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石复位法治疗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6月间治疗的230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半规管耳石假说,随机分成治疗组122例,对照组108例,分别接受耳石复位法和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88例眩晕和眼震于治疗后立即或在2周内逐渐消失,18例改善,16例无效,治愈率72.1%,总有效率86.9%。对照组51例立即或在2周内逐渐消失,23例改善,34例无效,治愈率47.2%,总有效率68.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鉴于耳石复位法治疗无明显禁忌证,方法简单,无痛苦和不良反应,一次性治疗疗效高,短期(1~3个月)随访无复发,因此认为该法可作为BPPV门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引起眩晕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之一。Barany在1921年首次描述了位置性眩晕的概念.1952年Dix和Hallpike将其命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提出典型的位置性眩晕发生在头位变动时,患者感觉到剧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通常短于40s,同时还可以观察到 相似文献
3.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pley与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n positional vertigo,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法治疗(Epley管石复位法)与联合手法治疗(Epley加Semont联合复位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8例经1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一次治疗有效率为83.3%,其中单纯组为78.3%,联合组为88.0%.无效患者继续重复相应手法治疗,至第三次复诊时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3.8%,其中单纯组为91.3%,联合组为96.0%.随访3个月,共计有7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为14.6%,其中单纯组为21.7%,联合组为8.0%.结论 Epley加Semont联合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治疗的112例后半规管和上半规管BPPV,随机分成治疗组(耳石复位治疗)57例,对照组(一般对症治疗)55例,治疗结束后2周复查并评定疗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立即或2周内症状消失43例,其中30例症状立即消失,症状改善8例,无效6例,治愈率75.4%,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疗后立即或2周内症状消失23例,症状改善15例,无效17例,治愈率41.8%,总有效率6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经过耳石复位治疗,半数以上(30例)症状立即消失,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病程,无不良反应,近期疗效是肯定的,并且无明显禁忌症,无痛苦,方法简单易学,无需仪器,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 评价颗粒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 对1996年7月-1998年6月间治疗的31一半规管性良性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地规管耳右症假说,患者接受1次颗粒复位法治疗。治疗结束2周后复查并评价疗效。结果 21例患者的眩晕和眼一立刻或在1-2周内逐渐消失。6例改善,4例无效。总有效率87.1%。结论 颗粒复位法对大多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有效,推荐作为治疗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首次治疗时单纯门诊复位法(改良Epley法)与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单侧原发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疗效。方法:我科眩晕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单侧PC-BPPV的150例患者中,147例符合条件并配合随访。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门诊复位组(73例)和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74例),前者在门诊采用改良Epley法治疗,后者采用门诊改良Epley法复位加自我复位法(自我改良Epley法)治疗。结果:1周时,单纯门诊复位组治愈率为53.4%,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治愈率为83.8%(P〈O.01)。单纯门诊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45.9%和61.1%(P〉0.05),风险比为0.752,95%CI为0.486~1.163;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中,手法复位与复位椅复位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1.O%(P〉0.05),风险比为1.081,95%CI为0.8881.316。两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单纯门诊复位组0,门诊复位加自我复位组为1.3%(P〉O.05)。结论:门诊复位配合自我复位比单纯门诊复位法能更快、更有效地治愈后半规管BPPV,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两组患者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纯复位椅比手法复位效果更好,但自我复位可减少两种复位方法的效果差距,可用于配合程度较好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别采用Epley和Semont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63例PC-BPPV患者随机分为Epley治疗组(133例)与Semont治疗组(130例),分别采用Epley和Semon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63例经手法复位治疗一周后随访总有效率84.8%(223/263),其中Epley治疗组有效率为85.7%(114/133),Semont治疗组有效率为83.8%(109/130),3个月后随访总有效率92.4%(243/263),其中Epley治疗组有效率为91.7%(122/133),Semont治疗组有效率为93.1%(121/130).随访中有21例患者复发,其中Epley组11例,Semon组10例,再次行手法复位治疗,眩晕症状仍可缓解.结论 Epley和Semon手法复位治疗PC-BPPV疗效明显,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对100例BPPV患者行耳石复位法治疗,其中后上半规管型患者80例采用Epley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型患者20例采用Barbecue翻滚法治疗,治疗2周后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80例一次性治愈,10例经2~3次治愈,5例改善,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95/100)。结论 Epley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BPPV效果好,操作简单,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常见的前庭外周性疾病,本文研究手法复位配合药物治疗BPPV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BPPV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王春丽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1):134-136+146
目的 探讨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BPPV患者,均采取耳石复位法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为(0.61±0.25)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4.62±2.8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平衡感、眩晕、眼震症状的消失时间分别为(7.61±0.84)d、(7.14±0.75)d、(8.23±0.95)d,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患者期间加强对患者复位期间的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眩晕、眼震等症状的缓解,减少眩晕发作对患者身心影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手法复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分析1999年12月至2008年9月期间124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应用管石复位治疗后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1240例BPPV患者应用改良Epley 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复位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并于一周后复查,随访一年.结果 1240名患者中,男500例,女740例,年龄5~92岁,平均(46.5±2.3)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149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69例,同时性双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17例,同时性双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2例,同时性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3例;特发性BPPV 968例,继发性BPPV 472例,继发病因包括头部外伤、感染、各种耳部疾病、高血压、手术等.利用手法复位治疗后,首次治愈率85.6%(1062/1240),其中后半规管BPPV86.2%(991/1149),水平半规管BPPV 81.2%(56/69),混合性半规管BPPV 68.2%(15/22);观察随访1年后,总治愈率94.2%(1168/1240),复发率5.7%.结论 BPPV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疗效肯定,见效快.方法 简单,短期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BPPV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患者管结石复位过程中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发生率、识别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对98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分析复位过程中出现耳石移位误入其他半规管的情况。结果 63例水平向地性眼震(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复位过程中转变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5例;35例水平背地性眼震患者(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在Gufoni法复位后变为管结石4例;总发生率为9.18%(9/98)。结论 HSC-BPPV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耳石移位至其他半规管,可通过仔细观察并正确识别眼震方向发现;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在转化为管结石后可以进行管结石复位治疗。 相似文献
14.
彭安全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3,17(2):91-94
本综述了后半规管栓塞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机理、适应症、手术方法与效果及可能的并发平,并与单管神经切除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进行了比较,认为后半规管栓塞术治疗BPPV比单管神经切珍重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Semont方法治疗40例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Semont方法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PC-BPPV患者按Semont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1次Semont方法治疗后,32例症状消失,首次治疗成功率为80%,其中病程在1周内的19例患者有16例症状消失。3例经2次、2例经3次、1例经4次治疗后症状消失,总治疗成功率为95%,2例无效。随访至今,5例复发,复发率12.5%,复发者再行Semont方法治疗仍有效。结论:Semont方法治疗PC—BPPV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眩晕是患者就诊于神经内科及耳鼻咽喉科门诊的最常见症状之一,其中约80%为周围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疾病,约占所有周围性眩晕17%~20%,一般认为是由于脱落变性的耳石进入半规管,随头位改变刺激壶腹嵴而产生眩晕[1]。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BPPV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例患者(男34例,女26例)通过常规神经耳科学检查、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确诊为BPPV。40例在发病10天内就诊,6N在发病1月内就诊,10例在5月内就诊,4例在6月以上就诊。采用Semont摆动手法、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对治疗1次无效者间隔7天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它方法治疗。完成冶疗后2周复查评定疗效。结果后半规管BPPV54例,22例采用Semont手法复位治疗,14例痊愈,4例改善,4例无效。4例无效改用Epley颗粒复位法。Epley颗粒复位法治疗36例,28例痊愈,4例改善,4例无效。6例外半规管BPPV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4例痊愈,2例无效。40例10天内就诊者治愈32例,8例改善。6例发病1月内就诊者治愈2例,改善4例。10例5月内就诊者4例痊愈,4例改善,2例无效。4例6月以上就诊者治疗3次均无效。46例治疗1次有效,4例患者治疗2次有效,4例患者治疗3次有效。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有效率高,BPPV治疗效果与发病至就诊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损伤与异位耳石的关系及其损伤频率特征.方法 BPPV患者214例,包括后半规管管石症(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asis,PSC-Can) 107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asis,HSC-Can) 80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upulolithiasis,HSC-Cup) 27例;其中合并有其他疾病者190例(88.8%),无合并疾病者24例(11.2%).三组患者均完成高频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中频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和低频冷热试验三项检查,以vHIT的增益值(vHIT gain,vHIT-G)、HST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和冷热试验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为指标,分析三组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患者的三项试验结果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所有BPPV患者vHIT、HST及冷热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3%和71.0%,相差比较明显,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和无合并疾病的两类BPPV患者上述三项试验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BPPV患者每一项试验(vHIT、HST及冷热试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BPPV患者各组内上述三项试验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三组冷热试验单侧异常者U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0,P=0.383).结论 BPPV多存在与椭圆囊病变同源的半规管损伤,该损伤主要发生在低频区,异位耳石不是其损伤的主要原因;中频HST和高频vHIT不宜用作BPPV半规管损伤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张少强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22(4):217-218
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以往认为均源于后半规管,近年来亦有源于水平半规管的报道。本文对水平半规和源性良性位置性眩晕的可能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用Epley首创的耳石复位法(PRM)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PPV).2周后复查,结果显示,眩晕消失14例,无体位性眩晕,但有头昏2例,眩晕症状改善2例,无效1例.近期治愈率为73.7%(14/19),总有效率为94.7%(18/19),提示PRM是一种快捷,无损伤治疗后半规管性BPPV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