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改善2型糖尿病老年病人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中的应用效果,为糖尿病老年病人的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90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病人FPG、2hP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FPG、2hPG和HbA1c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病人的胰岛素注射依从性,明显改善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组分网络干预措施改善1型糖尿病青少年病人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10月在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6例1型糖尿病青少年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采用基于网络的多组分干预措施。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记录自我血糖监测频率,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家庭冲突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HbA1c、家庭冲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组分网络干预可以有效增加1型糖尿病青少年的自我血糖监测频率,降低HbA1c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跟踪管理对出院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依托网络医疗平台进行跟踪管理,每周短信提示,每2周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进行健康教育,分别在入院时、出院3个月对100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在入院时及出院3个月分别监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出院3个月时糖尿病相关知识认知和行为评分较入院时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3个月时FPG、2hPG及HbA1c均较住院时明显改善(P0.01)。[结论]通过跟踪管理对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提高了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使各种代谢指标的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4.
黎丽嫦  张艳  曾琨 《全科护理》2021,19(21):2925-2927
目的:探讨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2月于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行为[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生存质量[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3个月后FPG为(6.47±0.51)mmol/L、2 hPG为(9.13±1.07)mmol/L、HbA1c为(5.97±0.38)%,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26±0.65)mmol/L、(9.82±1.12)mmol/L、(6.47±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DSCA和DSQ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维持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的稳定,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冯佩英  陈雪容 《全科护理》2014,12(7):614-6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临床全面护理干预。出院后3个月,观察两组病人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良好控制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4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6个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血糖控制情况及自我管理行为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FBG、2hPBG、HbA1c、自我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帮助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血糖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服务中心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36例,完成31例)与对照组(纳入36例,完成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血糖水平、认知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糖尿病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在饮食、运动、用药及自我监测方面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性,在社区老年糖尿病病人中开展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出院病人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宣教和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微信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及自我管理行为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FPG、2 h PG及HbA1c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中的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及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出院后糖尿病病人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血糖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武玉  陶艳玲  贺丽  吴大英  李霞 《护理研究》2013,27(15):1480-1481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模式,8个月后监测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及自护行为能力有无变化。[结果]观察组病人FBG、2hPG、BMI、HbA1c、TC及血压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的各项自护行为能力(除遵医嘱服药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各项自护行为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干预模式可提高病人的自护行为能力,促进病人采取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病人血糖目标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预警式血糖监测表在血糖控制不佳的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血糖控制不佳的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预警式血糖监测表,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日志,比较两组病人应用前及应用后3个月、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自我管理水平变化。[结果]3个月、6个月后两组病人的HbA1c均较基线下降,但两组结果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GE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自我管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糖控制不佳的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过程中应用预警式血糖监测表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帮助病人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