,并能够检测出MS患者表现正常脑白质的弥散异常.  相似文献   

7.
DWI以及ADC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以及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脑肿瘤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 44例脑肿瘤表现分为如下五类:DWI高信号ADC值升高(n=19)、DWI高信号但ADC值减低(n=11)、DWI低信号ADC值升高(n=9)和DWI混杂信号ADC值升高(n=5).转移瘤[(1.364±0.468)×10-3 mm2/s]、胶质瘤[(1.396±0.560)×10-3 mm2/s]及脑膜瘤[(0.935±0.182)×10-3 mm2/s]ADC值之间统计学差异不明显(F=3.47, P>0.05).结论 ADC值本身不能鉴别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 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DWI扫描(弥散敏感因子b值取800)。利用计算机软件直接测量肿瘤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信号强度值,取其平均值。同样的方法获得对照组胃壁的ADC值及信号强度值。采用常规MRI扫描及DWI扫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病变部位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常规MR胃癌检出敏感性为92%(35/38);DWI成像胃癌原发病灶检出的敏感性为100%(38/38)。DWI上病灶部位信号强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胃癌病灶平均信号强度值为(335.36±172.20),正常组胃壁平均信号强度值为(148.10±39.34);在b值为800时,胃癌患者病灶平均 ADC值是(0.93±0.07)215;10-3mm2/s,正常胃壁平均 ADC值是(1.78±0.08)215;10-3mm2/s,肿瘤组织ADC值明显小于正常胃壁组织;胃癌与正常胃壁的平均信号强度值及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其ADC值在胃癌的正确诊断中具有较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临床诊断价值和区分多发梗死灶中急性和非急性方面的能力。方法:对56例脑梗死发病时间不同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程序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的磁共振成像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信号强度及病灶大小,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DWI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表现弥散系数(ADC值)明显下降。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加权像,ADC值接近或高于正常。结论:脑梗死的DWI信号和ADC值变化具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DWI能非常可靠地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具有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登会  李育臣  王维平 《临床荟萃》2002,17(22):1315-13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核磁共振 (MRI)表观弥散系数 (ADC)的改变 ,与盐酸纳络酮疗效的关系。方法 计算梗死中心区ADC ,按盐酸纳络酮疗效进行分组 ,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非好转组ADC(n =14 ) x±s=(5 .90 2 5± 1.2 336 )× 10 -4mm2 /s,好转组 (n =4 4 ) x±s =(2 .92 5 7± 1.3891)× 10 -4mm2 /s ,t =7.6 30 ,P <0 .0 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急性脑梗死盐酸纳络酮的治疗效果与ADC值降低的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DWI和ADC值对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例脑实质室管膜瘤和3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5例脑实质室管膜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90±0.14)×10-3 mm2/s,32例胶质母细胞瘤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72±0.07)×10-3mm2/s,低于室管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以ADC值0.79×10-3mm2/s为阈值诊断脑实质室管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8%。结论 DWI及ADC值在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R DWI鉴别诊断鼻腔、鼻窦实性肿块的适宜b值。方法 对61例鼻腔、鼻窦肿块患者术前行常规MR及DWI扫描,选取b值为500、1000 s/mm2,测量病变实性部位ROI的ADC值,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比较良恶性病变ADC值的差异。分别在两种b值下以鼻腔、鼻窦良恶性肿块的ADC值作为临界点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z),确定诊断阈值,评价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b=500 s/mm2时,21例恶性肿块和40例良性肿块的平均ADC值为(1.07±0.32)×10-3 mm2/s、(1.90±0.62)×10-3 mm2/s(P<0.001),Az为0.929,以ADC值=1.31×10-3 mm2/s作为预测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5.0%,准确率为91.8%。b=1000 s/mm2时,21例恶性肿块和40例良性肿块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25)×10-3 mm2/s、(1.55±0.41)×10-3 mm2/s(P<0.001),Az为0.963,以ADC值=1.10×10-3 mm2/s作为预测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7.5%,准确率为93.4%。两组b值的Az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的图像信噪比明显高于b=1000 s/mm2的信噪比。结论 b=500 s/mm2时在保证更好图像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更适宜鼻腔、鼻窦肿块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DWI定量测量诊断宫颈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DWI定量测量诊断宫颈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93例,包括鳞癌66例(高分化1例,中分化56例,低分化9例)及腺癌27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3例),宫颈正常者20例。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MR及DWI扫描,测量ROI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的ADC值[(1.05±0.24)×10-3 mm2/s]低于正常宫颈[(1.87±0.22)×10-3 mm2/s;t=-14.08,P<0.05]。宫颈鳞癌的ADC值[(0.97±0.13)×10-3 mm2/s]低于宫颈腺癌[(1.26±0.31)×10-3 mm2/s;t=-4.79,P<0.05]。中分化宫颈鳞癌ADC值[(0.98±0.14)×10-3 mm2/s]高于低分化宫颈鳞癌[(0.88±0.14)×10-3 mm2/s;t=2.31,P<0.05]。以ADC<1.59×10-3 mm2/s诊断宫颈癌时,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100%。结论 DWI对宫颈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DC值可鉴别宫颈鳞癌与宫颈腺癌,且可评价宫颈鳞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接收信号测量的颈部良性淋巴结的ADC值与指数化ADC(eADC)值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对15名健康志愿者于同日内分别采用8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和体线圈行颈部DWI扫描,b值均取0、800 s/mm2,对比双侧(30个)及左右分侧(各15个)良性淋巴结DWI图、ADC图及eADC图特点,分别测量两种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ADC及eADC值,并进行比较。 结果 对15名受检者采用两种线圈扫描均获得可测量ADC的图像。神经血管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平均ADC值为(0.892±0.165)×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25±0.068)×10-3 mm2/s;体线圈测量出的淋巴结的平均ADC值为(0.857±0.142)×10-3 mm2/s,平均eADC值为(0.432±0.057)×10-3 mm2/s。采用两种线圈所获双侧或左右分侧淋巴结的ADC值、eADC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神经血管线圈或体线圈接收信号对颈部良性淋巴结DWI ADC值的测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WI和最小ADC值鉴别诊断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及室管膜瘤的MRI资料,其中室管膜瘤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4例,所有患儿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ADC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间变性室管膜瘤最小ADC值为(0.579±0.245)×10-3 mm2/s,室管膜瘤最小ADC值为(0.943±0.12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84(P=0.003),以最小ADC值=0.695×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1.4%。结论 最小ADC值在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鼻咽癌(NPC)及鼻咽部淋巴瘤(NP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NPC和27例NPL的 平扫、增强MRI及DWI图像,对比分析两者的平均ADC值和病灶与未受侵翼外肌ADC值的比值(rADC值),应用ROC曲线分析以ADC值、rADC值鉴别诊断NPC与NPL的效能。结果 NPC与NPL均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NPC于DWI(b=1000 s/mm2)上呈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等低信号,NPL于DWI(b=1000 s/mm2)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NPC组ADC值为(842.34±94.66)×10-6 mm2/s、rADC值为0.74±0.08。NPL组ADC值为(652.15±83.47)×10-6 mm2/s、rADC值为0.56±0.08。两组病灶ADC值、r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应用ADC值鉴别NPC与NPL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最佳鉴别阈值为736.5×10-6 mm2/s,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5.2%;应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最佳鉴别阈值为634.0×10-6 mm2/s,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1.5%。结论 DWI、ADC值及r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NPC与NP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常规MRI联合DWI诊断非典型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价值。方法 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PCNSL患者的常规MRI及DWI特征,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相对ADC(rADC)值,比较不同区域ADC值和rADC值的差异。结果 14例PCNSL中,单发12例,多发2例,共20个病灶,其中9个病灶位于非常规好发部位,包括脑浅表部位5个,脑干脑桥区、小脑半球、鞍区和第三脑室各1个。非典型性PCNSL的MRI表现包括3个病灶出现囊变、坏死区,1个病灶可见内部出血,7个病灶呈环形强化,3个病灶呈不规则片状强化。肿瘤实质区的ADC值为(0.70±0.15)×10-3mm2/s,rADC值为0.86±0.14,均低于瘤周近侧和远侧水肿区(P均<0.05),瘤周近侧水肿区ADC值高于远侧瘤周水肿区(P<0.05)。结论 对比常规MRI及DWI中肿瘤实质区、瘤周近侧水肿区、瘤周远侧水肿区的ADC、rADC值的差异,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PCNSL。  相似文献   

18.
DWI结合ADC值鉴别诊断睾丸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DWI结合ADC值鉴别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精原细胞瘤10例,非精原细胞瘤12例。均行MRI平扫、DWI扫描,并测量不同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ADC值的差异。结果 10例精原细胞瘤的DWI多呈均匀性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63±0.12)×10-3 mm2/s,12例非精原细胞瘤的DWI多呈不均匀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8±0.22)×10-3 mm2/s,二者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结论 DWI结合ADC值有助于鉴别精原细胞瘤与非精原细胞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序列术前评估听神经瘤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患者57例,术前均接受脑部常规MR及3D-SPACE序列检查,观察3D-SPACE序列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评估其对相邻脑神经的显示率,并与常规MRI及手术所见相对照。结果 57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1例(1/57,1.75%)局限于内听道内,56例(56/57,98.25%)超出内听道口生长;26例(26/57,45.61%)充满内听道底,31例(31/57,54.39%)未充满内听道。57例中,3D-SPACE序列显示实质型肿瘤21例(21/57,36.84%),实质伴囊变型肿瘤35例(35/57,61.40%),囊型肿瘤1例(1/57,1.76%),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85.96%(49/57)。3D-SPACE序列对三叉神经脑池段、后组脑神经脑池段、展神经脑池段、面神经内听道段、面神经脑池段及听神经脑池段的显示率分别为100%(57/57)、100%(57/57)、75.44%(43/57)、50.88%(29/57)、17.53%(10/57)和19.30%(11/57),均高于常规MRI (P均<0.05)。结论 3D-SPACE序列可准确显示肿瘤与相邻脑神经的关系,对于术前评估听神经瘤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SENSE技术支持下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肝硬化、30例肝癌进行上腹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在ADC图上直接测量其ADC值。结果在b值为300、1000和1500s/mm2时,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分别为(1.520±0.169),(1.200±0.132),(1.068±0.118)×10-3mm2/s;肝硬化ADC值范围分别为(1.305±0.1181),(1.137±0.124),(1.006±0.107)×10-3mm2/s;肝癌ADC值范围分别为(1.163±0.206),(0.898±0.155),(0.803±0.140)×10-3mm2/s。经统计学分析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在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