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术后引流口堵塞易导致手术失败多年以来眼科医生们都在积极寻求一种术后阻止创口纤维增生粘连的有效方法我科自1996 年3月~1998 年2 月对98 例120 只原发性青光眼住院患者采用潜池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两种术式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分组 随机将98 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潜池式小梁切除术组60 只眼男11 例女39例年龄40 ~81 岁平均年龄57 岁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8 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1 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眼21 例对照组小梁切除术组48 例男10 例女38 例…  相似文献   

2.
我院对1982年~1992年间所施小梁切除术患者46例中17例(19只眼)进行随访,最长为术后14a,最短为术后5a,复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开角型青光眼3例(5只眼),闭角型青光眼13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共1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6~67岁,平均44.5岁。双眼手术者2例。所有病人术后常规检查视力、眼压、视野,眼底检查视盘C/D,对2例双眼开角型青光眼双眼行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加测早晚眼压曲线,视野及房角镜检查。1.2 复查方法 复查视力继续…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的抗青光眼手术,国内外相继有很多文献报道,我们近年来对62例72只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资料:男40例、46只眼,女22例、26只眼;年龄最小6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4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1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7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8冽,20只眼,先天性青光眼2例、4只眼;观察时间最长三年,最短6个月。总有效率95.69%。  相似文献   

4.
1968年Cairus首先报道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文献先后介绍小梁切除术。我院于1978年底在手术显微镜下开展此手术(部分病例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现将48例56眼治效结果报告如后。临床资料本组48例56眼施行小梁切除术,其中闭角型青光眼34眼,开角型青光眼17眼,继发性青光眼5眼。  相似文献   

5.
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朱英霍继光(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青光眼与白内障同时存在为眼科临床所常见,以往多先做青光眼手术联合白内障囊内摘除术。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4年12月做了7例(7眼)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42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30眼(71.42%),不变8眼(19.04%),4眼视力下降;22眼(52.38%)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10眼(23.81%)局部用药后眼压得到控制。结论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积极手术可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2001年6月,收住本院同时患者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的病人86例(86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4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元首地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时间0.5-3年,平均14.60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眼为1.64kPa(12.30mmHg),比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4.15kPa(31.23mmHg)有明显降低。术后83只眼(96.5%)最佳矫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附联合小梁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手术 ,而术后浅前房是该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导致术后的炎症反应致角膜混浊、水肿、晶体混浊、虹膜前后粘连和房角闭合、脉络膜脱离 ,而且和手术成功密切相关。现对 31例 (36只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浅前房的 1 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文 31例 36只眼中 ,男 7例 (9只眼 ) ,女 2 4例 (2 7只眼 ) :年龄 4 1~ 75岁 ,平均 5 7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4例 (2 7只眼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例 (9只眼 )。手术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作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 ,再作以角…  相似文献   

9.
杨江勇 《当代医学》2013,(30):103-104
目的对比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手术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同期治疗的青光眼患者80例,并将它们分为两组。其中经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的患者36例(36只眼),以此作为I组,小梁切除术治疗患者44例(44只眼),以此作为11组。并在手术后2个月到1年内对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手术后1年f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8.14-56)mmHg,II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7.3±51)mmHg,两组患者的眼压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年I组与I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和591%,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术和一般小梁切除手术都能有效治疗青光眼,但前者的疗效更好,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联合丝裂霉素C(MMC)及羊膜移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双眼视力、眼压、视野相近的开角型青光眼病例,采用自身对照,1只眼行小梁切除术,另1只眼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和房水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两种术式术后降眼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要比小梁切除术少。结论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1例(31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白内障患者,其中17例(17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14例(14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等状况。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发现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组和小梁切除术组在眼内压降低值[(20.59±7.94)mmHgV8(24.85±14.39)mmHg,P=0.614)]、治愈率(88.24%VS71.43%,尸卸.370)、功能性小泡形成率[76.47%(13/17)vs78.57%(11/14),P=0.094]和并发症发生率【(47.06%(8/17)VS.50.00%(7/14),P=0.38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大多数患者不能用降低眼内压的药物。在小梁切除术组需要额外的手术干预,包括对眼前房的改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法。结论即使在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和并发症患者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额外的手术干预,但在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并发性患者时,超声乳化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显示出类似的眼内压降低值、成功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遍使用,小梁切除术已成为抗青光眼手术的一种常见术式,为观察该术疗效,总结了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97例140只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之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7例中男31人、女66人。年龄28~87岁,平均55.5岁。急性闭角青光眼40例51只眼;慢性闭角青光眼42例71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7例8只眼;继发性青光眼7例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统分析对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只眼),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术84例(92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型青光眼(开角型和闭角型)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观察组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4.
我科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138例 15 9只眼施行了小梁切除术 ,经 8mon~ 3a的随访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8例 15 9眼 ,男 5 4例 6 9眼 ,女 84例90眼 ,年龄 2 2岁~ 81岁 ,平均 5 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6 6只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4只 ,开角型青光眼 15只 ,发育性青光眼 3只 ,继发性青光眼 10只 ,经临床控制眼压、炎症后施行手术。1 2 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 ,显微镜下局部麻醉 ,11点~ 1点方位以穹隆为基底做结膜瓣 ,以角巩膜缘为基底做 (4× 3)mm2 或 (4× 4)mm2 的梯形巩膜瓣或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 ,也是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 1995年 6月以来 ,我科结合基层医院实际条件 ,采用潜池活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5 0例 78只眼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患者中男 15例 ,女 35例 ,年龄 2 5~ 73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4例 2 8只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2 0例 4 0只眼 ,开角型青光眼4例 6只眼 ,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再次手术 2例 4只眼。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 4年。1 2 手术方法  (1)麻醉 :取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混合液 6ml做球周麻醉。 (2 )结膜瓣 :做以穹窿部为基底结膜瓣。 (3)巩膜…  相似文献   

16.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手术中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既往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常规麻醉是用球后麻醉、球周麻醉或眼筋膜囊下麻醉。我科自 1997年 7月开始采用表面麻醉代替上述三种方法。共完成手术 2 0 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例患者中男 5 6例 ,女 144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2 0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5 6例 ,开角型青光眼 2 4例。年龄 18~ 78(平均 5 6 )岁 ,双眼 88例 ,单眼 112例。1 .2  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小梁切除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术眼滴 0 .75 %地卡因 ,1次 /5 m in,共滴 3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52例61眼接受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视野及术后并发症、滤过泡和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患者术后眼压显著低于术前眼压,术后眼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滤过泡消失比例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增加;术后MD和PSD较术前均显著降低;术后患者视野随着时间增加而改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4%、87.3%、82.5%和77.6%.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是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传统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8例,收治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9例(73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9例(72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值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效果显著,能够使眼压得到较好的控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8例60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MMC 巩膜条反折),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结果:术后1周1型滤过泡36眼,2型滤过泡20眼,4眼滤过泡扁平,眼压6~14mmHg。术后1月1型滤过泡33眼,2型滤过泡26眼,1眼滤过泡扁平,眼压8~18.5mmHg。46眼随访一年,1眼眼压再次升高,1型滤过泡18眼,2型滤过泡27眼,眼压10~20.5mmHg。结论:本方法在应用MMC的基础上保留切除的小梁组织与原组织不分离,增加了引流间隙,同时无排异反应,不增加手术成本,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梁切除术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我院于 1 990年至 1 998年对 1 9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9例 ( 2 5只眼 )青光眼患者 ,男 6例 ( 8只眼 ) ,女 1 3例 ( 1 7只眼 ) ;年龄 38~ 86岁 ,平均 6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6例 (其中急性发作期 4只眼 ,慢性期 2只眼。) :杯盘比 :0 .4以下 4只眼 ,0 .5~ 0 .6者 4只眼 ;房角 :窄角 3只眼 ,宽角 3只眼 ;视野 :正常 1只眼 ,生理盲点扩大 1只眼 ,视野缩小 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 1例 (其中早期 8只眼 ,中期 8只眼 ) :杯盘比 :0 .5~ 0 .6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