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AMI)伴心源性休克是AMI病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我院及外院成功救治9例AMI伴心源性休克病人。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及外院CCU病房确诊的AMI伴心源性休克病人,共9例,男6例,女3例,年龄48~78岁,平均62.5岁。急性前壁心肌梗塞5例,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4例。AMI伴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AMI诊断明确,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1)血压(12.0/8.0kPa(90/60mmhg);(2)尿量(20ml/h;(3)末梢循环差,肢端皮肤湿冷,发绀,并出现神… 相似文献
2.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心脏和周围循环功有不全所引起的一个症候群,起病急,病死率达到60%~90%,心源性休克是泵衰竭的严重阶段.通过结合临床现将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纳络酮在心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近4年来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5例,随机分普通组17例和纳络酮组18例进行救治,结果:常规组有效率为29.4%,纳络酮组有效率为61.1%,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MI并心源性休克在无条件实施急诊血运重建术的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5.
急性心肌梗塞出现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低于10.64kPa或较原来基础水平降低10.64kPa以上,同时伴周围循环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1)尿少(20mL/h以下);(2)神志迟钝,有时烦躁;(3)皮肤湿冷及发绀(在四肢特别明显)。急性心肌梗塞出现心源性休克,其梗塞面积一般占左心室的30%-40%以上。临床实践已证明了其死亡率高达80%以上,但如能 相似文献
6.
7.
8.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严重并发症之一,AMI并发心力衰竭亦称泵衰,心源性休克则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现将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基本知识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心源性休克抢救、治疗的经验及教训,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心源性休克43例的抢救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43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治愈28例,好转7例,死亡8例,治愈率65.1%,死亡率18.6%。结论:治疗心源性休克重点是及时进行病因治疗,维护心脏泵功能,纠正血流动力紊乱,改善微循环障碍,同时配合参附注射液等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心源性休克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心源性休克中,抢救成功22例,占47.83%。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恶化、扩张型心肌病晚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三者死亡率最高。结论:心源性休克病因复杂,临床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同时应针对不同心脏基础病变,争分夺秒,正确实施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2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组为对照组,用西药强心、升血压等治疗;B组为治疗组,除用以上西药治疗外,另加用中药(生脉饮和参附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B组在减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升压,改善心功能,改善心电图等方面比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李文国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4)
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我院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应用三联疗法(硝酸甘油、低分子右旋糖酐和生脉)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7例分析陈智慧,张秀英,王作侠(吉林省干部疗养院130000)于丽萍,赵士红,藏亚丽(吉林省南湖医院130000)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最严重的并发症,其病死率高达15%。我院收治7例急性心肌梗塞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疾病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以65岁为分界线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34例和治疗组31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跳骤停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次数及患者的病死率进行观察记录,对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观察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有吸烟史、糖尿病史、超重和肥胖、高血压及高血脂情况存在,两组对比经统计学分析后发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例数分别为15例和6例,电解质紊乱例数分别为20例和9例,经统计学分析 P<0.05,观察组患者18例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更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和电解质紊乱,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小儿心源性休克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儿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问题,我们对2001-01~2003-10临床诊断心源性休克19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病在儿童中并不多见,常在其他疾病基础上继发,易与感染性休克混淆,病情凶险,发展迅速,若能早期明确诊断并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如硝普钠及多巴胺的及时治疗,患儿休克症状往往可以迅速缓解。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19例心源性休克患儿,其中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2岁。1·2诊断依据按《儿科学》有关诊断标准进行。1·3发病诱因先天性心脏病9例,暴发性心肌炎4例,心包积液2例,心律失常4例。1·4临床表现19例均…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89年以来在收治的37例AMI中并发心源性休克者8例。8例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均联用硝普纳和多巴胺静点,与以前惯用极化液疗法对比,病死率明显降低,今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3岁,平均年龄约63岁,60岁以上5人。多在得病后5~10小时入院。既往有冠心病史者5例,其中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1例。 相似文献
17.
18.
病历资料患者,女,51岁,因胸痛伴全身大汗30分钟120收治入院,患者于半小时前突发胸痛,以心前区为著,伴全身大汗、恶心、呕吐、意识不清,家属呼120.追问病史,患者有冠心病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救治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