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胸膜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对16例胸膜恶性肿瘤患者施行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成功完成16例胸膜恶性肿瘤手术,其中胸腔镜手术11例.开胸手术5例.肿瘤完整切除5例,11例达到肿瘤胸腔根治.平均手术时间(60±35)min,平均出血量(135±95)mL,术后仅1名患者进入ICU,且所有患者均无术后胸腔出血、肺感染、刀口感染和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6)d.结论:在胸膜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可使肿瘤及边缘部分组织脱水凝固坏死,闭合局部血管,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胸膜恶性肿瘤切除过程更安全、快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ITA 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切除肝脏的手术配合。方法:总结了10例应用RITA 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肝脏切除的手术配合经验。结果:术后随访10例患者均未出现断面出血、胆漏、感染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较传统的肝脏切除的手术方法,RITA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的使用简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以及降低了手术成本。但是另一方面,RITA 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进行肝脏切除是一种新技术,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9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I期肺癌4例,Ⅳ期16例,胸膜腔播散肺癌21例,肺多发转移性肿瘤8例;病灶直径0.3~6cm。所有患者术后观察各项围手术期参数,并与同期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验证其安全性。随访了解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及死亡原因。结果:4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无术中输血,无一例手术死亡。其中1例伴有矽肺的患者术后出现张力性气胸合并肺炎;1例咯血经止血治疗后好转。手术持续时间56~175min,术中出血量40~200mL,术后住院时间7~35d,与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相比,两者围手术期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随访1~35个月,总有效率91.3%。21例单纯胸膜腔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独计算,其2年生存率为60%。结论:胸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安全性良好,可操作性强,短期疗效显著,可适用于部分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手术指征的非小细胞肺癌和肺转移性肿瘤患者,尤其是对于手术探查中发现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26例心房颤动患者均成功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无一例死亡。其中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消融过程中出现房颤,随消融线径完成,8例房颤即刻终止,1例转变成左心房房扑,消融二尖瓣峡部达电位双向阻滞后恢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33~180 min,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50~2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6.8±27.9)min,X线曝光时间(31.6±11.5)min,放电时间(61.9±15.4)min。1例术中发作TIA,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6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消融通过有效放电实现肺静脉电隔离,2例拒绝再次手术。结论: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准确、恰当、及时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肝血管瘤手术治疗中射频消融的应用策略.方法:回顾近5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肝脏巨大血管瘤(直径>4cm)患者中,手术治疗中应用射频消融技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治疗指征、方法策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预后、住院花费、住院时间等指标,综合最新文献对其分析总结.结果:纳入患者12例,男女比例1:3,年龄29~ 61岁,平均(45.5±8.1)岁.91.7%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7例患者随诊影像学检查发现进行性生长,1例患者伴Kasabach-Merrit综合征.12例患者术前肿瘤影像及术中B超确认共处理33个肿瘤,病灶直径1.5~12 cm.多发肿瘤10例患者,左右半肝均有患者8例.病理均为海绵状血管瘤,5例含有机化血栓.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手术切除血管瘤7个,射频消融处理26个病灶.手术时间(182.1±55.9)min,术中出血20 ~ 350 mL,平均(175.8±103.5)mL.所有治疗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无手术切口部位感染.1例手术切除患者出现明显血红蛋白尿、肾功能不全,同时出现胸腔积液,合并肺部感染,经治疗痊愈,但明显延长了住院时间.随访4 ~ 46个月,1例复发.住院时间(15.3±4.28)d,住院花费(31 891.11±6 416.15)元,一次性射频设备花费占总住院花费29.8% ~ 47.2%.结论:血管瘤的治疗策略应当根据治疗效果、成本效益和安全性,进行合理的个体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室缺修补47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 4 7例胸壁打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室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 (CPB)方法和可行性。方法 :分析 4 7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在胸腔镜下行室缺修补病例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 4 7例常规方法修补室缺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患者CPB时间平均 (89.6± 2 7.4 )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37.9± 15 .3)min ,3例患者产生血红蛋白尿。 2例患者因术后残余漏而再次CPB下手术 ,其他患者手术顺利 ,术后无并发症并痊愈出院 ;常规组CPB时间平均 (6 9.2± 19.6 )min ,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 (2 6 .7± 11.3)min ,2例患者产生血红蛋白尿 ,患者手术均顺利。二组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比较差别明显 (P <0 .0 5 )。结论 :初期胸壁打空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较常规方法延长 ,但其手术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单鞘管方法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可行性.方法:行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28例随机分为A组10例,B组18例.A组行双鞘管2次穿刺房间隔置入长鞘消融,B组行单次穿刺置鞘消融.比较2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肺静脉隔离率、圈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135~240(168±34)min,19~38(22±6)min,B组分别为115~270(181±46)min,21~42(29±1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各有1例患者未完成肺静脉隔离,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围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单鞘管法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与常规双鞘管方法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射频消融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2例射频消融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给予围术期舒适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后、社会、灵性方面的舒适护理。结果:7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术后出血、尿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2天即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3~5(3.5±0.2)d。结论:积极有效的舒适护理能降低射频消融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及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低X线曝光下应用En Site Nav 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34例,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为低X线曝光组72例和另一组为常规X线透视消融组62例分别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标测消融。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常规组1例后间隔旁路消融不成功后改用En Site Nav 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消融成功,其余研究组及常规组均成功完成手术,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常规组比较,手术时间减少[(46.8±11.9)min vs.(64.4±14.7)min,P<0.01],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217±105)s vs.(546±117)s,P<0.01],放电次数显著减少[(5±2)次vs.(10±3)次,P<0.01],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2±71)s vs.(411±78)s,P<0.01]。术中常规消融组发生1例房室传导阻滞。结论低频率X线曝光下在En Site Nav X三维标测系统引导射频消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X线曝光时间,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同时手术时间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进行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263例,选择其中年龄≥70岁的167例作为老年组,<70岁的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情况,运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老年组手术成功率为95.21%,对照组为96.8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共19例(11.38%),对照组并发症5例(5.21%)。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老年组为(2.7±1.3)d,对照组为(2.5±1.1)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是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25例晚期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在CT定位引导下,用多极针经皮穿刺到肺内肿瘤组织,进行射频消融.首先为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做好术中以及术后反应的观察和护理.25例晚期肺癌患者在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肺肿瘤26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治疗后咳痰、胸闷、胸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6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并二尖瓣置换术治疗,术后静脉注射胺碘酮,首次负荷量0.15 g,至患者脱离呼吸机后改为口服,前3日剂量为0.2 g,3次/日,其后改为0.2 g,2次/日,1周后改为维持量0.2 g/d,至术后6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无死亡患者.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时间为(20±7)min,总手术时间(56±2)min,体外循环时间为(114±9)min.术后6例患者均转为窦性心律,均无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有2例在术后1周出现阵发性心房扑动,补充血容量后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1年,有1例心房颤动复发(采用电复律后恢复正常),无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恶性事件.结论:同期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并二尖瓣置换术联合胺碘酮可有效预防术后发生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联合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N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0年9月诊治的7例N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Ⅰ期患者,2例Ⅱ期患者,2例Ⅲ期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中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全身麻醉,在鼻内镜下完成肿瘤切除手术,带吸管电凝辅助止血.结果:7例患者肿瘤均彻底切除,手术平均时间(110±33.5)min,术中出血量介于230 ~650 mL,中位数出血量380 mL,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6年,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联合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NA切除手术治疗Ⅰ期及Ⅱ期NA患者,具有出血量少、肿瘤切除彻底等优点,对局限于鼻腔、鼻咽腔、筛蝶窦及未侵犯颞下窝的外侧区和未侵犯颅内的Ⅲ期NA患者也适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的缓解率,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生存率。方法: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对73例因高龄、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和肺转移癌患者进行CT引导射频消融术。术后根据WHO实体瘤判断标准评价疗效以及中位生存时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相关性生存率。结果:73例患者共进行78次射频消融治疗,均顺利完成。无手术相关病死发生。并发症包括气胸9例、胸痛15例、发热13例、肺内出血5例、胸膜渗出1例。平均住院天数3(2~12)d。随访至射频消融治疗后1年,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共57例(86%)。NSCLC和肺转移癌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3个月、24个月。至随访结束,共51例患者病死。NSCLC因肿瘤进展病死36例,肺转移癌15例。NSCLC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4%、56%、31%;肺转移癌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37%和10%。其中Ⅰ期NSCLC患者(11例)的1、2、3年总体生存率为100%、82%、78%。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用于无法耐受或不适合手术的NSCLC患者以及肺转移癌患者的姑息治疗时,短期疗效明显,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术用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探讨镜下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研究其适应证和技术规范.方法:对63例需行1~2个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惠者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29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术,B组34例采用标准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97±21)min,平均出血量(110±35)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神经损伤的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评估显示减压效果明确,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术前8.5±2.2,术后14.5±2.1.B组平均手术时间(85±17)min,平均出血量(95±28)mL,4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改善,其中2例影像学评估显示有残留骨赘压迫,再行前路减压,JOA评分术前7.5±2.9,术后11.8±3.0.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较常规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应用手术用显微镜辅助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具有手术适应证广、减压效果确实、操作精细、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国内脊柱外科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未闭卵圆孔途径消融左侧房室旁路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共41例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平均年龄(47.0±16.8)岁,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左侧旁道后,所有患者均先用导管探试是否存在未闭卵圆孔.存在未闭卵圆孔者经未闭卵圆孔消融;反之,经股动脉途径消融.比较经卵圆孔途径和经动脉途径两种方法 射频消融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术后所有患者接受电话随访.结果 共11例经未闭卵圆孔途径完成,其余30例患者经穿刺右侧股动脉途径消融(其中2例改经穿刺房间隔途径消融成功).其中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6.3±14.2)min和(60.3±18.2)min(P=0.076),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9.1±3.9)min和(9.5±4.2)min(P=0.115).探测是否存在未闭卵圆孔需要(4.7±1.2)min.股动脉途径组有穿刺部位血肿、瘀斑5例,心包填塞1例.术后随访平均13个月(3~21个月),两组均无心动过速复发,亦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未闭卵圆孔途径消融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安全、简单、快捷,值得在穿刺股动脉之前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未闭卵圆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高危患者同期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09年1-12月50例高龄高危患者在我院施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时10分,术中平均出血量400 mL,输血200 mL,术后患者无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脱位等并发症[1].术中器械、物品准备充分,医护配合默契满意.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充分的手术器械、物品准备,细心周到的手术护理,熟练专业的手术配合是高龄高危患者同期顺利施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电生理技术在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e recurrent tachycardia, AVNRT)中的效果,探讨其在房室结改良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AVNRT患者随机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各30例。三维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二维组在X线透视下进行射频消融。比较2组总手术时间、消融前准备时间、消融导管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消融无结区反应发生率、不良结区反应发生率、有效消融未达手术终点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手术成功率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结果三维组总手术时间[(58.20±8.00)min]、消融导管操作时间[(19.27±6.78)min]及放电时间[(5.30±1.30)min]短于二维组[(66.40±7.00)、(27.60±6.13)、(7.40±1.80)min](P0.05),放电次数[(7.90±3.30)次]、X线曝光时间[(1.40±1.20)min]、X线曝光剂量[(5.90±3.60)mGy]少于二维组[(12.20±3.80)次、(4.00±2.00)min、(17.90±8.80)mGy](P0.05),消融前准备时间[(19.47±5.04)min]、消融无结区反应发生率(43.3%)、不良结区反应发生率(10.0%)、有效消融未达手术终点的发生率(16.7%)与二维组[(19.27±4.73)min、66.7%、20.0%、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均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三维电生理技术应用于房室结改良术中,可有效减少消融导管操作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使射频消融更具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在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引导下经导管个体化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AF)与持续性A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64例AF患者,其中阵发性AF35例,持续AF29例,所有患者经房间隔穿刺在左心房对AF进行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利用计算机导航系统指导消融导管行个体化射频消融,直至AF被终止且不被诱发。收集总手术时间、X线曝光量、放电次数、消融结果、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82.8%(53/64)患者AF终止且不能诱发,其余被转为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平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均大大减少,阵发性AF放电次数(35.1±13.8)次,明显少于持续性(66.7±2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0~72个月,平均(52.1±15.8)个月,其中79.6%(51/64)无复发,10.9%(7/64)发作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9.3%(6/64)术后复发AF。结论在非接触式等电位标测系统的引导下经导管个体化消融阵发性AF与持续性AF是有效的,相对于针对所有肺静脉都进行隔离的常规消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更低,同时亚组分析显示消融治疗阵发性AF的手术时间、放电次数均显著低于持续性AF,经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AF的效益比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心内直视下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器质性心脏病(OHD)合并心房颤动(AF)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间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机为29例OHD(2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施行RFA术,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体外循环时间(108.3±24.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9.9±22.7)min,RFA时间(18.4±2.03)min;术后均立即恢复窦性心律;10例(34.48%)分别于术后1~5天发生阵发性房颤,经静脉推注盐酸胺碘硐后转为窦性心律,予以口服盐酸胺碘硐维持;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2例(6.89%)分别于术后2天和4天死于低心排,其余痊愈出院,平均住院(9.2±3.5)天;术后随访27例,平均随访(6.8±1.4)个月,96.29%(26/27)维持窦性心律,3.71%(1/27)为AF心律,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结论 OHD合并AF术中同期行Atricure双极RFA治疗,术后长期窦性心律维持率高.RFA作为心脏手术的辅助手术具有安全、省时、治疗AF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