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肺口服液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清肺口服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依赖细胞株法和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其诱生IL-2和干扰素。结果:清肺口服液能诱导单个淋巴细胞产生IL-2,以及γ-干扰素。结论:提示清肺口服液有一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开肺化痰解毒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开肺化痰解毒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及作用机理。用清肺口服液与病毒唑进行临床对照试验。同时 ,做清肺口服液的体内、体外抗病毒试验 ,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Ⅱ (IL Ⅱ )等试验。结果 ,清肺口服液临床疗效优于病毒唑。清肺口服液具有体内、体外抗病毒作用 ,诱生γ 干扰素、IL Ⅱ等作用。开肺化痰解毒法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有显著疗效 ,其疗效机理在于祛邪与扶正祛邪的整体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清肺口服液的主要药理作用 ,探讨其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观察该药的体外抗病毒、抑菌、免疫调节、诱生干扰素等作用。结果 :该药对 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5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可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 ,在小鼠体内有诱生γ 干扰素 (INF γ)的作用。结论 :清肺口服液有抗病毒、抑菌、免疫调节、诱生干扰素等作用 ,表明其为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清肺口服液诱生IL—2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肺口服液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依赖细胞株法,分别检测了清肺口服液单独诱生IL-2和协同PHA诱生IL-2的作用。结果:清肺口服液有明显协同PHA诱导单个淋巴细胞产生IL-2,以及单独诱导单个淋巴细胞产生IL-2的作用。结论:提示清肺口服液有一定的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合一口服液对小儿痰热壅肺证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四合一口眼液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作用。结果:四合一口服液能提高实验性小鼠特异及非特异免疫功能,诱生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并有抑制病毒、肺炎链球菌、乙型链球菌等呼吸道病原体的作用,对油酸所致兔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部病理改变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BALB/C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四合一口服液能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诱生干扰素,对呼吸道病毒有抑制作用,可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这可能是其治疗小儿痰热壅肺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早期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利巴韦林颗粒0.05g/(kg·d)]和清肺低剂量组[清肺口服液37g/(kg·d)]、清肺高剂量组[清肺口服液111g/(kg·d)],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0μl/只滴入鼻孔造模,造模48h后开始给药。24h后观测肺组织病理改变程度,检测肺组织中γ干扰素(IFN-γ)、T-bet、GATA3蛋白水平及脾组织中Th1/Th2细胞平衡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增高、IFN-γ水平降低、Th1/Th2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利巴韦林组、清肺高剂量组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下降、IFN-γ水平升高、Th1/Th2水平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bet水平降低而GATA3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bet水平升高而GATA3水平下降(P0.01)。结论早期采用清肺口服液干预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抑制炎症变化,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GATA3水平,升高T-bet水平,诱生IFN-γ表达,从而达到Th1/Th2细胞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7.
从黄芪、当归的免疫药理看"气血相生”理论的正确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气药黄芪除增强免疫外,还促进造血;而补血药当归除促进造血外,还增强免疫。二味中药异曲同工之处甚多,补气补血相互交融。 1 黄芪与免疫 黄芪对细胞免疫确有调控作用,尤其在激活免疫活性细胞和抑制T辅助细胞(TH)功能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经致敏而活化的T淋巴细胞会分泌、释放多种淋巴因子,γ-干扰素(γ-IFN)就是其中之一,其在抗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黄芪本身不是一种干扰素诱生剂,但其能增强病毒诱生γ-干扰素的能力。黄芪水煎剂在小鼠脾细胞培养中可诱生γ-IFN,同时刺激淋巴细胞转化。浓度在0.05%~0.2%时,小鼠…  相似文献   

8.
桑黄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桑黄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s)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影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PMNCs,与不同浓度的植物血凝素(PHA-M)和桑黄水提取液培养,检测IFN-γ生成量。结果 100μg/ml PHA-M对PMNCs生成IFN-γ的刺激效应最强;在此基础上,桑黄可进一步增强PMNCs产生IFN-γ,在0-200μg/ml范围内,随桑黄浓度升高而促进效应增强。结论 桑黄具有诱生IFN-γ的能力,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连翘酯甙体外诱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α干扰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连翘酯甙体外诱生α干扰素的药效学作用.方法:用方阵滴定法,观察连翘酯甙体外诱生的人白细胞中α干扰素,抑制单纯性疱疹病毒致Hep-2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连翘酯甙药液随浓度的稀释而逐渐失去保护Hep-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连翘酯甙能够在体外诱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α干扰素,并随药物浓度的降低,其诱生的能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四逆散抗VSV病毒和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四逆散的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作用。结果表明,四逆散在细胞培养内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该方还显示出在小鼠体内具有对DPV诱生干扰素的促进作用和直接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为四逆散临床治疗病毒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功能调节物质,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及抗肿瘤能力。中药对干扰素的诱生和促干扰素诱生作用,可分三类: 1.α干扰素诱生作用类:如党参、灵芝、香菇、白术、茯苓多糖、猪苓多糖等,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2.β干扰素诱生作用类:如黄芪、  相似文献   

12.
硒力口服液对黄曲霉素B_1诱发实验性大鼠肝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黄曲霉素B1(AFB1)诱发Wistar大鼠肝癌前病变的短期动物模型,以定量γ-谷氨酸转肽酶(γ-hT)阳性灶为指标,观察了天然有机硒化合物──晒力口服液对AFB1诱癌作用的影响。在两硒预防组中,以硒力6PPm浓度的饮用水自由饮用,分别投药于诱癌之始动阶段及试验全程,作用时间各为4周及8周。结果表明:硒力口服液能明显抑制AFB1诱发的γ-hT变异肝细胞灶和结节数(P<0.001),且以AFB1即全程给药效果优于仅对诱癌始动阶段的阻断,其抑癌效应与投药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醒脑静注射液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醒脑静治疗病毒性发热的机理,研究其抗病毒及诱生干扰素作用。方法:测定醒脑静对感染小鼠成纤维细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及诱生干扰素的作用。结果:醒脑静有明显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和诱生干扰素作用。结论:醒脑静对病毒性发热的治疗作用,与其杀死、抑制病毒有关,且能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有效地促进高效价干扰素产生。  相似文献   

14.
具有诱生干扰素作用中药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nterferon IFN)是由细胞基因组控制的一类诱生蛋白质。它具有抗病毒繁殖及肿瘤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是机体内自身产生的一种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维持机体或细胞功能自我稳定的防御性物质。当机体受到病毒、活菌、死菌、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核酸及中草药等多种刺激后,均能诱发干扰素的生长。这些由于在诱生剂刺激下所产生的干扰素为内源性干扰素。近年来,对具有内源性干扰素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的中药有一些研究,现将这方面的研究综  相似文献   

15.
中药干扰素的诱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干扰素的本质、作用机理、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等方面作了概述,对内源性干扰素诱生剂的发现和应用及其意义也作了论述。并收集一些中药,如黄芪、香菇、甘草等都有内源性干扰素诱生作用或促进诱生作用的报道。作者认为建立各型干扰素的检验指标,从实验和临床治疗中研究、测定中药对内源性干扰素的诱生作用,并进而研究其作用机理,对研究中药药理,考察中药疗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空斑法、细胞病变抑制法(CPE)研究发现茜草提取液对小鼠阴道感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有抑制作用。茜草提取液与病毒唑均能减少感染HSV-2阴道组织的病毒产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t检验P<0.01)。此外茜草提取液对实验小鼠有诱生干扰素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茜草提取液8、16、24、32h后,用CPE在L929细胞上测定干扰素效价,其中24h含量最高为138.24u/ml。所诱生的干扰素为Ⅰ型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血清TNF—α、IL—6、IFN—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及参白口服液防治作用。方法:给BALB/C小鼠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CVB3m)诱发VMC,在接种后3、7、14、20、30d动态对照观察TNF-α、IL-6、IFN-γ(ELISA法)的变化情况。结果:CVB3mVMC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增高,呈现一个动态变化过程。结论:TNF-α、IL-6、IFN-γ的变化可能参与VMC的发生和发展,参白口服液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夏枯草多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及相关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夏枯草多糖抗单纯性疱疹病毒(HSV)及相关的免疫作用。方法通过96孔板病毒中和实验,观察细胞致病作用(CPE),体外研究夏枯草多糖的抗病毒作用,同时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及细胞因子(IFN-γ)诱生实验研究夏枯草多糖的免疫活性。结果夏枯草多糖各部位(20mg/ml)分别在24,48h内可减轻CPE,直接杀灭病毒作用较弱;免疫学试验表明体外均能明显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并均能明显诱生IFN-γ。结论夏枯草多糖用于单纯性疱疹的治疗作用,可能不是由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引起的,而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殖和诱生干扰素等免疫调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用10μg/ml 的刺五加多糖针剂对本室自建的 S801白血病细胞系进行了干扰素促诱生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刺五加多糖促诱生干扰素动态曲线与不加刺五加多糖的常规诱生曲线均在4~16小时渐升,20~24小时达高峰,然后渐降。但在各相应时间的促诱生干扰素效价均明显比常规诱生组为高,证明刺五加多糖具有促诱生干扰素效应,其效应最佳时间在20~24小时。  相似文献   

20.
摄生肝泰胶囊对实验动物诱生干扰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测得摄生肝泰胶囊对实验动物大鼠和小鼠均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结果表明,所诱生的干扰素符合Ⅱ型干扰素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