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病人分类合理配置外科病房护理人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外科病区护理人员的配置问题,建立适合临床实际的病人分类系统,为外科病区的护理人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6年5月某院外科8个病区的住院病人护理需求量及各班次的护理人员每日护理时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罗斯麦迪可斯量表——病人分类系统(RMT-PCS),用调查统计辅以工作参与法进行,计算出各病区每位病人24h的平均护理时数、需要的护理人数及各病区病人疾病平均严重度。结果各病区住院病人由于病种不同,病人类别所占比例明显不同,各类病人24h所需要的护理时数也不相同,第1类病人平均护理时数1.71h,第2类病人平均护理时数2.75h,第3类病人平均护理时数4.96h,第4类病人平均护理时数10.0h;各病房24h所需护理总时数为(第1类病人数×1.71)+(第2类病人数×2.75)+(第3类病人数×4.96)+(第4类病人数×10.0)。按照RMT—PCS量表护理人力分配比率计算出各病区所需护理人员数量符合工作量和病人平均严重度的要求,避免了按床护比分配人员的缺陷。结论改良的RMT-PCS量表更符合国情,运用改良RMT-PCS量表对病人分类并建立病人分类操作系统,科学地配置护理人力,既有利于科学的护理管理,又有利于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2.
郭玉凰 《全科护理》2020,18(24):3126-3129
[目的]构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探讨其在骨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可行性及作用。[方法]依据RMT-PCS原始量表与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实际护理诉求相结合,构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此量表四部分为中心制定67个护理及相关项目,运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骨科病人分为4种类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一类与二类病人比例为44.88%、49.77%,足踝病区一类病人比例为49.48%,关节外科病区比例为46.75%,二类病人在脊柱外科病区和骨病骨肿瘤病区比例依次为50.87%、48.63%;创伤绿色通道病区和脊柱外科病区病人以三类、四类为主。5个病区四类病人平均护理时数依次为(1.76±0.67)h、(2.79±0.53)h、(5.97±1.05)h、(12.14±1.34)h。护士配备系数依次为0.34、0.51、1.16、2.18。[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护理配备系数为科学化的护理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对医院护理人力配比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曹玉琼  王茜 《全科护理》2015,(5):390-392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住院病人需求,制定符合本科室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标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人需求调查表,随机对风湿免疫科163例住院病人进行调查,测量满足病人需求所需护理工时,从而推算出所需配置人数。[结果]病人信息需求平均得分3.25分,自尊需求平均得分3.21分,环境需求平均得分3.21分,安全需求平均得分3.14分,爱与归属需求平均得分3.05分,自我实现需求平均得分2.99分,生理需求平均得分2.73分;病房日均护理总时数为96.8h±2.4h,所需护士人数为22人。[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病人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自尊、环境、安全、爱与归属、自我实现、生理需求;根据科室病人需求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可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胡慧 《全科护理》2012,10(19):1801-180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重症监护病房(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在22例老年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强调建立ICU特色评估体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完善术前、术后关爱访视制度,加强护患沟通;创建温馨的监护环境,提供舒适护理;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加强人文关怀;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塑造护士优良形象。[结果]19例病人精神状态恢复正常,1例因经济问题强烈要求出院,2例死亡,其ICU综合征病人易感因素评分均>18分。[结论]在老年ICU综合征病人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病人健康、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更好地夯实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5.
运用患者分类系统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国内对护理人力资源的研究较多。大多集中在护理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调查分析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方面。近2年,也有通过直接测定护理项目(包括直接、间接)所需时间来计算护理人力的研究,但未见采用患者分类系统来测算护理人力的报道。美国的罗斯麦迪可斯量表-患者分类系统(rush medieus tool—pati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RMT—PCS)从患者情况、基本护理及治疗需求3大方面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合乎护理工作的实际内涵。为此,我院对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病区运用罗斯麦迪可斯量表-患者分类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并计算出总护理人力,受到了很多启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运用病人分类系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整体护理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病人分类系统,为整体护理病区的护理人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内科、外科、干部病区及眼科中各抽取30例病人,用单盲法对其每日的护理干预及各班次内容在调查表中予以记录,并用NOSA统计软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同样床位数不同科室的护理量明显不同(P<0.05).结论按照病人分类系统配备护理人员较按照床位配备人力科学,配备中应考虑护理量、技术系数和额外系数,使得人员配置更趋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王晓颖 《全科护理》2014,12(7):654-65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56例老龄病人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给予全程、细致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结果]病人合并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按计划锻炼达到如期目标,均痊愈出院。[结论]在老龄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叶惠坚  李瑜  吴玉玲  洪莉萍 《全科护理》2013,11(22):2086-208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老年科住院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安全意外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安全意外情况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保障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项目管理的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收尾5个基本过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病人满意度由(94.04±2.24)分提高到(97.53±0.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人力资源配置及培训等情况得到了改善。结论运用项目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改善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肿瘤病人心理特点及手术室护理特点阐述了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3个阶段的应用,为肿瘤病人手术护理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1.
优化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与护理质量关系的研究,结合中国目前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①加强学校教育及继续教育,提升护理人力资源;②设置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③完善后勤保障系统,重建护理工作流程,简化某些护理工作程序;④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④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潘丝雨 《上海护理》2020,20(5):58-61
目的 构建因素型眼科患者分类系统,探讨其在眼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可行性及作用。方法 本文依据RMT-PCS原始量表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眼科实际护理诉求相结合,构建因素型眼科患者分类量表,此量表的四部分为中心制定67个护理及相关项目,运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眼科患者分为四种类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一类与二类患者占比数量较大,依次为44.88%、49.77%,一类患者在出院病区占比49.48%,手术病区占比46.75%,二类患者在眼底病病区占比50.87%,术后病区,占比48.63%;三类与四类患者集中在创伤绿色通道病区和眼底病病区。眼科5个病区的一类、二类、三类及四类患者每日平均护理时数依次为(1.76±0.67)h、(2.79±0.53)h、(5.97±1.05)h、(12.14±1.34)h。护士配备系数依次为0.34、0.51、1.16、2.18。 结论 因素型眼科患者分类系统为不同患者归类提供量化指标依据,护理配备系数应用对护理管理操作带来科学化依据,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起到指导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在急诊外科病房,通过学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精神,提高认识,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根据急诊科室特点进行弹性排班,实行责任小组包干制并实施绩效考核制度。[结果]实施后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急诊外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提高病人满意度和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南通市6所三级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理工作量进行调查,确定各病区实际护理工作量,旨在建立优质护理示范病区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为政府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新形势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对6所医院42个病区在班所有护士工作量进行现场观察,记录所需时间。结果 6所医院的实际病房床护比均低于各自的需配置床护比;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科、妇科、产科、儿科需配置床护比分别为1:0.56、1:0.67、1:0.79、1:0.56、1:0.47、1:0.70、1:0.72;A、B、C类病区平均护理时数分别为168.1、161.1、165.2 mi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快改变护士缺编现象;由于各所医院制定的A、B、C类病区分类标准不统一,所以不能以示范病区类别配置护理人力,建议将病区平均护理时数作为配置护理人力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评价和期望。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796例住院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问卷调查,将调查项目进行编码,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版本进行频数、构成比、均数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住院患者认为优质护理服务指征依次为:知识与技能、服务态度、关爱与沟通、患者感受、健康指导、及时提供患者所需的护理。结论: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全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时,可参照本研究结果,制定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期望的质量评价标准、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我院合理配置与使用护理人力资源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以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安全。方法:调整护理人力编配,注重护理人力资源的整合,合理地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实行护士分层次使用,重视护士能力的发挥与培养,激发护士以最好的工作态度和最佳的技术水平做好护理工作。结果:有效地充分发挥不同学历、不同层次护士的潜能,加强了临床护理的力量,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对促进护理学科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认为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可以使护生更好地体会"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加强基础护理,以德施护,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从而引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措施和成效,全面履行护士职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通过对医务人员的管理,统一思想,全员参与,改变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进行管理,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公示服务内容完善护患沟通,改进流程,提供形式丰富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满意度提高至99%;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增强;陪护率下降到60%。结论康复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医院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206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设2016年度接收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给予常规的体检护理;设2017年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理以来接收的106例体检者(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程度、护理质量及常见风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体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体检可信度和体检效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检者的风险事故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护理可提高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节省体检时间,提高体检的综合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